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和墨家都把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由此产生了与道家、法家的学术分野。什么是爱?如何爱?儒家与墨家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旨趣和理论特色。简言之,儒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仁,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墨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兼爱,兼爱的基本含义是“兼相爱”。同样是对爱的渴望和呼唤,孔孟与墨子的出发点和主观动机判然分明。仁的理论初衷是道德之完善,兼爱的立言宗旨则是功利之追逐。泾渭分明的主观动机和理论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儒家与墨家之爱的思想内涵和心理机制之别。儒家强调“爱有等差”,注重分别是爱人的基本原则。在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中,当作为思想内涵、内心情感和道德观念的仁转化为外在形式和道德行为的礼时,必须做到尊卑有等、亲疏有别、长幼有序,以期整个社会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状态。为了凸显被爱者与爱者的名分和把握爱的分寸,孟子把仁者爱人的等差原则概括为“亲亲”“仁民”和“爱物”三个等级,进而强调其先后、本末之分,其间的秩序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孔孟之仁的等差原则决定了其心理机制崇奉先后、远近和厚薄之别。对于仁的逻辑结构,有子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所讲的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将心比心,由己及人,推广到爱别人之亲。于是,孟子宣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仁之爱人的心理机制上,儒家试图从家庭关系入手由点到面、由近达远、由己及人,达到由爱己之亲、再爱路人乃至爱天下人的目的。这正如孟子所说:“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尽心下》)这再次印证了仁之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行为路线和逻辑思路。其实,孟子所讲的亲亲、仁民和爱物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更是血缘上的亲疏关系和情感上的厚薄关系。墨子兼爱要求“兼爱天下之人”,并且在向天下之人施予爱时,“兼以易别”: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同时地加以对待。这里,不仅没有了大国与小国、大家与小家的对峙,而且没有了君与臣、贵与贱、上与下、尊与卑的区分,更没有了强与弱、父与子、众与寡、诈与愚的差异。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便可断绝尊卑、长幼、厚薄和亲疏,不仅可以同时兼爱天下之人,而且平等地兼爱天下之人。兼爱的平等、同时之内涵预示了其心理机制必然是超越尊卑、贵贱、人我之别的平面铺开。事实果真如此。墨子强调,在给予和承受爱时,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这种平等关系表现为时间和心理上的同时而无先后、本末之分,同时表现为空间和效果上的互动而无强权特权。兼爱的平等原则不仅体现在动机上,而且体现在效果上。首先,从动机来看,兼爱并非“无私的奉献”,兼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为此,必须首先去爱他人。墨子断言:“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先王之所书《大雅》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这清楚地表明,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其次,从效果来看,只有“兼相爱”才能达到“交相利”的目的。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动的,并称之为“所染”。在这种关系中,要想获取别人的爱,必须先给予别人爱;你先给予他人爱,他人也会以爱来回报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墨子写道:“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魏义霞《“兼以易别”——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比较》,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墨二家虽然都注重用爱来处理人际关系,但它们的初衷与主观动机截然不同。B.“礼”是“仁”的外化,“礼”要遵循等差原则,否则难以构建稳定的社会结构。C.仁的逻辑结构不仅体现在时间的不同上,而且还体现在血缘和情感的远近亲疏上。D.“兼爱”虽然是有偿的,但它看重平等、同时,故与“仁爱”具有同等生命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分别论证了儒家和墨家关于“爱”的思想内涵和心理机制,并指出两派学说有同有异,异中有同。B.孔子认为需辨清尊卑、亲疏、长幼之别才能论“爱”,孟子则以三个等级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差之爱。C.与儒家相比,墨家学说强调功利的无区别之爱,爱人是为了得到他人回馈,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爱。D.“仁”的行为路线以爱自身为出发点,逐层扩充至全天下,所以“仁”的起点要建立在完善自身道德上。