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_第1页
(1.17)-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_第2页
(1.17)-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_第3页
(1.17)-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_第4页
(1.17)-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一、教学指导1教学目的与用途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借助《浪潮》这一案例,了解从众心理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从众现象,正确对待从众心理素质目标:提升个人素养,理性对待从众,避免盲目从众2启发思考题2.1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为什么会选择从众?2.2从众心理都是不好的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3分析思路3.1案例概述3.2案例解析3.2.1从众的概念3.2.2从众的类型3.2.3从众的原因3.2.4如何对待从众3.3启发与思考4背景信息《浪潮》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根据上述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电影。故事发生在一所德国高中进行“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期间,影片的主人赖纳·文格尔是这所高中的老师。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文格尔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独裁统治”的社会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他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行动铸造力量”,用严苛的规则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遵守纪律。令人惊讶的是,原本散漫无序的学生们逐渐变得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还设计了一个专用的问候手势。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只用5天时间,“浪潮”组织就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从最初的玩乐心态,一步步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这个别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惊世骇俗地证实了极权主义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某种必然关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从众的力量。5关键要点本案例中关键知识点包括:(1)从众: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2)简单服从: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3)内心接受:个体在公开行为中和在私下态度上都与群体保持一致。(4)反模仿:指的是个体观察了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后,采取了一种与他们对立的行为,或者相反、极端的行为。“反模仿”又称为“反从众”。(5)非模仿:指个体对如何行动会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体压力做出反应。“非模仿”又称为“独立”。(6)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7)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6相关附件附:课件PPT二、案例设计1内容提要及关键词1.1内容提要通过对电影《浪潮》的解读,发掘从众心理对社会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并对这一心理现象进行剖析,探索导致个体产生从众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正确应对从众心理的态度和策略。1.2关键词从众心理;简单服从;内心接受;群体压力;去个性化;需要;独立性2引言《浪潮》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电影。故事发生在一所德国高中进行“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期间,影片的主人赖纳·文格尔是这所高中的老师。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文格尔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独裁统治”的社会实验。令人惊讶的是,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原本散漫无序的学生们逐渐变得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还设计了一个专用的问候手势。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只用5天时间,“浪潮”组织就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从最初的玩乐心态,一步步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甚至在最后“浪潮”行动被迫终止时,有人因为无法接受而饮弹自尽,酿成惨剧。电影夸大了真实事件中的影响力,但是影片背后反映出的从众心理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倾向,简称从众,俗称“随大流”。日常生活中的“随大流”随处可见。以班集体中的学生为例,教室里一个学生在演讲,即便没有受到感染甚至走神的同学,在演讲结束大家鼓掌时,也会跟着鼓起掌来。再如,班会上大家举手表决通过某个决议,并不太以为然的同学,看到大多数人都举手,自己也会跟着举起手来。又如,体育课上有人出糗,这时有几个男生发出“哄”的一阵笑声,接着哄笑声、叫喊声、口哨声混成一片。事后个别询问起哄的原因,有的同学回答就是:看到大家这样,我也这样了。至于在课外的追星、追剧、追游戏,更容易“随大流”。3相关背景《浪潮》取材于一个真实的社会心理学实验,196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叫罗恩·琼斯的高中教师为了让他的学生透彻的理解什么是极权,在班级里模拟建立了一个极权社会,名叫“第三浪潮”。只用了5天时间,琼斯就成功了,他的班级成为了一个微型的极权组织。在那里,每个学生都自愿放弃了自我和自由,融入至高无上的集体,并对集体的目标充满宗教般的狂热。最后,这场以游戏为开始的教学实验几乎失控。这个别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惊世骇俗地证实了极权主义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某种必然关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从众的力量。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说明人的从众心理——阿希实验。实验并不复杂,假设你是被试,实验过程中将先给你呈现一张画有一条线段的卡片,然后要求你判断该线段与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段哪条等长(三条线段长短不一,常人很容易判断)。还有一个条件:你需要和另5名被试一起参加实验(其实都是实验者的托)。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名被试会故意一口同声说出错误的答案。你还以为自己会坚持原来的看法吗?让我们看实验结果: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也就是说,在一群“错误”里,“正确”就变成“不正确了”。后来,很多人重复了这一实验,结果相近。可见,从众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4主题内容4.1从众的类型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认为,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划分为“简单服从”和“内心接受”两种形式。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从众形式叫作“简单服从”;个体在公开行为中和在私下态度上都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从众形式叫作“内心接受”。“简单服从”和“内心接受”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人们预测群体压力撤销之后个体的行为。“简单服从”的个体在群体压力撤销之后,仍然保留着与群体不一致的信念,人们无法确定他以后是否会按群体的规范行动;但对于“内心接受”的个体而言,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准确率会很高。