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1(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1(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1(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1(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1(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黄金卷01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的。

1.如图是龙山时代某遗址平面图。据此可知,该遗址()

C.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D.孕育着家国一体情怀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遗址平面图中的“宫城”“普通居民区”“手工业区”“早期王族墓地”“祭

祀台”等可知,该遗址具有多层级的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明显,社会分工细化,出现社会公共权力,具

有鲜明的中心都邑性质,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B项正确;通过材料不能得出“开始

出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出现后,才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材料只能得出这一时期出现

了社会公共权力,排除C项;“家国一体情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2.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其中有关于官营

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匠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

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这些法律法规()

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业部门B.提高了工匠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C.表明秦创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匠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

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简中有关手工

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了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D项正确。

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项;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

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隋唐(中国)。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

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

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

重要产地,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防疫经验丰富”与题意不符,排除B

项;北方流民大量南迁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4.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

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

设置在当时()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可知地方

分权过细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容易造成运行机制的迟缓,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刺史制度是汉武帝

时期设立的,排除A项;根据材料“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可

知,这一做法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排除B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代在

地方设四司,从“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从而削弱了地

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排除C项。故选D项。

5.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照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可忽,大者益

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

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B.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C.深入了解西方文化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康熙帝认为应该加强海上的防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

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对西方的力量已经有所警觉,认识到

海防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海防意识,并不具备近代海权意识,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海防,

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排除B项;康熙帝并没有认为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只是防范西方殖民者,

排除C项。故选D项。

6.1861年,奕诉等上奏折设立总理衙门时,就明确了“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的基调。可

事实是总理衙门不仅没裁撤,反而越办越庞大,越办越规范,最终在清末新政中发展为外务部。其主要原

因是

A.民族矛盾的激化B.西方政体的影响C.汉族官僚的崛起D.国家治理的

需要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总理衙门不仅没裁撤,反而越办越庞大,越办越规范,最终在清末新政中

发展为外务部”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由临时到正式再到规范,最后地位提升,它反映的是晚清中国社会在

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相应的需要国家政府职能的调整,以此来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D

项正确;材料今体现了总理衙门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矛盾和汉族官僚的崛起,排除AC项;西方政体可能

影响了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立,但本质来讲,还是因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需要,排除B项。故选D项。

7.某时期创办的军事院校,在财政、武器和制度创建等方面均得到俄国的支持,俄方亦派员充任顾问并帮

助筹建学校。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有人致辞说:组织革命军,以后着着(逐渐地)进行,所以能够消灭旧党和

外来的敌人,大告成功。据此可知,该军校()

A.践行了中共一大的最高纲领B.丰富了国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实践

C.助推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开展D.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材料是对国民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描述,该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丰

富了国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实践,B项正确;中共一大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与材料无关,排除A

项;C项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非新中国成立,

排除D项。故选B项。

8.下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对纪念章中各设计元素解读正确的是()

A.“抗日战士浮雕像”批判了蒋介石政权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本质

B.“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寓意中华民族因抗战而实现伟大复兴

C.“延安宝塔山”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D.“光芒”表达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延安宝塔山”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C项正确;“抗日战士浮雕像”体现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

暴、奋起抗战,寓意伟大的抗战精神,排除A

项;“黄河”寓意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排除B

项;“光芒”象征伟大胜利、崇高荣誉,寓意着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排除D项。

故选C项。

9.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

非洲I。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

此,21世纪以来中国()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④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1世纪(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非常珍惜与非洲的传统友谊,为

此,21世纪以来中国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发展中非友好关系,②③符合题意,

C项正确;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

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

项;“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处理周边国家的外交方针,而非处理非洲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④不符合

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下列重要国际会议,曾与下图相关事件举行于同一地点的是()

A.亚洲文明对话大会B.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

C.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标志中的英文翻译为十九届亚运会,召开的地点为杭州,据所学知识可知,二

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曾在杭州举行,D项正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曾在北京召开,不在杭州,排除A项;

