![《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D/28/wKhkGWZc0G-AUcxEAAD00dnbWtc991.jpg)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D/28/wKhkGWZc0G-AUcxEAAD00dnbWtc9912.jpg)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D/28/wKhkGWZc0G-AUcxEAAD00dnbWtc9913.jpg)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D/28/wKhkGWZc0G-AUcxEAAD00dnbWtc9914.jpg)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D/28/wKhkGWZc0G-AUcxEAAD00dnbWtc9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文章:《月光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学生们齐声朗读课题:“月——光——曲——”(学生的学习态度显得不够积极,缺乏活力。)学生们再次齐声朗读:“月光曲。”(学生的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善。)(评价:教师对课题的朗读指导,虽然仅三个字,但其诗意的表达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火,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富有诗意的基调。)(指定学生朗读。)(学生朗读略。)(准确把握了课文的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课文中提到了三次演奏曲子。学生:第一次是盲姑娘弹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贝多芬弹奏的。教师:能否将你刚才的话再精简一些?学生:第一次是盲姑娘弹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贝多芬弹奏的。教师:一个“和”字,一个“都”字用得恰到好处,句子确实简洁了。看来你是从演奏者的角度进行归纳的。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第一次盲姑娘演奏得不够熟练,断断续续的,第二次贝多芬演奏得非常纯熟,第三次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教师:你的发现非常宝贵,即兴创作对于音乐家来说就是即兴创作。即兴就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有所兴致。相对于第三次的即兴创作,前两次与它还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前两次演奏的曲子是预先创作好的。教师:了不起,你又发现了一处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归纳一下这三次演奏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断断续续琴声弹奏同曲即兴成(评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用语言表述思考结果。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锤炼。发现三次弹琴的不同,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三次演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在书上批注勾划。(学生静静地自学五分钟左右,然后同桌交流看法。)学生:第一次是因为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好奇,所以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了一首,即第二首曲子。教师:听你这样说,我有一个疑问。贝多芬是个大音乐家,他的曲子广为流传,怎么会一听到有人演奏他的曲子就感到好奇呢?学生:因为他听到的曲子是断断续续的。教师:你从“断断续续”可以读懂什么?学生:盲姑娘弹奏得不够熟练,因此贝多芬就会想: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谁会弹奏我的曲子呢?而且弹奏得还不熟练,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好奇——这是贝多芬走进茅屋的一个原因,还有吗?学生:贝多芬还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知道这兄妹俩非常穷,心生怜悯之情;而且他还发现盲姑娘非常喜欢音乐,所以走进去亲自弹奏了一首。(评价:从找不同到找联系,渗透辩证思想。这样的思路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茅屋;同情心使贝多芬走进了茅屋。兄妹俩到底说了什么能够如此打动这位大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看看我们能够从中读懂什么。(出示文字投影,学生自由读。)学生:我读懂了盲姑娘非常懂事。她哥哥说买不起入场券的时候,她就安慰哥哥,说自己不过是说说罢了,来减轻哥哥的愧疚感。教师:你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你不光读懂了盲姑娘的懂事,你还读懂了哥哥内心的愧疚。教师:感谢你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美丽姑娘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相信你也一定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评价:教师的评价用语,很值得细细品味。如散文般的评价用语,既有针对性地给了学生以肯定,又为课堂增添了一抹文化的色彩,这种评价用语是即兴的,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在窘迫的生活面前,盲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兄妹俩相互体谅、关怀就更显得珍贵。在这段对话中,没有说明妹妹怎么说,哥哥怎么说,但是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得到兄妹俩要表达的感情。请你们同位子两个人结成兄妹,不要提示语,直接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感情。(练习完毕,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教师:我来问问这位姑娘,你是随便说说吗?学生:不是,但是我必须要这样说。(为什么?)因为哥哥一直在努力赚钱,我如果再给哥哥压力的话,哥哥会受不了的。教师:(面向哥哥)你听到妹妹这样的表白,你是怎样的感受?学生:很欣慰。教师:课文中并没有讲明兄妹俩说话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我想请在座的盲姑娘说说你听了哥哥的话后要安慰他,你说话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学生:我读这部分的时候速度比较快,因为我不想让哥哥伤心,所以很着急去安慰他。(生读课文。)教师:你们都同意她的看法吗?(学生点头)我来读得慢一点,你们看是否可以。(教师范读。)学生:这样也可以。因为读出了盲姑娘的无奈和难过。学生:我也这样读可以,因为我听出来了盲姑娘不光在安慰哥哥,也表达出了她自己的伤感。教师:看来不同的读法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受,那么可不可以笑着读这句话呢?(学生面露疑色)你们自己试一试。(学生练习读。)学生:(读文)我觉得这样的笑是一种掩饰内心的笑,很让人难过。学生:这种笑比不笑还让人感觉到兄妹俩相依为命的感情的宝贵。(评价:溪桥老师的朗读指导,一向是我最佩服的。在这一段教学中,我看到了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的为课文中的人物着想,拥有他们的喜怒哀乐。读起文章来,自然就更能入情入境。另外,溪桥老师还特别注重对文本得多角度解读。