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身入局,担当作为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躬身入局,担当作为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国藩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翁急等儿子回家,出门寻见儿子和另一人各挑着一担重物,在田埂上僵持着。田埂很窄,二人谁也不肯先下到水田里让对方先过。老翁劝说无果,说,那么让我下到水田里,帮你们其中一个担着担子,让他先空手过去,我再把担子还给他,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曾国藩把这种解决之道叫“躬身入局"。遇到问题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局的时代,你读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自身体验或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中曾国藩所讲的故事就是因为老翁的“躬身入局”,所以才破解了难题。强调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仅仅在局外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躬身入局"的观点,我们可以衍生开来,联想到“参与”“行动"付出”等关键词。
“躬身入局"强调的是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要参与其中,付出行动。由此可以联想,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参与其中。比如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敢于担当,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对席卷各地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躬身入局”,做好分内的事情。
分析“躬身入局”的实质,躬身入局者其实自带一种情怀,表达出一种担当。这种情怀来自内心对当事者感同身受的体察,是父母的不避劬劳,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下到泥水里,把担子挑过来。遇到问题,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参与者;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终结者。谁又能说,这种不怕泥水的担当,不能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媲美呢?谁又能说,这种勇于挑起担子的担当,不是和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出一辙呢?
写作这篇文章时,注意结合“这个充满挑战和困局"的时代特点,还要结合自身体验或现实生活来分析,可以先分析“躬身入局”的表现,然后再分析其实质,这样既扩展了广度,又增加了深度。当然,如果采用对比式的结构的形式,也利于观点的表达。
参考立意:
1.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2.置身事外,不如躬身入局。
3.躬身入局,做问题的终结者。
4.切莫袖手旁观,不做“吃瓜群众"。
偏题立意:
1.躬身入局,指点江山。(“指点江山”内涵扩大,不符合材料的内容定位)
2.逆向思考,协同共进。(材料中没有正向与逆向的角度,入局者是解决问题的变量)
3.自己动手,积极解决。(偷换概念,“躬身入局"和“自己动手”是不同的概念)
4.解疑要做局中人。(“局中人"说法不妥,材料中挑担子的局中人不能解决问题,“躬身入局”的须得是旁观者方可)。
【佳作赏析】
躬身入局,担当作为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光是站在局外讨论,注定是没有用的,必须积极投身到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该担的责任,才有可能实现目标、收获成功。“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在曾国藩看来,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不二法门,避事而不积极干事,任其职而不尽其责,就是最大的耻辱。
言易行难,处实效功。正如西汉桓宽《盐铁论》所说:“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任何事情嘴上说说并不困难,而真正做起来就感到困难。所以贤明的人总是注重实干并讲求其功效,而不是只讲空话就罢了。“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戒除凌空蹈虚之风,就必须静下心来,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决不能抛开实际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魏晋士人“虚谈废务”,留给我们的教训何其深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曾国藩在《挺经》中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坚忍力争而后有济。”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感慨:“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前人的谆谆告诫,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省。倘若消极避事避难避责,没有实干担当的“铁肩膀”,始终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旁观者,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退休不褪色,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并无偿捐献给国家的杨善洲……他们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善于解决问题,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创造出了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争做时代需要的劲草、真金,用担当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做好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鲁迅先生说中国青年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在面对困局和挑战的时代,我辈皆躬身入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相信一切困局都能突破,一切挑战也能迎刃而解!
【阅读拓展】
(一)微笑着的仙人球
住下后不久,童梦弟就来拜访我,遥我一盆仙人球。“我妈说过,邻居好,赛金宝。”她笑,“姐姐,这个很好长的,你不用怎么理它,它也能长得很好。"她指着仙人球对我说。唇红齿白,青春逼人。
她做的工作,似乎很杂。我在街上遇见过几次,一次她在路口发传单,怀里接着一捧彩印的广告。一次在商场门口,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她又唱又跳的,为商场促销搞宣传。还有一次,我在路边的地摊上碰到她,她在吆喝着卖一些廉价的袜子。青春的脸上,永远挂着一抹春风般的微笑。
童梦弟说:“我想攒多多的钱呢,我要攒钱给家里,我还要攒钱买房子,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过一辈子。”这是童梦弟的理想生活,很寻常,亦很动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熟了。我约她来我家里喝茶,她手里捧一团毛线过来,手指在棒针上,不停地编织。那是外贸加工的线衣,织一件,可换15元的手工费。
听她说起她的老家:贵州。深山老沟里,开门看到的全是石疙瘩。她有1个姐姐、3个妹妹。父母盼男孩,给她取名梦弟。她的妹妹分别叫盼弟、招弟、来弟。
她的姐姐在12岁时,得病殁了。她成了家里最大的孩子,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回了家。她要带妹妹,要帮父母干活儿,尽管她那么喜欢念书。
在她13岁那年,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全身浮肿。家里没钱送母亲去大医院,两个月后,母亲走了。“要是我那时能挣钱,我妈就不会死了。"她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黯淡下来,好长时间没再言语。
