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要求:1.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2.学习戏剧中刻画任务性格的方法。3.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单元分析:本单元为戏剧单元,共选五篇戏剧课文。阅读戏剧要把握剧中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任务性格特点。掌握戏剧,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要求。单元重点:了解每篇戏剧的矛盾冲突,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欣赏戏剧语言。单元内容:9.《雷雨》——曹禺10.《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11.《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12.《长亭送别》——王实甫13.《等待戈多〔节选〕》——萨缪尔·贝克特曹禺教学目标:1.熟悉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教学难点:熟悉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同学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诵,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教学过程:一、导语制定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马上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二、推动新课〔一〕、关于戏剧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作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激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2.戏剧的种类——戏剧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童话剧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①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讥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②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同情、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正。③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正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3.戏剧的要素——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有四点: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制定、布景、灯光。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制定。4.戏剧的特点——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合适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5.相关概念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激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表达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6.什么是剧本?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显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7.剧本的特点:1〕、剧本必需合适舞台演出;
2〕、剧本必需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需合乎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8.剧本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1〕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2〕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3〕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制定,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9.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1〕集中的地点——集中场景2〕集中的时间——集中时间3〕集中的事件——戏剧冲突10.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人物语言3〕、探究舞台说明〔二〕简介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其中《雷雨》、《日出》、《原野》这三部为悲剧的代表!〔三〕有关《雷雨》《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深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定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假设,称赞它“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三、整体感知〔一〕.雷雨故事梗概:《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二十年代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被禁锢在豪华的巨宅中,感到被压抑的苦闷,过着枯寂的生活。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所生。周萍同情、喜爱繁漪,两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但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繁漪逐渐疏远。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产生了恋情。出于嫉妒,又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鲁妈接走。而繁漪与周朴园所生的小儿子周冲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主张自由平等。对四凤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想和四凤一起去上学,过全新的生活。鲁妈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侍萍。她是周萍的生母。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正准备与周朴园进行谈判。他指责周朴园不答应工人的合理条件,揭露周朴园发家的罪恶历史。周萍听到鲁大海对父亲的指责,竟在侍萍的面前动手打了鲁大海。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侍萍,不禁愕然,惶恐不安。他给鲁妈一张支票以赎前罪。鲁妈撕碎了支票后,拖着四凤回家。她要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当夜,周萍翻窗潜入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四凤跪着祈求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旋地转,最后她还是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高飞,无论生死永不准回来。于是四凤跟随着周萍到周家,正欲离家出走,被繁漪发现、阻止。繁漪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赶来的鲁妈和鲁大海,叫周萍认母、认弟。周朴园无奈,当场承认鲁妈确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四凤方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赶来救援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一声枪响,周萍倒绝望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繁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俑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碰到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课文从这里开始。〔二〕.深入研究1.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1〕集中的地点——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2〕集中的时间——集中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3〕集中的事件——戏剧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2.研究课文结构划分层次: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1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相遇述旧怨〕第2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矛盾的冲突: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2〕.“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些变化?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明确:①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上有多次变化: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关窗的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侍萍平淡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坚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诉说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表露出自已的身份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②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变化: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地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广“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侍萍;然后又采纳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爱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3〕在第二场戏里,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旧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四、思索讨论:1.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认出侍萍后的“愤慨〞,与前面周朴园的反复表白是否矛盾?如何理解?同学讨论达成共识: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我们也确实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爱的旧物,而且陈列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周朴园年轻时确实是真心喜爱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他确实曾喜爱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关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所以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2.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作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定的,这一悲剧深入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作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3.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明确: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马上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入地显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马上到来。五、归纳人物性格特点1.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是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对鲁侍萍的软硬兼施,充分显示他的自私,冷酷,残忍,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2.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旧中国劳作妇女的代表。她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作人民。王实甫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泰坦尼克号》听说过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出色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二、推动新课:1.引入元杂剧的文学常识.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xiē)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远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亮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2.作家以及写作背景.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2〕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出色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出色的代表。3〕《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表达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原始故事: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常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够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三、课文导学:1、既然本文是长亭送别,那么长亭就是这首元曲的意象,长亭是古代设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长亭送别>>即描述了一幅动人的场面,因此,“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还有那些送别类意象〔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①、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
②、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显然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③、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同学们熟读课文.四、分析课文1、[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课文的结构层次:本折戏共几个人物,刻画了几个场面?(1)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2)、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①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②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③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怀和担心。④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3、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特别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怀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4、依据课文回答问题①、[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②、[叨叨令]中采纳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③、[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纳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马上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④、【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此曲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⑤、《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⑥、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⑦、[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⑧、“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纳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⑨、“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⑩[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11)“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说明了怎样的意思?——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说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13)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1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说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5、赏析第一部分的曲词:[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纳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则是比较多的采纳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6、思索:长亭送别,特别了莺莺的什么思想?体现在哪里?——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假设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特别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恨7、思索:临别叮咛,特别了莺莺的什么思想感情?体现在哪里?①对张生的关怀——[五煞]②对张生的担心——[二煞]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怕8、[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互相照顾;[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本段中莺莺的感情——念五、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恋恋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开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郭沫假设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六、艺术手法1.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加强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2.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1〕、意象的精心选用2〕、情景的密切交融3〕、诗词的巧妙化用4〕、修辞的广泛使用5〕、典故的适当运用3.如何理解《长亭送别》中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的和谐统一?
分析: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特别。
1〕.
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眺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假设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亮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激烈的感染力。
2〕.
