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效认识与阐释

一、文学式微与大众文化图像转睙二、两则新闻引发思索(一)年11月23日著名老作家张扬暴力打人事件引出一系列问题:作家协会独特体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是正部级,而曾任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尽管是大师级书法家,却从未享受过高官待遇。(二)在年3月30日,《华西城市报》报道《住总统套房坐奥迪作协开会有点高调》。问题:为何会给文学如此高特殊“地位”?1/37文学在整个民族文化传承和意识形态建构中起着难以替换作用。意识形态,普通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系统思想观念(也必定包含对文学艺术了解),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含国家和国家集团)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行动。依据这个定义,能够说意识形态就是一个思想观念,但不是普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群体性、系统性、历史性。2/37关于意识形态一些观念阿尔图塞(LouisAlthusser)意识形态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精神。

齐泽克(SlavojZizek):作为一个信念,一组观念、信仰、概念等,意识形态内在概念被用来使我们确信其“真理”,但实际上服务于某种隐含特定权力利益。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意识形态是指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贯通在并奠基于我们实际陈说那些价值观结构,我说是在其中我们言说和信仰方式,它们和我们所生活社会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关……亦即情感、评价、感知和信仰模式,它们与社会权力维系含有某种关系。3/37文学是一个审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认为,艺术并不能与意识形态划等号,而是含有双重性质: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一个既是审美又是意识形态意图产生出来。当它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存在时,它作为一件艺术作品……产生出一个意识形态结果……所以,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保持关系比任何其它物体都远为亲密,不考虑到它和意识形态之间特殊关系,即它直接和不可防止意识形态效果,就不可能按它特殊审美存在来思索艺术作品。4/37马克思:“在不一样全部制形式上,在生存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一样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组成上层建筑。”5/37浙江3位较真语文老师,咬文嚼字,挑出了语文书本里刺。“爱迪生救妈妈”真相课文《地震中父与子》历史变迁语文教材为何要撒这么谎?6/37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是两家:儒家—外部,强调文学价值功效;道家—内部,关注文学审美属性。子与诗是一个双向相互建构过程:孔子以诗经等为基础建构了自己思想理论体系,诗经凭借孔子奠定了自己文化史地位。7/37《诗经》是孔子最熟悉,也是对他思想行为影响最大典籍之一。孔子文学思想形成所受到最直接影响就是《诗经》。《论语》中直接提到《诗经》有20多处,引用《诗经》13处,6处用来对《诗经》评论,6处用于说明事理,1处是对生活中用诗记载。《论语》中,孔子间接性引诗、用诗明礼之处非常之多(包含意引)。8/37孔子是否删过《诗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演奏十五国风和雅颂各部分,其中编排次序与今天《诗经》大致相同。而据现存资料看,孔子当初只有八岁,根本不可能删《诗》,可见孔子之前就有和今天《诗经》编次,篇目基本相同集子。孔子自己只是说“正乐”,并没有说删《诗》。即使当初诗是配乐,但诗、乐毕竟还是有区分,诗主要指文字,而乐主要指乐曲。再说孔子返鲁“正乐”时已经六十九岁,假如删《诗》该在这个时候,为何在这之前他一直说“《诗》三百”呢?《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孔子曾说“”郑风淫)诗,为何没有删掉?先秦各种史籍所引诗,大多数见于今天《诗经》,不过五十首,这说明《诗》在当初只有三百篇。即使孔子删过诗,因为他在当初只是诸子中一家,影响不是很大,也不大可能影响到同时期其它著作,更不可能影响到他以前著作。孔子未曾删诗证据较为充分,但为何历史上那么多人支持孔子删诗说?9/37思无邪:文学评价总标准《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经》总评价。关于“思无邪”有不一样解释,包咸注有“归于正”之说。但作为文学批评标准,就是提倡一个“中和”之美。从音乐上说,中和是一个中正平和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主要美学特征。《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10/37温柔敦厚诗教观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关于“温柔敦厚”与“愚”,郑注说:“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诗敦厚近愚”,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以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诗主敦厚,若不节之,则失在于愚。……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也,故云深于诗者也。”11/37功效观:人而不为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认为?12/37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一番“兴、观、群、怨”诗歌理论,学术界公认评价都很高,说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创造性提法,长久影响着中国诗歌创作与评论发展。”13/37兴假如用一句当代流行语来概括“诗能够兴”涵义,大致相当于——“学(诗)能够使人进步”。这种“进步”,指就是礼乐涵养。14/37观何晏《论语集解》引汉郑玄注:“观”指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论语集注》把“观”解释成“考见得失”。实际上,郑玄和朱熹说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即学诗能够观察一个国家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15/37群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琢”;朱熹《论语集注》把它解释成“和而不流”。依据这种解释。一些著作把“群”字了解成“相互启发,相互砥砺”。或者说:“群。指诗歌可使人们藉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和群体作用。有论著则认为,孔安国和朱熹说法,还未抓住本质东西。也就是说,孔子所谓“群”,指是人生活于为氏族血缘所决定社会伦理关系之中,人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而且,这个“群”是以普遍性“仁”为基础,不是少数人党同伐异。16/37怨所谓“怨”,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朱熹《论语集注》把它限定为“怨而不怒”。一些论著据此推断:“怨”,就是指诗歌能够抒写不满,泄导人情,孔子公然必定人们能够对统治者表示其不满,在当初还是很了不起。嘴则认为,孔子所说“怨”,其范围是很广泛,其中就包含着男女爱情在内种种忧伤、追求、感叹。17/37政达专对《论语》两次记载孔子教诲儿子学诗。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8/37《阳货》篇载:“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面墙而立,视线被遮,既看不到方向,而且寸步难行。)19/37诗与政治、外交活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认为?(《论语·子路》)20/37春秋时期赋诗言志在春秋时代,赋诗者依照通行交际规则,在特定交际场所,借用现成诗歌作品,“断章取义,余取所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比喻等方式表述自己或其国家志意;而受诗者,依照一样规则,身处同一场所,从诗歌字面意义出发,解析其比喻等方式,了解赋诗者或其国家志意。赋诗者与受诗者都不太关注作者作品原意。何谓“赋诗”?郑玄解释为“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参考《左传》对赋诗情况记述,能够知道当初赋诗有两种形式:赋诗者自己作诗和赋现有之诗。21/37春秋间列国聘盟,以诗酬酢,借讽诵而观志,既表示了对客人荣宠,又显示了自己辞采,确如《文心雕龙·明诗篇》所云:“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认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谁能娴熟此套,谁就能在复杂外交场所中游刃有余,应对有方,不辱使命。22/37赋诗”实际外交效果。双方经过“赋诗”方式相互表示自己外交态度和意图,即使最终达不成一致,也因为“诗”本身较为隐晦特点而防止了直接正面冲突,无疑充当了外交活动中润滑剂。而大多数情况下,“赋诗”更是一个诚意和善意表示,必定会使对方愈加认真地进行换位思索,往往能改变对方初衷起到出其不意外交效果。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荣,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桨,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日:“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弛》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23/37《三国志·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须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这类也。(《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徐盛用火攻)24/37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之赋诗言志江泽民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5/37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6/37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7/37罗隐《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28/37郑板桥《道情》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29/37胡锦涛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30/37温家宝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31/37郑板桥《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32/37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33/3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4/37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力不胜于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