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鹏之徙于南冥一、教学目的.通解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旨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既较鲜明地体现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又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与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是内容上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则是表现技巧方面的学习重点。理清思路,逐层剖析,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段落与层次间的逻辑联系,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基本方法。三、课时安排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两课时的学习中均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教师要作诵读指导。由于前部分学生学过,所以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旧的知识,在这的基础上,再针对课文的观点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庄子的思想历朝历代以来都有广泛的影响,《庄子》的文风,又有非常文所具有浪漫风格,因此,纵使理解文章有一定难度,也应知难而进。理解课文关于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与此同时,应初步体会《庄子》想象奇幻,善用寓言说理的表达特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部分章节。导入:【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笕瞬荒芷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他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则通过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天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的主张。、检查并简评作业.温习旧课《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提问:课文举例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即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和人有哪些?是作者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否定的?(先后例举的事物有: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粗粗看去,本文举例很驳杂,其实是寓有深意的。一方面,作者要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但他又肯定了“小大之辩(辨)”,因举例时多有对比。关于这一点,第二段作了重点论述,下一课时我们还要再作分析,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先作思考。(大)(小)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抟扶摇培风芥覆杯水于坳堂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百里、千里具粮各别)皆“有所待”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别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其文。.问题讨论一:第一段中,庄子说及大至鲲鹏,小至尘埃、小草,都是“有所待”,因而也都是不自由的,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辩”的问题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强调“小大之辩”,一方面强调了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的,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对鲲鹏之类伟岸者的热爱、赞扬,和对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问题讨论二:课文第三段写了哪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是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的?