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两分,共60分。1.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大脑B.人类的意识C.上帝D.人类的实践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合题意,不选。答案选D。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本义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有了哲学的指导,人们就能解决一切难题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表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错误;③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3.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应选;“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不选;“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4.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B【解析】哲学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ACD项错误。本题选B项。5.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改革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体现方法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体现的是一种世界观,掌握基本原理指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性,因此选C项;选项A、B、D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和以前的哲学是不同的。题中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故C符合题意;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此说法太绝对,故排除A;只有正确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故排除B;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错误。故选C。【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7.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观点与贝克莱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答案】C【解析】题目中,“存在就是被感知”该观点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C选项观点与贝克莱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A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选项属于辩证法思想。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含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④上帝创造世界联系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8.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旨在强调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旨在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正确且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BD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的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的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具体规律。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程度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是“科学之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只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10.“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答案】B【解析】“树上结西瓜”变成现实,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以造福人类,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中的“唯一”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和改变,但人们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内涵:(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本质联系是相对于非本质联系而言的。它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区别于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联系。(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所谓必然联系是指确定不移、必定如此、不可避免的联系。所谓偶然联系是指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联系。(4)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绝不能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5)不能把规则当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守则则是主观的。(6)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1.《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认为风不动,幡不动,是自己的心动。也就是主观上认为心动是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选B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考点: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意思。12.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表明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①错误;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3.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答案】D【解析】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只有人脑,离开客观存在、生活实践,也不能产生意识,A项观点错误;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没有体现意识的生理基础,B项不合题意;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项观点错误;“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体现了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4.张艺谋导演创作的《最忆是杭州》,首次尝试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让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能直接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③客观存在依赖于主观思维④人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特征。“首次尝试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让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人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选B;②错误,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③错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主观依赖客观。【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15.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体现世界是物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物质是运动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体现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B正确且适合题意;其它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16.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矛盾的普遍性。材料中强调了高校过度扩招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启发我们要尊重国情,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李开复的观点看到了高校过度扩招的弊端,坚持了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正确;该观点启发我们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凡是不可过度,③正确;④与材料主旨无关。本题选B。1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新常态”已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等特点的新常态”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③静止是事物没有任何变化的状态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新常态”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新”强调了绝对运动,“常态”强调了相对静止,故“新常态”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不是没有任何变化的状态,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8.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答案】D【解析】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仿真人脑”是对人类思维的机械模拟,毕竟不是人脑,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哲学的概念,A项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的意识产生的过程,B项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意识的本质,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19.2100多年前,古人开辟了“丝绸之路”,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每次往返耗时都比较长(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如今,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大缩短中国与中亚、东欧人员、货物运输的时间。古今这一差别反映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C.主观性 D.社会历史性【答案】D【解析】【详解】古“丝绸之路”和如今“一带一路”的差别反映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而不是主观性,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要全面理解实践及其特征,须注意三点:实践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但实践不是主观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但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实践。20.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我国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②2017年3月8日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④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将于2016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我国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属于主观活动,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2017年3月21.“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通,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二是利用智慧物流、网上信息发布等手段,解决物流难题;三是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B.事物联系的依据在于人们的需要C.人为事物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答案】A【解析】题目中,“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通,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二是利用智慧物流、网上信息发布等手段,解决物流难题;三是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故可以看出该材料体现了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排除。C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故说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的表述错误。D选项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22.“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为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画饼充饥B.唇亡齿寒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答案】D【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D正确且符合题意;“画饼充饥”是指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其哲学寓意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应排除A;唇亡齿寒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应排除BC,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本题属于成语类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要准确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或题肢中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24.“人体只有不断地分裂出新细胞,才能够保持机体的活力;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改进生产技术,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④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人体不断分裂出新细胞,才能保持机体活力;企业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强调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创新的过程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同时说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25.有专家分析指出,如果英语实行一年多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断参加考试,还可能出现在英语上少花的一点时间和精力,却用在其他高考科目上,这样反而加大了学业负担。上述分析的合理性在于()①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其利弊标准很难确定②矛盾双方随时都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英语一年多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可能加大学业负担,说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利弊标准不难确定,①项观点错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相互转化,而不是随时都可能转化,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26.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千红万紫安排著”,注重了量的积累,“只待新雷第一声”,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说法正确;AB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材料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选项与题意不符;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27.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下列语句中与“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肥料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也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考点:矛盾的对立统一。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28.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制风箱,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等设备,都运用了这一原理。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应用印证了A.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质风箱,与当今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虽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使用的都是空气压缩原理,说明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普遍性通过其特殊性表现出来,B项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选项只体现了特殊性,A项与题意不符;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C项说法错误;题目强调的是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相互联系,没有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的内容,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2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这说明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②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③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④部分的动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主旨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从哲学上看,中国经济是整体,中小企业是部分,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没有体现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②项不合题意;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3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发展理念反映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①是错误的;发展理念属于认识的范畴,其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②适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③适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40分)31.材料: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请简述材料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答案】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解析】此题考查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方向是“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两者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而不是物质的,这就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准确回答。32.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地处深山峡谷中的云南省独龙江乡。这里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独龙族代表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独龙族正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同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正确性。【答案】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整体,看待中华各民族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部分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体,要重视局部的发展,只有每个民族都不掉队,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析】【分析】本题以独龙族正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同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然后调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