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文字型材料选择题1.题干特点:文字型选择题的题干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问题,它提供了解题所需的背景信息和具体要求。题干可能会包含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或现象,并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的答案。2.选项特点:选项通常由几个相似的句子组成,其中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其余的则是干扰项。这些干扰项可能与正确答案在表面上相似,但实际上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3.考查能力:此类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学生需要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选项,找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1.仔细阅读题干: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其含义和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正确答案至关重要。2.排除法: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如果某个选项与已知的历史事实不符,或者与题干要求不一致,可以先行排除。3.对比分析: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对比分析,看哪个选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可能是解题的关键。4.运用历史知识: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例如,通过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或者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来推断答案。5.注意干扰项:有时候干扰项会故意设置得似是而非,需要学生仔细甄别。例如,某些选项可能部分正确,但不是最佳答案。6.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否定词,如“不是”、“不正确”等,避免因为粗心而选错答案。7.练习和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同时总结经验,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1.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3.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文景之治”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C.“推恩令”的实施 D.农民起义的打击4.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6.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喇家遗址”“唐蕃古道”、玉皇阁、丹噶尔古城、乐都瞿昙寺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打孔石器、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反映了青海文化具有(
)A.盲目性、排外性 B.封闭性、保守性C.单一性、狭隘性 D.多样性、开放性7.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文化专制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曾有学生用“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诗句表达他们向往延安的坚定信念。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组织了远征军入缅作战 B.赢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C.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D.已将延安建设成文教中心9.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10.1921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山东后,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他们的这些活动最能体现(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11.有学者指出:“有1亿以上人口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人力物力的丰富资源,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并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下列与该学者的评论相关的是(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2.“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经济特区的建立13.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14.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5.“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下列属于此次“变革”中的“巨人”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莎士比亚16.自1990年至2021年8月,中国先后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拓展多边外交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在全球性问题上采取了积极行动17.“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达·芬奇18.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才开始承认贫困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素质低劣,贫困本身会给个人与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政府要承担起济贫的责任,依托联邦政府的行政能力完善福利系统。这一认识源于(
)A.三权分立的确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材料表明美国的主要目的是()A.干涉他国内政 B.构建和谐世界C.全面称霸世界 D.遏制共产主义20.“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1.《盐铁论》载:“晁生(晁错)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联合叛乱)”。为此,晁错建议汉景帝(
)A.削弱地方势力 B.实行休养生息 C.实施“推恩令” D.统一铸五铢钱2.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了年代久远的“宫城”,其主殿坐北朝南,从主殿大堂后部两个顶梁柱中间,向南到主殿中门、“宫城”南门,构成大致的中轴线,东西侧室和壕沟对称分布。这表明,南佐遗址(
)A.是商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是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典型代表C.存在着与周边地区经济交流 D.蕴含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在各地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如山西地区纪念介子推,江浙一带纪念伍子胥。最终,荆楚地区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这说明(
)A.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 B.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C.动荡导致了文化纷争 D.民族迁徙丰富社会习俗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材料中所述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 D.确立郡县制5.蒋福亚在《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一书中作了总结: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源自永嘉之乱、淝水之战等七次战乱,总数有90万人左右。在此期间,北方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人南渡,南方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北方来的侨民。这一现象(
)A.造成了北方长期混乱 B.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C.推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 D.导致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6.“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击倭寇 D.卫青北击匈奴7.北周后期刑罚苛滥,致使内外离心,因此隋文帝命人根据“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指导思想修订新律。这说明隋文帝(
)A.善于吸取教训 B.重视发展生产 C.注重礼仪教化 D.加强中央集权8.雍正帝指出,清朝统一天下,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中国的疆土开拓广远,“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他意在强调(
)A.大一统国家认同的重要性 B.实行因俗而治的合理性C.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多元性 D.防止地方割据的迫切性9.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以下属于清代加强统一的措施是(
)A.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 B.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0.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音乐、舞蹈、绘画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科技堪称世界一流,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这与宋朝(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关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11.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改革”发布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抗日战争期间C.解放战争期间 D.新中国成立初期12.孙中山在《实业计划》开篇告诫国人:“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A.维新变法 B.民主革命 C.教育强国 D.实业救国13.2023年11月,基于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同时上调2024年增长预期。这一切源自于中国(
)A.改革开放举措有力实施 B.世界朝多极化格局发展C.中国加入世贸优势凸显 D.区域集团化增强了实力14.公元6世纪时,某法令规定:主人需“善待”自己的奴隶,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此法令(
