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学校名称:青年路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设计教师:二年级数学组

郝红娟、孙会芳、樊瑞琴、

耿振立、胡小敏、姚海环

时份间:2016年9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

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统一长度单位

课时: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孙会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

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从教材方面看,“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空间与图形”

知识板块中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

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帮助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

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

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

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

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任务二: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

的创造活动中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要点动态

环节修改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环节一:学生分成两组测在测量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导量,学生用准备的东体的长度是要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

入,激发西比一比,量一量。用一个统一的

兴趣同学们拿出直长度去量才能

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

尺,摸一摸,看一看。量准确。(评价

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观察后汇任务一完成)

报,学生了解尺子的

结构。

学生发挥想象,

各抒己见。

(1)>作为标准的物(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用同一物品

品要一个接一个地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正方形)作

摆放,要放平摆直。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计量单位去量

(2)、学生以四人小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不同长度的物

组为单位,每人从四3、全班交流汇报。品看结果如

件物品中)选取一件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何,体会统一

不同的物品去量。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长度单位的必

(3)、量好后四人小果不同。要性。

环节二:组交流汇报自己量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

(评价任务

组织活的结果,并思考:为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

动,体验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结果。二完成)

数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

却不一样呢?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

(完成学习目标一)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

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

(如橡皮、铅笔、曲别针

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

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

果,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

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

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

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

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

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环节三:学生看刻度尺,说出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实物的左端应

练习巩铅笔的长度,再说说一做”。与所量物体的

固,实践是怎么想的。(完成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左端对齐,这

应用。学习目标二)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样量出的结果

看着尺子上的刻的。才比较准确。

度,说出手掌的宽和2.完成教材“练习一”评价任务

一挂的长大约是几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三完成)

厘米。米,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3.完成教材“练习一”

量一步是多少厘的第2题。

米?测量从脚尖到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

脚尖的距离。手掌的宽和一挂的长大约是

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

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

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

尖的距离。

环节四: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学生交流后强

课堂小么?你想说什么?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调统一长度单

结。一的长度单位。么?位。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时:4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孙会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

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从教材方面看,“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空间与图形”

知识板块中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

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帮助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

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

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

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

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

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

建立1厘米的表象。

任务二: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

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任务三: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要点动态

环节修改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环节一:学生分成两组测同学们,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在测量物体

创设情量,学生用准备的东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的长度是要用一

境,感受西比一比,量一量。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个统一的长度去

统一长度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量才能量准确。

单位的必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评价任务一完

每个人所用的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成)

要性。

测量工具不一样,所道这是为什么吗?

以量出的长度也不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

同。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拿出直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

尺,摸一摸,看一看。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

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

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

学生观察后汇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

报,学生了解尺子的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

结构。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环节在直尺上找到刻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尺子上每一大格

二:度“0”,从刻度0到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都是1厘米

观察操刻度1,这中间的长在生活中找1厘米。

在测量实际

作,探度就是1厘米。(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

究新知成学习目标一)多长。物品时,为计算

找一找,比一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比,学生汇报。方便,可以取整)

单位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操作

(评价任务二完

测量纸条的长度

测量同桌准备成)

的纸条题。

环节三:学生说一说这支铅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一3。实物的左端

巩固练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应与所量物体的

习。厘米。(完成学习目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左端对齐,这样

标二)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量出的结果才比

量出3厘米、5习,量出3厘米、5厘米、10较准确。(评价任

厘米、10厘米的纸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务三完成)

条。

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

学生用尺子分

别量一量铅笔的长,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

练习本的宽,墨水的

晨JO

的宽。

环节四:测量时要注意把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学生交流后强

课堂小子0刻度对准所量识?调

学会亍什么本领?

结。物体的左端,看右

端对准尺子上的刻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

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

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

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

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

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认识米,用米量

课时:4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孙会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

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

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从教材方面看,“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空间与图形”

知识板块中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

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帮助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

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用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1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

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

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

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米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

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评价任务

任务一:建立1米的表象。

任务二:理解1米=100厘米。

任务三: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要点动态

环节修改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环节一:上节课我们认1.复习。通过上节课知道:厘

创设情识了长度单位一一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米可以用来测

境,导入厘米。识?量比较短的物

新课。:厘米可以用来2.引入。同学们,我们体的长度。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

的长度。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

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

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知道米这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一长度单位。

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

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

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

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

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环节二:1.认识米尺。在活动中

探究实学生手拿30厘米长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认识米,建立1

践,体验的尺子来量黑板的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米的表

活动。长,要求其他学生注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象。

意看着。拿着尺子每子量一量?说一说有什么感

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受?(评价任

右端作个记号再往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务一完成)

下量,并口算着:30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知道1米

厘米、60厘米、90米。(板书:1米)=100厘米。

厘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评价任

让学生数并作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务二完成)

答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

生分小组合作一下。量时刻度

量,交流反馈,接着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0对准绳子的

量2米、3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左端。

2.观察刻度。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

(完成学习目标一)

里面有几个1厘米?(100

个)

(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

长绳,量出1。(注意:量

时刻度0对准绳子的左端。)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

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

的准。

环节三:1、填一填。(完成1.量一量,填一填。看准量准,

巩固教材“练习一”的第(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建议学生取整

练习3题)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厘米数。

2、(完成教材“练米?大约几支长1米?(评价任务

习一”的第4题)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三完成)

3.教材“练习一”的米?大约几根长1米?

