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切实加强神经内科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在院领导的指导下,以专业体系调研为契机,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特制定神经内科2016—2020年神经内科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一、目前学科建设现状XX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XX省内继XX医院之后、XX地区最早成立的神经专科,创建于1979年,目前拥有2个普通病区,1个神经重症病区,开放床位数120张。我院神经内科是XX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全国药物实验基地、微创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衡阳市神经疾病研究中心;是XX大学附属医院重点学科、XX大学重点学科、XX省卫生厅临床重点专科。各项指标完成、主要成绩与经验如下:1.近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10余项;获得地市级以课题资助3项;发表论文8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SCI收录3篇,参编、(副)主编专著(含教材)2部。2.师资队伍建设,在职医护技人员91人,医师24人,30岁以下占4.17%;30-50岁占83.33%;50-60岁占8.33%;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10人,占41.66%;主治医师9人,占33.33%;博士、硕士19人,占79.17%;护理61人,其中主任、副主任护师3人,占4.92%;主管护师4人,占16.39%;技师6人。3.拓展学科亚专业研究方向:脑血管病亚专科、癫痫亚专科、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科、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亚专科。4.科室编制床位达120张,设立三个病区:一病区、二病区、神经重症区(NICU)。5.已设立的神经门诊:普通门诊、特殊专家门诊、神经心理门诊、癫痫专家门诊。6.已开展的主要技术:脑血管造影、外院专家指导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治疗术、脑卒中针灸、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脑梗死的规范化治疗、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通过TCD、MRA、CTA进行脑动脉狭窄筛查预防,初步建设成为本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脑卒中预防、治疗、康复中心。二、学科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战略思想,构建一支学历层次和职称合理、治学严谨、创新意识强、攻坚能力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依托人才研究团队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医学博士、硕士科学研究团队,为本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坚实基础。经过五年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社会效益明显,使我院神经内科成为本地区有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三、学科建设任务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在本建设周期内学科带头人将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本学科的发展。在本规划期末力争成为本专业国内知名的学者,本学科成为省内领先学科;经过五年,培养年轻的后备学科带头人1名。学科将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中青年临床医疗骨干的培养,特别是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使科室有足够医疗人才储备力量,保持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及医疗质量的优势,以使学科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研究方面:紧密跟踪神经内科的学科前沿,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创新科研思路,整合学校及省内外的相关优势科研资源,必要时,可以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围绕学科各亚专科的关键学术问题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在现有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支撑下,为未来形成不同亚专科方向的研究团队打下坚实基础,力争每个亚专科方向在确保承担省级科研任务的同时,申请国家级科研课题,形成不同方向的科研团队;在课题经费方面,除申请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经费外,还需向相关部门积极申请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并与相关团体合作争取科研经费的投入;发表论文以国家级核心期刊为主,并争取每年都能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根据自身的强项,主编及参与编写相关方向的学术专著,取得一批代表学科不同亚专科水平的高层次科技成果,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的科技竞争力和知名度。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奖项,并积极申报相关的成果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能申请专利。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完善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对神经科学的研究的需要,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方面,逐步建设一个具有自己特色和一定实力的神经病学实验室,并逐步完善,为5年后申请省级甚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做准备;积极与多学科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将来为打造一个特色神经病学产学研基地做准备,形成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四)教学与人才培养:在教学方面,以本科教育基础上,响应国家号召毕业后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本科毕业后继续教育,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有用型人才做贡献;研究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及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一个体制完善的研究生工作站,积极申请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病案库,完善神经病学精品专业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争取5年后校级精品专业目标,提升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五)医疗工作: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调整专业人员到位,建立特色门诊,在已建立的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加强卒中患者超早期救治建设。临床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安全是科室临床工作的根本,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在医院和科室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要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患者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体系,严格贯切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医疗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把医疗质量安全关,无论从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还是各项技术操作常规上都要严格要求,使业务发展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上升。认真履行各级人员职责,合理排班,切实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每一批轮训的规培医师进行严格的入科培训,加强运行病历的监管,及时进行整改和意见反馈,认真落实医院对抗生素的运用管理,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对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的控制,对超出者加强处罚力度,使科室良性发展。四、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此外,还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持和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整目标。