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伤寒学太阳病_第1页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_第2页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_第3页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_第4页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关键点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页(一)变证治则

(原文16上/P75)

太阳病病程---三日辨治经过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决诊:坏病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仍不解。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页(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1/P76)病人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寒在骨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寒在皮肤,热在骨。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页附:寒热真假区分参考表真寒假热(阴极似阳)

望诊:舌淡,苔黑滑润;两颧色红如妆,不红则白中带青;时烦,状若阳证,但精神萎顿。

闻诊:语声细微,气息低弱;无秽恶气味,大便不臭。

问诊:口不渴,或喜热饮,量不多;身大热反欲得衣,喜近火炉;小便清长,大便自利或便秘;若咽痛,但不红肿。

切诊:脉虽浮数,按之无力;或细微欲绝;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则不觉热。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页真热假寒(阳极似阴)

望诊:舌苔白质糙,或舌绛刺裂。面色虽灰滞,但目张炯炯有神。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或时烦躁,扬手顿足,谵语。

闻诊:语气扬厉,气粗息壮;热气臭秽喷人,大便臭秽。

问诊:口渴喜冷;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小便赤涩,大便燥结,或稀粪旁流,肛门有灼热感。

切诊:虽沉有力,浮取紧数,沉取坚实。四肢虽冷,胸腹热而蒸手。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页太阳病误吐而致胃气耗伤变证

(原文120/P77)太阳病当恶寒、发烧---寒邪束表,正邪交争现证

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不恶寒发烧---表证已解;关脉细---阴液不足数---脾胃虚阳躁动吐后中阳损伤邪陷中焦两种情形

一二日误吐饥而不欲饮食胃伤不重,还有食欲三四日误吐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欲食冷食----阳虚躁动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

胃伤较重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6页讨论胃虚呕吐证(原文122/P77)

脉数虚证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证呕吐(清冷)---胃寒气逆不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实证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脉:数有力---胃中实热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7页(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0/P79)太阳病,发汗后

虚证

恶寒甚,不发烧汗后伤阳阳气大虚,机体失温治则---温阳益气方药---依据三阴证而选

实证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方药:调胃承气汤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8页下后复汗,表里阴阳俱虚脉证

(原文60/P79)太阳病因机先攻下----阴亏里虚后发汗----阳气外耗微---阳虚推进无力细---阴虚脉道不充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治法:温阳和阴方药:以茯苓四逆汤化裁。

内外俱虚证脉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9页重发汗损难过阳及汗后水饮伤肺证治

(原文75/P80)病人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喜按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心肾不足耳窍失养决诊:耳聋无闻原因:重发汗,虚故也---虚证耳聋转机: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形寒饮冷伤肺,肺虚气逆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0页(四)表里先后治则

(原文90/P81)表里同病表证为急为重---先表后里为顺若先里后表为逆里证为重为急----先里后表为顺若先表后里为逆。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1页依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原文56/P82)伤寒

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头痛----浊热上扰(以前额为甚)发烧(蒸蒸发烧)---里热蒸腾小便黄赤---热郁于里诊疗:阳明里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2页证(二)不大便六七日(腹无所苦)----肺气不宣腑气不降头痛---邪郁太阳经络(头痛连项)发烧(翕翕发烧)---邪正相争小便清----无里热诊疗:病在表,治:宜桂枝汤转归:头痛者必衄----邪郁,损伤阳络续前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3页(五)标本缓急治则

(原文91/P83)伤寒患者误治:医下之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身疼痛----表证仍在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方药:桂枝汤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4页表里同病,舍证从脉(原文92/P84)

病人证:发烧头痛---风寒束表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当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下利清谷---里虚较急治疗:当救其里---四逆汤----回阳救逆。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5页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6页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较重者:重复颠倒---卧起不安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

兼证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7页判别:虚烦: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实烦: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阴烦: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冷淡或昏睡,脉微细沉伏。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8页(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原文63/P92,162/P93)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证治

太阳病因:汗后伤津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19页(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P95)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证治

服桂枝汤后证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大烦渴----里热灼津发烧不退---里热炽盛

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

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0页(四)葛根芩连汤证(原文34/P97)

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两种证治

太阳病,见桂枝汤证

施治过程误下转归

(一)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治:(补)用葛根汤(二)利不止----理同上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二)利不止----理同上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