(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第一种人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能“定手内外之分,辩手荣率之境”,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圭树”;列子虽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因此,这三种人都不能说已入“逍遥游”之境。最后,庄子说,只有“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御元气之辨”(驾驭阴阳等元气的变化)才能“无所待”而“逍遥游”。什么人才可入此境?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才能得到绝对的精神自由,这样,全文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问题讨论三:《史记》中说庄子“汪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鸟的雄伟,大椿树的长寿,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样的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细微、短命者对比,更显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其次,是作者倾注笔力描绘的鱼而化鸟的鲲形象。课文多次描绘这一形象,前后相互补充印证,使其形象更丰满鲜活。在这才能无双、向往逍遥而又无法逍遥的大鹏鸟身上,显示了作者的才情,也隐藏着作者的苦衷。)第二课时(一)尧让天下于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又是一则称颂隐士的寓言。尧视许由为贤者,欲以天下让之。不成想,在真正大智慧的人的眼里,天下犹如敝屣,弃不足惜。真的隐士是弃名利、绝机巧的,在其看来,鸟筑巢于林也只占一枝而已,鼠饮水于河也顶多喝满肚子,贪图许多又有何益呢?儒道相争,由来已久,帝尧在儒家看来是上古贤君,而在《庄子》描绘下变得智识浅陋,竟不及一山野村夫了。尧帝打算把江山让给隐士许由,说:“在日出月明之时,那没有熄灭的火炬想同日月争光,不也是难以办到的吗?旱季下雨,而有人还在灌溉,欲同苍天比水量,它不是徒劳的吗?如果让你执政治理天下,我这个国君便是名存实亡了。我自愧不如,请让我把江山让给你去治理吧。”许由说:“你治理的天下,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而还要我来代替你,我是为追求个人的功名吗?功名本来就是一个人的身外之物,是虚幻的东西。要我去追求虚幻的身外之物么?君不见小鸟在森林中搭巢,只不过占据了一根树枝;田鼠去河边饮水,只不过喝满那一小肚子的水。你还是回朝去休息吧,我的国君!我这个人对于社会来说,是无所作为的。厨师即使他不从事烹调供人祭祀,主祭官也不能代替他去做那份外的事啊!”[读解]这一段就举了个例子,引用了许由不愿居天子之名这个典故,证明“圣人无名”。许由是颍川阳城人,是尧帝的老师。这里说尧有心把天下让给许由。意思就是这个帝位我不做了,请你来做吧。尧怎么说呢?他一开始举了两个例子。说这个天上要有太阳和月亮的话,那就没有必要点着“爝火”了。这个“爝火”,就是火炬的意思。说以火炬这个莹火之光,去比日月之明,“不亦难乎”!这里“难”,作“不可”解。就是根本没办法比。然后又说这个天总是会下雨的,这个“时”字,就是“合明宜的”,“适时”的。也有解作“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这个叫“时雨”。两者在这里都可以说通。那天上有这个雨下下来,人们还去灌溉的话,这样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是徒劳的吗?然后尧就认为许由来当这个天子,那天下就一定会太平了。“夫子”,这里是老师的意思。《天地篇》有说:“尧之师曰许由。”所以这里尧称许由为“夫子”。“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这里“尸”就是“为主”的意思。不是有那么个词叫“尸位素餐”吗?就是这个“尸”。“缺然”呢,就是不足的样子。这里就是说尧觉得自己能耐没有许由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来做。你看许由怎么答。他说:你尧这个天下治理得不错。就是说天下在你尧的治理下,已经是大治了。那我取代你来做这个天子的话,这样不是只是为了天子这个“名”吗?然后许由又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里说“名”为“宾”,那什么是“实”呢?在这里,“天下已治”就是“实”。这个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也就是功一成,天下一得到治理,那自然就有名声了。所以说,“名者,实之宾也。”然后“吾将为宾乎”,这是点题,说明“圣者无名”。接下来许由又举了两个例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是一种小鸟,说喜欢在树林深处筑巢。“偃鼠”就是喜欢打地洞的一种小田鼠。这里是说一个人要重本份,不要有过多的妄想。这样子人才能够清心寡欲,才能抛却“名”的拖累。然后他说: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紧接着他又举了个例子,说就算大厨不下厨的话,那主持祭祀的也不能超越他的本职去代替厨师吧。“庖”就是厨房的意思。“庖人”就是厨师了。“尸”者,主也。“祝”,就是祭祀。那么古代祭祀要怎么办呢?陈簠簋,列樽俎,设笾豆者,祝也。“簠簋”就是祭祀时装着黍、稷、稻粱的器皿;“樽”,就是盛酒的,“俎”,就是盛肉的。“笾豆”呢,不是可以吃的豆子。其实也是两种装东西的食器。“笾”是用竹子编成的,形状和豆比较像,里面装的一般是桃子呀,梅子呀这样的果品;而“豆”的本意,也是一种装食物的器皿。