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募新(chu)阔绰(chud)笔砚(yan)伤痕累瞿(lei)

B.勒令de)涉猎(she)纣夫(qian)不可置辨(xie)

C.回或(jian)恐吁(he)盘桓(huan)如坐针毡(zhan)

D.国殛(shang)镯铢(zhi)滞碍(ai)天伦之乐(liin)

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全都事碘的一项是()

A.谐害荫庇慰藉眼花瞭乱B.腻烦真谛雷庭根深蒂固

C.隔膜推祟孳生通宵达旦D.帷幕骊歌伫立相形见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

,-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①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

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

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⑤②④①③B.②④⑤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⑤①②④③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

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

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

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

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

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6.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一抹晚烟荒戍垒,。(纳兰性德《浣溪沙》)

(4),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互文写天气奇寒的诗句是:,。

《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写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水萦

纤。至今遗恨迷烟树。”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名著阅读。

“简,安静点,别这么挣扎,像个在绝望中撕碎自己羽毛的疯狂的野鸟似的。”

“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运用我的

独立意志离开你。”

我再做了一次努力就自由了,我笔直地站在他面前。

“你的意志将决定你的命运,”他说,“我把我的手、我的心和我的一切财产的分

享权都奉献给你。”

“你在演一出滑稽戏,我看了只会发笑。”

“我要你一辈子都在我的身边-做我的第二个自己和最好的人间伴侣。”

“对于那种命运,你己经做出了你的选择,那就得遵守。”

以上文段出自英国作家的小说《简•爱》,这里是女主人公简•爱与男主人公

的对话。

简•爱的人生追求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1.0分)

第2页,共20页

8.现代文阅读。

你了解大脑吗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

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

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

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

儿大脑健康的概率,木多算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

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g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

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

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

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专有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

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

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奉率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

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

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

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

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

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

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

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

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

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

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

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蜃恰当的一项是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电一项是

A.第①-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和科学性。

B.第④段和第⑥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C.第④段画线句子“十一、二岁”中的顿号应去掉,因为这个数字表示的是概数。

D.本文按照“婴儿一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9.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

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

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

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

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

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

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

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

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

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

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

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

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

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第4页,共20页

文章第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材料: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

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C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

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

机长”。

10.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

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

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

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

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

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

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

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

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

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

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

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了。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

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

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

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

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

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

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

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

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

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

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

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文中“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一句中的“才”可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什么?

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一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

怎样的复杂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2.0分)

11.古诗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

而不知。至舍,四有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膜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

人多里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

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

第6页,共20页

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

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曾国藩,晚清重

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凡人多军子孙为大官

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暧白玉之环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②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下面对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识剪一项是

A.【乙】文于“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

服力和感召力。

B.《曾国藩家书》不只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为人哲理、指导做人处

世、持家教子的家风宝典!

C【甲】文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

的快乐。

D.当代父母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得到启发:培养孩子可以“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但不要“为大官”。

【甲】文中作者主要记叙了。【乙】文中阐述君子的语句是“"。【甲】

【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

应该做到。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2.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①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己鸣廊咒看取眉头鬟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久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释』①此

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鸣廊:在回廊上发出的声响。③妨:遮蔽。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

A.“夜来风叶己鸣廊”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寒冷。

B.“酒贱常愁客少”写出词人因没有好酒招呼客人而发愁的情状。

C.下片写出了词人独自一人在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

D.词末两句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硬的一项是

A.“人生几度秋凉”一句采用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让人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B.词末两句表达出词人与朋友欢聚畅饮的淋漓之情,以及仍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深意。

C.词中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明月”象征词人的美好理想与高尚人格,“云”则象征

奸佞小人。

D.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有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3.自觉可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高奖赏,因为它能使我们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抉

择:因为自觉,我们不再纠结于路遇红灯时的等待是浪费时间;因为自觉,我们不

再认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是人的自由;因为自觉,我们不再把在公共场合大声喧

哗看作是自己的权利……但自觉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从不自觉走向自觉,需要生活

来教会我们;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也许是表扬,也许是批评;也许是鼓励,

也许是打击;也许是挑战,也许是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教会了你自觉呢?

请以“教会了我自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4.综合性学习。

青春的岁月值得铭记。初中生活,是无比美妙的一段时光,记录着同学们成长的轨

迹。有难忘的片段,更有人生的感悟。成长的足迹是那样的清晰。

离别前,依依相聚。初三(1)班同学计划于6月20日19时到21时举办“共话友情,

畅想未来”的师生联欢晚会,如果大家推选你负责,请你设计活动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合唱校歌;

第二步:

第三步:

晚会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请你设计一则结束语,宣告晚会结束。

第8页,共20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簇新”的“簇”应读作“A”;

B.有误,“勒令”的“勒”应读作“16”;

C.正确:

D.有误,“锚铢”的“锚”应读作“zl”。

故选:Co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

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

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D

【解析】A.有误,“眼花瞭乱”的''瞭"应写作“缭”;

B.有误,“雷庭”的“庭”应写作“霆”;

