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奇观电影作为一种符号,自然要制造具有景观效应的炫酷场面,除此以外,生产者一定还会赋予它们有别于其他电影产品的“符号价值”和“文化内涵”,而“科学”作为与奇观电影最具亲和力的元素,常被用来构建叙事线索、支撑叙事时空,从而形成我们现在较为常见的“科幻奇观影片”。这类影片的“文化内涵”直观地表现在它们的题材与内容均会展现出当前人类的高端前沿科学技术,虽具幻想的成分,但却是对真实科学的部分反映。消费社会中的消费者,消费的不只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还在于其“符号价值”以及它的具有意义指涉的某种关系结构。对于进入影院消费“科幻奇观影片”的大部分观众/粉丝而言,这种“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首先,这些影片片长在150分钟左右,具有高质量视听品质,情节饱满合理,叙事节奏较快,想象力丰富,拥有明星阵容,观众认为它们值得“进影院消费”,并将其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消解自我焦虑和现实压力的有效手段;其次,观看这类影片较易获得诸如“时尚、年轻”“接受新事物”等具有个体辨识度的标签;第三,观众/粉丝们通常会在观影后展开对诸如“虫洞”“量子力学”等科学理论的探讨,获得一种富有“科学与思辨精神”的观影体验,满足其个性化的心理需求;第四,粉丝们通过是否能够采纳影片中所崇尚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来完成身份认同。早在20世纪初,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与乔治·威尔士就分别在自己的作品里对人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乐观与悲观两种不同的态度,这种对科学既期冀又质疑的复杂心态,不断被后人艺术化地呈现在电影之中。当下这些“科幻奇观影片”,同样既有对科技扩张给人类社会造成各种潜在性灾难的幻想,有对人类科学的发展进行的自我反思,也有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希望与憧憬。在这类影片中,人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构想一个新的(至少是自认为)可能实现的理想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对“科学及人类未来的担忧与憧憬”已成为现代社会共通的话题,也让作为“符号”的“科幻奇观影片”拥有了跨越语言藩篱进行广泛传播的巨大潜力,让生产者能够给“符号”注入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与人文关怀,使观众/粉丝们可以从文化(电影)商品的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从而形成符号生产力。(摘编自曹祎娜《奇观电影:一种“符号消费”》)材料二:电影无疑是最善于展现视觉奇观的媒介,正如凯尔纳所指出的,“长期以来,电影都是奇观的滋生地”。电影奇观包括电影工业所制造的各种盛大仪式和庆典活动,如奥斯卡、柏林、戛纳等电影奖项的颁奖仪式,名目繁多的各种电影节活动,电影推介和宣传活动,电影工业所衍生的明星文化和商品文化……但也许在各种由电影制造的奇观中居于最基础、最直观地位的恐怕还是那些能够在视觉上产生强大冲击力的“奇观电影”。好莱坞视觉大片对电影观众的视觉经验产生的冲击和重构就为知识界“奇观”话语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背景。一些中国导演纷纷效仿好莱坞的奇观策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视觉奇观的展现上,对视觉奇观的偏爱和强调达到了偏执和滥用的程度,甚至破坏了电影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平衡。视觉奇观固然使得票房收入一路高歌猛进,但也招致了激烈的质疑和批评。正是在这种纷纷扰扰的争论中,“奇观电影”最终作为描述高科技生产的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影片新名词而被社会接受。对于这一新兴的电影创作模式来说,无论赞同者或是反对者都不否认它与传统电影创作模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电影批评研究界在近几年来已经对“奇观电影”概念开展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围绕着奇观电影现象的产生、特点、性质、影响及其利弊得失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的争议已经初露端倪,体现出这一话题的时代感和复杂性。有关奇观电影在美学、叙事艺术、技术革新、视觉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会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这些研究在视角和立场上更多的还是属于电影艺术学科研究的范畴而不属于批判性社会理论的范畴。(摘编自蒋原伦、王颖吉《媒介文化十五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奇观电影,但材料一是对奇观电影的内在价值的探讨,材料二则是对它的外在视觉效果的肯定。B.材料一中指出观看“科幻奇观影片”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感受科学带来的使用价值,还可以获得观影体验的符号价值。C.材料一中的“符号生产力”指的是观看科幻影片之后观众产生的人文关怀,即对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或悲观或乐观的情感。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奇观”话语产生的背景,正是好莱坞那些“奇观电影”对观众视觉经验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和影响力。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部影片如果不具有与其他电影产品不同“符号价值”与“文化内涵”,即使制造了炫酷的场面,也不能被称为“科幻奇观电影”。B.奇观电影与科学的结合,既可更好地构建叙事线索、支撑叙事时空,也是对真实科学的部分反映,展现出当前人类的高端前沿科技。C.观众往往会在观看“科幻奇观影片”后对相关科学理论进行探讨,这种富有科学与思辨精神的观影体验,可满足其个性化的心理需求。D.