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第3期)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第3期)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第3期)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第3期)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第3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

(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入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题目,摹写“梅”“雪”争春之趣态。

B.次句写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

C.诗歌第3句说“雪”在色彩洁白方面略胜一筹。

D.最后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比“雪”是有优势的。

2.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巧卿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寄托着人的情志。

B.这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而富含哲理。

C.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争雪斗,让人感到非常有情趣。

D.诗歌启示我们,生活中雪和梅各有亮点、相映成趣。

【答案】

1.B2.C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B.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次句“骚人阁笔费平

章”,写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各有特

点;而不是“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采用烟△手法写梅花

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

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运用对B匕的手法展现雪之洁白,梅之清香;“全诗用争能手法写梅争雪斗”表述有误;

故选Co

3.(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

[北宋]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样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金山,地名。②西兴:地名。③椁(fii):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答案】月光照进松林,林间斑驳的光影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动江水,朵朵奔涌的浪花犹如白雪纷纷扬

扬。

【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意思是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

落。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流畅、通顺的语言描绘即可。

示例:皎洁的月光映照松林,林间光影斑驳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拂满面,浪花奔涌犹如纷纷白雪。

(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①,惟解②漫天作雪飞。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注释】①才思:才气,才情。②解:懂得,知道。

4.诗中“知,,"斗,,二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似,请你结合二者

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4.此处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树”人格化,使无情之花草树木变得极为有情,生动活泼。从花草树

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5.“杨花榆荚”虽然少色无香,但不藏拙,不畏讥,敢于为晚春添色;如米小的“苔花”,也敢于像牡丹一样

努力绽放。二者都表达了对它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4.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

作答。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用“知”和“斗”,赋予了草木和鲜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晚春的景色,使无情的花草树木变得有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5.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

为“晚春”添色。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的,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充满了自信,绽放自己的个性。由此可见,“杨花榆

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者都表达了对具有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

自己的价值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

(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

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7.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

6.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

一片金光闪烁。

7.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

【解析】

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所展

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首联意

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画面更

加形象生动。

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色的鳞片,

闪闪发光。

7.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

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

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

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

志报国)的决心。

(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

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

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8.对这首诗赏析不思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一湾清流绕村而过的优美风光,极富表现力。

B.颔联写燕子自在飞翔,白鸥相伴相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C.中间四句紧紧贴住“幽”字,一路叙下,描绘出“景幽、事幽、人幽”的情景。

D.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暂居江村的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幸福满足的心情。

9.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

8.D

9.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

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解析】

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尾联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

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故选D。

9.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意象,

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

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纸为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

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上下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

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喜和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门前大树的余荫下,老伴和孩子正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走近一看,老伴在纸上画着棋局,小儿

子在埋头敲着钢针,想必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去江边钓鱼。

(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

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

与向往。

11.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

10.A

11.豪放风格。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

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

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

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o

1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

辽阔、壮美风景。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垂

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

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奠定了

基调。“九万里风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融在内,虚实结合。整首词

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

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1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

(1)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

景物

篇名情感

云月

《江汉》(杜甫)①一②.③一

《渡荆门送别》(李白)层云明月

(2)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①片云②孤月③孤寂(或羁旅之悲,意对即可)④喜悦(或思乡)

(2)“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愤、自负、自谦):“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或年老多

病、孤独、漂泊他乡等)却仍忧国忧民(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顽强不息等)。

【详解】(1)本题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主旨。

根据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着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飘浮着,

与月亮一同悬挂在天边。杜甫诗中的意象应该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至IJ的“片云”“孤月”,

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

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

丽的海市蜃楼;诗人通过“层云”“明月”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的心情。

(2)本题理解诗歌的情感发表看法。

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

江汉的困境;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

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

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

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结合尾联可知,“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

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在外,壮志难酬,因此“腐儒”

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所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

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3.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试就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14.本诗为“盛唐绝作”,展现出诗人“俱臻绝顶”的艺术表现力,试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赏析2

个字)

【答案】

13.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

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

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

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14.示例一:“疾”,敏锐、锐利。青草枯黄使得老鹰目光更为锐利,写出了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衬托了将

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轻”,轻快。冰雪融化后追击猎物,战马奔驰格外轻快,形象地刻画出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英姿,

表现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诗歌的特点。

根据“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其意思是: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

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

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可见,渭城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

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

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

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

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

来自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出猎图;

根据“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可知,其意思是: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

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可见,“新

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

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

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

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里,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

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

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猎归图;

由此可知,本诗,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

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

《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此诗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生动鲜

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出猎图和猎归图。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

托和活用典故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

立业的情感。本诗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

回环映带,体合五律,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

能照应,章法句法字法均极巧妙。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14.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赏析。解答此题需结合词语的含义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根据“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知,此句意思是: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

蹄更像风追叶飘。“疾”,指敏锐、锐利,这里诗人用"疾''字,写出了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衬托了将军打猎

时矫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轻”,指轻快,这里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

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形象地刻画出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英姿,表现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

情;

“疾”“轻”下字俱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出猎图,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

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

(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

准定。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卿的一项是()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16.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

析“何妨”一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5.C

16.示例: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

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现苏轼老当益壮、雄心不改的豪情。两首词中的“何妨”,均用

反问手法,运用强烈的语气传达出词人乐观豪迈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C.有误,“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词中的“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

阳”才有思乡之情。

故选Co

16.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那样泰然自若。同时他的内心深处还

是希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