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曾在北京召开,不在杭州,排除B项;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曾在厦门召开,不在杭州,

排除C项。故选D项。

11.据1178年出版的某份文件记载,英格兰王室的日常开销均取自王室庄园,还要求维兰(农奴)定期提

供劳役。不堪重负的维兰向宫廷申诉劳役地租的种种弊端……最后国王按照货币形式征缴地租。这推动了

A.庄园经济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C.民族国家兴起D.西欧城市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最后国王按照货币形式征缴地租”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役地租转变为货

币地租,一方面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另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中世纪中后期,

庄园经济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未出现王权加强等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中未出现

城市,不能得知城市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2.1811年英国年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

1835年又把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3日。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

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每逢议会讨论政府事务的日子,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

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材料说明()

A.责任内阁颠覆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成果

B.议会制君主制维护了国王为主的政治传统

C.内阁成了维系英国最高行政权力的核心

D.民众热情拥护着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情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11至1835年的英

国。根据材料“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

紧要的‘私议案……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

及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英国内阁的权力显露出迅速扩张的趋势,其中内阁首相要求本党议员要帮助政

府议案顺利通过,说明内阁逐渐成为了维系英国最高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核心,C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英

国政党政治的具体体现,并未颠覆英国政党政治的成果,排除A项;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

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破坏了国王为主的政治传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热情与重大政治事件

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阂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

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一罗马时期,成为古

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

阂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阚维意在()

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

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阚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

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

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

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4.1960年加纳开国总统恩格鲁玛提出,要积极应用民族国家政府力量抵消西方跨国公司及其依仗的规则

的力量,创造利于非洲发展的环境。众多非洲学者也在21世纪后一再发出被重新殖民化或遭遇帝国主义者

霸凌的申诉。这反映出()

A.旧经济秩序制约非洲国家发展B.非洲国家积极争取民族独立

C.跨国公司是非洲发展最大障碍D.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两极格局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当代非洲。据材料可知,加纳开国总统恩格鲁玛和众多非洲学者都看到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包括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

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排除B项;“跨国公司及其依仗的规则的力量”“被重新殖民化”“帝国主义者霸凌”才是

非洲发展最大障碍,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有学者说:“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的跨国公司,如中国华为、英国特易购以自身为焦点,向其他国家设

立分支机构。如同天上星星,个个都是光源,一束束光芒射向其他星星。”这个学者()

A.主张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协同性B.认为跨国公司正在推动多极化

C.肯定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要性D.看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兼容性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主要大国的跨国公司……以自身为焦点,向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如同

天上星星,个个都是光源”可知,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的跨国公司同时存在,同时互相之间

的影响增强,体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兼容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各大国跨国公司的兼容,没有体现

各大国跨国公司之间的协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各大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上的共存和互相影响,没

有涉及多极化,排除B项;跨国公司并非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

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

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

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

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

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O

——摘编自霍维洗、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

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

“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

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

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

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6分)

【答案】(1)一定程度突破血缘的隔阂,促进祖国疆域的拓展;有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安全和发展;多元一

体,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

(2)特征:西方民族理论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政治精英探索和历届政府民族政策共同推动;中华民

族意识形成与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织;民族关系理论完善与民族复兴相促进。(6分)

【详解】(1)积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

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可分析出一定程度突破血缘的隔阂,促进祖国疆域的

拓展;根据材料一“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可分析出有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安全和发展;结合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可分析出多元一体,

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

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可分析出西方民族理论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宣

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可分析出政治精英探索和历届政府民族政

策共同推动;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可分析出中华民族意识形成

与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织,民族关系理论完善与民族复兴相促进。

1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

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

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

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

“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

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评析:20世纪初,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近代中国社会

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

矛盾。在这一背景下,1926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

奋斗。1926年6月,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中国青年》封面采用“射

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

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

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

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

命火种。(11分)

【详解】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对《中国青

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进行了简要评析。首先,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出发,

指出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

景下,杂志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其次,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

