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答案【三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要点170万;云南;元谋;70万-20万;周口店;打制;直立;3万;周口店;钻孔;磨制;审美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考古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2.C解析:该化石是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土的。3.B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4.B解析:大量灰烬的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5.B解析:周口店遗址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6.A解析: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7.D解析:最初的人是群居的,因为那时生产极不发达,单个人的力量太小。氏族是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8.D解析: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9.C解析:山顶洞人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10.A解析:有孔石珠和兽牙都是装饰品。11.B解析: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虽已比猿类增高,但低于现代人。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12.A解析: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13.A解析: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14.D解析:早期人类没有文字记载和传说流传,主要依靠考古发掘。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北京人会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会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问题二山顶洞人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他们已具有审美观点。16.问题一懂得使用火。问题二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改变并增强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人们适合自然的水平,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拓展与探究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围绕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的宝库。第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要点6000;西安;粟;猪;半地穴;彩陶;7000;余姚;水稻;骨耜;干栏;稻;粟;耒耜;家畜;磨制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B解析: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A解析:半坡人特色的陶器为彩陶。4.B解析:半坡人用渔叉、渔沟、渔网捕鱼,作为食物的补充。5.C解析: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6.D解析: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7.D解析: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8.C解析:河姆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9.C解析: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气候条件不同,所以种植作物有差异。10.B解析:骨耜是翻土工具,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骨耜比石器轻便灵巧,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沾泥,适宜在江南水田里使用。11.D解析: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农业逐渐产生。12.B解析:因为农业和其他各项生产的发展,原始人开始过较长期的定居生活。13.C解析: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都过上了原始的农耕生活。二、非选择题14.问题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问题二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相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合的。15.问题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能够推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作辅助食物。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屋背岭遗址、铁仔山古墓群遗址、南头古城遗址、大鹏古城遗址思考二深圳能够追溯的城市历史至少在1700多年前,而深圳有人类生活的历史则能够追溯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沙漠”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四五千;炎黄;华夏;开垦耕种;指南车;纺织;尧、舜、禹;禅让;疏导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黄帝姓公孙,名轩辕。2.C解析: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3.C解析: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4.A解析:炎黄部落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5.A解析:人们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6.A解析: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7.A解析:略。8.C解析: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9.B解析:通过民主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制。10.B解析: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11.D解析:传说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12.C解析:黄帝和尧舜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属于父系氏族阶段的后期。13.D解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必须共同劳动,共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劳动者之间必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部落的人能够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并发展下去。14.D解析:略。15.B解析:在炎黄时代,氏族部落何其多,每个部落的图腾都不同。当各部落要逐渐形成一个华夏民族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图腾。由此,我们的祖先把“陆、海、空”的动物综合起来,“集体创作”出这么一种奇妙无比的动物。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问题二因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联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问题三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17.问题一天下就是大家所共有的,应该把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问题二禅让制。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社会财富有了快速增长,随葬品数量显著增多。思考二说明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社会内部贫富分化。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要点公元前2070;禹;启;世袭;夏历;二里头遗址;桀;公元前1600;汤;亳;殷;纣;1046;牧野;镐京;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血缘;宗亲;功臣;周厉王;周幽王;771;犬戎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见课本第18页。2.B解析:见课本第18页。3.B解析:见课本第18页。4.B解析:见课本第18页。5.D解析:见课本第19页。6.B解析:见课本第20页。7.A解析:见课本第20页。8.C解析:见课本第20页。9.B解析:见课本第21页。10.D解析:见课本第22页。11.C解析:夏、商、西周三代是因为暴政而覆亡。12.D解析:齐鲁、晋、楚都与西周的分封制相关。13.D解析:A项、B项、C项都是传说,不属于史实。14.B解析:历史年代的计算,跨公元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再减一。2070+2016-1=4085年。15.C解析:见课本第22页。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他们都是历有名的暴君。他们荒淫奢侈,统治残暴,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问题二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缓和刑法,大力发展生产。广泛选拔人才,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问题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7.问题一宗亲和功臣;巩固周朝的统治。问题二没有。诸侯相互征伐,王权衰落。问题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确定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思考二没有得到最终结论。因为,夏商周的断代问题,没有确切文献记录,现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的,随着新史料发现,这个结论有可能被修订。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要点原始社会;司母戊鼎;龟甲;兽骨;商朝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见课本第23页。2.C解析:见课本第23页。3.B解析:见课本第24页。4.B解析:见课本第23页5.A解析:见课本第24页。6.C解析:见课本第24页。7.B解析:见课本第24页。