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墨子“兼爱”观点的一项是()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B.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C.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同身,恶施不慈?D.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4.引用论证是一种常见且典型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5.主席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请结合本文,分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答案〗1.D2.D3.C4.①墨子引用《大雅》中的这句话,是为了证明“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的观点(或:证明“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②文中引用此句是为证明墨子兼爱的动机并非“无私的奉献”,兼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或:证明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③引用论证,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权威性。5.①儒家学说强调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己及人推行“仁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中国发起,层层推进,推而广之至其它国家,由此构筑世界的稳定状态,共建美好世界的蓝图。②墨家学说强调平等、一视同仁,不提倡大国与效果、强与弱的对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不同国家的对等地位,呼吁不同国情、现状的国家共享权利、共担责任,携手推动世界发展。〖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故与‘仁爱’具有同等生命力”错误。从原文“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等内容来看,作者分别阐述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但没有把其放在一个维度进行比较,选项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依据。【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所以‘仁’的起点要建立在完善自身道德上”错误。从原文“仁的理论初衷是道德之完善”“孔子所讲的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将心比心,由己及人,推广到爱别人之亲”来看,“仁”的起点与“完善自身道德”相关联,属于强加关系。【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该项强调“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从而安定百姓;B.是孟子的主张,出自《齐桓晋文之事》,强调“制产”,是推行“仁政”的措施;D.出自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谏逐客书》,体现了不拘一格的人才观。【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可知,墨子引用《大雅》中的这句话,是为了证明“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的观点(或:证明“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由“这清楚地表明,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可知,文中引用此句是为证明墨子兼爱的动机并非“无私的奉献”,兼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或:证明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引用论证,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权威性。【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由“在仁之爱人的心理机制上,儒家试图从家庭关系入手由点到面、由近达远、由己及人,达到由爱己之亲、再爱路人乃至爱天下人的目的”可知,儒家学说强调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己及人推行“仁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中国发起,层层推进,推而广之至其它国家,由此构筑世界的稳定状态,共建美好世界的蓝图。由“墨子兼爱要求‘兼爱天下之人’,并且在向天下之人施予爱时,‘兼以易别’: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同时地加以对待。这里,不仅没有了大国与小国、大家与小家的对峙,而且没有了君与臣、贵与贱、上与下、尊与卑的区分,更没有了强与弱、父与子、众与寡、诈与愚的差异。