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4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4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4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4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内外伤辨惑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千金要方》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形神合一

D.理法方药

E.人体整体联系的统一性

中医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是

A.症状

B.舌象

C.脉象

D.病史

E.舌象和脉象

决定证候病理本质的因素是

A.病因

B.病性

C.病机

D.病位

E.邪正关系

构成疾病和证候临床表现的基本要素是

A.四诊

B.舌象

C.脉象

D.舌象和脉象

E.症状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脑

B.心

C.五脏

D.经络

E.神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脾胃学派”的医家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张从正

D.刘完素

E.朱震亨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其中“主”是指

A.宇宙

B.脑

C.黄帝

D.歧伯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体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D.人体各器官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E.以上都是

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著是

A.《类经》

B.《难经》

C.《脉经》

D.《外经》

E.以上都不是

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是

A.症状

B.体征

C.舌象

D.脉象

E.四诊

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难经》

E.《素问》

标志着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确立的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难经》

E.《素问》

联系全身组织器官的是

A.五脏

B.六腑

C.肢节

D.气血

E.经络

辨证的含义为

A.望闻问切

B.四诊合参,判断疾病性质

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

E.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法

金元四大家滋阴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仲景

D.李杲

E.朱震亨

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E.《千金要方》

气的概念源自于

A.阴阳说

B.水地说

C.五行说

D.元气说

E.云气说

精气概念源自于

A.阴阳说

B.水地说

C.五行说

D.元气说

E.云气说

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水与火

B.天与地

C.日与月

D.左与右

E.升与降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

A.热者寒之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寒者热之

E.阳病治阴

属于“阳中之阳'’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阴减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动极者镇之以静”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转化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交感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阳胜阴病

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寒者热之适用于

A.阴虚则热

B.阳虚则寒

C.阴胜则寒

D.阳胜则热

E.阴阳两虚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即指

A.日光的向背

B.气候的寒暖

C.方位的上下

D.状态的动静

E.以上都不是

若阴或阳偏胜而其相对的一方并没有构成虚损时,即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阴病治阳

B.阳病求阴

C.损其有余

D.补其不足

E.平补平泻

下列关于阴阳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B.阴阳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

C.阴阳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D.由量变到质变

E.不发生突变

下列关于阴阳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阴阳者,万物之纲纪

B.阴阳者,变化之父母

C.阴阳者,生杀之本始

D.阴阳者,左右之征兆

E.阴阳者,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体

现了

A.阴阳互根

B.阴阳制约

C.整体观念

D.阴阳消长

E.以上都不是

“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理论,体现了

A.阴盛阳衰

B.阴阳两虚

C.脏腑互克

D.动态平衡

E.新陈代谢

下列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中,"阴''的含义为“阴邪”的是

A.阴虚则阳亢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阳病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双方对立制约

B.双方不断资生促进

C.双方不断变化运动

D.双方斗争平衡

E.双方此消彼长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虚火旺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以上都不是

下列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中,“阳''的含义为“阳邪”的是

A.阴虚则阳亢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阳病

D.阳损及阴

E.阴盛格阳

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哪脏时才容易发生阴阳互损

A.心

B.肝

C.脾

D.肺

E.以上都不是

所谓“阳中求阴”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D.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E.以上都不是

维持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

A.阴阳交感

B.阴平阳秘

C.阴静阳动

D.阴生阳长

E.阴阳离决

所谓“阴中求阳''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D.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E.以上都不是

阳偏衰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功能减退,热量不足

B.阳虚则气衰,阴寒之邪内盛

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阳衰

D.阳气虚亏,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E.阴寒内盛,遏抑阳气,阳气不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

A.寒者热之

B.辛温发散,以散阴寒

C.补阳之法,消退阴盛

D.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E.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不能用相互消长解释的是

A.阴胜则阳病

B.阳胜则阴病

C.阴消阳长

D.阴平阳秘

E.热盛伤阴

火是水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均非

根据五行相胜,喜胜

A.怒

B.思

C.悲

D.恐

E.惊

具有女子先天之称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后天之本是指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主要体现为气与血关系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心与肾