)A.不承认奴隶制 B.是后世罗马法典的渊源C.主张人人平等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5.英国政府于1660年颁布《列举商品法》,规定糖、烟草、棉花、靛青、木材等货物只能运销英国。1663年又颁布《主要商品法》,禁止欧洲各国直接把商品运入北美殖民地。后来又颁布了《羊毛织品法案》(1699年)、《制帽条例》(1732年)、《制铁条例》(1750年),对殖民地有关产品的品种、规格、行销地区、工人人数都作了严格的限制。由此可见(
)A.英国资产阶级爆发的原因是政府的专制B.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殖民统治C.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占领南方市场D.英美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市场之争16.美国史学家杰克·戈德斯通认为,直到公元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公元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殖民掠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17.1948年以来,共有来自125个国家的200多万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在71项行动中服务,成功阻止100多个国家的军事冲突。这表明,联合国(
)A.得到所有国家的鼎力支持 B.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C.消除了世界各地军事冲突 D.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8.有学者指出,欧洲共同体的活动领域从经济扩展到政治、社会和安全各个方面,西欧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合作继续发展,将会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该学者认为,欧洲联合(
)A.会影响世界格局变化 B.能保证成员国的安全C.能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D.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19.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五四运动借鉴了(
)A.辛亥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20.有学者指出:“(相较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东方马克思主义而言,贸易、货币经济代表着革命事业的生存与延续。”反映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一五计划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题干“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尧舜禹“虽然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所代表的这个时代在考古学上已经证明是肯定存在的,由此说明历史学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题干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夏朝建立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题干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息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题干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项正确;夏朝的“家天下”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标志,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与题干的“诸侯立家”不符,排除C项;西汉的“大一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有助于解决侯国问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推恩令”的实施,C项正确;“文景之治”的影响,发生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A项;北击匈奴,与巩固边疆相关,与题干信息“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没有联系,排除B项;农民起义的打击,与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题干“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说明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手工业技术;题干“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说明汉人喜欢少数民族的东西,向他们学习。因此题干主要说明是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B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排除A项;题干说明各民族之间经济上密切交往,但不能体现空前发展,排除C项;“胡”“汉”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据题干“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鲜卑族改用汉姓的史实,B项正确;说汉话、通婚姻、易汉服与题干中的改汉姓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6.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可知,青海文化具有多样性,“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表明青海文化具有开放性,D项正确;盲目性、排外性,封闭性、保守性,单一性、狭隘性均不是青海文化的特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7.B【详解】根据“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可知,材料反映宋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B项正确;西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他们“到延安去”的坚定信念,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C项正确;组织了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是国民党,题干与远征军入缅作战无关,排除A项;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且淞沪会战胜利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而不是文教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根据材料“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争抢地盘,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是维新人士,排除C项;二次革命武装反袁发生在1913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山东后,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和所学可知,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形成了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作运动,王尽美、邓恩铭在中共一大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正是中共一大精神的落实,最能体现红船精神,B项正确;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10月开始的红军长征中,与材料时间“1921年7月”不符合,排除C项;抗战精神形成于1931年开始的抗战,与材料时间“1921年7月”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题干“有1亿以上人口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人力物力的丰富资源,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并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B项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中的“人民解放战争”不符,排除A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题干中的“人民解放战争”不符,排除C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与题干中的“人民解放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题干“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后来,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所以出现了题文中的现象,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有作者艺术加工成分,与史实不符,史料价值不大,排除B项;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是现代历史研究成果,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三则材料中只有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A项正确;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据题干“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文艺复兴运动,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中英国著名的剧作家,D项正确;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都是探寻新航路期间著名的航海家,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6.D【详解】根据“中国先后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信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7.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就解释了“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问题,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项正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瓦特在工业革命时期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D【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才开始承认贫困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素质低劣,贫困本身会给个人与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政府要承担起济贫的责任,依托联邦政府的行政能力完善福利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更加严重,人们生活更加穷困,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联邦政府的职能作用只得进行调整,D项正确;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行政、司法的分立,与联邦政府完善福利系统无关,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奴隶制度、州权与联邦权力、经济利益与贸易政策以及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是南北战争的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与联邦政府完善福利系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可知,材料反映美国要担负重大责任,其目的是全面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此时战时同盟国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阻碍,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即冷战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C项正确;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不是仅仅为了干涉他国内政,排除A项;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本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杜鲁门强调美国在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结合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只是他的一个借口,排除D项。