你看“豆”字这个写法,下边是个盆,中间摆着要装的东西,上面还加个盖子。所以还是器皿来的。而“豆”中所装的一般是肉食。那为什么现在说“豆”一般说能吃的那种“豆子”呢?其实是“豆”假借为“菽”,这个“菽”的本意就是豆类植物的总称了。那么在这里,许由就借“樽俎”来象征祭祀。成语“越俎代庖”就是从这来的。这一段主要是借许由不受帝位这么个典故说明“圣者无名”。怎样才能做到“无名”呢?就要知足,不(二)肩吾问于连叔古人肩吾向连叔求教,说:“我从接舆那里听说,至大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过去的事情是不会再重现的。他的话使我感到很吃惊,就像那浩瀚的银河,使人摸不到边际;他的话和别人的理解距离甚远,不合乎人之常情。”连叔问:“他的话说的是什么呢?”肩吾回答说:“他说,藐姑射山上住着很多神仙,他们的皮肤像冰雪一样洁白,细嫩柔弱,就像刚生下的婴儿。他们不吃人间烟火之食,餐风饮露,或腾云驾雾,或乘坐飞龙,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间遨游;他们神采奕奕,能使万物不生病害,庄稼年年丰收。我以为这是荒唐的言论不相信它。”连叔说:“是啊。一个瞎子,无须让他观赏有花纹的东西;一个聋子,无须让他听钟鼓的声音。难道仅仅是人的形体上有聋子和瞎子么?一个人的智慧也有聋瞎之疾,这句话说的好像就是你呀!像接舆这样的人,这样的品德,将能包容天下的一切,并因此而受人尊崇,要求他出来治理天下,他哪里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人,任何外物都不能伤害他:即使洪水漫天也不能把他淹死,旱季的炎日把石头、金块晒熔,把石头、土山烧焦,也不能将他热死。像灰尘、污垢、秕谷、谷皮这些琐碎无用的东西,可用来培育和造就像尧舜那样的圣人。谁又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业呢?宋国有人到越国去贩卖一种礼帽,然而越人流行剪短发,并在身上刺上花纹,没有人用得着礼帽。尧帝治理天下的百姓,平定一国的朝政,到汾水北面的藐姑射山去会见王倪、啮缺、被衣、许由等四位隐士。见了四子以后,尧帝茫然若失,竞放弃了治理天下的大事。[读解]那么这个肩吾说,接舆这位老兄说的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当”,这里是适合的意思。适合什么呢?适合情理。这里就是说接舆说的话夸夸其辞,不合情理。“往而不返”就是说他说话一开了头就没头没脑地说下去,最后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然后肩吾什么感觉呢?“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就是说我听了他的话很吃惊,还有些恐慌。肩吾恐慌什么呢?意思就是接舆说的话太奇怪了。“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指的就是银河。“河”,就是银河;“汉”,本意是是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用来比喻银河。这句话的意思用现在比较游行的话来说,就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径”,门外路;“庭”,堂外地。这里指的是一种差别。“大有径庭”,就是指相差很远。“大相迳庭”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和什么相差得远呢?这里是指和常理相差很远。然后还“不近人情”。你看,还没听接舆说什么呢,就已经被肩吾批得一无是处了。这个是为后文反驳肩吾蓄势。然后那个连叔有些不耐烦了,就问:那这个接舆到底说了什么呢?肩吾觉得架子也摆得差不多了,胃口也吊足了,这才讲道:接舆说:在很远的一个叫姑射山的地方。(“射”字读“夜”。)那么这个“姑射山”有没有这个地方呢?还真别说,在《山海经》的《东山经》里真提到了这么座山。说这山上“无草木,多水”。至于这个是不是就是庄子说的“姑射山”,就不得而知了。好了,有这么座山,山上住着位神人。这神人长得什么样呢?“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大家看到这就会说了:哇,原来是个也!那庄子在这里为什么写神人要写出个来,是不是庄子和我们想法一样,说神仙就应该是很的?其实也未尽然。庄子这么写是有他的深意在里面的。再看“淖约若处子”。有人说:“淖约”者,好貌也。是不是呢?其实这里庄子用意并不是写神人相貌有多么好看。再强调一下:这里是写神人,不是写美女。那这里“淖约”是什么意思呢?庄子在《在宥篇》里有这么句话:“淖约柔乎刚强。”可见“淖约”就是“柔弱”的意思。那庄子为什么要写这个神人“柔弱”呢?因为老子,庄子的道在于“阴柔”而不是“刚强”。老子有句很有名的话:“上善若水。”老子为什么这么赞叹“水”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水的“柔弱”。你去看《道德经》七十八章,一开头就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因此“柔弱者道之用”。所以上段说“冰雪”,其实是在比喻“道”的体,而这里“淖约”是比喻“道”的用。那什么叫“处子”呢?“处子”就是“处女”。这个不是指生理上的,不是说没过的就叫“处子”了。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古代没出嫁在室居住的女子。这个说的什么呢?说的是一个“静”字。《孙子兵法》说:“静如处女。”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放在现在就想不通了。现在不管是不是“处女”,都可以活蹦乱跳的。那为什么说这个神人“若处子”呢?因为老、庄之道贵静,所以以处女喻之。