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附有答案_第1页
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附有答案_第2页
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附有答案_第3页
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附有答案_第4页
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附有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4月第二周周考语文(一班)[复制]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甲】齐人攻鲁,吴起①居鲁,鲁君以为将,破齐。或谮曰:“起之为人,猜忍②人也。”A盖吴起少时,乡党笑之,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且齐之伐鲁也,起杀妻以求将,起妻,齐人也。鲁君闻之,遂疑起而谢之。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③五城。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④,以拒秦、韩。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公叔痤⑤为相,B国人皆曰:“吴起欲代子相”。公叔恐而阴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选编自《史记》)【注释】①吴起:战国时军事家、政治家。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魏国,改革兵制,创立武卒制(魏武卒战国时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楚国,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著《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②猜忍:猜忌多疑而残忍。③拔:攻取。④西河守:官职,西河郡守。西河在今山西、陕西间黄河附近。⑤公叔痤: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后来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排挤吴起,临死时举荐商鞅。

【乙】①帽子,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经被发现,古代又被称为“首服”“头衣”“风兜”“幞头”等,是冬季北方人头上必不可少的御寒用品。

②中原流行戴帽子,应该从魏晋时期开始。笔者查阅《后汉书·舆服志》,上面仍未见帽子的文字,但在《晋书·舆服志》上对帽子已有专门的记载,称“江左(今南京周边)时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

③最早引发中国人“戴帽子运动”的是曹操,为了解决战争期间物资匮乏问题,曹操设计制作出简易的帽子,据《博物志·服饰考》所称:“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巾)也。”帢,可以说是中原人发明的第一顶流行帽子。帢“以色别贵贱”,曹操将白色定为最高贵的颜色,“白帢”遂成时尚。但这种白帽子后遭强烈非议,东晋人干宝即认为,“缟素,凶丧之象也。”白帢被视为不祥之物:曹魏流行戴白帢,历46年亡国;西晋流行戴白帢,历52年亡国。所以,《晋书·五行志上》将白帢列为“服妖”。不只帽子的颜色不吉利,“帢”细究也是凶字。史家称:“帢”字“毁辱之言也,盖革代之后,劫杀之妖也”。帢读“恰”音,与掐死之“掐”音同,注音时正好可与“劫杀”二字反切。白帢因此遭冷落,后渐演变成为丧服,此即如今孝子所戴“白孝帽”的由来。西晋永嘉年间,帢又弄出是非。当时女性将帢作了改动,当年曹操的设计是前面横缝,头发束起,露出颜面,故白帢又叫“颜帢”。改动后的帢前面不再横缝,头顶前垂下的长发将额头和脸面盖住,仅露两眼,人谓“无颜帢”。无颜,即俗话所说的“不要脸”,被看作“大耻”。国人都不要脸,乃不祥之兆,不久果真有“大耻”: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两位皇帝先后被掳不返,西晋亡国。不吉利的“帢”字被抛弃后,“帽”才渐被认可。不过,“帽”代替“冒”,旁边增加“巾”,则与“巾改帽”有关,包括帢在内,不少帽子都是由巾改的。

④唐代人冬天常戴的是一种叫做“风帽”的暖帽,顾名思义,这种暖帽能抵御寒风,里外双层,中间纳入绵絮,称为“绵帽”。宋元后棉花普及种植,中间则填棉絮,遂成真正的棉帽。这种暖帽呈布兜状,故别称“风兜”;帽身后部及两侧有帽裙垂下,因帽裙较长,下垂及肩,可以护住双耳、肩背,又名“长帽”。这种风帽一经上头,很快戴开,并在北方地区流行,还出现了圆顶、尖顶等不同款式。

⑤在唐代,最受欢迎的还是“胡帽”,此系列中的“蕃帽”为当时最流行款式之一。蕃帽是从西域过来的最好的“进口货”,帽两边有护耳,又称“搭耳帽”,冬天垂下来,刚好把两只耳朵护盖上,保暖性能很好。胡帽之所以能风行大唐,要感谢唐朝女性。与现代“中国大妈”一样,唐代女性(姑且称之为“唐朝大妈”)也特喜欢跳舞,当然她们跳的不是“广场舞”,也非在街头,而是在宫廷、公共娱乐场所跳的一种从西域传来的“胡舞”。

⑥宋代时胡帽遇冷,汉魏时期大为流行的头巾再一次兴起。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文人、官宦都喜欢扎头巾,由此扎出了不少有名的头饰。如文学家苏轼扎出了“东坡巾”,理学家程颢、程颐扎出了“程子巾”,书法家黄庭坚扎出了“山谷巾”等,这些所谓的巾实际上是软帽子。如以前属于巾类的幞头,虽然宋代仍呼其名,但早已变成了帽子。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张着黄袍的官方标准像,其头上戴的帽子就是“幞头”。这种由幞头改来的帽子,后传入辽、金地区,成为当地时尚穿戴。

