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昨天全部荣誉已变成遥远回想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了那些期待眼神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第1页Ihaveadream——重新认识历史第2页情人眼里出西施——名人眼里历史1、历史是最让人清醒教科书。——毛泽东2、历史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所以它比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3、“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夏曾佑1907年《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4、“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5、读史能够明智。——弗兰西斯•培根6、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7、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第3页看看国外怎么说:美国历史学科《全国家标准准》“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历史起点、它关键价值观,以及过去决定对当前影响有一个共同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社会或道德问题进行任何合理考查;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判别能力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公民是有效地参加政府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追求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4页历史价值1、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认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2、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

——北大校长蔡元培

第5页从名人身上看看历史价值:1、诺贝尔物理将取得者扬振宁先生所研究“对称与物理学”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对中国古代冶金、建筑、文学、思想观念了解。他浓厚中国古代文化低蕴对于他发觉物理学科要处理理论问题起了主要作用。2、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但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其利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思维对一代伟人影响之大。第6页

《贺新郎.读史》毛泽东1964年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后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路注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第7页什么是新课程?第8页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选修模块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模块着重反应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主要内容着重反应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主要内容着重反应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主要内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9页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新特点

一、教科书结构与编写体例(一)单元(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历史问题,必修一、二、三累计25个单元)(二)课(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包括一个比较详细历史问题)二、导入部分(一)单元导入(二)课导入框三、课文正文部分(宋体字部分——要求掌握内容)四、课文辅助部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五、测评部分(“本课测评”“学习延伸”单元学习小结等)六、探究活动课七、附录部分第10页高中新课程培养及评价目标

一、知识目标(一)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类(二)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

二、能力目标(一)获取历史材料信息能力(二)归纳历史问题能力(三)比较历史现象能力(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五)利用历史知识处理现实问题能力(六)表示和辨析历史观点能力第11页Howtostudyhistory?第12页事物人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Who历史学习三关键六要素

第13页历史史实

——血与肉历史概念

——细胞历史线索

——筋骨历史规律

——灵魂

Whatisit?

历史学习基本思绪

第14页马克思主义关于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原因与结果(2)、继承与发展(3)、现象与本质(4)、主观与客观(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6)、共性与个性(7)、必定与偶然第15页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阶级分析法(4)发展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是由低级形态(原始社会)向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重复、波折向前发展。

(5)人民史观:人民群众群体行为决定了历史发展方向和速度;但个别出色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也起着重大作用。。

第16页几个主要历史思维能力

一、比较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二、发散思维:纵横联络,由此及彼三、聚合思维: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四、辨证思维:注意两点,突出重点第17页进入实战观看一个影片,从以下几个方面思索问题:一、找出影片所包括到相关历史知识三关键六要素二、从以下四个层次理清学习历史基本思绪(一)影片讲述了哪些历史史实?(二)影片向我们提供了哪个历史概念?(三)分析影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四)影片给我们揭示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三、试用以下历史思维方式对这段影片进行思索(一)逆向思维:将影片与中国当今高考制度进行异同比较(二)发散思维:你能够将影片内容和哪些你所了解知识结合?(三)聚合思维:你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四)辨证思维:你怎样辨证对待影片所讲制度?第18页进入实战附:影片文字摘录“清代南京贡院”……“始于隋文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隋炀帝推广普及”……“为了解除江南人不满情绪”……“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成为古代读书人进入朝廷一道龙门”……“高高张贴,有很多人观看”……“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衣锦还乡,享受荣华”……“不少人考到白发苍苍”……“一直连续到20世纪早期”……“这种凭能力和考试成绩选拔官员制度,成为历朝用人支柱”第19页战果展示一、三关键六要素:关键:Who:When:Where:Why:

How:What: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国古代读书人中国古代(“始于隋文帝”“连续到20世纪初”)“贡院”巩固统治(“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为了解除江南人不满情绪”)科举考试(“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1)对个人:仕途发达,享受荣华(“高高张贴,有很多人观看”……“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衣锦还乡,享受荣华”……)禁锢思想,劳民伤财(“不少人考到白发苍苍”……)(2)对国家:选拔人才,维护统治(“成为古代读书人进入朝廷一道龙门”……“这种凭能力和考试成绩选拔官员制度,成为历朝用人支柱”第20页二、四个层次理清历史学习思绪史实:概念:线索:规律:见六要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Why+How+What)以时间为经,以概念(目标+方式+影响)为纬编织而成1、辨证唯物主义原理:(1)原因与结果(2)继承与发展(3)现象与本质(4)主观与客观(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6)共性与个性(7)必定与偶然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阶级分析法(4)发展史观(5)人民史观

(Why——How——What)(始于隋朝——历代继承——清朝结束)(主观:巩固统治——客观:促进人才)

(封建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要放在详细历史时期去分析其内容)

第21页三、用以下四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索比较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辨证思维:与中国当今高考制度比较:同:方式——考试;标准——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影响——对个人(前途攸关)、对国家(选拔人才)异:目标——古: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今:人民深造、社会发展性质——古:为剥削阶级服务;今:为工农阶级服务标准——古:剥削阶级内平等;今:全体人民平等影响——古:在扩大统治基础,发展文化同时束缚人发展今:促进人发展与深造,推进社会进步(1)古:世袭为官、荐举为官(2)今:高考制度、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3)“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4)孔乙己、范进中举(1)(2)从方式上发散;(3)从主动影响上发散;(4)从消极影响上发散;两点论:主动影响+消极影响重点论:主动影响为主或消极影响为主第22页Nopains,nogains第23页一堂课“历史”:1.小测(由老师操纵,以填空、选择、改错、简答等形式考评上节课所学书本基础知识,约耗时5分钟)2.评讲作业(分组,请优异小组代表上台阐述作业思绪,学生质疑,老师总结,约耗时10分钟)3.教授新课(书本结构整合,主要知识点讲解,提供新材料、图片、影音等素材拓展思绪,经典题目标练习与讲解,约耗时20分钟)4.作业布置(或者老师统一命题,或者由学生自主命题,各小组选定题目集中讨论解题思绪,寻求思维碰撞火花,约耗时5分钟)

第24页“历史”要求我们:1.明确课标要求(这是每节课重点以及思维方向)2.做好课前预习(依据老师预习提要,掌握本课包括到三关键六要素,按照历史学习四层次要求记忆史实、了解概念、梳理线索、探索规律)3.确保听课效果(参加课堂、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探求方法、提升情趣)4.完成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主动思索、思维碰撞、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第25页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我们共同创造历史1.小组编号:依据班级座位分为8个小组,小组组长公选

2.组员名单:3.个性称号:4.考查情况:(1)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