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A. B. C. D.2.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3.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5cm4.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A. B. C. D.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6.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A.A′在B′的左端,B′端较粗 B.A′在B′的右端,A′端较细 C.A′在B′的右端,A′端较粗 D.A′在B′的左端,B′端较细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无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9.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10.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凹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2.如图所示是透镜的截面图,其中是凸透镜,是凹透镜(填序号)1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14.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5.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实验室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要区别哪一个是凸透镜,哪一个是凹透镜,不准用手摸镜子,也不能使用专门仪器,请你想一个方法区别这两个透镜。17.(1)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a.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b.小强得到的结论是:。(2)如图所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适当移动在光具座上的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现在的位置不变,将原来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使光屏向移动,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变。18.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四.解答题(共2小题)19.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它们判断出来?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去判断: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去判断:从透镜成像的角度去判断:20.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2019年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A. B. C. D.【分析】此题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之一,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采用排除法将CD选项排除,再根据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从AB选项中选出即可。【解答】解:因为奶奶的眼镜是老花镜,由凸透镜成像特点之一,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AB选项符合;C选项成缩小的像,不符合,D选项成等大的像,也不符合题意;又因为奶奶的老花镜度数更深,即看到的图象应该更大,由图可知,A选项符合。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之一,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解答】解: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b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选:C。【点评】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或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都可以。3.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前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5cm【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处温度最高。【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太阳光是平行光,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焦点,焦点温度最高,所以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10cm温度最高。故选:B。【点评】焦点处温度最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A. B. C. D.【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因为B瓶的玻璃瓶盖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选:B。【点评】只要是透明材料制成的凸透镜,无论是什么材料,都有对光线的会聚作用。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分析】根据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故选:D。【点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更向靠近主光轴方向偏折,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6.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A.A′在B′的左端,B′端较粗 B.A′在B′的右端,A′端较细 C.A′在B′的右端,A′端较粗 D.A′在B′的左端,B′端较细【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在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蜡烛过程中,发现蜡烛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逐渐变远。(2)根据AB到凸透镜的距离利用上述特点即可确定此题的答案。【解答】解:(1)粗细均匀的木棒AB,由于A端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B端到凸透镜的距离,所以A端在凸透镜中成的像A′比B凸透镜中成的像B′要小,即B′端较粗;(2)由于A端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B端到凸透镜的距离,所以A端在凸透镜中成的像A′比B端在凸透镜中成的像B′距离凸透镜近,即A′在B′的左端。故选:A。【点评】(1)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凸透镜成像中,由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的不同,导致了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像情况的不同,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可以比较物体在凸透镜中的成像性质。(3)总体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无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①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实像可以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即u<f,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无法看到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记规律,并能做到灵活的应用,同时要注意仔细审题,不要误把焦距当成物距,本题属于常见考题。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解答】解:①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虚像时,物像同侧。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有倒立缩小的、倒立等大的、倒立放大的,总之实像都是倒立的,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但不可能是缩小的。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能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分析】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解答】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点评】明确眼球的晶状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曲度可以调节,从而使人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10.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分析】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由此可知:此图是近视眼示意图,应戴凹透镜眼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或对光有会聚作用);属于凹透镜的是CE,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或对光有发散作用)。【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根据两种透镜的定即可进行分类;(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解答】解:根据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所以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或对光有会聚作用);根据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所以属于凹透镜的是CE,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或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ABD;中间厚、边缘薄(或对光有会聚作用);CE;中间薄、边缘厚(或对光有发散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了透镜的分类和对光的作用,属于基本的识记内容,比较简单。12.如图所示是透镜的截面图,其中1、2、3是凸透镜,4、5、6是凹透镜(填序号)【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解答】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1、2、3.中间比边缘薄的是4、5、6。故答案为:1、2、3;4、5、6。【点评】根据厚薄、阳光聚焦、成像法、放大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1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大于(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分析】(1)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从这两种可能进行分析。(2)一定要明确焦点之前的光线是会聚的,焦点之后的光线是发散的。【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会大于L,如果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会小于L。如果凸透镜远离白纸,此时光斑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焦距小于L。如果凸透镜远离白纸,此时光斑变小,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前,焦距大于L。故答案为:(1)可能大于;(2)小于。【点评】本题要明确光线会聚成点之后,还沿原路继续向前射出。14.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分析】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解答】解:雨水进入饮料瓶之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处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把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考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15.