在当下的“科幻奇观影片”中,人类通过构建理想的未来,展示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希望,但却缺少了对科技扩张的灾难性后果的反思。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奇观电影”的概念在内涵上可能与视觉技术革新、艺术创新以及西方后现代社会的“虚拟”“仿真”“超真实”等理论密切相关。(蒋原伦、王颖吉《媒介文化十五讲》)B.媒体奇观视域下的娱乐乱象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的符号世界,影视节目俨然成为欲望诉求的镜像。(赖黎捷等《媒体奇观视域下的中国电视娱乐文化》)C.奇观电影要有显著的提升,就要摒除靠炫酷、靠明星的观念,加强影片本身的叙事性和人物塑造,冲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王焱《从仪式角度来谈中国电影的奇观化现象》)D.全球电影总票房排名前列的几乎都是在现代数字制作基础上创作的奇观化电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观众审美消费的倾向性。(李洋红琳等《电影“奇观化”趋势下声音创作思考》)4.根据材料,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B.C.D.5.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2.D3.B4.A5.①要有“符号价值”和“文化内涵”,注重提高视听品质、设置合理情节、把握合宜节奏、丰富想象、加强阵容等。②展示中国高端前沿科学技术,用科技的发展对观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引发观众对科学的探讨热情,增强其观影的个性体验,促进其自我身份的认同。③在奇观电影中,增加对“科学及人类未来的担忧与憧憬”的相关内容,增强电影的广泛传播力和符号生产力。④在营造视觉奇观效果上,可以借鉴好莱坞大片的技术,但是不能破坏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平衡。⑤广泛借鉴学术界在奇观电影研究方面的成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抓住机遇,推动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材料一是对奇观电影的内在价值的探讨,材料二则是对它的外在视觉效果的肯定”错误。材料一中也有对外在视觉效果的肯定,材料二既有对外在视觉效果的肯定,也有对其过度追求的反思。C.“指的是观看科幻影片之后观众产生的人文关怀,即对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或悲观或乐观的情感”错误。由原文“使观众/粉丝们可以从文化(电影)商品的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从而形成符号生产力”可知,“符号生产力”是指从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D.“作者认为‘奇观’话语产生的背景,正是……”判断有误,原文为“好莱坞视觉大片对电影观众的视觉经验产生的冲击和重构就为知识界‘奇观’话语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背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但却缺少了对科技扩张的灾难性后果的反思”曲解文意。由原文“当下这些‘科幻奇观影片’,同样既有对科技扩张给人类社会造成各种潜在性灾难的幻想,有对人类科学的发展进行的自我反思,也有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希望与憧憬”可知,在当下的“科幻奇观影片”中,有对科技扩张的灾难性后果的反思。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说的是媒体奇观视域下的娱乐乱象,这属于批判性社会理论的范畴;而原文是说一些中国导演对于视觉奇观的过度追求,造成了电影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和电影艺术学科范畴的研究。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由原文“这类影片的‘文化内涵’直观地表现在它们的题材与内容均会展现出当前人类的高端前沿科学技术”可知,奇观电影的“文化内涵”表现于“题材”和“内容上,而选项认为“文化内涵”是“符号价值”与“使用价值”结合的产物。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这些影片片长在150分钟左右,具有高质量视听品质,情节饱满合理,叙事节奏较快,想象力丰富,拥有明星阵容,观众认为它们值得‘进影院消费’”可知,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有“符号价值”和“文化内涵”,注重提高视听品质、设置合理情节、把握合宜节奏、丰富想象、加强阵容等。由原文“观众/粉丝们通常会在观影后展开对诸如‘虫洞’‘量子力学’等科学理论的探讨,获得一种富有‘科学与思辨精神’的观影体验,满足其个性化的心理需求”“粉丝们通过是否能够采纳影片中所崇尚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来完成身份认同”可知,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展示中国高端前沿科学技术,用科技的发展对观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引发观众对科学的探讨热情,增强其观影的个性体验,促进其自我身份的认同。由原文“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对‘科学及人类未来的担忧与憧憬’已成为现代社会共通的话题,也让作为‘符号’的‘科幻奇观影片’拥有了跨越语言藩篱进行广泛传播的巨大潜力,让生产者能够给“符号”可知,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注入更丰富的科学内涵与人文关怀,使观众/粉丝们可以从文化(电影)商品的符号资源中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从而形成符号生产力”在奇观电影中,增加对“科学及人类未来的担忧与憧憬”的相关内容,增强电影的广泛传播力和符号生产力。