同一句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感情,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同样的设计,在她的《五彩池》中也有体现,记得溪桥老师曾对我说过,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找到这样的训练点,我当时很迷惑,《月光曲》又给我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实例。)教师:读到这里,我发现你们已经和贝多芬一样被茅屋里的一切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音乐家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演奏一曲呢?你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读盲姑娘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话中,我听出来她能够判断出来的人是贝多芬,说明她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贝多芬再弹曲子就不是给姑娘弹的,而是给知音弹的。教师:你们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一定是贝多芬先生!)学生:我认为盲姑娘不会那么肯定的说,因为毕竟他们是穷人,而贝多芬是个名人。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贝多芬会亲自到家里给她演奏。教师:不敢相信就应该说您不是贝多芬,行吗?学生:但是他弹得特别纯熟,感情特别深,只有贝多芬才能够做到。教师:也就是说,从演奏的技巧上看,他一定是贝多芬;然而他怎么又会来到这么贫穷的一个茅草屋中呢?此情此情,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表达出盲姑娘的心情,你会说——学生:又惊又喜。学生:惊喜交加。(学生练习读,读出惊喜交加的感情。)(评价:改动文本文字,对比出情,指导朗读。又一种指导朗读的方法。)教师:贝多芬没有正面回答盲姑娘的话,他说: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盲姑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贝多芬为什么要称呼她您,而不是你呢?学生:如果称呼你,盲姑娘会觉得别人看不起她。教师:我跟你说:你好,没有说您好,你会认为我看不起你吗?学生:不会。(众笑。)学生:称呼你就让人感觉不亲切了。教师:我倒不这样认为。你听我读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语气很亲切。)学生:我觉得这样说表示对盲姑娘的一种尊敬。因为她的眼睛瞎了,更需要别人的安慰。学生:我想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说,盲姑娘尽管看不见,家里穷,但是她那么爱音乐,那么向往和渴望音乐,而且懂音乐,对于这样的知音,贝多芬充满了敬重。教师:是呀,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也有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说法,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在这样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能够遇到这样一个爱音乐懂音乐的姑娘,怎能不让贝多芬感慨万千呢?(板书:感遇知音)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直接就去弹琴了,是不是显得他不礼貌啊?学生:贝多芬是担心盲姑娘知道是他来了,感到不自在。教师:也就是担心盲姑娘紧张。学生:我觉得是因为这是一个音乐家特有的表达的方式,他的情感只有通过琴键才能够更充分地表达出来。(评价:教师一连串的追问,其实,是将学生引向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简单的一个您字,就能升发出如此之多的课程资源,让我很是赞叹,可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教师:我非常欣赏你的回答,应该说,你也是贝多芬的知音。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对盲姑娘的钦佩使得贝多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时候——(学生接读第九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按起琴键来。)教师: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可以读懂什么?学生:这一段讲得是贝多芬弹琴的内容。教师:也就是月光曲要表现的内容。学生:这一段写了大海的变化,我觉得这和贝多芬的心情有关系,他的心情就像这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教师:如果请你做导演,给《月光曲》拍一段M师V,你设想画面上出现镜头最多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学生:我认为出现最多的是大海和月光。因为大海和月光的变化能够表达贝多芬的心情。教师:看来你很注意发现句子之间、内容之间的变化与联系。学生:我如果做导演,我把镜头更多的给盲姑娘,因为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献给盲姑娘的。教师:你说得真好!透过你的眼睛,我也看到了你纯美的心灵。学生:我想让镜头更多地对准贝多芬,比如说他的表情的变化,这样也能说明他内心里特别激烈的斗争。教师:我认为如果把激烈的斗争换成激动的感情更合适。教师:你非常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确,这一段就像我们共同体会的这样,不光景美,而且人美、情更美,你能读出这种美吗?(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波涛汹涌、恬静一缕一缕等词语,重点读出变化。②听《月光曲》片断③配乐朗读。)教师:课文一开始就说这是一个传说,什么叫传说?学生:就是民间流传的的故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教师:为什么这样一个传说可以流传一百多年呢?人们到底在流传着什么?学生:我认为在传颂着贝多芬这个人的品格,因为他同情、怜惜劳动人们。教师: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贝多芬去世已经180多年了,但是他的作品至今盛演不衰,你们知道都有什么吗?学生:《欢乐颂》。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实施照明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现场实测与跟踪报告
- 8《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四 功率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2025配电箱购销合同范文
- 3 学会反思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It's raining Section A 第2课时(3a-3b)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匀速圆周运动 第4节 离心运动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2
- 道路施工协议书
- 2025年度企业短期借款合同续约条款
- 5我们的校园 (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
-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 GMP-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同音字归类
- 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文学类作品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浙江绍兴)(含解析)
- SB/T 10624-2011洗染业服务经营规范
- 第五章硅酸盐分析
- 外科学总论-第十四章肿瘤
- 网络反诈知识竞赛参考题库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