第5题。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

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

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

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

习一”的第4题)

环节四:会了用米去量较长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用米去量较长

课堂小的物体长度或距些知的物体长度或

结。离,还知道了1米沪?学仝了什么?距离

2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

=100厘米

(完成学习目标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

二)。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

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

厘米)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认识线段

课时:4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孙会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

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

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之

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

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

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

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3、学情分析

用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1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

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

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

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米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任务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

长度单位。

任务三: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要点动态

环节修改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环节一:学生观察准备好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从铅笔的

创设情的直尺、直的弯路有直的一端摸到另一

境,直观的吸管、铅笔、弯的。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端,我们可以

感知绳子、铁丝等。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把其中的一端

完成学习目标一)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看作一个点,

(自由发言)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另一端也看作

学生同桌之间进1、认识线段。一个点,把这

行交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两个点叫做端

流互动,并说一说、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你觉点。(评价任务

评一评。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一完成)

学生区分哪些是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

线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

段,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什么?

判断的。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

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两

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

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

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2、找线段。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

可以看作线

段?为什么?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1、量线段。(让小朋友们

环节学生动手操作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在本子上任意

学生自由发言后,让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并说话一条线段,

自主探学生通过用尺子测说量法。画好后让学生

究,量画量验证。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自己分别说一

线段。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说是怎么画

线段,并说出画法。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的,画线段的

(完成学习目标二)师出示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位时候要注意什

让几个学生在实物置摆放不同),让学生估计这么?)

投影仪上演示怎样两条线的哪条长、哪条短或者

画线段,大家评价哪同样长呢?

种方法好。学生操作2、画线段。

后汇报。并请方法好(1)任意画一条线段。

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怎么量线

并边画边说。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

段,画好后,让同桌的要

之间互相检查所画

线段是不是5厘米。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

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

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

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

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

把线画直。

(3)练习。

环节三:学生知道两点之、下图有3个点,每两点之间学生学会

巩固间可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画线段和

练习以确定一条线段,动度。两点之间确定

手画线段。一条线段。

想画一条几厘米(评价任

的线务二完成)

段。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

(完成学习目标三)的线段。

环节四:学习了什么是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生学会量线

课堂小段,线段的特征,什么收获?段、画线段的

结。还有如何量一条线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方法

段的长度,及画线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

段。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

度,及画线段。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樊瑞琴/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1)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设计。

本单元第1小节“加法”和第二小节“减法”分别设计了“二年级学生参观

博物馆”和“奥运金牌榜”的主题内容,并给出了反映多种信息的主题图。在小

节的知识点编排中,分别从主题内容中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解答问题,学习数

学计算,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笔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

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

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

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

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

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

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

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

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

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计算,理解算理。

本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所有例题,全部设计了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利用小棒的数学直观进行计算,借助摆小棒加、减的操作过程,理解算理。

(4)注意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本小节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还设计了典型的数

学问题,并通过连续的问题串,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如,课本第23页

和24页,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编排''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求

比一个数少几”的简单问题。在给题目的文字表述后,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1)

知道了什么?(2)怎样解答?(3)解答正确吗?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并进行结果检验。

学习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

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任务二: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

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据我校数学学科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预设了以下四个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要点动态

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环节修改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

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情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景图,从而使

法,学生发现:二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学生自己发

(1)班和二(2)现问题,激发

班可以合乘一辆如何安排呢?估算,哪两个解决问题的

环节一车;二(3)班和二兴趣。

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创设情(4)班可以合乘一

境,引探辆车。算式:36+30=和35+34

算法

小结: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

数加两位数,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1)以小组为单位1、教学例1:36+30=学会两位数

摆小棒,探索36+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加两位数的

30的计算方法。二(1)班和二(2)班的同笔算方法。

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学能否乘一辆车。那么36

并。+30还可以怎么算?先借重点让学生

(2)对照小棒摆法助小棒来摆一摆。理解在摆放

环节知道写竖式的方小结:先写36,在36的下过程中,整十

二合作法。行写30,相同数位要对齐,根与整十根

交流,掌让学生结合小棒摆就是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合并。

握算法法列竖式。位。

通过计算我们发板书出示:十个

现,在解决问题中,36

我们用到了两位数+30

加两位数的数学知66

识。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

计算过程。

最后再次强调要注意数位

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写竖式时要

注意什么问

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一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数位对齐。

环节三组交流评价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想想在列竖

巩固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式计算时,要

练习2、改错。注意什么。

4532(突出相同

+23+23数位对齐,并

5715从个位加起)

学会了写竖

式时要注意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相同数位对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

环节四学会了两位数齐,并从个位

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

课堂小加两加起)

意什么问题?

结位数的竖式计算的

(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

方法,在列竖式计

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算时要注意数位对

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列竖

齐,并从个位加起)

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并从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时: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