由原文“好莱坞视觉大片对电影观众的视觉经验产生的冲击和重构就为知识界‘奇观’话语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背景”“一些中国导演纷纷效仿好莱坞的奇观策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视觉奇观的展现上,对视觉奇观的偏爱和强调达到了偏执和滥用的程度,甚至破坏了电影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平衡”可知,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在营造视觉奇观效果上,可以借鉴好莱坞大片的技术,但是不能破坏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平衡。由原文“电影批评研究界在近几年来已经对‘奇观电影’概念开展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围绕着奇观电影现象的产生、特点、性质、影响及其利弊得失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的争议已经初露端倪,体现出这一话题的时代感和复杂性”可知,中国的奇观电影想要有蓬勃的发展,需要广泛借鉴学术界在奇观电影研究方面的成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抓住机遇,推动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玛克辛姆一看到大地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孙子)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我问他,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那花纹就像含着露珠。我们这个乌力楞[注]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那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臭屁”,我一定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一九九八年初春,山中发生了大火。火灾是由两个林业工人乱扔烟头引发的。火龙席卷而下,森林中烟雾腾腾,鸟儿一群群惊叫着飞过……乡党委书记和副乡长来到各个猎民点,领着我们打防火隔离带,保护驯鹿。直升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进行人工降雨。但云层厚度不够,不见雨落下。这时,年迈的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鼓声激昂,浓烟滚滚,驯鹿群在额尔古纳河畔呆立着。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一咳嗽,腰就更弯了,神裙拖到了林地上,沾满了灰尘……妮浩唱起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歌没唱完,她就倒在了倾盆而下的雨水中。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妮浩祈雨的情景,让依莲娜雞以忘怀。她说,那个瞬间,她看见的是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风雨。她说一定要把那种情景画出来。她画得很慢,很动情,常常画着画着就要哭出声来。一画就是两年。我们以为那幅画早就完成了,可她总说还没完呢……画很有气魄,上部是翻卷着浓云的天空和被烟雾笼罩着的黛绿的山,中部是跳神的妮浩和环绕着她的驯鹿群,底部是苍凉的额尔古纳河和岸边祈雨的人们。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他说一个放下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呢?可我没把这话说给他,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我留下来了,安草儿也留下来了。我原想着西班可能也会留下来的,他的字还没有造完。我们再也不用在搬迁时留下树号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但没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时,我看见那些要走的人的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也流露着凄凉、迷茫。文本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它们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鄂温克族人虽然以狩猎为生,但却不会破坏生态文明,而是敬畏着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求生存。他们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跳神”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其神秘效果,关键在于这种仪式是为民族而牺牲自我的高贵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渺小的人类和强大的自然相互斗争而坚强生存的精神的体现。《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生活方式、生活信仰和情感表达方式都独特的艺术世界——鄂温克族的文化世界,而且再现了其百年沧桑历史以及其逐渐被现代社会冲击最后走向消亡的悲剧命运。鄂温克族的文化世界的逐渐没落与其说具有珍贵的人类学价值,与其说具有一种增强艺术魅力的审美风格,不如说是一次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和对其所“匮乏”的东西的寻找。(《裂隙:在民族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之间—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注】乌力楞,鄂温克语,即“氏族部落”之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历经沧桑的“我”现在生活的环境特点是:地处偏远,淳朴自然,原始落后,面临危困。B.小说中安草儿的笑和玛克辛姆的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安草儿的坚强、玛克辛姆的软弱。C.小说中依莲娜总是说还没完成那幅很有气魄的画,是因为她难以忘怀妮浩祈雨的悲壮情景。D.小说中“我”唱起神歌回复书记,意在表明鄂温克人尊崇自然,直接讽刺伐木人对自然的摧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从鄂温克人搬迁离开原居住地开始,展开一个民族一百年的风雨历程,结尾又回到现实,结构首尾呼应。