(二)

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治:(补)用葛根汤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1页判别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同点:下利异点:表实无汗---葛根汤证

里热有汗----葛根芩连汤证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2页三、虚证

(一)

心阳虚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3页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原文64/P100)太阳病

因:汗多损难过阳证: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心下悸----心阳不足欲得按---虚则喜按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4页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心阳虚烦躁证)(原文118/P101)

病因:火逆----火疗劫汗下之----攻下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

更伤阳气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5页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心阳虚惊狂)(原文112/P103)

伤寒脉浮---表证之脉误治---以火迫劫之----火疗夺汗诊疗:亡阳----大汗,心阳浮越于外变证:惊狂---炽热内迫,扰乱神明卧起不安----惊狂时作,神志不宁救治:救逆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涤痰浊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6页4.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原文117/P105)太阳病误治:烧针令其汗---烧针取汗,表邪未解,心阳被伤机转:针处被寒----处理不妥,寒邪从针孔而入证

核起而赤---气血凝滞,针处红肿如核必发奔豚----心阳虚,复感外寒,引发肾水上犯气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气上逆治外治---灸其核上各一壮----散针处寒邪内治---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兼解表邪。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7页小结

(1)火逆变证①扰乱心神:烦躁、惊狂、谵语等②扰乱气机:腹满,小便难,甚则气从少腹上冲心而发奔豚③热郁胃肠:腹满不大便,但头汗出④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⑤热入血分:衄血、吐血、便血、发黄⑥灼伤阴津:口干、小便少,身体枯燥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8页(2)

桂甘系列方证比较

同点心阳受损异点程度有异桂枝甘草汤证----轻---心悸桂甘龙牡汤证----中---烦躁救逆汤证----------重---惊狂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29页(3)药同,百分比不一样,功效殊然桂枝汤:桂=芍调和营卫桂枝加桂汤:桂〉芍平冲降逆桂枝加芍药汤:芍〉桂缓急止痛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0页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心阳虚欲作奔豚)(原文65/P106)病

因:过汗损难过、肾之阳证:脐下悸,欲作奔豚----水停下焦有上逆之势治:苓桂甘枣汤----温壮心阳,行气化水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1页(二)脾虚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2页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脾虚水停证)(原文67/P108)

伤寒治疗经过:若吐若下----误吐下后,脾伤停饮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阻逆于胸脘之间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紧---里有水饮治:苓桂术甘汤---温中阳,化水气治禁:发汗---阳气更伤,水饮更盛误治后果:动经---扰动经脉身为振振摇----身体振颤,摇动不定救治:真武汤(补)。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3页2.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证

(脾虚气滞腹胀证)(原文66/P110)

病因:过汗损伤脾阳证:腹胀满神疲乏力(补)治: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通补兼施。中虚失运气滞不通。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4页3.小建中汤证

(原文102/P112)

伤寒病程:二三日证:心中悸、烦---气血阴阳俱虚治: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5页4.桂枝人参汤证

(原文163/P113)

太阳病原有病:外证未除----还有寒热头痛脉浮等证治疗经过:数下之----里气受伤,表邪内陷证遂协热而利----里气虚寒,挟未陷之表热下利利不止---脾胃虚寒,中阳不升心下痞硬---升降失调,阴寒上逆诊疗:表里不解---表证发烧,里证腹泻治: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温里解表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6页协热下利

葛根芩连汤证表里俱热协热利---辛寒清热桂枝人参汤证表里俱寒协热利-----辛温扶阳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7页葛根芩连汤证病机:表证误下,邪从热化,病入阳明证候:身热下利,汗出而喘治法:清热解表,坚阴止利判别关键点:表里俱热(以里为主)桂枝人参汤证病机:表证误下,邪从寒化,病入太阴证候:身热恶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治法:温中和表判别关键点:表里俱寒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8页(三)肾阳虚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39页1.干姜附子汤证(肾阳虚烦躁证)

(原文61/P115)

病人原发病:太阳阳明合病误治:大下后,复发汗---大伤阳气现证昼日烦躁不得眠昼日阳气虽虚尚能与阴邪抗争夜而平静夜间阳气更虚虚阳无力与阴邪相争不呕、不渴、无表证---非三阳病脉:沉微-----里阳虚衰身无大热----阳气暴虚,浮越于外治:干姜附子汤----急复其阳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0页2.茯苓四逆汤证