⑦帽子在明朝开始大普及,明清时期人们冬天除了着棉袄,穿棉裤,还戴棉帽。明太祖朱元璋曾力推过三种帽子,即“一统河山”巾“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统”帽。前两种名为“巾”,其实也是帽。这三种帽子尽管结构、形制简单,但内涵不简单,象征江山统一、国家稳定,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A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①上犯禁②,凌上犯禁则难治也。B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凌:侵犯,这里指违背、违抗。②犯禁:触犯禁令。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划线且加粗字词,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拜【佛】/仿【佛】哽【咽】/狼吞虎【咽】周道如【砥】/【舐】犊之情(正确答案)B.星【宿】/住【宿】【谛】听/根深【蒂】固引颈受【戮】/【戳】穿谎言C.倔【强】/勉【强】【烙】印/【络】绎不绝虚无【缥】缈/【漂】泊不定D.反【省】/【省】亲戏【谑】/狂风肆【虐】断壁残【垣】/横【亘】东西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啜泣暗哑齐心协力迥乎不同B.撺掇崔巍歇斯底里消声匿迹C.悲怆睥睨粗制烂造味同嚼腊D.禁锢帷幕吹毛求疵通宵达旦(正确答案)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特朗普宣布不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医药品加征关税,这相比较之前强硬态度,特朗普可说是360度大转弯了。B.在全球抗疫的措施与方法中,有着不少的“中国经验”,其中以政府形式号召民众居家隔离为主要的防控手段。C.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一个地方的抗疫防控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政府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D.抗击疫情,主要在两个阵地展开,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社区,始终是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所在。(正确答案)4.下列句子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想象】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偶、虚实结合】(正确答案)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对偶】D.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5.下列句子中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单选题]*A.之——且齐之伐鲁也即之楚B.而——公叔恐而阴害吴起而乱国常贫C.以——起杀妻以求将奚以知其然也D.则——民富则易治也险躁则不能治性(正确答案)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卒——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文侯既卒B.即——即之楚余幼时即嗜学(正确答案)C.治——民富则易治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D.然——奚以知其然也吴广以为然7.下列句式特点与“奚以知其然也”一致的是()(2分)[单选题]*A.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正确答案)C.引以为戒D.今非昔比8.与“民贫则危乡轻家”的“危”用法一致的是()(2分)[单选题]*A.石破天惊——破B.朝令夕改——朝C.正本清源——清D.不远千里——远(正确答案)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单选题]*A.《送东阳马生序》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作者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正确答案)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既可加强语气,又可突出可妾对邹忌的畏惧。C.《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西汉结束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点,接着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与阐述。10.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A.钟南山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此次疫情防控更令国人对他高山仰止。(正确答案)B.昨晚曹哲可真大胆,趁语文老师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周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都盗走了。C.四月第一周周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赵启岚却充耳不闻。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五月月考中取得了好成绩。D.四月的锡林公园,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生机盎然的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11.阅读甲文,回答后面问题。(33分)

(1)解释加点字词。(8分)

①或谮起曰——或②盖吴起少时——盖③遂疑起而谢之——谢④欲事之——事⑤乃以为西河守——乃⑥文侯既卒——既

⑦公叔恐而阴害吴起——阴⑧遂去——去

(2)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新梳理吴起有关的情节【注意吴起为主人公】。(6分)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吴起人物形象。(4分)

(4)选择合适的角度分析A、B两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4+3=7分)

(5)在塑造吴起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6)战国时代,由于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与抱负,想尽办法借助各国国君的力量进行政治改革。结合所积累的内容,除了吴起,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似的人物,请简要叙述其事件,并结合孟子的相关语句对这类人物进行评价。(4分)[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乙文,回答后面问题。(30分)

(1)请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画线句子的描述,回答什么是“风帽”。(3分)

(3)下列语句应该置于原文哪个位置?请说明理由。(3分)

风帽其实是根据胡帽设计改进的,在南北朝时已出现。据《南齐书·五行志》记载,风帽的设计者是南朝齐国皇族萧谌:“永明(公元483年至公元493年)中,萧谌开博风帽后裙之制,为破后帽。”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9分)

①据《博物志·服饰考》所称:“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巾)也。”

②与现代“中国大妈”一样,唐代女性(姑且称之为“唐朝大妈”)也特喜欢跳舞,当然她们跳的不是“广场舞”,也非在街头,而是在宫廷、公共娱乐场所跳的一种从西域传来的“胡舞”。

③如文学家苏轼扎出了“东坡巾”,理学家程颢、程颐扎出了“程子巾”,书法家黄庭坚扎出了“山谷巾”等,这些所谓的巾实际上是软帽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中原流行戴帽子,应该从魏晋时期开始。——应该

②“帽”代替“冒”,旁边增加“巾”,则与“巾改帽”有关,包括帢在内,不少帽子都是由巾改的,——不少

(6)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说明“帢”改为“帽”的原因。(3分)

(7)帽子由最初的保暖功能,进化为文化使者,后来被冠以政治色彩,其实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进步的体现。联系现实生活,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物品?请找出一例简述其发展历程中人类文明的体现。(3分)[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