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女性视角,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视角进行细腻的叙述,使得故事更具可信度,具有民族史诗的意味。C.小说有很多场景描写,如“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等,诗意唯美的语言却有着苍凉之感。D.小说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雨雪当作是“我”的老熟人;其中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伟力,为下文做了铺垫。8.小说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材料二中提到的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感?请举例说明。9.《额尔古纳河右岸》与《百年孤独》两部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情节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6.A7.D8.①鄂温克族人崇信的萨满教中极为悲壮的跳神祈雨仪式,体现出族人为了部族利益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之美,以及其对自然的尊重敬畏。②“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山林,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故土,固执的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文明,这也表现了鄂温克人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敬畏。9.①二者都描写了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信仰等。《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是个与世隔绝的沼泽中的孤岛;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乌力楞”也是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小族群,分散在东北的原始森林中,很少与广阔的外界接触。②二者都有很多自然风景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美好与力量,体现人与自然既和谐又冲突的关系,警示人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③二者都表现了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揭示出现代文明冲击、挤压下人们的迷茫,引发我们对现代文明的反思。④二者都成功运用了“魔幻”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色彩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百年孤独》充满了离奇、荒诞与魔幻色彩,《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有跳神求雨等具有魔幻色彩的神迹描写。【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B.“体现了安草儿的坚强,马克辛姆的软弱”于文无据。原文“玛克辛姆一看到大地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表现的是对家园的关爱,不能体现人物性格中的“坚强”“软弱”。C.“原因是她难以忘怀妮浩祈雨的情景”错误,她还担心完成画作似乎也意味着鄂温克族群一百年的原始文明的结束;D.“直接讽刺伐木人对自然的摧残”错误,应是“委婉讽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D.“生生不息的自然伟力”有误,应是“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原文描写了萨满悲壮的祈雨仪式,“年迈的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最后“倒在了倾盆而下的雨水中”,体现出族人为了部族利益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之美,以及其对自然的尊重敬畏。由原文“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可知,“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山林,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故土,固执的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文明,这也表现了鄂温克人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敬畏。【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到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是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小族群。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百年孤独》讲述马贡多小镇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变化与传奇故事,而“马贡多”是个与世隔绝的沼泽中的孤岛。所以,二者都描写了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信仰等。