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前两句是叙事,叙述中充满诗情,后两句托物言志。“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全诗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所以可从《野菊》侧重通过描写野菊的“野”来寄托作者的野逸之情。而《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不畏风霜来表现诗人的凛凛正气角度分析。第二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王安石诗:表现出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毛泽东词:表现了英雄人物被祖国壮丽秀美景色吸引、倾倒,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这是一道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的题目,此诗中的“犹分低心事折腰”中的“分”意思是“甘愿”,“低心”意思是“放低姿态”,再结合前句“渊明久负东篱醉”,说明陶渊明已经长久没有悠闲地在东篱饮酒了,说明他已经出仕,这样理解,此句中的“折腰”,是“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意思是“怎么能低下我高傲的头,弯下我高贵的腰去侍奉那些权贵”,可见表现的是“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毛主席的诗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折腰”是倾倒的意思,对象是“祖国壮丽秀美景色”,表现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第三题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即主要强调其重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二是要注意两首诗在题咏侧重点上的不同,前者重在赞美墨梅“清姝”,后者侧重赞美画师的造诣。第四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对其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体裁上而言,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敬佩、同情王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对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第五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思黯南墅①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注】①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答案】白诗的“明朝风起应吹尽”是虚写,借助想象设想明天的风会吹尽落花,美丽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表达惜花之情。刘诗整首都是虚写,诗人初次见到牡丹花,恍惚进入仙境,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牡丹的倾城之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虚”指不写眼前所见,而写回忆、想象等情景。白诗中,“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通过设想明天风会吹落牡丹,诗人连夜举火赏花,来表达对暮春时节,牡丹凋零的怜惜之情,表达惜春、惜花之意。而刘禹锡写牡丹更是完全没有正面描写,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却没有直接描写牡丹的姿态、色泽,而是通过相遇时的惊喜,想象花开在“增城”神仙境界的梦幻环境,花开时“倾城”的使人们惊艳无比,以及牡丹晚发艳压群芳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牡丹的艳丽丰姿,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第六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是写中秋,分别用“人生几度新凉”的“凉”字和“高处不胜寒”的“寒"字表达情绪意境,试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答案】相同之处:都有中秋时节天凉之意,都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不同之处:“凉”字表现作者慨叹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之感。“寒”字表现虽月宫好,但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作者虽然被贬,人生不如意,但还是愿意留在人间,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充满热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本题是比较鉴赏,要求分析两首诗中“寒”“凉”二字表达情绪和意境的异同。相同之处主要结合两个字的字面意思透露出的节令特征,以及注释中交代的作者“被贬”的经历,不难理解都有悲凉的心境。不同之处,首先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人生几度新凉”,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高处不胜寒”,在那样的高处我经受不住寒冷。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一个“寒”字让读者体会到月光的寒气逼人,坚定了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第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闻雨[注]陆游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5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相同之处:两句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惊回”二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慷慨”二句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但因岁月流逝双鬓斑白而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性的异同。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要抓住关键字词,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基础上进行比较。此诗诗人一开始就写到“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虽然年华已逝,但仍然心系国家,初心不改,“心犹壮”。而“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写的是梦到自己梦回前线,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之心。所以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心,岁年老不受重用,但仍然有一腔报国热情,希望能为国家收复中原的感情。这是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本诗“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有一种万事成空,自己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伤。而“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自己虽然想要像犬马一样的报效朝廷,但是只能在梦中回到前线,现实是自己不能报国,不受重用,抒发了一种对朝廷无作为的愤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凉之情。第八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感事①陈与义②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注】①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逃亡等。②陈与义: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诗人。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①在思想感情方面,本诗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杜甫诗的“忧国忧民”相似。②在语言风格方面,本诗用语苍凉沉郁,与杜甫诗的气韵非常相似。③在遣词炼字方面,本诗多使用沉实的字眼,与杜甫诗的用词风格相似。如“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在表达的感情上,本诗表达的金人入侵,致使神州陆沉,社会动乱,使人痛心之极,不忍诉说之情,和杜诗的“忧国忧民”相似;在语言风格上本诗“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等都是苍凉的,和杜诗相似;在写作背景上,遣词造句,章法上也有相似之处。第九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渔用单丝绳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7概率的基本性质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一二节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 中国聚丙烯丝网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东海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全铜升降式洗衣机水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网格仓合同范本
- 打水井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JJF 2161-2024焊接检验尺校准规范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与参考答案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19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必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打印展示作品》教学设计
- 课件:举手意识课件讲解
- 中考体育培训合同
- 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反无人机实施方案
- 美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