E.肝与肾

主要表现为血液和消化方面关系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心与肾

E.肝与脾

主要表现为血液和神志方面关系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心与肾

E.肝与脾

主骨生髓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在血的生成、贮藏等方面有密切关系的脏是

A.心与肺

B.脾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脾

E.脾与肺

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生痰之源”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贮痰之器”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主藏后天之精的脏是

A.心

Bi

C.脾

D.肺

E.肝

脾藏

A.魄

B.魂

C.神

D.志

E.意

心寄窍于

A.心

B.舌

C.鼻

D.耳

E.目

就五脏而言,肝属于

A.阴

B.阳

C.阴中之阳

D.阳中之阴

E.阴中之阴

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均为阴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阴阳的

A.相关性

B.普遍性

C.相对性

D.规定性

E.转化性

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对立

B.阴阳消长

C.阴阳互藏

D.阴阳互根

E.阴阳互用

阳盛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

阳虚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真热假寒证

可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就五脏而言,肝属

A.阴中之阳

B.阴中之阴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阳

E.阳中之阴

与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的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肝与肾

D.肺脾肾

E.脾与肝

与呼吸运动有密切关系的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肝与肾

D.肺牌肾

E.脾与肝

说明阴阳对立的是

A.寒者热之

B.实则泻之

C.虚则补之

D.补气生血

E.损其有余

说明阴阳互根的是

A.寒者热之

B.实则泻之

C.虚则补之

D.补气生血

E.损其有余

说明阴阳互根的是

A.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B.寒极生热

C.阴胜则阳病

D.阴平阳秘

E.阳盛者胜之以阴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

B.火

C.±

D.金

E.水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恐可胜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在五志中属于“木”之志是

A.怒

B.喜

C.

D.悲

E.恐

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抑木扶土法

E.金水相生法

《尚书》认为五行中为“百姓之所饮食”者是

A.水火

B.水土

C.±

D.金木

E.木火

五行中,若木克土太过,则为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相应

五行中,土对水有抑制作用,为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相应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滋阴降火法为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佐金平木

D.泻南补北

E.培土生金

“水气凌心”属于

A.相乘

B.母病及子

C.子病及母

D.相侮

E.母不生子

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脏腑是

A.六腑

B.五脏

C.奇恒之腑

D.脏腑

E.以上均非

藏象学说的主要思维方法是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反证

E.以象定脏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满而不实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以上均非

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官

E.五体

五脏阴阳的根本是

A.心阴与心阳

B.脾阴与脾阳

C.肝阴与肝阳

D.肾阴与肾阳

E.以上均非

“气之本”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具有助心行血功能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通调水道”依赖于肺的哪项功能

A.主一身之气

B.司呼吸之气

C.朝百脉

D.主治节

E.主宣发肃降

肺之“门户”是

A.鼻

B.口

C.喉

D.皮毛

E.汗孔

主统血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能够促进脾胃运化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主管一身阴阳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与肾主水液有关的是

A.肾精的作用

B.肾气的作用

C.肾阴的作用

D.肾阳的作用

E.以上均非

“贮痰之器”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血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心与肝

E.脾与肝

“精血同源”指的是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E.心肾关系

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E.脾与心

“在液为汗”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气血关系指的是下述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心与肾

E.肺与肝

胆汁生成主要依靠的物质是

A.肝之余气

B.肾中精气

C.水谷之气

D.肺之宗气

E.心之营气

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内脏是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主四肢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维持人体内脏位置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

A.肝气

B.肺气

C.脾气

D.肾气

E.心气

与肝生理功能无关的是

A.主疏泄

B.主统血

C.开窍于目

D.在志为怒

E.在体合筋

患者,男性,76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

不达意,伴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溢,腹痛喜按,

鸡鸣泄泻,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弱,双尺尤甚。诊断为痴呆,其

病位在脑,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脾、肾

B.肝、肾

C.骨、髓

D.肝、脾

E.心、肝

患者,女性,26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喜怒无常,秽

洁不分,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根据五脏所主,判断病位在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患者,男性,45岁。患“高血压”5年,症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

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眩晕(肝火上炎证)。其治疗原则应为

A.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B.清肝泻火,清热利湿

C.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D.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E.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成人牙齿过早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A.肾阳虚衰

B.肾阴亏虚

C.肾气不固

D.肾精不足

E.肾不纳气

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肝

C.心与脾

D.心与肾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