《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世代以游猎为生,有很多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体现出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警示人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百年孤独》中也有很多关于自然风景的描写,如“从云雾弥漫的山顶望去,大沼泽无边无际的水面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另一边”,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体现出人与自然既和谐又冲突的关系,警示人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写到“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他们去的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那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写出了这个鄂温克民族和现代文明开始了碰撞,即使是那些要走的人眼神中也不完全是喜悦,也流露着凄凉和迷茫,揭示出现代文明冲击、挤压下人们的迷茫,引发我们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百年孤独》中写到满世界漂泊的吉普赛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并带来了外面世界的各种新奇货物,商业从此开始萌发,小镇变得越来越热闹。野蛮掠夺的工业文明闯入世外桃源的马孔多小镇,涤去它恬澹的农业文明。二者都表现了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揭示出现代文明冲击、挤压下人们的迷茫,引发我们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到一九九八年山中发生了大火,年迈的妮浩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妮浩求雨的过程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色彩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所以,成功运用了“魔幻”的表现手法。《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从开拓土地、建造村庄开始,经历几代人的繁衍发展,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历经自由党与保守党的内战,香蕉工人的罢工等等重大事件,最后毁灭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小镇永远消失在了地球上。怪诞新颖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故事情节都具有魔幻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秦惠王时蜀乱,国人相攻击,岂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恐蜀乱;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犹与未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者务广其地,欲强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不伤众而服焉。服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注]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遂定蜀秦日益强富而制诸侯司马错之谋也。(摘编自刘向《新序·善谋》)材料二:义者,所以宜天下。《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又曰:“利物足以和义。”呜呼!尽之矣。君子之耻言利,亦耻言夫徒利而已。故君子欲行义,必即于利。即于利,则其为力也易,戾于利,则其为力也艰。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呜呼难哉!圣人灭人国,杀人父,刑人子,而天下喜乐之,有利义也。与人以千乘之富而人不奢,爵人以九命之贵而人不骄,有义利也。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诸掌矣。(摘编自苏洵《史论·利者义之和论》,有删改)【注】西海,指蜀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卒起兵A伐蜀B遂定C蜀D秦日益强E富F而制诸侯G司马H错之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诛,文中是揭露、谴责意,这个意思在成语“口诛笔伐”“诛心之论”中沿用至今。B.博,文中是广博意,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博”意思相同。C.刑,文中是处罚、施刑意,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用法相同。D.九命,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其中最高级官爵也称九命,最低为一命。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国内乱,被迫向秦国求救;秦国因为路途艰险对出兵伐蜀犹豫不决,韩国趁机攻打秦国,使秦国腹背受敌。B.张仪和司马错都支持秦惠王出兵,但是两人分析利弊的角度不同,张仪主要从名利角度出发,主张先攻打韩国。C.材料二引用的《乾·文言》中的两句论断从利的概念、义利的构成与转化这两个角度阐述了义利之间的关系。D.“圣人灭人国”指商汤灭夏、武王灭商,“杀人父”指舜杀大禹的父亲鲧。这些事因为是符合天下人利益的道义之举而受到欢迎。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2)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14.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请从苏洵义利观的角度阐释秦惠王这样做的理由。【答案】10.BDG11.B12.A13.(1)占尽蜀国的好处,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2)所以(若是)君子们乐于追求空泛(不讲利益)的道义,而小人们则欢快地奔向讲利益的道义,这样就必须等到天下没有了小人,然后我们这些人(崇尚的)不求利益的道义才能开始实行。14.①攻下蜀国,“不伤众而服焉”,这种平乱之举会“利民”“富民”,给当地百姓带来好处,这就是“行义,必即于利”、有“义利”。②攻下蜀国,可以“广国”,能扩大秦国的土地,使秦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是“利在则义存”“有利义也”。