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5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5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5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50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素质能力监测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以土布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随着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外国的洋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中国土布的市场,冲击了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A项正确;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列强攫取在华设厂特权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作担保,使得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A.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些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不能反映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排除A项;林则徐、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陈化成都是清朝官员,不是农民阶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3.“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正确;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C项。4.“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实施了近代改革方案C.创新了农民革命方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A项正确;《资政新篇》并没有实施,排除B项;革命方式没有创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清王朝的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5.观察下表,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建厂时间厂名建厂官员主要产品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小火炮、炸弹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1890年汉阳枪炮厂张之洞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汉阳枪炮厂的建厂时间和建厂官员及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均为各种武器,说明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各厂制造近代武器的内容,且建厂官员为洋务派,没有涉及维新派和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的信息,排除BC项;材料仅反映了洋务派制造近代化武器,没有体现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陈宝箴支持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做出的贡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危机,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在当地各族人民的配合下,痛击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C项正确;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谭嗣同革新图强、陈宝箴支持变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7.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外国资本议企业在中国大量增加,原因在于《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说明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B项正确;题干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的信息,排除A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侵华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B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9."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条款”“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但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所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子那个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和开启列强资本输出先例的是《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0.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A.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B.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C.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在天津火车站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D正确;英军入侵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不符合史实,排除A;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与史实不符,排除BC。故选D。11.“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排除B和D项。故选C项。12.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项正确;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是在1911年,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是在护国战争中,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13.“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主张;“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革命道路;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A项正确;发动革命,实现共和是辛亥革命主张,排除B项;革故鼎新,变法救国是维新派主张,排除C项;学习西方不符合“扶清灭洋”“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官僚地主、争权夺利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列强争霸、矛盾重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因此体感材料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军阀割据,连年混战,A项正确;农民起义不符合民国初期的状况,排除C项;官僚地主、争权夺利,列强争霸、矛盾重重并不是“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原因,排除B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改用白话文”“使用白话文”等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进而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B项正确;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传播的是民主与科学,且材料未提及这些,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6月5日的上海工人大罢工支援学生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1919年初,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会议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A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17.《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可知,吴玉章认为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比上层的社会力量要大得多,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体现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涉及革命的同盟者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时间组织情况党员人数1923年下半年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约20人1925年12月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共53人1926年初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100人左右1926年底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共525名(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A.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B.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23年下半年到1926年底共产党人数持续增长,再根据材料时间“1923-192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到1927年处于国民革命时期。说明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A项正确;北伐战争时间是在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3年到1926年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排除C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19.《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C.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可知,毛泽东认为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正式的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C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建立正式武装的重要性,与独立领导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0.对下文解读最准确的是()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A.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B.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D.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损失惨重,但长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项正确;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与长征无关,排除A项;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且题干未涉及遵义会议,排除B项;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与题干“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体现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A项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22.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23.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1936年西安事变”和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首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D项正确;“扰乱形势,积极救蒋”应是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态度,排除A项;“讨伐张杨,震慑中共”应是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的态度,排除B项;“扩大事态,挑起内战”应是以日本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2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②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③台儿庄战役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在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8月—1937年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②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①逻辑关系错误,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③逻辑关系错误,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④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5.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A.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可知钟山代指南京,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同时屠杀的还有放下武器的士兵达到三十万以上,因此要去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应该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故选A;BC与材料中“钟山”不符,排除;渡江战役是解放南京,推翻南京政府的战役,不符题意,排除D。故选A项。26.“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当选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为落实"三三制",一名党员主动退出,递补了一位党外人士。这一原则()A.团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B.降低了中国共产党崇高声望C.激化了根据地政府的内部矛盾 D.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团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原则让中国共产党积聚了力量,同时也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后来的成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A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崇高声望,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化解根据地政府的内部矛盾,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7.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这体现出,广大民众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不能体现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歼敌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29.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下列浮雕描述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①南昌起义爆发是1927年8月1日,②武昌起义始于1911年10月10日,③胜利渡长江发生在1949年4月,④抗日游击战发生在1931-1945年。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②①④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30.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学科分类覆盖已经越来越全面,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明显增多。因此,题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提到了专科学校的数量,没有涉及学校分布和学制问题,排除AD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题干“科技人才增多”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7分,33题9分,34题9分)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天辟地】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材料二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2)根据材料二、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星火燎原】材料三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请写出两例。材料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简史》(摘编)(4)材料四中的“正确道路”是指什么?【战略转移】材料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5)材料五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中流砥柱】材料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人民解放】材料七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7)据材料七,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答案】31.贡献: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等。32.意义:国内: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3.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34.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35.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遵义会议。36.史实: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37.背景:战争形势有了革命性力量变化。作用: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贡献:根据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知,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根据材料一“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可知,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根据材料一“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可知,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国内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国际意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小问3详解】基本问题:根据材料三“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政策:结合学知识可知,中国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小问4详解】道路:根据材料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小问5详解】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小问6详解】史实:根据材料六“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有: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小问7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七“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等可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是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作用:根据材料七“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根据材料七“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也逐转入反”可知,解放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根据材料七“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可知,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构建了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32.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1842年8月29日1895年4月17日1901年9月7日材料二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梁启超《李鸿章传》材料三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请回答(1)解读材料一中的场景,说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中其中任何一件发生的大事及其重要影响。(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答案】(1)大事及其重要影响: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的签订,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举一例)(2)口号:“自强”“求富”。原因: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3)管带:邓世昌。精神:不畏强敌、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大事及其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29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一“1895年4月17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根据材料一“1901年9月7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问2详解】口号: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原因:根据材料二“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得出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李鸿章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小问3详解】管带:根据材料三“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结合所学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精神: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不畏强敌、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33.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泰《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材料二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摘编自《民报》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启蒙)652文学3910新诗140101小说3415科学社会主义179俄国研究441国民革命013世界革命020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33.作用:《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34.方面: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35.变化:由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6.变化:从学习的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作用: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一“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可知,《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小问2详解】方面: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在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在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小问3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三“《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结合表格信息可知,1920年9月以前主要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1920年9月以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小问4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宣传变法维新、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政治革命、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新思想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从学习的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作用: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题,可从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34.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是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族意识朦胧觉醒】材料一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首先“睁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变革,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帷幕,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醒来……——摘自王亮《近代“民族觉醒”视域下的“家国情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民族意识初步觉醒】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