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七、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10.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2.读懂剧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本剧的主题;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2、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的语言。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激烈的反封建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二、推动新课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出色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四大悲剧:《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哈姆莱特》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2.创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有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3.剧情简介:丹麦王驾崩,但幽魂不散,将被害真情告于哈姆雷特王子。王子叔父克劳迪斯服丧未满二个月,即霸占先王后并继承王位。丞相波罗尼斯依附奸贼,强迫女儿奥菲利娅与王子绝交,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亦从中作梗。王子装疯卖傻骗过所有的人,为证实幽魂所言真假,导演一场老王被毒杀无言短剧,请新王和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皇后与王子对话,丞相躲在幕后偷听,为王子所误杀。奥菲利娅难忍情人发疯及失父之痛投河自尽,引起雷欧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斯共谋陷害王子。比剑时在剑锋放毒,并在赏酒时下剧毒,皇后误饮毒酒。雷欧提斯背后攻击王子,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一切皆为新王所制定,王子报了仇,死前托咐友人霍拉旭将真相告白于天下。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入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欣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二、整体感知戏前安排戏中戏后戏哈姆莱特亲自导演哑剧窥出阴谋决心复仇中交代朋友演出戏国王表现问戏名站起来不舒适问情节让人点火把发脾气2.思索:上演“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是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之罪行。三、深入探究对奥菲得娅说的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明确:哈姆莱特有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一幅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熟悉到哈姆莱特是因为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放松对王子复仇的警惕。2.奸王看戏时有何表现,为什么?明确:国王先问“情节〞:有没有要不得的地方?因为他担心杀人阴谋被人揭穿。——国王脸色阴沉、坐立不安,不等戏演完就腾地站起来,并大声吩咐人点起火把来。回去以后“非常不舒适〞“发脾气〞。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说明了罪恶被人揭穿时烦躁、害怕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入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四、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节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高、思想深入,相信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1.思想发展过程:A、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B、深入思索、寻找出路C、在思索中行动〔进入行动的思想〕2.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A、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定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B、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定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定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3.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A、显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抵抗封建势力的作用。五、艺术手法1.语言特色:1〕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显示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2〕激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特别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亮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合适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3〕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特别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这些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例子很多,请同学们在阅读欣赏中找一找,并注意品味。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内心痛苦,想知道父王死因,又要隐藏心事;给一响空抢吓坏了吗?——借喻奸王露出狐狸尾巴2.艺术特色:特别地表现了莎剧多情节、多线索的结构特征。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互相联系,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11.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目标: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
2、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会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
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这些故事都是通过小英子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个个的故事。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干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关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1.影片内容梗概20世纪20年代末,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常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同学暗中相爱,后大同学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6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即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四周的荒园中熟悉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9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奶妈的宋妈的儿子小栓儿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丫头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辞了童年。2.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骊歌》〔lí〕〔告辞的歌〕的介绍:《城南旧事》中的《骊歌》是一首在我国流行于20年代到30年代的学堂乐歌,李叔同的歌词,英国人奥德维的名曲,由于它所倾诉的迷惆惆怅之情很能代表当时大多数青年同学和知识分子的心绪,因此获得广泛的喜爱,并且赋予这首歌以当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品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个故事:“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共十来个画面,情节围绕着“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这个矛盾展开。全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理解。请阅读剧本,找出划分地方。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让你按照剧本把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可以分成几个画面呢?明确:先拍:院子里再拍:课堂里,操场上,草堆里然后拍:胡同口,房间里跟着拍:院子里,胡同里,学校礼堂里再跟着拍:草堆里最后拍:小学校的课堂里1.“厚嘴唇的人〞是个什么人?在小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呢?明确:生活的苦命人,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一般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2.文中的小英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明确:天真活泼。聪慧可爱。聪慧可爱1.《麻雀与小孩》和《送别歌》的歌声文中反复出现,你能体会这两首歌在整个故事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吗?明确:1〕.在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2〕.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3〕.营造出平和、舒缓的叙事节奏。4〕.切合故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总基调“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明确: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感受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更客观。3.大家都认为电影的主题是“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课文节选部分能体现吗?说说你的依据。明确:课文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笼罩着一种令人忧伤的惆怅……,从而创造了一种“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那衰草,那窄的胡同,那破旧的院落,那无可奈何的小偷……这一切都仿佛像在诉说人生的无奈,课文以小孩童稚的眼睛,观看这些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使全文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节选〕萨缪尔·贝克特教学目的:
1.
积存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2.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3.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4.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由《变形记》的怪诞内容引入到荒诞派戏剧,再引到《等待戈多》。:1.介绍萨缪尔·贝克特。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漂泊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方居然说“不知道〞。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将来的渺茫与无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漂泊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2.写作背景:本剧写于1952年。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600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比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庞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将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3.作品介绍:这部剧于1953年在巴黎最初上演时就获得了庞大的成功,仅在巴黎主连演了三百多场。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但许多有经验的理论家和观众都对它困惑不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为什么?在巴黎的咖啡馆、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特别是1957年,旧金山演员实验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男囚犯演出《等待戈多》时,仅仅几分钟后,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并且在心灵深处使他们感到了震惊,很多囚犯甚至泪流满面。据说,从此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肝恶性肿瘤病因介绍
- 2024版酒吧内部管理制度设计与实施合同3篇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课件-第五章 工业机器人感知系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介绍
- 川白獭兔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介绍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 男性尿道癌病因介绍
- 《详细楼梯资料》课件
- 牙骨质瘤病因介绍
-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届贵阳市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起重设备安装与拆卸施工方案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青岛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大学
-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讲评
- 2024年广西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篮球球星姚明课件
- 2024智慧医院发展白皮书
- Unity引擎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 《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课件:发动机修理标准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