8.A解析:见课本第24页。9.D解析:见课本第24页。10.C解析:见课本第24页。11.C解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2.B解析:甲骨文是象形字,即用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13.A解析:商代有比较成熟的文字的记载。14.A解析:见课本第25页。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问题二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的青铜器。问题三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地区广泛。大量用于祭祀。16.略。拓展与探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繁荣,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从奴隶处境看,奴隶们处境悲惨,社会黑暗。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要点铁制农具;牛耕;青铜;冶炼;纺织;市场;县;郡;尊王攘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越;戎、狄、蛮、夷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见课本第27页。2.C解析:见课本第27页。3.A解析:见课本第27页。4.D解析:见课本第27页。5.A解析:见课本第27页。6.B解析:材料中的信息“祭品”“畎亩”,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诸侯国之间发展更加不平衡,强国吞并弱国,强大诸侯国称霸。问题三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人们生活动荡,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但大国兼并小国,蕴藏着国家统一的趋势。拓展与探究这种说法不准确,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以至于赵国灭亡,是秦国实力超过赵国的必然结果。当然,赵括个人的错误,在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赵括个人的错误,不能成为秦赵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第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要点韩;赵;魏;田氏;齐;楚;燕;韩;赵;魏;秦;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国;铁制工具;牛耕;356;商鞅;县;井田;军功;李冰;都江堰;天府之国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见课本第31页。2.B解析:见课本第32页。3.B解析:见课本第31页。4.C解析:见课本第31页。5.A解析:见课本第31页。6.B解析:见课本第31页。7.C解析: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8.C解析:课本第33页。9.A解析:从材料中信息“作战有功获得爵位,勤于耕作免除徭役,派往小县为吏”可知。10.C解析:历史发展有其规律,符合规律则成功,不符合则失败。11.D解析: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战国时期。12.A解析:抓住关键词“成都”“天府之国”。13.C解析:旧贵族特权因没有军功而被废除,所以旧贵族会产生怨恨情绪。14.A解析:“深淘滩,低作堰”的经营理念来自都江堰。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商鞅。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国强大;推动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法家学说。问题二嬴政。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问题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大的诸侯国,为秦灭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6.问题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问题二中国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问题三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兴修。拓展与探究略。第课百家争鸣知识要点道家;道德经;顺应自然;对立面;转化的;无为而治;儒家;论语;仁者爱人;以德治国;私学;有教无类;墨子;兼爱;非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治;庄子;以法治国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见课本第38页。2.D解析:见课本第37页。3.A解析:见课本第38页。4.B解析:见课本第36页。5.D解析:见课本第36页。6.B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是老子的理论。7.B解析:见课本第38页。8.C解析:见课本第38页。9.B解析:见课本第39页。10.D解析:见课本第39页。11.B解析:材料体现了墨子提倡节约的思想。12.D解析:材料体现了孔子对人的关爱。13.B解析:材料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14.C解析: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15.B解析:材料中“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图1,道家思想;图2,法家思想;图3,儒家思想。问题二本题以下三种答案均可。答案一—认同道家思想。道家学派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均有对立的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答案二—认同法家思想。法家学派提倡法治,主张改革,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答案三—认同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强调“仁”和“礼”,主张仁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三百家争鸣。社会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7.《教育观察》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影响后世。《法制园地》栏目主持人应该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他主张法治。《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为孙武。孙武是兵家学派的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是当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丰富。《自然与环境》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孟子。孟子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拓展与探究思考一这个观点有一定局限性。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后世很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儒家学说。0(本题也能够回答同意这个观点。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后世儒家思想家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挥。)思考二孔子是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长远。但是,孔子毕竟生活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今天,时代变了,孔子的思想难免存有局限性。今天,我们不能否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对他代表的儒家思想要批判地继承、发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课秦统一中国知识要点嬴政;221;咸阳;多民族;封建;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小篆;灵渠;东海;陇西;长城一带;南海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不是秦朝统一完成的标志。2.D解析:公元前3世纪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00年之间。3.D解析:全部选项都是秦朝统一中国的条件。4.C解析:在中央设立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的行政系统。5.B解析:秦朝三公之一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称为“百官之长”。6.A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指的是在权力上的集中和专制,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手中。7.D解析: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钱币属于经济的范畴。8.D解析: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成为后世货币的范例。9.D解析:秦统一了度量衡,所以缴税的“斗”应该容量相同10.D解析: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11.B解析: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抵御北方的匈奴。12.D解析:“虽死犹存”是指秦朝为后世开辟了新的政治制度,是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A、B不是政治方面的措施。13.C解析: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14.D解析:材料中的“六合”“皇帝”“臣”等关键词表示这是与国家统一相关的,秦始皇与此内容相关的事迹是统一六国。15.A解析:商鞅变法是秦孝公时期,所以不是秦始皇的功绩。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问题二郡县制;咸阳;丞相(太尉或御史大夫)。问题三经济上:圆形方孔钱;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国防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等。17.问题一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税收;货币兑换繁琐,不利于人民生活的便利;不利于国家统一。问题二国家的统一;全国各地经济交流的增强。拓展与探究因为使用方言作口语的人口占绝绝大部分,而需要使用文字和通用口语作为语言交流的人口是少数。随着经济发展和各地人口流动性增大,教育的发展,方言会逐步消失。第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要点三分之二;骊山;阿房;长城;300;209;大泽乡;陈胜;吴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