15岁,她跟了村里人出来打工。做过保姆,在饭店端过盘子,做过化妆品推销员。最穷困潦倒时,她捡过人家丢弃的食物吃,睡过桥洞。她辗转过不少城市,这让她骄傲。“简直就是免费旅游呀。”她笑了,有些得意地晃了晃头。更让她骄傲的是,她挣的钱,不但养活了她的家人,而且还让她的妹妹们都有书读。
有一段日子,我很少见到童梦弟。再见到童梦弟,秋已深了。她来敲我的门,问我有没有葱。她说:“我想学做扬州炒饭呢。"
我问她这些日子去了哪里。她只管抿了嘴笑,后来才告诉我,她和一个人,回了她的老家一趟。
原来,她爱了。她喜欢的那个人,是最爱吃扬州炒饭的。“他祖上是扬州的呢。”她说起他来,眉眼里,全是笑。
几天后,我看到一个男人,开始出入她的小屋。男人模样一般,举止倒也温厚。他帮童梦弟晒被子,童梦弟则去菜场,买回一堆菜,一头钴进厨房里,忙得油烟四溅。
转眼,冬了。第一场冬雪降临,总是叫人惊喜的。我找出相机,去叫童梦弟一起来拍雪景。童梦弟来开门,她的眼窝底,有深深的泪痕。
我是在一些天后才得知,那时,她已怀上他的孩子,而他,却不能接受她了。原因是,他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嫌她是外地的,家穷,没文凭,也没固定工作。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去相亲,很快与一本地女孩开始交往。她选择了放手,关在屋子里,独自疗伤。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告诉他,怀上孩子的事。
腊月底,童梦弟来跟我告别,她把自己窗台上的两盆仙人球,捧过来给了我。她说不会再到这里来了。她说她会过得好好的,像仙人球一样。她说她会找到一个真正喜欢她的人,一起过一辈子。
新年过后,我隔壁的房子里,很快搬来新的租客,是一对做生姜生意的年轻夫妇。清晨,他们一起推了拖车,去卖生姜。晚上,他们一起拉着拖车回家,一起做饭,大着嗓门说笑。他们总使我想起童梦弟,她的理想生活,就是这样的。
暮春的一天,童梦弟送我的几盆仙人球,在不知不觉中,居然开了花。花粉粉的,重瓣,像微笑着的人的脸。
(二)你应该快乐的
朋友资助一个贫困山区孩子已有几年。但是近来朋友说,他很不快乐。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了解到那个孩子的近况并不乐观——他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乱,学习一点儿都不刻苦。
可是你当初资助他,就一定想让他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吗?我问。那倒不是,朋友说,当初我只是看他可怜。
那不就对了?我说,你只是看他可怜才资助他,而他在你的资助下有书读、有学上,等于你的资助已经有了回报。至于他的功课好不好,学习用不用功,应该是他自己和他父母的事情吧?
我在想还要不要继续资助他,朋友说,他的事情真的让我很不快乐。
你应该快乐的,我说,资助已经构成了快乐的本身,这种快乐不应该再加上别的任何条件。既然你资助了他,那你就不应该对他再有别的附加要求,否则,你的资助和要求回报有什么不同呢?
可是我要求的回报只有成绩啊!朋友说,如果他真的不好好读书,我的那些钱岂不是打了水漂?
我对他说,你的那些钱永远不会打水漂。其一,他的调皮捣乱、不求上进也许是暂时的。你知道,几乎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调皮好动,当然也包括曾经的我们。其二,即使他真的在学业上没有任何成绩,那么,你还给了他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可以走进校园、结识同学和老师的童年。其三,就算他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辍学,那么,最起码,你还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和别的孩子同样走进教室,捧起书本学习知识的机会。你认为你的钱会打水漂吗?相信我,一分钱都不会浪费。
最终,朋友还是听了我的劝告,仍然定期给那个孩子寄钱,资助他读书。朋友说,如果那个孩子能够读到大学,那他会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朋友说,我说得没错,给那些贫穷的孩子们一个机会,对于资助他们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
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
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
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
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3.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错误,从上文“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可知,二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都相互牵挂,感情并没有断绝,“重拾”无从说起。
故选C。
2.(1)“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与“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我"与弟弟相处短暂,离别之时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认为弟弟还未长大,而弟弟来信中说了一些苦闷的话,这让“我"不相信他已长大;二人漂泊在外,个人命运充满未知。
(2)“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弟弟决定参军抗日,“我”担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离开,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内心陷入矛盾;为看到像弟弟一样的青年而高兴,但又为没有见到弟弟而牵挂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写“恍恍惚惚"情感状态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由来。
第一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结合“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这是“我"内心对弟弟固有的印象;而“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这些内容则体现出弟弟的成长,但对于弟弟表现出的成长状态,“我"感觉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经长大,从当初那个不知离别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个有了自己的思想的青年,而这种“恍恍惚惚”的背后其实是“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想念。
第二处是“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是弟弟决定参军抗日之时“我"的心理状态;结合“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可知,“我”的内心对于弟弟的离开有不舍,有担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参军抗日,内心纠结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秀禾服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数据中心给排水劳务分包合同
- 2024版公司对公司的借款合同
- 2024年鸡场商标许可合同3篇
- 2024模具设计、生产与国内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寄售交易合同:奢侈品寄售服务3篇
- 2024版合同法运输合同
- 2024年金融行业人力资源外包与派遣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铁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版大棚建筑与现代农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全口义齿修复汇总
- 公墓施工组织设计
- 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表
- 担保公司员工守则(共18页)
- 录音艺术教学大纲
-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探讨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完整版)
- 小沈阳新白蛇传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