而且老子主张“守雌”,说“牝常以静胜牡”。“牝”本意是畜母,也可以泛指阴性的事物;“牡”是畜父,也泛指阳性的事物。因此庄子才说这位神人“若处子”。所以这里说那位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其实是隐喻庄子所修的道,而不是真要写出个来的。然后还说这个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五谷”,就是稻、黍、稷、麦、豆。记住了。不要又被别人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食五谷”很好理解。“五谷”会腐化,所以不洁净。一般说神仙都是不食五谷的。那什么叫“吸风饮露”呢?“风”指什么?古人认为风是阴阳之变气。“阴阳怒而为风。”那“露”是怎么来的。古人认为阴受阳感而为露。所以“风”指的是“阴阳”,而“露”指的是“阴”。这里意思就是这位神人呼吸阴阳于内。与前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相呼应。所以这里说这位神人真的做到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是不是就和上文的“以游无穷”相对应了?所以这个神人就真正达到了“无已,无功,无名”这样一种状态。接下来。“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好了,终于出现这两个字了:“神凝”。这就说明了这位神人真正是无已的至人了。这个“神凝”怎么来的呢?就是由“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来;由“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而来。能调合阴阳,驾驭六气,如此方能无已,无已然后能神凝。而其着手处,则在用志不分。前面说了很多了,就不重复了。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疵者,毁也;疠者,病也。意思呢就是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这个所写的便是“神凝”的外用。暗暗含着“无为而天下治”的道义。《刻意篇》里有这么一句话:“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这个“化育万物,不可为象”,指的就是这里“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了。这个连叔举了个例子说: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后面“形骸”就是身体。“知”通“智”,这里作“思想”解。这里说一个人思想上也会有“聋”和“盲”。意思就是不通世理。“是其言也,犹时女也。”这话就是说你肩吾的啊!然后这个连叔就开始夸那位神人了。他说:“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说这位神人的“德”,能将世上“旁礴”的万物化为“一”。这里“旁礴”,特指世上万物之多之杂。能将如此多的万物“化为一”,可见此神人修为之高。接下来还说这个神人怎么样呢?“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蕲,通“祈”,“祈求”的意思。“乱”,这里作“治”解。“弊弊”,经营貌。这里是说,这个世上要求得“大治”的话,哪用得着忙忙碌碌去管理天下?这里就对应了先前肩吾认为以神人一已之力,不能“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样的说法是狂妄的。反驳了肩吾的观点。肩吾先前认为,要“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必以天下为事然后才能做到,那个姑射山的神人,不过一己之神凝,并未以天下为事,怎么可能做到呢?所以肩吾会“以是狂而不信”。连叔这里说“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后文又说“孰肯以物为事”,即针对此点而答。这里其实提出了个什么观点,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关于“无为而治”的讨论,我在讲解《老子》的时候详细地说明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接下来连叔说:“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这里就说这个神人本领很高,什么大洪水呀,大旱呀,都伤害不了他。为什么伤害不了呢?“至人无已”。连自己这个本体也没有了,还有什么可以伤害的?我们不妨先看《让王篇》有一句话:“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什么叫“土苴”呢?“苴”是一种枯草。“土苴”呢,就是烂草。这个是不是跟“尘垢粃糠”有点像了?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其土苴以治天下”这么个意思。后面“陶铸尧舜者也”,不是说“尧舜”这两个圣人,而是说在他们统治下的那个“治世”。这里就是说这个神人以“尘垢粃糠”之法,可以把天下治理得如尧舜一般。那这个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其土苴以治天下”这么个意思。后面“陶铸尧舜者也”,不是说“尧舜”这两个圣人,而是说在他们统治下的那个“治世”。这里就是说这个神人以“尘垢粃糠”之法,可以把天下治理得如尧舜一般。那这个“尘垢粃糠”之法是什么法呢?“尘垢粃糠”也好,“土苴”也好,说的是什么?说的是“粗糙”,不细致。换言之,就是一种“无为而治”。