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便可断绝尊卑、长幼、厚薄和亲疏,不仅可以同时兼爱天下之人,而且平等地兼爱天下之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可知,墨家学说强调平等、一视同仁,不提倡大国与效果、强与弱的对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不同国家的对等地位,呼吁不同国情、现状的国家共享权利、共担责任,携手推动世界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荷鸿林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秋荷是连长的女人,自然战士们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最近,秋荷总能听到有“得得”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潘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很快,汗水就从男人坚实的脊梁上一道一道往下淌,小河流水似的。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于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秋荷低了眼,问,去哪?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头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她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柴火毕毕剥剥烧得很旺,将男人的脸膛映得通红,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起风了,屋外的枫树上传来宿鸟“归儿归儿”的啼叫。秋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靠着男人宽广的胸膛美美地做了个梦。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天上阴沉沉的,下着细密雨丝,凉风习习。整个村子人喊马嘶,军号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急,吹得人心里凉飕飕的,直打战儿。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上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秋雨打在秋荷的脸上,冰凉,秋荷已分不清是雨还是自己的泪。那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红军队伍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愈行愈远,愈行愈远。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选自《福建文学》2021第7期,有删节)注:鸿林是一位出生在闽西北水乡的客家人,他的故乡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荷以给战士们送莲藕为借口去连队,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也从侧面体现了秋荷男人公而忘私的精神。B.秋荷所唱的歌词,既表现了秋荷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表现了秋荷等红军家属对男人革命事业的支持。C.“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既说明军民关系的融洽,也反映出战争的激烈。D.小说的结尾提及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的壮烈,体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增添了小说的历史厚重感。7.文中多次写到“藕”与“藕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描写藕肥荷塘瘦的景象,既突出了水乡的环境特色,也为人物命运埋下伏笔。B.男人说要走时,秋荷手上的藕断了丝却连着,既表现她的震惊,也暗示其内心的缠绵。C.男人出远门家人贴藕饼的传统,既体现了闽西的风俗,又映射了战火蔓延的时代背景。D.秋荷雨中送别,藕饼撒落,既表现其内心的伤感,也预示着她与男人无法再聚的结局。8.小说两次描写枫叶,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9.作为反映伟大长征路上最惨烈一战——湘江战役的红色小说,本篇小说讲述故事的方式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6.B7.A8.①第一次描写枫叶“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村口火红的枫叶比作火把。表现出秋荷对丈夫强烈爱与思念之情。②第二次写“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红叶落满秋荷一身”,以景衬情,(或:运用比喻,将红的枫叶比喻成鲜血)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出秋荷送别丈夫时悲伤、绝望的心情。9.①本文从秋荷的女性视角(或:内视角、有限视角),叙述红军出征的故事,(或:小说以小见大,以普通人的故事呈现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使红色小说彰显了世俗温情,意蕴悠长。②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或:淡化情节),反而极力渲染当地有鲜明特色的景物与风俗,使红色小说呈现出诗意的美感。③小说叙述采用双线结构,秋荷的期盼与送别是主线,男人的备战与出征是暗线,两条叙事线索照应交叉,使叙事更加多变灵活。④小说叙述语言清新、优美,如“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语言清新、自然,有韵味,富有诗意美。〖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B.