故选C项。20.B【详解】据题干“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可知,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已无法左右联合国大会,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A【详解】根据材料“晁生(晁错)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则合从(联合叛乱)”可知,晁错认为诸侯势力过大,会威胁中央集权,因此他建议汉景帝削弱地方势力,A项正确;实行休养生息是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实施“推恩令”是汉武帝实行的政策,排除C项;统一铸五铢钱是汉武帝实行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其主殿坐北朝南,从主殿大堂后部两个顶梁柱中间,向南到主殿中门、‘宫城’南门,构成大致的中轴线,东西侧室和壕沟对称分布”可知,南佐遗址宫城的布局特点,蕴含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对称格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特色,D项正确;南佐遗址是仰韶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与商王朝无关,排除A项;甘肃庆阳南佐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是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南佐遗址中的宫城格局,未涉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根据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荆楚地区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在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江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因此题干所述“荆楚地区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是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说明这时期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A项正确;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南北交流的趋势得到加强的现象,而不是文化纷争,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少数民族的迁徙而南北交流的趋势得到加强,而不是社会习俗的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根据题干“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进一步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D项正确;材料讲述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统治,与“统一文字”无关,排除A项;材料讲述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统治,与“统一度量衡”无关,排除B项;材料讲述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统治,与“焚书坑儒”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根据材料“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源自永嘉之乱、淝水之战等七次战乱,总数有90万人左右。在此期间,北方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人南渡,南方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北方来的侨民”和所学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北方长期混乱导致北方人南迁,排除A项;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C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根据题干“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相关事件是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曾表达“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宏愿。在戚继光的率领下,基本平定了倭寇之患,C项正确;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的是英俄支持的阿古柏,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的是荷兰殖民者,排除B项;汉代卫青北击匈奴,与倭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根据材料“北周后期刑罚苛滥,致使内外离心,因此隋文帝命人根据‘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指导思想修订新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吸取了北周后期的经验教训,减轻刑罚,A项正确;重视发展生产与题干修订新律不符,排除B项;注重礼仪教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隋文帝命人根据“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指导思想修订新律。”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隋文帝吸取北周的历史教训修订新律,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材料“清朝统一天下,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中国的疆土开拓广远,‘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可知,雍正帝认为清朝统一天下,蒙古部落在清朝版图之内,并无华夷之分,因此其强调大一统国家认同的重要性,A项正确;“因俗而治”强调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制定政策,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属于雍正帝关于国家统一的观点,“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多元性”的说法与题干“‘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不符,排除C项;宋代以后,地方割据势力问题基本解决,因此清朝并不具有防止地方割据的迫切性,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巩固统一,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排除A项;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B项;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重视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C项正确;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A项;明代八股取士,清代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激情,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共产党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与“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与题干“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D项正确;变法强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发展实业,与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教育强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3.A【详解】根据材料“基于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同时上调2024年增长预期”和所学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2024年增长预期,基于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说明改革开放举措有力实施,A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格局在20世纪后期已经存在,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排除C项;区域集团化有利于GDP增长,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公元6世纪时,某法令规定:主人需‘善待’自己的奴隶,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令出自查士丁尼时期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虽然该法令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此外,还对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试用期合同协议书七篇
- 2025交通事故自行调解书协议书12篇
- 个人股权转让协议书七篇
- 个人土地转租协议范本
- 关注细节的“管理新星”-记工程局劳动模范经管部部长孙献龙
- 跖疣病因介绍
- 四大名著之红楼春趣经典解读2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重庆2020-2024年中考英语5年真题回-教师版-专题02 完形填空
- 生命智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专项14-因式分解-专题训练(50道)
- 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结构化面试的试题及答案
-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教案-1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中标结果质疑函
- 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监督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QC080000培训资料课件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