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1.5m。【分析】(1)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可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为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1.5m。故答案为:发散;1.5。【点评】此题结合近视眼的纠正方法考查对凹透镜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同时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实验室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要区别哪一个是凸透镜,哪一个是凹透镜,不准用手摸镜子,也不能使用专门仪器,请你想一个方法区别这两个透镜。【分析】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有四种方法:(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3)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凹透镜只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4)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解答】答:阳光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凸透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凹透镜。放大镜法:透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的墙之间,透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凸透镜,不能成像的是凹透镜。【点评】本题具有开放性,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较好,需要学生综合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才行。17.(1)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a.请你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b.小强得到的结论是: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2)如图所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适当移动在光具座上的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蜡烛(左)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现在的位置不变,将原来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使光屏向凸透镜(左)移动,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变小。【分析】(1)根据不同单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来判断折射光线射出的情况,偏折程度大的焦距小。(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或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结合题意来确定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解答】解:(1)a、由光的色散现象可知,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凸透镜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棱镜组成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折射光线指向F2;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折射光指向F1。b、根据光路图可知:红光的偏折程度小,所以焦距大;紫光的偏折程度大,所以焦距小。(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要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物体应该离透镜近些,光屏离透镜远些,所以透镜应向蜡烛移动。若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原来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则焦距小的透镜会聚能力强,光屏应该向透镜移动,这样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要小一些。故答案为:(1)a、b、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2)蜡烛(左),凸透镜(左),小。【点评】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并且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像也在二倍焦距上,并且像与物等大。利用这一规律做题,有时会比套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简单得多。18.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25.0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分析】(1)掌握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得出结论;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当把“水凸透镜”水向外抽取时,使其变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原来像的后方。【解答】解:(1)由焦距的概念知,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f=70.0cm﹣60.0cm=10.0cm;(2)由图可知,u=40.0cm﹣10.0cm=30.0cm,u>2f,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55.0cm﹣40.0cm=15.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移至距蜡烛即u'=15.0cm时,此时v'=30.0cm,即透镜移至光具座10.0cm+15.0cm=25.0cm处,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当把“水凸透镜”水向外抽取时,使其变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原来像的后方。因此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1)10.0;(2)缩小;25.0;远离。【点评】凸透镜成像是个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本题综合性很强,包含了焦点、焦距、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四.解答题(共2小题)19.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它们判断出来?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去判断: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去判断:从透镜成像的角度去判断:【分析】本题考查对透镜的结构特征、光学作用、成像特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凹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正立缩小的像。【解答】答:从透镜的结构特点去判断:用手垫上软纸去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去判断:让透镜正对着阳光放置,下面放一张纸,调整纸的距离,能够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凸透镜,得不到小光斑的是凹透镜;从透镜成像的角度去判断:用手拿着透镜伸直手臂看远处物体,成倒立缩小像的是凸透镜,成正立缩小像的是凹透镜。【点评】透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原则上是不许用手摸的,用手摸形状,要垫上眼镜布、软纸等;凹透镜不论看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成正立缩小的像。20.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分析】(1)阳光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凸透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凹透镜。(2)放大镜法:透镜放在手指上,透镜逐渐远离手指,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3)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是墙之间,透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凸透镜,不能成像的是凹透镜。【解答】解:阳光聚焦法,需要阳光;成实像的方法需要墙壁呈接像;利用放大镜法简单易行。故答案为:透镜放在手指上,透镜逐渐远离手指,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点评】(1)放大镜法不但能确定是凸透镜,并且能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放大镜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透镜放在手指上,透镜逐渐远离手指,手指变大,再远离时,像变得模糊,此时凸透镜到手指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2.下列实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A.紧急刹车 B.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骑自行车加速前进3.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 B.方向有关 C.作用点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4.如图所示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6.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球拍击球时,乒乓球与球拍之间的作用力是弹力 B.乒乓球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面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7.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电子台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8.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 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 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9.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歪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10.将一个物体向上抛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过程中运动越来越慢,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变大 B.物体下降过程中运动越来越快,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变大 C.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静止,是由于不受重力作用 D.在整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12.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13.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在生活中用扳手拧螺丝,拧不动时应将手往扳手的(填“前面”或“后面”)移动,这是改变了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14.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叫弹力。15.一根10cm长的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若要使弹簧伸长5cm,受到的拉力是N;若弹簧只受4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如图丙所示,货物A随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做出货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1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18.