③攻下蜀国,天下人不会仇恨秦国,而是会喜悦高兴,因为这件事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正所谓“义者,所以宜天下”“义利、利义相为用”。【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最终起兵讨伐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秦国一天天更加强大而控制了其他诸侯国,这是司马错的谋划的结果啊。“起兵伐蜀”是目的关系,作句子的谓语,“遂”,承接连词,常用在句首,其前停顿,B处应断开。“蜀”是“定”的宾语,“秦”是“日益强富而制诸侯”的主语,二者中间停顿,D处应断开。“司马错之谋也”是判断句,“司马错”是主语,其前停顿,G处应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谴责周王罪过。/口诛笔伐: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诛心之论: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B.错误。动词,广泛传播。/形容词,广博。句意:欲称王者必须博施德政。/君子广泛地学习而每天对自己反省。C.正确。两处都是名词作动词,处罚、施刑之意。句意:处罚人家的孩子。/处罚人恐怕不能处罚尽。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韩国趁机攻打秦国,使秦国腹背受敌”错误。原文“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只是秦惠王的担忧,韩国是否“趁机”、秦国是否“腹背受敌”于文无据。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尽”,占尽;“西海”,蜀国(见注释);“是”,这样;“一举”,用兵一次。(2)“趋”,追求;“徒义”,空泛的道义;“怿”,义同“悦”,欢快、高兴;“始”,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苏洵的义利观是:①“君子欲行义,必即于利”,君子要实行道义,必须使道义与利益相结合;②“圣人灭人国,杀人父,刑人子,而天下喜乐之,有利义也”,圣人消灭人家的国家,杀人家的父亲,处罚人家的孩子,天下都为此欢喜快乐,因为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③“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诸掌矣”。由“得其地足以广国”可知,攻下蜀国,可以“广国”,能扩大秦国的土地。这就是“利在则义存”“有利义也”。由“取其财足以富民,不伤众而服焉”可知,攻下蜀国,这种平乱之举会“利民”“富民”,给当地百姓带来好处。这就是“行义,必即于利”、有“义利”。由“服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可知,攻下蜀国,天下人不会仇恨秦国。这是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正所谓“义者,所以宜天下”“义利、利义相为用”。参考译文:材料一:秦惠王时蜀国作乱,巴国、蜀国相攻击,都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发兵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险狭难以到达,而且韩国又会来侵犯秦国。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恐怕蜀国作乱;想先攻打蜀国,恐怕韩国袭击秦之弊,还没有最后决定。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请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讨伐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说法。”张仪说:“亲近魏国和楚国友好,向三川进兵;魏国隔绝南阳,楚国濒临南郑,秦国攻新城、宜阳,以此兵临二周近郊,谴责周王的罪过。周王室自知不能自救,一定会失去九鼎宝器。占据宝鼎,占有天下地图户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诸侯不敢不听,这是王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之类。使军队困敝众人劳累不足以成名,得到它的土地不足以获得利益。臣听说在朝堂上争名,在闹市争利,如今三川、周室,是天下的朝市,君王却不争,反而与戎狄相争,这样就远离王业了。”司马错说:“不对。臣听说,欲富国者必须扩张地盘,欲强兵者必须富民,欲称王者必须博施德政,三者俱备而王业会随之而成。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同时是戎狄之长,朝政有桀、纣时那样混乱,以秦国攻打它,譬如让豺狼追逐群羊。得到它的土地足以扩张国土,夺取它的财富足以使国民富有,没有伤及民众它就已经臣服了。攻占一个国家而天下诸侯不觉得残暴,占尽蜀国的好处,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今攻打韩国劫取天子,这是恶名,却不一定得利。有不义之名,却攻打天下所不想攻打的地方,那就危险了。”秦惠王说:“好。我听从你的话。”最终起兵讨伐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秦国一天天更加强大而控制了其他诸侯国,这是司马错的谋划的结果啊。 (摘编自刘向《新序·善谋》)材料二:义,对天下有利。《乾·文言》说:“利是与义相和合的。”又说:“施利于事物,是符合义的。”啊呀!真是说尽了其中道理。君子耻于说利益,也是耻于空言利益罢了。所以君子要实行道义,必须使道义与利益相结合。结合利益,推行道义就容易,违背利益,那推行道义就艰难。利益相伴道义就可以存在,利益丧失,道义就无以存继。所以(若是)君子们乐于追求空泛(不讲利益)的道义,而小人们则欢快地奔向讲利益的道义,这样就必须等到天下没有了小人,然后我们这些人(崇尚的)不求利益的道义才能开始实行。多么困难啊!圣人消灭人家的国家,杀人家的父亲,处罚人家的孩子,然而天下都为此欢喜快乐,正是因为这些事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啊。给人可以媲美国家的财富而人也不会奢靡,给人可以世袭免死的爵位而人也不会骄横,这就是讲道义的利益。讲道义的利益、讲利益的道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天下自然运行顺畅如在指掌之间了。 (摘编自苏洵《史论·利者义之和论》,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小题。淮阳感秋【注】李密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注】隋大业九年(613年),李密与杨玄感共同起兵反隋,失败后被捕,李密用计得脱,后在淮阳隐姓埋名。