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预测卷(济南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预测卷(济南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预测卷(济南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预测卷(济南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预测卷(济南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山东济南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王HYPERLINK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答案:C解析:题干中指出“西周时期,周王HYPERLINK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体现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巩固国家统治,故选C。“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实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西周时期还不是封建社会,没有形成封建专制,所以D错误。2.图1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十七年,攻韩。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十九年,□□□□南郡备敬[警]。廿年,……韩王居□山。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图1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答案:B解析:云梦睡虎地秦简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记载了秦朝时期的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题干中提到“攻韩”“攻赵”“韩王死”“攻魏粱”等,判断是秦统一六国,故选B。ACD所处时代及内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答案:B解析: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反映了西汉初年的残破萧条之景。因此,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即减轻百姓的徭役赋税,鼓励发展生产,以恢复国家的元气,故选B。A不符合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故排除;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与题干年代不符,故排除C;重文轻武是北宋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4.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答案:B解析:题干中指出“匈奴人……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等体现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故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并不是强调经济的发展,而是强调民族交融,故C排除;D说法太绝对,故排除。5.如果给“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元盛世”“遣唐使”等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C解析:题干中指出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元盛世、遣唐使等,可知是属于隋唐时期,对应“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选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夏商周时期,故A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应秦汉时期,故排除D。6.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C.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的行省制之所以打破自然地理界线,人为划分边界,防止各行省各自为政,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C。AB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表1是清朝治理边疆的部分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表11684年1686年1727年1762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军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A.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 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D.规范了地方行政体制答案:C解析:表格是清朝治理边疆的部分政策措施,边疆主要分布着少数民族,其共同作用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故选C。“清军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与官僚机构的臃肿、地方行政体制等无关,故排除A和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是指加强皇帝的权力,本题更强调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故C更符合题意,排除B。8.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题干中指出,鸦片战争之前,百姓从事纺织业能获得不少利润;但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等政策的实行,洋布涌入中国市场,老百姓生产的土布价格越来越低,利润也下降,因此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于传统纺织业的冲击,故选A。BCD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9.《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表2)。“新的高度”体现的是()表2人物主要活动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梁启超《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严复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应戊戌变法,宣传维新启蒙思想,故选A。“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故排除B;“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排除C;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戊戌变法无关,故排除D。10.“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题干中“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对应辛亥革命中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故选C。AB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11.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A.1912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0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换算公式是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故民国9年=9+1911=公元1920年,故选D。12.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斜”,图2所示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图2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答案:D解析:从“泸定桥”“草地行军”可以得知该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故选D。1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解放战争时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推测,该事件是发生在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该事件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百万雄狮过大江”对应的是渡江战役,“关门打狗锁锦州”对应的是辽沈战役,“蘑菇战术胜陕北”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对付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时采用的战术,BCD均与题目无关,故排除。14.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结论。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S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C.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答案:C解析: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评价,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ABD都是叙述历史的真实状况,属于历史史实,故排除。C包含对抗美援朝的看法与评价,因此属于历史结论,故选C。15.图3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图3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答案:D解析:根据“1955年”“咱社”判断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D。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故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故排除B;打土豪,分田地对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C。16.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图4),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图4A.中苏关系恶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万隆会议召开 D.中美建交答案:D解析:题干的关键词“1979”“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故选择1979年发生的中美建交,故选D。中苏关系恶化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万隆会议在1955年召开,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17.“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这里的“此翁”是()A.焦裕禄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一粒种子”“专注于田畴”“远离饥饿”判断是研究杂交水稻的专家袁隆平,故选B。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CD。18.“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中指出“效忠我的主人……凡践履契约”“中世纪西欧”等,可知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9.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图5所示)。这一现象说明()图5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且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达美洲,与题干空间不符,故排除A;题干中强调物种之间的交换,故排除B和D。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16世纪后传到了欧洲和中国,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的大交换,故选C。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中央集权 D.地方分权答案:B解析:题干中指出“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可知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的特点,故选B。21.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6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图6A.《权利法案》 B.启蒙运动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使得无产阶级壮大,社会矛盾尖锐,而空想社会主义没法解决问题,故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也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故选C。22.《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有关()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答案:D解析:题干中指出“明治维新”“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体现了明治维新时期提倡“文明开化”的结果,故选D。ABC分别对应明治维新中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变革措施,与题干无关,故排除。2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上表述,指明了这场战争的()A.过程 B.结果 C.性质 D.影响答案:C解析:题干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可知上述表述指明了战争的性质,故选C。AB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24.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福利国家”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解析:题干中指出“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知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等,与题干信息不符,A项错误;“福利国家”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与苏俄(联)不符,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并引导农民走向集体经济的过程,与题干描述不同,D项错误。故选B项。25.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而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样化 C.区域一体化 D.社会信息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欧洲各国政府对欧洲钢铁制造商的补贴,会造成美国的钢铁工人失业,而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也可能会限制他国的经济活动”,可知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故选A。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7(1)请将图7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并指出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8分)材料二图8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局部)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二中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属于哪一史料类型?(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此对外政策的影响。(2分)答案:(1)①玄奘西行(天竺)(2分)②郑和下西洋(2分)③闭关锁国(2分)变化:从开放到闭关锁国(2分)(2)类型:一手史料;(2分)影响:使中国落后于世界。(2分)解析:(1)第一个方框里的关键词有“唐朝对外交往”“与天竺的交往事件”,所以是玄奘西行(天竺);第二个方框里的关键词是“明朝的对外关系”“和平交往”,所以填郑和下西洋;第三个方框里的关键词是“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所以填闭关锁国。我国对外交往的变化是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注意错别字不得分。(2)此题考查史料的分类,史料可以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如碑刻、遗物、遗址等;二手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如史书、小说、纪录片等。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是当时留存下来的材料,属于一手史料。根据文字材料“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9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凤阳小岗村签署的责任书(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图9是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凤阳小岗村签署的责任书,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材料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2)材料二中的“走自己的道路”指哪一道路?(2分)举例说明“走自己的道路”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各举一例)(4分)答案:(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这种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导致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约束。(2分)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4分,答出时间、地点、内容任意一点,得两分)该制度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错字不给分)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选一项即可,2分)实践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任选一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分)解析:(1)可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2)“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成果,各写一项符合题意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10冷战形成过程思维导图(1)根据材料一中图10冷战形成过程思维导图,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8分)材料二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2)材料二中提到的世界局势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其变化。(2分)答案:(1)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2分)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分)之后美国又在经济领域实行了“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重建战后的欧洲国家,促进欧洲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遏制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2分)1949年美国在军事领域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以共同对抗苏联。(2分)面对美国采取的措施,苏联也做出了回应,分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及华约组织,其中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2分)(一点两分,任写四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得分)(2)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4分)例子: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等。(任写一例,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1)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中提供的信息,美苏冷战的形成过程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材料中提到“20世纪末,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可知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即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表3大事年表时间世界中国20世纪20年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20世纪30年代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3年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20世纪40年代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德国战败1945年8月,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1945年4—6月中共七大1945年8月中国战场反攻请阅读表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1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百团大战(2分)观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0年,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4分)总之,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示例2事件: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观点:全民族抗战(或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2分)论述: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