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_第1页
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_第2页
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_第3页
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_第4页
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在整个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却因为时运不济,而终身落寞,将滚滚热血写入词中。于是,战场上少了一个大将,词史中多了一位英豪。他就是——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骄龙,满怀壮志,一心为国。豪放之外,亦能婉约,柔肠相思,不输花间派。导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牌名。这里是依声填词,与内容无关。解题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书壁,即题壁,通常由诗人有感而作,或有所寄托,然后题在墙壁上。从载体来说,这里所说的墙壁又可分为寺壁、石壁、殿壁、楼壁等。题壁诗在古诗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较有名的题壁诗有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水浒传中的宋江浔阳楼酒后题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从此走上落草造反的道路。题壁挥毫,多是即兴而为,少了字斟句酌的刻意,多了真实性情的驰骋,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不羁与洒脱。简介辛弃疾(1140.5.18-1207.10.3):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而他的词,也被评价为“龙腾虎掷”;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词虽写于辛弃疾66岁晚年时期,他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这首词,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仅是对南朝宋武帝刘裕(寄奴)的赞扬,更是自己青年时期意气风发、起义抗金的生动写照。01【青年时期:南渡之前】在回忆中感受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形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时期,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01【青年时期】:1140-1162年(22岁)感受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此处指金兵。意谓金兵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东家:东邻。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此喻退休归耕农田。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所作。两首词都体现了青年时期的辛弃疾意气风发、壮心大志、抗金杀敌的飒爽英姿和少年英才形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此词作于35岁的辛弃疾任江东安抚使期间。这首词就题材来说,属于登临游览之作,但作者在词中感叹身世,抒发了渴望报国而又志不得酬的苦闷;同时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02【壮年时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击辛弃疾本是带着壮怀激烈的光复之志投奔南宋的,但万万没想到南渡之后朝廷只给了个闲职给他发挥,并且在未来的四十五年中,竟有二十余年被罢闲居,弃之不用。03【中晚年闲居时期】

★这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所作。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两篇都是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所作。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景美、人美,有浓重的乡土气息。主要内容:(1)追忆当年的战斗生活,抒发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代表作品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代表作品有《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3)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4)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的作品,也是辛弃疾对词境的一大开拓。代表作品有《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作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辛弃疾〔南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⑴菩萨蛮:词牌名。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⑸愁余:使我发愁。(6)无数山:很多座山。(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思考: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呢?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比喻、比兴本体:行人泪,喻体:清江水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词人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联想到当时南宋的命运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国耻未雪,悲愤填膺。中间多少行人泪?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多少”说明什么?一、“多少”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二是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行人”包括哪些?二、“行人”包括当时无数逃难的民众,也包括后来经过这里悲叹往事的爱国志士,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三、“行人泪”概括了当时千千万万逃难民众的种种灾难,也包括了许多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望”——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沦陷而没有收复的故都和中原的怀想。“无数山”

——喻指什么,这是一个泛概念,不易明确落实,应是包括各种造成中原未能收复的因素。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望”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望”—“望”是遥望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比喻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无数山”指什么?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如东流去之江水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①手法:“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表达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②“东流去”运用比喻的修辞,这里东流的江水象征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③“遮不住”、“东流去”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比喻、化用、用典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用鹧鸪鸟叫声烘托了人物凄苦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又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用鹧鸪鸟叫声烘托了人物凄苦悲凉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词人为何而愁?①“愁”指词人愁国破家亡,表达词人忧国忧民之情。②“愁”是词人愁绪满怀的意思,包含了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环境描写、视听结合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鹧鸪”意象内涵①爱情和闺怨相思的象征②旅途艰险,离愁别绪③除此之外羁旅思乡、伤春惜春、亲友送别、闲情逸致等意象内涵。愁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忧国忧民故园难回壮志难酬“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结合相关背景,请问诗人在“愁”些什么?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故园难回的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