“表现秋荷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错。秋荷所唱的歌词,暗示秋荷对男人事业的支持,借秋荷之口表达人民对红军战士的祝福。【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A.“为人物命运埋下伏笔”错误。开篇是环境描写,营造了诗意与安宁的氛围。【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开头写“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村口火红的枫叶比作火把。枫叶如燃烧的火把,照亮回村的路,八路军战士们都在树下来来往往,而秋荷期待的该回家的男人却迟迟不见踪影,表现出秋荷对丈夫强烈爱与思念之情。结尾写“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以景衬情(或:运用比喻,将红的枫叶比喻成鲜血),烘托秋荷送丈夫离去的凄凉难过心情;枫叶飘落的景象,暗示文章结局,与“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的结局相呼应。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出秋荷送别丈夫时悲伤、绝望的心情。【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事特点的能力。由“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可知,小说独特之处在于女性视角,从秋荷的视角写红军出征前的生活,既写出驻地乡村生活的诗意,也透露出战事在推进的焦灼。普通人的故事呈现红色历史,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使红色小说彰显了世俗温情,意蕴悠长。由“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可知,小说开篇荷塘、秋鸭、翠鸟和秋枫等景物描写独具水乡风味,描写细腻,带有诗意,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或:淡化情节),反而极力渲染当地有鲜明特色的景物与风俗,使红色小说呈现出诗意的美感。由“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最近,秋荷总能听到有‘得得‘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潘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可知,小说叙述采用双线结构,秋荷的期盼与送别是主线,男人的备战与出征是暗线,两条叙事线索照应交叉,使叙事更加多变灵活。由“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可知,小说叙述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美。二、古诗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磻云:广州东去百里,有南海庙,祀南海之神,退之为南海庙碑,乃其地也。庙植波罗树,种自海外来,树不著花,土人刀斫其干液出而成实丑若鬼面剖之有房熟而食之如栗而香若或不经刀砍则液流于地实成地中香达于外土为之裂。良亦怪矣。庙有此树,故亦号曰波罗庙。左为浴日亭,登以望海,淼茫无际。然东去百里,乃有虎门,两山央峙。虎门之外,群岛伏立,犹非大洋也。庙在扶胥江北岸,其南岸有最高峰,曰烟管冈,正与庙对。冈左右乱峰环叠,海树如城。翁山有书屋在其下。倚南面北,扶桑晓赤,罗浮晚青,山海之胜,甲于百粤,北海东海之滨,未易有此。村民千户,耕渔为业,皆屈大夫之流裔。田肥美而水苦咸,屋后小峰,甘泉涓涓,一村饮足焉。翁山之庐,倚烟管冈为屏,临南海为溪。想其扶桑日生,中夏犹夜,独登山阁,以受晓华,真神仙境界,岂人世王侯所能梦见。予为之作《海阁日华图》,题其上曰:“天以布衣存日月,海滨山阁著藏书。”阁旁多木棉。其种自海外来,树高数十尺,喜温恶寒,莫能过岭以北。花类玉兰,色正赤而无香,结实如酒杯。老而飘絮,著土自生,盛于荒滩闲址。集其絮可席以坐,柔而少温,若芦花然。翁山谓广民种木,多择实之易售者,若荔支、龙眼之属,非是则不贵。以故木棉为弃种,而任其自生。若收之园林,当亦佳观也云。南海祠前,有十余株最古,岁二月,祝融生朝,是花盛发。观者至数千人,尤气熊熊,映颜面如赭。花时无叶,叶在花落之后。未叶时,真如十丈珊瑚,尉佗所谓烽火树也。自春仲至孟夏,连村接野,无处不开,诚天下之丽景也。(选自屈大钧《广东新语》,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刀斫其干/液出而成实丑/若鬼面/剖之有房/熟而食之/如栗而香若/或不经刀砍/则液流于地/实成地中香/达于外土/为之裂B.土人刀斫其干/液出而成实/丑若鬼面/剖之有房/熟而食之/如栗而香若/或不经刀砍/则液流于地/实成地中香/达于外土/为之裂C.土人刀斫其干/液出而成实丑/若鬼面/剖之有房/熟而食之/如栗而香/若或不经刀砍/则液流于地/实成地中/香达于外/土为之裂D.土人刀斫其干/液出而成实/丑若鬼面/剖之有房/熟而食之/如栗而香/若或不经刀砍/则液流于地/实成地中/香达于外/土为之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东去百里”中的“去”与《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含义相同。B.“甘泉涓涓”中“涓涓”与《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的“涓涓”含义相同。C.“山海之胜”中“胜”与《陈情表》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含义不同。D.“龙眼之属”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的“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海庙因祭祀南海之神而得名,由于庙里种植了来自海外的波罗树,故又称波罗庙。B.烟管冈风景优美,作者在冈下建了一座坐南朝北的书屋,每天可以看到周围的美景。C.海滨山阁有很多木棉,品种来自海外,树形高大,岭北以外的树木没有能高过它的。D.木棉的生长习性颇为特殊,花开时无叶,花色赭红,南海郡尉赵佗称之为“烽火树”。13.广州百姓弃种木棉,任其白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14.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花类玉兰,色正赤而无香,结实如酒杯。(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答案〗10.D11.A12.C13.①木棉的果实不易售卖,难以为广州的百姓带来经济价值。