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拉力F/N00.511.522.533.54弹簧长度/cm2223242526272828.528.6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的测力计;(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N。四.解答题(共2小题)19.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观点正方反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所示。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2019年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3)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解答】解:A.D、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D不正确;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C.生活中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不正确。故选:B。【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2.下列实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A.紧急刹车 B.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骑自行车加速前进【分析】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解答】解:A、紧急刹车,使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合题意;B、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符合题意;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合题意;D、骑自行车加速前进,使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实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属基础知识,是我们应该熟知的。3.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 B.方向有关 C.作用点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时,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产生的效果不同。【解答】解:由图可知,用力向右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力向左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B。【点评】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结合力的三要素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标出力的大小。【解答】解: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垂直斜面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示意图要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画出来;注意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触面。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解答】解:划船时,船桨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湖水就对桨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使船前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力的相互作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6.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球拍击球时,乒乓球与球拍之间的作用力是弹力 B.乒乓球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面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2)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时,要看能不能找到施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解:A、乒乓球拍击球时,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因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故A正确。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何一个物体,同时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C、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力学的相关知识点,熟知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等,可顺利解答此题。7.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电子台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分析】力的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分析各选项,然后答题。【解答】解:A、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B、电子台秤是测质量的工具;C、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D、磅秤是测质量的工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测量工具,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8.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 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 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分析】弹簧断裂说明弹簧的长度变短,这时它的劲度系数会变大,也就是说在与原来拉力相同时,它的伸长会变小,这就影响了它的示数,便不能再准确测量力的大小。【解答】解:弹簧变短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的拉力作用下,伸长量会比原来减小,如果仍用原来的刻度盘,其示数会变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弹簧的长度变短劲度系数会增大,明确了这一规律才能准确判断此题,当然,前提是弹簧长度改变了,但刻度盘仍用原来的,这是不可能准确读数的。9.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歪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以前观察零刻度、量程、分度值。使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中轴线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防止弹簧和指针与外壳摩擦。【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的中轴线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力是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也是竖直的;力是倾斜的,弹簧测力计也是倾斜的。符合题意。B、使用之前指针要校零,否则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会有较大的误差。不符合题意。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与外壳有摩擦,会使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有误差。不符合题意。D、拉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会损坏弹簧测力计。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认真观察零刻度、量程、分度值。还要来回拉几下弹簧防止弹簧卡壳。使用过程中注意拉力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10.将一个物体向上抛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过程中运动越来越慢,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变大 B.物体下降过程中运动越来越快,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变大 C.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静止,是由于不受重力作用 D.在整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分析】物体所受的重力G=mg,物体的质量m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也不变,从而物体所受重力G不变。【解答】解:在物体向上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重力G=mg,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大小与方向都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G取决于物体的质量m与当地的g,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解答】解:力它可以表示常用的拉力、压力、阻力等;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故答案为:牛顿,牛,N。【点评】力的单位、力的单位的符号,这都是我们学习力学最基本的知识,必须熟知。12.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作用效果。(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解答】解:(a)如图,向下压弹簧,弹簧缩短;向上拉弹簧,弹簧伸长。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b)扳手是各杠杆,是省力杠杆,手握在扳手的末端和握在中部的作用点不同,握在末端的动力臂比握在中部的动力臂更长,更省力。故答案为:方向;作用点。【点评】(1)掌握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三种分类。13.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生活中用扳手拧螺丝,拧不动时应将手往扳手的后面(填“前面”或“后面”)移动,这是改变了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作用点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分析】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用扳手拧螺丝,拧不动时应将手往扳手的后面移动,这是改变了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作用点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故答案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后面、作用点。【点评】掌握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同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14.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分析】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解答】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故答案为:弹性形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15.一根10cm长的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若要使弹簧伸长5cm,受到的拉力是10N;若弹簧只受4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12cm。【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那么,伸长1cm时受的拉力为2N,根据正比关系,求出伸长5cm时受到的拉力;受到4N拉力时,弹簧伸长2cm,那么,弹簧的长度L等于弹簧的原长L0加上伸长的长度△L。【解答】解:(1)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那么,伸长1cm时受的拉力为2N,根据正比关系,弹簧伸长5cm时,受到的拉力F=2N×5=10N;(2)受到4N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L=1cm×2=2cm,因此,弹簧的长度L=L0+△L=10cm+2cm=12cm。