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的“金风”“玉露”两个意象凸显了秋天的典型特征,使诗歌充满秋意。B.前八句写景与抒情相互穿插,构成一副景中有情、情景水乳交融的淮阳秋景图。C.后十句笔锋一转,由“感秋”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上英雄豪杰的同情。D.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技法,但却具有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16.李密的这首诗颇有汉魏时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具有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①本诗前四句写秋景肃杀萧条,表现穷途之士内心凄凉感伤,写得慷慨悲凉。②本诗五六两句写出了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反映了隋末时期国家在统治者残酷压迫下萧条衰败的景象,写得沉郁顿挫。③诗歌后十句写对古代英雄的追慕和对当世英雄的激励,表达乘时奋起之意,气势雄健有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C.“同情”错误,诗中列举樊哙萧何的事例,表现作者要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感到虚度此生有愧,是要乘时奋起,干一番事业,所以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英豪的追慕和对当世英雄的激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题干中指出这首诗体现的是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即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可分为三层:①首先前四句为一层,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一“荡”一“凋”写出了秋风荡涤,玉露肃杀的秋景,以景衬情,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表现穷途之士内心凄凉感伤,都写得慷慨悲凉。②五六两句为一层,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写得沉郁顿挫。③后十句为一层怀古,想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有对古代英雄的追慕,又劝诫当世英雄不该虚度此生,传递出自己的人生观,表达乘时奋起之意,气势雄健有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更替,光阴飞逝,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异曲同工。(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形象具体地描述了魏征期望君主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3)班级拟开展“古诗面面观”语文活动,假如你负责《兵器篇·刀光剑影铁骨壮》,要编辑包含兵器的古代诗句,你可选“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①.日月忽其不淹兮②.春与秋其代序③.鸣琴垂拱④.不言而化⑤.王于兴师⑥.修我戈矛(王于兴师,修我矛戟/王于兴师,修我甲兵/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君死/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忽、垂、戟、报、携、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各地都有“咬春”讨彩的习俗。上海“咬春”的食物多为春卷,母亲必定要在立春这天为全家炸春卷。在上世纪,这可是个“浩大工程”。所有的食材都要凭票计划供应,人定要起早,四五点去菜场排队。像我母亲这样的老一辈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尊崇和仰慕以及近似于执着的仪式般的操办,实在是天地可鉴的。立春这天,母亲一早就忙开了。她也不要别人帮忙,一个人,可干得利利索索、A。到中午时分,母亲总能调出B的馅儿,咸甜均有。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着各种馅料,封住后入锅油炸,我及弟妹翘首仰盼,一盘盘嫩黄的春卷摆得整整齐齐,端上桌,一口咬上去,满嘴的酥脆,满口喷香,咸口春卷里的蔬菜鲜味十足,红豆沙的则酥脆香甜,甜到心里……我仿佛有点明白为什么叫“咬春”了。不过,过了立春,离万紫千红的春天还真是早着呢,乍“暖”后“还得寒”好些天呢。①但毕竟让人们长长地舒了口气。舒展起筋骨,活动开手脚,放松了心情,②“立春也过了,春天真的不会远了”。走出门去,③温润、柔和、清新。谁能不遐想联翩,“C”“花团锦簇”“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暖树”“浅草乱花迷人眼”的画图就将在眼前了,④就是普通人家,见步步春色,处处新绿,也断然心生款款闲情,或漫步,或赏花,或戏蝶,甚至懒坐,神色悠闲,宛如一场梦……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B.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C.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A井井有条(有条不紊)B各式各样C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花红柳绿/百花争妍)19.B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处,据后面母亲调馅儿,包馅儿,炸春卷,摆春卷的一系列描写,可知母亲不仅活儿干得利索,而且非常有条理,横线处成语可填“井井有条”或“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形容整齐不乱,条理分明。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B处,说母亲调出的馅儿“咸甜均有”,可知母亲调的馅儿样式多,横线处成语可填“各式各样”。