②木棉成熟便会飘絮播种,自行生长,无需人为种植。14.(1)木棉的花像玉兰,颜色是正红色,但是没有香气。结的果实像酒杯一样。(2)我们(这些)小民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没有空闲,又用什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地土人用刀砍它的树干,树干上有汁液流出来就能结出果实,果实外表丑得像鬼面,剖开它里面有果房,果实成熟拿来吃,像板栗那样香。如果有的树没有经过刀砍,那么枝叶流到地上,果实就在土地中成熟。香气传到地上。土地也会因为这个裂开。“液出而成实”,“实”作“成”的宾语,“丑”作下句主语,“实”后应断开,排除AC;“若或不经刀砍”,“若”表假设的连词,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排除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然东去百里”的“去”,往;句意:然后往东走100里。“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句意: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B.正确。“甘泉涓涓”的“涓涓”,形容细水缓流的样子;句意:有甘甜清泉缓缓流出。“泉涓涓而始流”的“涓涓”,形容细水缓流的样子;句意:泉水开始涓涓奔流。C.正确。“山海之胜”的“胜”,美景;句意:山海的美景。“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能承受;句意: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D.正确。“龙眼之属”的“属”,类;句意:龙眼之类“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跟随;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岭北以外的树木没有能高过它的”错误。“莫能过岭以北”是说木棉喜欢温暖的气候讨厌寒冷,不能越过南岭的北面生长。【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翁山谓广民种木,多择实之易售者,若荔支、龙眼之属,非是则不贵。以故木棉为弃种,而任其自生。若收之园林,当亦佳观也云”可知,木棉的果实不易售卖,难以为广州的百姓带来经济价值。由“老而飘絮,著土自生,盛于荒滩闲址。集其絮可席以坐,柔而少温,若芦花然”可知,木棉成熟便会飘絮播种,自行生长,无需人为种植。【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类”,像;“正赤”,正红色;“结实”,结的果实;(2)“辍飧饔”,中断吃饭;“劳”,慰劳;“何以”,以何;“蕃”,使……增多;“安”,使……安定;参考译文:何磻说:从广州往东走一百里,有一座南海庙,祭祀南海之神,韩愈写南海庙碑,就是在这个地方。南海庙种植波罗树,波罗树种从海外来,树不开花,当地土人用刀砍它的树干,树干上有汁液流出来就能结出果实,果实外表丑得像鬼面,剖开它里面有果房,果实成熟拿来吃,像板栗那样香。如果有的树没有经过刀砍,那么枝叶流到地上,果实就在土地中成熟。香气传到地上。土地也会因为这个裂开。确实令人奇怪。庙里有这种树,所以也被称作波罗庙。左边是浴日亭,登上亭来望海,渺渺茫茫,无边无际。然后往东走100里,就是虎门,两山对峙。虎门的外边,群岛有伏有立,还不算是大洋。庙在扶胥江(黄埔江)的北岸,江的南岸有座最高峰,叫烟管冈,正好跟庙遥遥相对。冈的左右,群峰环绕重叠,海边的树茂盛得像城墙一样。我在冈下面建有一间书屋。书屋坐南向北。太阳刚出,天边红色朝霞(映照水面),罗浮山傍晚的青雾(遥相映衬),山海的美景,在百粤中算第一。即使在北海东海的海边也不曾有这样的美景。这里有千户村民,以耕田打渔为业,都是屈原大夫的后代。田地肥沃,但是水很苦涩有咸味。我的书屋后面有一座小山峰,有甘甜清泉缓缓流出,足够一村人饮用。我的房子背靠烟管冈作为屏障,面对南海,南海就像我门前溪流。遥想太阳将升的时候,或者在仲夏夜之拂晓,独自登上山阁,来欣赏日出美景,真是神仙般的境界呀,哪里是人间王侯所能梦见的美景呢?我为它画了一幅《海阁日华图》,题上“天以布衣存日月,海滨山阁著藏书”。阁的旁边有很多木棉。木棉的品种也是从海外来,木棉树有几十尺高。木棉喜欢温暖的气候讨厌寒冷,不能在岭北生长。木棉的花像玉兰,颜色是正红色,但是没有香气。结的果实像酒杯一样,果实成熟了,会飘棉絮,棉絮掉到土里,种子就扎根生长,在荒滩野地长得很茂盛。收集棉絮可以做坐垫,柔软稍微有点温热,像芦花那样。我认为广州的百姓种树,大多数会选择能结出好卖的水果的树,像荔枝,龙眼之类。不然就不重视。因此木棉是被抛弃的树种,只是任它们自生自灭。如果种在园林里,应当也是很好的景观树。南海庙前有十多株木棉树,树龄最长。每年二月,祝融的生日时,这些花正好开得很茂盛。来参加祭祀和观看的有几千人,木棉花开的很热烈,照着人的脸面都像变成红色。木棉开花的时候还没有长叶子,叶子是在花落了之后才长出来的。还没长叶子的时候,木棉开花真的就像十丈红珊瑚。所以尉佗称它们是烽火树。从仲春到夏初,村里野外到处都开着木棉,实在是天下最美的景观。(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东风第一枝咏木棉张维屏烈烈轰轰,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人游岭海,见草木、先惊奇绝。尽众芳、献媚争妍,总是东皇臣妾。气熊熊,赤楼城堞。光烂烂,祝融旌节。丹心要伏蛟龙,正色不谐蜂蝶。天风卷去,怕烧得、春云都热。似尉佗、英魄难消,喷出此花如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八字,运用四对叠词,响亮雄壮,声情相配,渲染木棉花中“豪杰”的气势。