事件中,大部分的“浪潮”成员都是出于“内心接受”而表现出从众行为的,所以即便在教室之外,他们也积极地保持着“浪潮”的集体信念,穿统一的服装,做统一的手势,共享利益并且一致对外。而“浪潮”成员中有个向来非常有主见的女生卡罗,她的从众表现,则属于“简单服从”。她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集体的一致,内心却怀疑集体的选择,只是迫于集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集体保持一致。直到后来班主任文格尔要求大家都统一穿白衬衣,她因为坚持保持自己的穿衣风格而被集体排斥,这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对这个组织的质疑和拒绝,继而果断停止了自己的从众行为。但是,卡罗后来的行为也不能简单称为“反从众”,而是“非从众”。与“从众”类似,“非从众”也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反模仿”,指的是个体观察了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后,采取了一种与他们对立的行为,或者相反、极端的行为。“反模仿”又称为“反从众”。二是“非模仿”,指个体对如何行动会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体压力做出反应。“非模仿”又称为“独立”。事实上,“反从众”者像从众者一样,也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不过,他们不是服从群体的压力,而是反对它。“非模仿者”则会对群体行为进行考察,然后决定群体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服从或不服从群体的决定,这种人的行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较少,主要是自我意志的体现。因此,准确地说,卡罗的非从众行为就属于“非模仿”,她是一个标准的独立者。4.2从众的原因一群拥有独立意志的学生,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成为“浪潮”的一员,甚至难以脱离浪潮而生活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4.2.1群体压力从众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人如果偏离群体,就要面对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很不好受的。为了减缓群体压力带来的心理紧张,人就会愿意接受来自群体其他成员的信息,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甚至改变原有的观点,从而产生从众行为。“浪潮”成员有自己特有的纪律、标志、行事方式,服从者会被赞赏,而违背者则会受到惩罚。例如,影片中的卡罗仅仅是因为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穿白衬衫,就遭到了孤立,甚至不被自己的男友所理解。在这样的群体压力下,自我意识不坚定的个体,就会趋向于和群体保持一致。4.2.2渴求认同与权威迷信在群体当中,专横情绪和偏执情感极容易产生,一方面,他们渴求在群体中获得认同,其中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也包括集体无意识状态下行为的认同;另一方面群体只要受到煽动则会将这一情感付诸于实践。正是由于集体受到无意识因素的支配,所以他们在面对群体领导时则更加迷信,更容易走向极端。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在影片当中,“浪潮”组织的每一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在某方面不如意,需要融入一个新的集体来感受到关怀,获取力量,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文格尔老师学历自卑;马尔科单亲家庭,且成绩不佳;蒂姆自卑懦弱渴求认同;锡南移民家庭饱受歧视……这些人们在生活中受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而“浪潮”给了他们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精神家园,这让他们有归属感,可以获得精神认可与重生。这些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平凡小人物在组织中却成了举足轻重的要员,这让他们感到满足。“浪潮”成员对文格尔老师则是完全听信,盲目遵从,特别是蒂姆无条件追随“元首”以及解散时的心理崩溃,皆为对于权威的盲目迷信所致。4.2.3去个性化勒庞曾经提出“群体是野蛮的玩偶”“群体冲动、易变、急躁”“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了上风”。在电影《浪潮》中,同学们用印好的浪潮模板,在城市中四处喷印标志,大大小小的LOGO出现在了城市的角角落落,更有甚者,曾经的“软脚虾”蒂姆,自认为“浪潮”是他不可撼动、誓死守护的精神家园,于是爬上市政大楼,将一个巨大的“浪潮”LOGO喷绘在上面,引发了城市的骚乱。这是由于在集体无意识中,人们分辨不出对错,大部队做什么那什么就是对的。“对”的信念引导众人,让他们在浑噩中前进而不自知。还有一段是马尔科因为女朋友卡罗尔说“浪潮”坏话,不愿意穿统一的白衬衫,从而打了他心爱的女朋友。当老师文格尔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马尔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像变了一个人,我爱卡罗尔,但我还是打了她。”这一行为恰好可以为集体无意识做注解,因为马尔科处于“浪潮”这一集体中,他对集体的感情压过了个人对卡罗尔的感情,被组织中的情感同质化,个体情感呈现出真空状态,失去个人思维能力。4.2.4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学生会发自内心地认可“浪潮”,愿意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求,只有当低层需求获得满足后,高层需求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求都未获满足时,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位于第三级别的爱和归属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对“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浪潮”组织的出现,恰恰就满足了很多青少年对归属感的渴望。4.3如何对待从众影片的最后,“浪潮”的发展超出了控制,甚至造成学生伤人和饮弹自尽的悲剧,反映了从众心理造成的恶劣的社会影响。然而,从众心理只有不好的一面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呢?事实上,从众心理不全好,也不全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需要做到就是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4.3.1客观全面的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态度的基础也正是认知;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使我们产生一个较为正确的态度。要想正确认知事物,不能只单方面的了解,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进行认知,才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事物原貌。如果能对一个事物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就能正确的去对待,而没那么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从而有效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及行为。4.3.2坚定自我的态度这主要是指在我们面对事物时,要根据自身状况及对事物的全面认知去做出判定,而且态度一定要坚定;明白别人的意见和言论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但不能成为支配我们的力量。个体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力,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身处少数,也要勇于坚持正确的判断。4.3.3独立思考,慎重选择在面对一个自己不确定、不了解的事物时,首先要做到独立思考,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请求别人的帮助,或者直接照搬别人的经验。其次要自己独立的去分析和探索这个事物的本质,以期对其有清楚的认知,并且在自己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后再进行慎重的选择。要懂得有时参照别人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人多不一定是对的,专家也不一定是对的,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即使在不了解事物的所以然,甚至暂时选择了从众时,也不要停止怀疑,要去思考事物的本质,然后再做出判断,否则就变成了盲目的人了。接受这个世界的相同与不同,事物存在一定有其意义,提高认知,培养辩证思维,避免盲从。5结尾从众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积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