各式各样: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C处,联系后文,“花团锦簇”“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暖树”“浅草乱花迷人眼”都是引用成语或诗文来写画图的特点,而画图的特点是走出门去“温润、柔和、清新”的感受的具体描绘,横线处成语可填“姹紫嫣红”或“繁花似锦”或“花红柳绿”或“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繁花似锦:意思是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百花争妍: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仿佛”,副词,大概、似乎。A.形容词,隐隐约约,看着不真切的样子。B.副词,大概、似乎。和文中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C.动词,相似、差不多。D.比喻词,好像。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①处,与“乍‘暖’后‘还得寒’好些天呢”构成转折语意,突出过了立春人们毕竟可以放松下心情,前后衔接紧密。②处,直接引用名言,再次本着立春这一节气,写立春过了,春天不会远。与上文话题一致,衔接紧密。③处,“走出门去”后直接写“温润、柔和、清新”的感受,有些突兀,缺少对于出门所见的景物的描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恰恰是在外的所见所感,放在此处最恰当,可以完善语意。④处,前面写“画图就将在眼前了”,后面用“就是……”展开描述,自然连贯,无需添加语句。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①:事业成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成功等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断努力,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常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责难和内心的焦虑、挫败感。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20%的人有着对情绪与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拥有这种特质,意味着人善于观察、认真负责、深思熟虑。但是,②,它让你在拥有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情绪与外在因素入侵,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沼泽地。这时,我们可能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钝感力”。承受失败的事实、讥刺的言语、强横的态度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钝感力强的人,却能够抵御那些困扰心灵的烦忧,专注于突围困境。学会适当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抉择、怀疑、挑战、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迅速恢复并保持积极心态,用更加心智化的方式去适应当下的环境。③?首先要善于聚焦自我。钝感力的背后是较强的自我认知力,即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力、优势等,懂得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规避多愁善感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学会合理进行问题归因。较为敏感的人,一般倾向于向内归因,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时就需要通过寻找证据并正确评估可能性的方式,改变归因习惯。渡边淳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候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2024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钝一点”。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根据上述材料,给“钝感力”下定义,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答案】21.①我们总是追求着各种成功②敏感也是把双刃剑③如何拥有“钝感力”22.钝感力是一种面对困境、挫败时,通过降低敏感性,以积极心态适应当下环境、坚定朝向目标努力的能力。【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后面是冒号,领起分说内容,由后句“事业成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成功等等”可知,冒号后的内容是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需要追求的各个方面的成功。联系下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断努力”,横线处可推知填:我们总是追求着各种成功。②处,前文谈一部分人有高度敏感性,“这种特质”也就是“敏感”。后文“丰富感知力”是就“善于观察、认真负责、深思熟虑”来说的,“它让你在拥有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情绪与外在因素入侵”,可见句中的“它”具有利弊两方面作用,且应指“敏感”,横线处要填总领后面内容的语句,可推知填:敏感也是把双刃剑。③处,是疑问句,前文重点说“学会适当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后文“首先”“其次”是方法介绍,说明如何拥有“钝感力”。横线处可推知填:如何拥有“钝感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要找出被定义对象的属概念和种差,并用一个单句表达出来。由“我们可能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钝感力’”可知,属概念是“钝感力是一种能力”,而且可以降低敏感性。由第三段语意可知,钝感力“能够抵御那些困扰心灵的烦忧,专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