故答案为:10;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的原长L0加上伸长的长度△L。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如图丙所示,货物A随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做出货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分析】货物A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G与F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然后做出A所受力的示意图。【解答】解: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符号为G;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符号为F,注意两个力长度相同,货物A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1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向左倾倒;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保持静止。(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解答】解:原来橡皮和书是静止的,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橡皮的底部会随书一起向右运动,而橡皮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橡皮向左倾倒;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橡皮与书之间没有摩擦力,橡皮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为:向左倾倒;保持静止。【点评】本题借助这一熟悉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8.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拉力F/N00.511.522.533.54弹簧长度/cm2223242526272828.528.6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0~3N的测力计;(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F=0.5△L;(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1.75N。【分析】(1)弹簧秤的制成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据此分析;(2)分析表格的数据规律,知道弹簧的原长和伸长的长度,可知当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3)知道弹簧的原长和受到拉力后弹簧的长度,由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出拉力大小。【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在0~3N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超过3N的拉力后,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不成正比,故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0﹣3N的测力计;(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簧伸长的长度为△L1=23cm﹣22cm=1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5N,当弹簧伸长的长度为△L2=24cm﹣22cm=2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1N,当弹簧伸长的长度为△L3=25cm﹣22cm=3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1.5N,由此可以得出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F=0.5△L;(3)若弹簧长度是25.5cm,则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为:F=0.5△L=0.5×(25.5﹣22)N=1.75N。故答案为:(1)0~3N;(2)F=0.5△L;(3)1.75。【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的函数关系式,利用了弹簧的长度加弹簧伸长的长度等于受到拉力后的长度。四.解答题(共2小题)19.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2、4、5、7。(只填序号)观点正方反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解答】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紧靠竖直的墙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不存在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所以2、4是正确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所以5是正确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所以7是正确的;故答案为:2、4、5、7。【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种类等力学的基本理论,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2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靠墙静止着,如图所示。问:(1)物体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作用?(2)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物体与墙壁间是否有弹力作用?【分析】由弹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接触面之间有形变即可判定。【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体靠墙壁静止时,物体与墙壁之间虽有接触但没有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所以物体和墙壁之间没有弹力作用。(2)当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之后,物体与墙壁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发生形变,这时墙壁与物体之间存在着弹力作用。【点评】本题较易误判,其原因就是往往忽略了弹力产生的第二个条件。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压强大小2.一台拖拉机对地面的压强是3×104帕,它表示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A.压力是3×104牛 B.压力是3×104帕 C.压强是3×104帕 D.重力是3×104帕3.甲乙两人并排走在沙滩上,他们发现在沙滩上行走后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甲的脚印较大,但是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力及压强相比()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4.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汽车车轮较多 D.滑雪板面积较大5.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冰鞋上装有冰刀 B.飞镖的箭头很尖 C.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D.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等高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8:1 B.4:1 C.2:1 D.1:1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中正确的是()A.此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此实验,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此实验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此示飞机机翼模拟实验,说明当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大8.如图所示,一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若盐水足够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向下加速运动,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变小 B.鸡蛋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 C.鸡蛋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并回到原位,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D.鸡蛋始终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9.如图,水平地面上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体积为103cm3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水=1.0×103kg/m3)()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3×105Pa B.物块B受到水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是10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10.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水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生物课本上对血压做了如下定义:“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为12Kpa~18.7KPa…”这里“血压”的“压”是指的(选填“压强”或“压力”)。13.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密度相等的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具有物理意义的成语。例如:成语“如坐针毡”反映针尖所产生的压强很;成语“冰山一角”是指冰山藏在水面下的体积很。(均选填“大”或“小”)15.座沙发比座硬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在不变的情况下,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在“估测人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实验中,老师在A4纸上打印出1cm2的方格纸,在其上面描出了某同学的鞋底形状,如图甲所示。(1)先数出整格子166格,再数出不是满格的格子68格,折算成34格整格子,一共200格,即一只鞋子的底面积为m2,若该同学质量为60kg,请算出该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小明同学看到打印纸的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他以为这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的意思。由此启发:把刚才描出的鞋底形状用剪刀剪下来,如图乙所示,如果能测出这张纸片的质量,就可以算出这张纸片的面积了。有了这个思路,小明立马用一张A4纸描出自己鞋底的形状,并用剪刀剪出4张与鞋底形状相同的纸片,用天平测出4张纸片的质量为7g,则小明每只鞋底的面积为。17.如图所示,用一只矿泉水瓶和一块海绵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时,通过观察来比较矿泉水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2)在图A、B、C操作中,观察图和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观察图B和C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将矿泉水瓶放在石块上如图D所示。图D与A比较,矿泉水瓶对石块和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18.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都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1)如图所示,在容器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2)若左侧注入的是水,橡皮膜距离水面8cm,右侧注入酒精,橡皮膜距离酒精液面10cm,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是(选填“向左凸”“平的”或“向右凸”).若将隔板上的薄橡皮膜戳破,静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四.解答题(共2小题)19.一箱质量为5kg的牛奶,放在桌面上,它与桌面的受力受力面积为0.05m2,求:(1)这箱牛奶对桌面的压力多大?(2)它对桌面的压强多大?20.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它不仅跟的大小有关,还跟的大小有关。