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年度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五、2016年具体年度规划(一)年度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进一步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并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二)具体措施:1、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病区具体分布如下:一病区:神经重症、神经介入病区二病区:普通脑血管病区三病区:普通神经内科(癫痫、神经心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免疫、神经变性疾病、睡眠障碍、遗传性疾病)2、门诊安排:常设1个神经内科普通门诊,增设特色门诊,人员安排如下:癫痫门诊:汤永红、汪雪菁;脑血管病门诊:周成芳、刘锋、陈琳、甘露、廖梓亘、张磊、潘利红;痴呆、帕金森病门诊:袁梅、占克斌;神经心理与睡眠障碍门诊:汤永红、占克斌;头痛与眩晕门诊:梁江红、匡稳定;周围神经病、肌病门诊:张海萍;3.挂牌成立4个中心神经介入中心、睡眠障碍中心、脑卒中中心、头痛与眩晕中心4.确定专业方向具体人员脑血管疾病方向(含神经介入):周成芳、陈琳、潘利红、甘露、张磊、廖梓亘、周弟弥癫痫、感染、肌病、免疫:魏麓云、刘锋、汪雪菁、梁江红、匡稳定、袁梅神经重症:甘露、张磊、孙贺东神经变性和认知:袁梅神经心理:占克斌神经病理:袁梅4.引进治疗设备:多导睡眠治疗仪、眩晕治疗仪、脑电图机、肌电图等检查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或外派人员进修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5.加强与病理科进行业务沟通,为日后开展神经病理进行前期准备工作。6.成立神经介入小组,大力发展神经介入,着重发展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如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适时外派人员进修学习介入技术。同时希望单位能够加强支持以神经内科为主导的脑血管病救治体系完善的力度。7.加强科内业务学习:每周进行一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各病区轮流主持,由主持者提前提供病例资料。要求各个病区固定1名负责人负责该项工作,至少有1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现场参加,除值班医生外全体医生均应参加。对于危重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病例由各病区提出随时科内会诊,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8、建立定期讲座制度。根据实习医生院内学习时间制定教学计划,与科教科协调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给青年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讲课,由各个病区轮流主持。9、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完成前期已经立项的省课题,并通过科研鉴定,申报相应的成果奖项,申请1~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5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5篇。8、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提高社会效益,更进一步提高社会、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六、2017年具体年度规划(一)年度目标:专科规模形成,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均有1-2项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市级医院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二)具体措施:1、确定各病区的专业特色,调整专业人员到位,以利于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通过院级层面与相关科室协调建立急性脑卒中、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2、在1个神经内科专科门诊,一个特殊专家门诊基础上根据各个病区专业特色建立特色门诊(如癫痫、神经心理与睡眠障碍门诊、痴呆、帕金森病门诊等),固定时间,由亚专科高级职称专家专人坐诊。3、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师值班制度、定期讲座制度、医师轮转制度有序进行。4.拟进一步培养或引进神经内科介入人才,逐步独立开展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放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等;弹簧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等。动脉溶栓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但是对其时间窗、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样本少,可以加大此类治疗,总结经验。5、培养心理咨询师、睡眠治疗仪操作人员,睡眠障碍中心开始运作。6、完成头痛与眩晕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准备和人员技术的准备。7、积极与病理科协调,逐步开展神经病理项目,以利于临床诊断治疗。8、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1~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不应少于8篇。七、2018年具体年度规划(一)年度目标: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二)具体措施:1、各病区的专业特色突出,特色门诊、神经内科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2、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师值班制度、定期讲座制度、医师轮转制度进一步落实,效果显现。3、继续培养心理咨询师。4、加强对神经内科专科特色的宣传力度,如特色门诊,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等。5、头痛与眩晕中心正式开始运作。6、完善神经内科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神经病理、肌电图、脑电图检查等检查形成一定的规模。7.神经介入数量和质量上一个台阶。8.神经重症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明显增加,业务量持续稳步增长,在本地区形成一定影响力。9、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10、继续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病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使社会以及病人家属都满意。11.继续通过网络和本地区报纸向外界介绍神经内科诊疗技术及各位专家教授所长,进一步向外宣传神经内科,提高神经内科的知名度和社会认识度。八、2019年具体年度规划(一)年度目标:专科规模形成,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均有1-2项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二)具体措施:1、开展神经内科特色治疗,如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等。2、逐步开展心理咨询门诊,使之运行正常化,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门诊。3、加强神经病理工作,努力使我院神经肌肉病的诊断在全省具有权威性。4、建立多个科研小组,负责不同课题,争取每年立项2-3项。5、继续做好科室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把我院神经内科打造成市内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6、科室统一按需引进人才,按研究专业定病区。7、拟培养或引进神经内科介入人才。8、积极学习省内、国内知名医院专科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九、2020年具体年度规划(一)年度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二)具体措施:1、进一步完善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确保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及时诊断,在时间窗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2、拟进一步培养或引进神经内科介入人才,逐步独立开展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放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等;弹簧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等。动脉溶栓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但是对其时间窗、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样本少,可以加大此类治疗,总结经验。3、根据医院和专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我科现有脑电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对溶栓患者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脑电监护,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