所以这里是说这位神人以无为而治天下,又如何会以天下之事为事呢?这才是庄子的本意,要提出这么个“无为而治”来。好了,这一段分析完了,非常的重要,说的是“至人无已”,之后推出了“无为而治”这么个观点。是全篇的主文。(三)惠子谓庄子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葫芦瓜的种子,我把它种活了,结出来的瓜果掏空后能装五石容量的东西。我用它来盛氺浆,但它承受不了氺浆的重量;我又把它剖开做成葫芦瓢,而又嫌平浅,容物不多,并非是瓢的面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敲破了。”庄子说:“伱这个人在运用大的东西方面,显得很笨拙。宋国有一个善于配制防治手上皮肤开裂之药的人,他世代都靠替人家漂洗衣服为谋生的职业;有人听说他会做药,请求用大量的金钱买下他做药的秘方。做药的人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这件事,说:“我家世代替人家漂洗衣服,收人微薄,如今出卖做药的技艺,一下子就能得到许多金钱,请你们同意我将秘方卖给他。”买药的人得到秘方,用它去劝说吴王讨伐越国。当时越国处境艰难,吴王便命令他的军队趁冬季与越人水战,吴国士兵就是用不皲手之药护手而打败了越国。事后吴王便分出一块土地奖赏给那个献药的人。由此可见,同样是拥有不皲手之药的两个人,一个因此而受赏,一个仍摆脱不了世代替别人漂洗衣服的命运,这是因为同一样东西派了不同用处的缘故。现在,伱拥有五石容积的葫芦瓜,为什么不把它做成像酒器那样的腰船在江湖上浮游呢?而伱却忧虑那空荡的葫芦里没有什么东西可装,可见你的见识就像狭窄弯曲的蓬心那样,是何等的浅陋啊!”。[解读]本段和下段,这两段惠子和庄子的对话,或者说是辩论,是前文的补充和引申。为的是引出“无用”然后得以逍遥,这样一个要旨。我们先看这一段说什么。这个惠子是谁呢?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为梁相。是庄子的朋友。有一天,这个惠子就跟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个大葫芦种子,我种下后结出个大葫芦来,容积有五石那么大。这里魏王指的是梁惠王。当时魏自河东迁大梁,所以既可以叫魏,也可以叫梁。这个“五石”到底是多少呢?我们知道十斗米可一石。而十升米为一斗。那么一斗米大概是十多斤的样子。五石,就大约是五百多斤米,那样一个容量。这里就是极写这个葫芦之大。那么用这个葫芦来装水呢,“其坚不能自举也”。这里是说这个葫芦的坚硬程度承受不起水的压力。意思就是葫芦里装的水太多了,把这个葫芦给挤破了。这样子只好把它剖开,做成瓢,但是又太大了没地方放。“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什么叫“呺然大也”?这个“呺然”,就是“大”的意思,用在一起,极写这个葫芦之大。掊,击破。这句话就是说,必不是这个葫芦不大,我,就是惠子,认为它没什么用,就把它打破了,当垃圾丢掉了。这里惠子主要意思就是说这个葫芦“大而无用”。庄子为了反驳惠子,也举了个例子。他说:先生你是不知道怎么用大的东西。也就是并不是说这个大葫芦就没有用,只是你惠子不知道怎么来用。然后就举了个例子。说宋国有人会做一种药,叫不龟手药,就是说这种药能使手不开裂。可能也就是一种护肤品,就像现在的护手霜一样。因为用这个药,手就保护得很好,所以呢他们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可能是说漂洗丝絮这个职业,长年累月要把手在水中泡着,容易把手泡坏。那这个宋人用这个药呢,就可以保护手不被水泡坏,这么个意思。那么有个去宋国旅游的人发现了这回事,就出一百斤金子来买这个药的配方。因为这个药是祖传密方,不传外人。所以这一家子就开会商量,说能不能卖这个方子。结果其中有人就说了:我们漂洗丝絮洗一辈子,还赚不了几个金子。现在一下子就可以卖一百斤金子。这好事哪找去?于是就同意了。那个游客呢,得了这个方子,就把这个方子献给了吴王。这个时候越国正好发兵攻吴,那吴王就让这个游客为将军。正好这个时候是冬天,这个人就领着吴军和越军水战。因为有那个不龟手的药,所以大败越军。那么这个捷报传到了吴王那里,吴王很高兴,就封给了这个人一块地。给他开两亩地让他种田?不是。这个“裂地而封之”可不得了,就算是裂土封候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这个人看到了不龟手药的市场潜力,做了一笔好买卖。然后庄子就借这个例子说了。同样是不龟手药,有人可以利用它裂土封候,有人呢就只能靠着它洗洗衣服,这个就是使用这个药的方法不同了。你现在有五石这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想着用它做个大船,这样子天气好了呢,可以坐在这个大葫芦做的船里,泛舟江湖之上,比如说钓钓鱼什么的,这不挺美吗?怎么还怕这葫芦没地方放呢?然后庄子就说惠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我们者知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么一句话。那蓬要不生麻中呢,那肯定就弯了。这里是指惠子心窍不通。以有用为无用,不得用之道。这段话就是这么个意思。小结:本文说其“逍遥”,说其如何能得“逍遥”。本文之主旨,在乎“凝神”。而神之能凝,在心意之逍遥,欲心意之逍遥,则在无为。人之所以不得逍遥,盖因“有为”。为何?为功,为名,为已。此外,为有用之材。所以本文之提纲在于: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大樗无用。只有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无用,才能达到“无为”之境界。如此方得真逍遥。所以本文的要点在“其神凝”三字,以“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结尾。