2019年北师大版八下物理第八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压强大小【分析】压力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不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物体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解答】解:A、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不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故A错误;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并不一定竖直向下,故B错误;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故C正确;D、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及压力的方向,要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基础题。2.一台拖拉机对地面的压强是3×104帕,它表示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A.压力是3×104牛 B.压力是3×104帕 C.压强是3×104帕 D.重力是3×104帕【分析】压强定义: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物体只能受到压力,不能说受到压强。【解答】解:每平方米的面积上的压力就是该物体产生的压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压力概念和压强定义。3.甲乙两人并排走在沙滩上,他们发现在沙滩上行走后留下的脚印大小不同,甲的脚印较大,但是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力及压强相比()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分析】物理学中用压强来描述压力作用的效果,根据脚印深浅相同,可知二人压力作用效果相同,也就是压强相等。然后利用p=的变形公式F=PS进行分析得出压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说明他们对沙滩的压力效果相同,也就是压强相等,即P甲﹦P乙;∵S甲>S乙,P甲﹦P乙;∴根据F=p•S可知,F甲>F乙。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压强物理意义和压强计算公式的定性分析,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4.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汽车车轮较多 D.滑雪板面积较大【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图顶尖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符合题意。B、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背书包时舒服些。不符合题意。C、汽车车轮较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D、穿滑雪板滑雪,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入雪中。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5.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冰鞋上装有冰刀 B.飞镖的箭头很尖 C.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D.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冰鞋的刀刃磨的非常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B、飞镖的箭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C、载重汽车安装较多的轮子,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符合题意。D、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等高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8:1 B.4:1 C.2:1 D.1:1【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质的密度,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密度之比;(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据此求出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V乙=4cm3时,m乙=4g,则ρ甲===8g/cm3,ρ乙===1g/cm3,则==,(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则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推出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中正确的是()A.此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此实验,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此实验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此示飞机机翼模拟实验,说明当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大【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4)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答】解:A.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A错误;B.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B错误;C.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正确;D.飞机机翼模拟实验,说明当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8.如图所示,一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若盐水足够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向下加速运动,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变小 B.鸡蛋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 C.鸡蛋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并回到原位,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D.鸡蛋始终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据此判断压强、浮力的变化。再根据浮沉条件和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可逐一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分析。【解答】解:A、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会改变,故A说法错误;B、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鸡蛋不再受按压的力,在阻力作用下,会减慢速度,深度变深,压强变大,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故B说法正确;C、悬浮时,鸡蛋可停留在液面下任何深度,故不会再回到原位,且浮力也不会改变,故C说法错误;D、由于鸡蛋是靠惯性向下运动,浮力与重力平衡,在阻力作用下会减速,不会一直运动下去,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既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又考查了压强大小的分析,还包括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综合性较强,属易错题。9.如图,水平地面上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体积为103cm3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水=1.0×103kg/m3)()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3×105Pa B.物块B受到水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是10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h,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公式计算出浮力,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3)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V排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4)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块重之和,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A、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3m=3×103Pa,故A错误;B、木块浸没在水中,则V排=V木=103cm3=1000cm3=1×10﹣3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即物块B受到水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是10N;故B正确;C、剪短绳子后,木块漂浮,F浮′=G=mg=0.4kg×10N/kg=4N,浮力变小;由F浮=ρ液gV排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以液面会下降;由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故C错误;D、剪断绳子前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都等于水的重力和物块的重力之和,压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应用。注意固体压强的计算要利用公式p=,木块在水中的浮力要利用浮力的公式来计算,木块漂浮时的浮力要利用漂浮的条件来求,因此,解题时选对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水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分析】搞清各点的深度h,并运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比较各点压强大小。【解答】解:由图可看出,ABC三点的深度关系为:hA<hB<h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出ABC三点的压强关系为pA<pB<pC;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熟练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和正确的确定物体所处的深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20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2000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选填变小(“变大”、“不变”或“变小”)。【分析】(1)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已知压力的大小和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压强的大小。(2)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的影响,故据p=可求压强的变化。【解答】解: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20N;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p===2000Pa;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即此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积变大,据p=可知,此时物体的对墙壁的压强将变小。故答案为:20;2000;变小。【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物体所受压力的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