B.“千树珊瑚齐列”写出了木棉美丽高贵的特点,可与繁盛、名贵的珊瑚相提并论。C.下阕的“赤楼城堞”“祝融旌节”运用了比喻手法,凸显木棉花红亮伟丽的特点。D.“怕烧得、春云都热”中的“怕”为设想之辞,未实写却已道尽木棉红如烈火之势。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张维屏称赞木棉为花中豪杰的原因。〖答案〗15.B16.①木棉堂堂正正、作风正派:“尽众芳、献媚争妍,总是东皇臣妾”是说木棉不像其它花般争宠献媚。②木棉豪情万丈、志向远大:“丹心要伏蛟龙”突出其远大志向;“烈烈轰轰”“气熊熊”,体现其英雄豪气;③木棉是赵佗英魄所化:“似尉佗、英魄难消,喷出此花如血”,写出木棉的英雄气魄。〖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美丽高贵”“可与繁盛、名贵的珊瑚相提并论”说法有误。作者将木棉花盛开比作“千树珊瑚齐列”,是说明木棉花红艳亮丽,齐刷刷盛开,像无数珊瑚一样。【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张维屏对木棉花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尽众芳、献媚争妍,总是东皇臣妾”就是侧面烘托,这句是写群芳在春神面前献媚争宠的样子。而与此相比,而木棉则“烈烈轰轰,堂堂正正”,故游人惊叹奇绝。所以,从中可见木棉堂堂正正、作风正派。“气熊熊,赤楼城堞。光烂烂,祝融旌节。丹心要伏蛟龙,正色不谐蜂蝶”几句,“气熊熊”“光烂烂”一联,正面写木棉的气势。“熊熊”“烂烂”,一重叠,气势陡增。“赤城楼堞”“祝融旌节”用比喻,显其伟丽。“丹心要伏蛟龙”展现了蛟龙在水中,木棉多生于江岸,红光照波,想要让蛟龙为之慑伏的远大志向。由此可见,木棉豪情万丈、志向远大。诗歌最后一句“似尉佗、英魄难消,喷出此花如血”用用典手法再次衬托木棉。秦汉之际,赵佗平定粤峤,称臣于汉,使祖国归于统一,不失为一代英雄。“似尉佗”三句,作者想象木棉是赵佗(佗曾为南海尉,故称尉佗)英魄所化,以血红的花树,称雄岭表。这样总结全词,更深化了木棉的英雄形象。(四)名篇名句默写。17.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密《陈情表》中,表现家中缺少亲属帮助,连照看门户都需亲力亲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窗外,无尽的沙海在秋风和阳光中翻滚巨浪。数十公里后,当我们穿越大片的红柳和芨芨草,突然一片金黄的巨大屏障出现在我们面前。“胡杨,传说中的胡杨!”同行的朋友从云蒸霞蔚的西子湖畔①来看我,见到眼前胡杨林的阵势,忍不住叫了起来。一棵、两棵、三棵……大片胡杨排列整齐,如勇士披上耀眼的铠甲,在秋风中金光闪闪、②。眼前的这棵胡杨树,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叶片,仿佛要在一瞬间把所有的生命力都展示给我们。为了在大漠生存下去,它的根系可以深入到几十米以下的地层中吸收水分。在这片茫茫大漠,在这片茫茫大漠,很少有人涉足,胡杨③立于天地间,绽放着炽热的生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谱写着生生不息的传奇。这时候,我们才明白了胡杨为什么被叫做“英雄之树”。我们身后的这座南疆军垦新城阿拉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的近五万名各地青年投身到开发塔里木的队伍中。他们响应祖国建设边疆的号召,几十年默默奉献,成为边疆大地那一棵棵沉默无言又金光闪闪的胡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效果。〖答案〗18.①不远万里(或:不辞辛苦)②威风八面(或:威风凛凛)③悄无声息(或:不声不响、寂然无声)19.我们身后的阿拉尔是一座南疆军垦新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迎来了近五万名各地青年,他们投身到开发塔里木的队伍中。20.“绽放……生命,诉说……故事,谱写……传奇”运用三个动宾关系的短语,从站立姿态到精神气质,歌颂了胡杨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音韵和谐。〖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形容路途遥远或是旅途辛苦,可填“不远万里(或:不辞辛苦)”。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不辞辛苦:形容不怕劳累和辛苦。②根据“如勇士披上耀眼的铠甲”可知,此处形容威风神气,可填“威风八面(或:威风凛凛)”。威风八面: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③形容没有声音,默默无闻,可填“悄无声息(或:不声不响、寂然无声)”。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可以先提取出句子主干,再将其他成分变成分句;或者找出句子中有几个叙述主体,再找出对应内容,变成短句。本题适合采用第二种方法。划线句中有两个叙述主体,一个是南疆军垦新城阿拉尔,与之对应的内容是,它是一座南疆军垦新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近五万名各地青年。可将这些内容改成两个句子:一个是“我们身后的阿拉尔是一座南疆军垦新城”;一个是“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近五万名各地青年”,可将时间提到最前面做状语,改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迎来了近五万名各地青年”。第二个叙述主体是青年,与之对应的内容是投身到开发塔里木的队伍中,“青年”可以承接前句改成“他们”,句子改成:他们投身到开发塔里木的队伍中。【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绽放着炽热的生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谱写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