C有误,“推祟”的“祟”应写作“崇”;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

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

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C

【解析】A.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

B.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加上“的活动”;

C.正确;

D.项属于句子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

故选:Co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

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

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

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4.【答案】B

【解析】本文段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句②承接上文“一眼望去”描写所望之景,句④

继续写望向“那边”的情景;句⑤总结了前面所望的情景“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

淮河了”;句③语气一转,写近处河中的情景;句①“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与下

文衔接。所以排序为:②④⑤③①。

故选:Bo

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语序排列答题技巧: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

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

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

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

6.【答案】【小题1】气蒸云梦泽,回首向来萧瑟处

【小题2】半竿斜日旧关城

【小题3】四面歌残终破楚,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4】将军角弓不得控

第10页,共20页

【解析】(1)气蒸云梦泽(重点字:蒸)

(2)回首向来萧瑟处(重点字:萧瑟)

(3)半竿斜日旧关城(重点字:竿)

(4)四面歌残终破楚(重点字:残)

(5)不求闻达于诸侯(重点字:诸)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只见草萧疏(重点字:萧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夏洛蒂•勃朗

【小题2】罗切斯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文段是简•爱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

的对话,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

貌,要做一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语段出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

说《简•爱》。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而理解能力。《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

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

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答案:

(1)夏洛蒂•勃朗罗切斯特

(2)①富于激情(幻想、反抗、坚持不懈)。②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对更高精神

境界的追求)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

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

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

象。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8.【答案】【小题1】C

【小题2】B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概括。选文说明了大脑从妊娠期、新生儿、两岁左

右的婴儿、青春期到成人的成长变化过程,说明对象是大脑的成长。

故选:Co

(2)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④段中“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⑥段中“通

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则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但是选文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选:B„

答案:

(1)C

(2)B

选文说明对象是大脑的成长,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

明。

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

第12页,共20页

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由人民日报社新媒

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

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可得: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根

据“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可得:全国中小学

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根据“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

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可得:4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列举了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

师等人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英雄精神还体现在经年累月的

执着坚守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

要注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

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

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

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找到与所给材料的结合点,答出自己对“英

雄”的认识即可。

答案:

(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

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③4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2)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英雄精神还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论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示例:英雄,不一定是光芒万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也不一定是所向披

靡,成就丰功伟绩的人。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每一个人皆可成为英雄,只要能在自

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做出贡献,就可成为我们自己的“英

雄”。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第①②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第③段论述了在

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第④段论述了英雄精神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

守;第⑤段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

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

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

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结合语境“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

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可知,“才”在这里指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

这样能真切地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

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

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

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

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

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可见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

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

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

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地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

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

感动。

答案:

⑴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

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

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

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

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

疼不已。

第14页,共20页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

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

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3)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

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

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

在一起的时光。

(4)“我”共流了两次眼泪。第一次因感动而流泪,明白真相的“我”被伟大的母爱

深深感动,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第二次因感到幸福而流泪,“我”被

母爱时刻笼罩着,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

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其次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

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作者选取这三个细节,

表达了对深沉母爱的感激之情。

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3、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11.【答案】【小题1】希望,盼望,同“肢”,四肢,腰间佩带

【小题2】略

【小题3】D

【小题4】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勤奋,自持,

能吃苦(或刻苦)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理解文言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要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一般人大多数希望子孙做大官。望:希望,盼望。

②句意: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支:同“肢”,四肢。

③句意:腰间佩带着白玉环。腰:腰间佩带。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尚,还;惯习,习惯。句意: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

可以习惯懒惰。

②句中重点词有:缢,旧絮;敝,破:略无,毫无。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

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时可先理解文本,再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

行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ABC.分析正确;

D.有误,乙文中只是说“余不愿为大官”,而不是告诉人们“不要为大官”。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甲文有一个概括性的语句“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从这里可知,甲文主要记叙了“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根据乙文

中的“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可作答第二空。细读

甲乙两文可知,作者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刻苦,坚持理想。

答案:

(1)①希望,盼望②同“肢”,四肢③腰间佩带

(2)①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3)D

(4)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勤奋,自持,

能吃苦(或刻苦)

参考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

第16页,共20页

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

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暧和起来。寄居在旅店

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

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

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

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家里面来到军营的人,大都说(他)举止大方,我因此稍感欣慰。一般人大多数

希望子孙做大官,我却不愿意(他们)做大官,只希望(他们)多读书成为明事理的君

子。勤俭自我把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从类不敢

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

太过丰盛则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

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

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

等,可照录不翻译。

2.换。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册%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

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

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

译文通达明快。

12.【答案】【小题1】B

【小题2】B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对“酒贱常愁客少”一句理解有误。这一句是说酒并非好酒,常常因为客人稀

少而发愁。所以词人愁的并不是没有好酒待客,而是没有客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词作的赏析。

ACD.正确;

B.有误,对全词的主旨理解有误。表达的是思念亲人的凄凉孤寂之情,并非是希望被朝

廷重用。

故选:Bo

答案:

(1)B

(2)B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

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儿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

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

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

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

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

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

回味无穷。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

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

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