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杂志封面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

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最后,1926年7月北伐战争

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

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

面的现象,应该从社会背景、时代要求、宣传动员、思想宣传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2月27日,格里芬考察团离美。至4月22日,他访问了印度支那(中南半岛地区)新加

坡和马来亚、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根据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财政状况,提出援助建议。援助重

点为“立竿见影”的项目,首先为农、林、渔、整治耕地、垦荒和水利领域,其次是动力、运输、公路、通信、

工业和发展计划,再次是公共卫生、医疗,最后是教育。援助总额约6600万美元;其中,印度支那2350

万,马来亚和新加坡450万,缅甸1222.8万,泰国1142万,印度尼西亚1444.5万。格里芬考察团推动了

美国政府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50年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经总统

批准生效。

——摘编自刘连芬《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匆忙通过《1950年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东南亚政策。(6分)

【答案】(1)原因;格里芬考察团的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奉行敌视、封锁、包围新中国的政策;朝

鲜半岛局势恶化。(6分)

(2)评价;①其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遏制社会主义运动。②这是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新殖民主义的体现。

③以经济援助、改善民生为幌子,掩盖了其输出意识形态,扩大侵略利益的真实目的。(6分)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原因:根据材料“……提出援助建

议”可知,格里芬考察团的推动;根据时空可知,二战后两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从地缘政治

角度而言,援助东南亚并使它们力量强大起来,从而在东亚与东南亚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与“遏制”,

即美国奉行敌视、封锁、包围新中国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50年代初期,朝鲜半岛局势恶化。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冷战战略、全球战略、安全战略的需要,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其

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遏制社会主义运动。这是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新殖民主义的体现。美国对亚洲的援

助明显体现了它输出以“自由、民主''为先锋的"自由制度''的思想,以经济援助、改善民生为幌子,掩盖了其

输出意识形态,扩大侵略利益的真实目的。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多鼓励人口增长,与之不同的是,商鞅注重人口调查,是历史上组织全国范围人口

调查的第一人。他理性地看到了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着矛盾,强调人与地的对比关系。汉代徐干提出:“国

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宋以降,人口问题突显,苏东坡有“古者

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以今之法观之,……非徒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的论断。马端临在中

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口质量问题,指出:“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轮嘉时期中国人口快速膨胀,学

者洪亮吉在其《治平篇》《生计篇》中,看到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关系,提

出“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解决人口问题。

——摘编自吴洁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在政策和舆论上主张积极、宽松的人口生育政策,创造了我国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

显,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计划生育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辨证

地看待“人口众多”的两面性,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以人均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提高

人口素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口形势

新变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

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尚旭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导致宋以后人口思想发展的

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口思想带来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建国以

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的发展变化。(6分)

【答案】(1)特点:关注人口增减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从注重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重视人口统计;侧重于

土地等农业资源与人口的关系。(3分)

原因:人口问题突出;人地矛盾、社会治安、环境等出现问题;有识之士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现状的深

入分析;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需要。(3分)

(2)积极作用: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利于国家建设资金的积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

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分)

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

党关注民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应对经济发展、人口压力、国际形势等作出的符

合国情的正确选择。(3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由材料一''汉代徐干提出:

国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可得出:关注人口增减与国家兴衰的关

系;’马端临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口质量问题,指出:“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可得出:从注

重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学者洪亮吉在其《治平篇》《生计篇》中,看到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

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关系,提出“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解决人口问题。”可得出:侧重于土地等

农业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商鞅注重人口调查,是历史上组织全国范围人口调查的第一人。”可得出:重视人

口统计。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方面可归纳为:人口问题突出;人地矛盾、社会治

安、环境等出现问题;有识之士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现状的深入分析;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需要。

(2)本题是影响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积极作用:由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坚持辨证地看待‘人口众多’的两面性,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可得出: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

长;“以人均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可得出:有

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经济、对社会等方面可归纳为:有利于国家建设资金的积累,推动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的宗旨等方面可归纳为: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