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频中这些小孩子为什么“听不懂”大人的话?从逻辑思维上犯了什么错误?其实质是什么?2.在我们生活中你有遇到这样的逻辑错误吗?我们方言中把经常犯这样逻辑错误的人称做什么?课前预学检测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标要求

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区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预学提示:

阅读选必三《逻辑与思维》教材P10-P13,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划好。1.逻辑思维的三个基本要求是什么?2.同一律的理由、公式、内容、要求、条件及违反此律的逻辑错误是什么?★★★3.矛盾律的理由、公式、内容、要求、违反此律的逻辑错误是什么?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区别是什么?★★★4.排中律的理由、公式、内容、要求、违反此律的逻辑错误是什么?★★★5.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什么?★★★6、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来源和必要性。第一目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甲: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探究与分享概念概念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一)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二)同一律的内容:公式:A是A(A=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思维对象的同一概念的同一判断的同一A:这个苹果是圆的。(形状)B:这个苹果看起来很甜。(味道)3.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同一时间、同一条件、同一对象)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名词点击】“偷换概念”与“偷换论题”

(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例如:人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万多年了,你没有存在一万多年,所以你不是人。

“人类”与“个体的人”二者不同一。这里把人类和个体的人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就是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判断来使用,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答非所问)老师问小明,你咋今天才交作业?小明回答:小强刚开始做,今天都交不了!问你没交作业的原因答小强比自己更晚偷换论题,答非所问5.同一律的条件性(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例如:(1)这些苹果前几天还是绿的,今天居然都变红了。(2)张三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从逻辑的角度,思考以下案例是否犯逻辑错误1.政治课上老师向甲提出一个问题:“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甲居然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马克思。”2.甲问道:“你这有好茶吗?”乙回答到:“我这全是好茶,从不卖变质的茶。”3.甲对乙说:“你那么有钱,居然能在路边吃麻辣烫。”乙疑惑的说到:“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4.甲说:“好烦呀,我想静静。”乙很疑惑的问道:“静静是谁,你和静静什么关系?”5.这些苹果前几天还是绿的,今天居然都变红了。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偷换概念没有错误探究与分享《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yu,四声,卖的意思)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思考: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哑口无言)?在同一时间,论断一和论断二能不能同时为真?

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此矛不可戳穿此盾”,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两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舍假求真)第二目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不是非A”(不能都肯定,自相矛盾)(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例如:(1)这个苹果是圆的,但这个苹果又很方。(形状)(2)这个苹果非常红,但这个苹果也比较绿。(颜色)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3.矛盾律的要求①“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②“判断”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例如: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它。

例如:“我是中国人”与“我不是中国人”。

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方的圆

祸福相依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又称客观矛盾)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逻辑矛盾?哪些是辩证矛盾?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逻辑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4、矛盾律的条件性:(1)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探究与分享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第一种意见:该作品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第二种意见:该作品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主持人先否定了第一种意见,又否定了与第一种意见相反的第二种意见,对有可能的全部两种意见都进行了否定,认为两种都不对,骑墙居中,犯了”两不可“(骑墙居中)的错误。第二目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要反对思维在“是”与“非”之间

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或者非A”(不能骑墙居中)(2)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例如:

我不认为这个苹果好吃,也不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既否定了它好吃,也否定了它不好吃,违反了排中律)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取真舍假)。4.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两不可”

(1)“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

(2)“判断”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不能都否定)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1.适用范围不同

(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也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

(2)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

矛盾关系:是长沙人和不是长沙人

反对关系:输和赢(还有平局)

2.要求不同

矛盾律——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舍假求真

排中律——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取真舍假拓展: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规律名称基本内容公式适用范围要求逻辑错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不是非A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①基本要求②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