本篇之旨,大略如此。庄子恐他人不明,特借游之说以明之。游有大小,于是设鹏鸴之喻以明之。蜩鸴自以为游之至而得逍遥,然局促数仞之高,抢攘榆蓬之间,以视鹏之一举九万里,其游固至小而有限。鹏之游虽大,然必积九万里之厚风,而后乃今掊之以图南,则其游犹有所待。鹏之游,既有限,又有所待,如何能得逍遥?之后以物喻人,由效一官以至征一国之流,其自视其德,亦犹鹏鸴自视其游之至,其知固为小知,必不得逍遥;世人之于功名数数然,未若宋荣子不随世之非誉而劝阻;而宋荣子尚有内外荣辱之见存,未若列子之乘风,洒落世务,超脱尘垢;而列子虽能御风而行,然必待风而后行,犹之鹏翼必待风而后举,未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而无所待。而其所以能至此者,其功夫则在无名、无功、无己。能至于无己,则在己之一心,在乎用志不分。如此方得逍遥游。然人若有材可用,必若大瓠难免斤斧之害,恒召世之系累。是能逍遥于心者,未必能逍遥于境。固于无名、无功、无已之上,加之无所可用。然后心、境两适,无所游而不逍遥。如此,方得真逍遥。无所游而不逍遥,然后能专精抱一,而神凝,其为本文之大旨。能无名、无功、无己、无用者,而终至于无为,其为本文之要义。文中又举例以名之。许由之辞天子,为圣人无名;姑射山神人,物莫之伤,为至人无已;四子使尧见之而丧其天下,为神人无功。而终之以大樗之无用。纵观全文,由小及大,由浅及深,喻之以物,衬之以人,旁敲侧击,反托正喻。文法不可谓之不妙。且前后脉络气势,皆成一串。文气不可谓之不强。真精妙奇文!那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呢?后面说了,要“无已,无功,无名”。最后举两个例子再引申一下,说还要“无用”。这样就可以“逍遥”了。那达到这个“逍遥”是很难的。为什么难?人生于世上,能做到“无功,无名”就很难了。然而最难的还要做到“无已”。什么叫“无已”?这个太难说了。下一篇《齐物论》里就有个“吾丧我”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无已”。简单地说,“无已”就是不以已为念,这么一种状态。为什么要强调“无已”呢?因为人如果心存自我的话,就会有凭借。最简单的例子,你看我们做为人要生活,得吃米饭吧。这就是凭借。有了凭借,人就有了限制,就不得“逍遥”。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蜩与学鸠”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说我想飞就飞,我目标呢就是飞到榆枋上,这哪用做那么些准备呀?考虑来考虑去的,多麻烦。我要是飞个把小时还飞不到,我就落到地上歇歇腿,再飞嘛。你“鹏”不就是去南边吗,要飞九万里那么高呀?用得着吗?然后庄子马上就反驳了。说“适莽苍者”,我在草原上走,“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一天不到就能打个来回,准备三餐饭就好了。那如果“适百里”呢?那就得“宿舂粮”,几个晚上捣米储食。那要是去千里之外呢?就得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小的虫子又怎么去懂得这个道理呢?所以这段意思是,如果眼光太狭窄了,见识太短浅了,什么也不懂,只觉得自己挺美,挺逍遥。这个也不是真的逍遥这个宋荣子不急切,不热心于功名。这个比起世人来,就为“大知”了。那宋荣子是不是就得“逍遥”了呢?庄子马上评了三个字:“斯已矣”。意思就是他宋荣子也仅此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后面又评道:“虽然,犹未树也。”树者,立也。这里说宋荣子至德未立。什么是“至德”?就是后面所说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样一种状态。这里庄子说这个宋荣子,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说列子“御风而行”,不用步行,这个福份,列子享用了,这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列子不能舍已之福,所以列子虽得“无功,无名”,但不能“无已”。不能“无已”则有所待。所以后面庄子说:列子能“御风而行”,虽然不用走路那么辛苦了,但还是“有所待”。这个就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欢乐暑假小学生安全第一
- 2022五四青年节学习心得体会10篇
- 非遗文化传承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农村集体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四篇
- 小学生寒假日记8篇
- 感恩母校的演讲稿集锦15篇
- 学生《零容忍》观后感范本8篇
- 档案安全管理
- 金融销售年度计划
- 期末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100分)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150个文言实词刷题表格及答案
- 2024年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员工轮岗机制管理制度(含表格)
- 《混凝土结构》(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 金属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聚合釜冷凝器高压水清洗方案
- 弹性金属塑料瓦的认识
- 物业维修管家巡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