(阴阳两虚烦躁证)(原文69/P116)

病因:发汗、下之误汗下后病传少阴(心肾)证:病仍不解----病证不见好转烦躁-----阳虚心神不宁应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治:茯芩四逆汤回阳益阴宁心安神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1页比较:

茯芩四逆汤四逆汤+人参+茯芩---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大剂复方,回阳益阴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甘草----取回阳之力,功专效速单捷小剂,独任回阳。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2页茯芩四逆汤证与干姜附子汤证比较:主证:烦躁茯四---以烦躁为主证(不分昼夜)还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干附---昼日烦躁夜平静,身无大热,脉沉微病机:肾阳虚茯四---阳虚为主,阴亦不足或兼水气(病重势缓)干附---阳气暴虚(病重势急)治法:回阳救逆茯四---回阳益阴(兼伐水邪)干附---破阴回阳方药:干姜、生附子//茯四---加人参、茯芩、甘草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3页3.真武汤证(阳虚水泛证)

(原文82/P118)

太阳病(原发病)

因:发汗----汗不如法证汗出不解---汗后病邪未除仍发烧---表证未罢,变证已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阳虚水泛凌心清阳不升侵犯四肢经脉治:真武汤主之----温阳镇水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4页判别

真武汤证阳虚水泛,病在全身、在肾苓桂术甘汤证阳虚水停,病在局部,在脾。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5页(四)阴阳两虚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6页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原文29/P120)伤寒服桂枝汤后变证误汗:四肢厥、咽干、烦躁、吐逆---阴阳更伤处理:先作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阳亏)然后随证施治若厥愈足温,脚不伸---作芍药甘草汤(阴损)若谵语---调胃承气汤---(热化)若重发汗,复加温针---四逆汤(寒化)原有证:阳虚---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恶寒;阴虚----心烦、脚挛急治(补):芍药甘草附子汤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7页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原文68/P123)

病因:汗不得法证:病不解---病证未好转反恶寒---恶寒反加重机理:虚故也---汗后阴阳两虚治:芍药甘草附子汤----养阴扶阳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8页3.炙甘草汤证(心阴阳两虚证)(原文177/P123)

伤寒脉证:脉结代心动悸治疗:炙甘草汤---补益气血阴阳(又名复脉汤---复断续之脉)气血阴阳俱虚,脉道不充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49页四、上热下寒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0页黄连汤证(原文173/P126)

证:胸中有热----阳热之气郁于胸中---上热胃中有邪气---阴寒之气滞于胃中---下寒腹中痛----寒气下滞欲呕吐----热气上郁治:黄连汤----清上温下伤寒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1页五、太阳蓄水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2页五苓散证(原文71/P128)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转归:(一)

因:胃中干---胃中津液不足证:烦躁,不得眠----胃不和,卧不安渴欲饮水---口干思饮处理:少少与饮之(二)

脉:浮证:微热----表邪未解消渴---津液不能上承小便不利外邪循经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处理:五苓散---解表利水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3页

蓄水重证(水逆证)证治

(原文74/P128)太阳中风

病程:六七日不解证:表证----发烧恶寒头痛脉浮等里证小便不利(补)----膀胱气化渎职心烦----水饮上逆扰心渴欲饮水----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水入即吐水饮上干胃腑胃失和降,水入不纳治:五苓散-----化气利水,兼以解表。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4页茯苓甘草汤证(胃虚水停证)

(原文73/P131)

伤寒汗出水停下焦:口渴----水津不得输布上承小便不利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水水停中焦:口不渴----胃阳受损,水停中焦心下悸(补)治以茯苓甘草汤,温胃散水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5页五苓散证病机:外邪循经入腑,膀胱气化不行,水停下焦证候:口渴、发烧、脉浮、小便不利治法:用桂枝化气行水,二苓、泽、术导水下行

茯苓甘草汤证病机:胃阳不足,水停中焦证候:口不渴、心下悸、厥逆、小便利治法: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桂、茯,化气蠲饮。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6页苓桂三方比较均温阳制水,一味之差,功效有别苓桂术甘汤---白术配苓桂重在温脾阳利水,治在脾苓桂甘枣汤---重用茯苓、桂枝,通阳化气行水配大枣培土制水,治在下焦欲动之水邪苓桂甘姜汤----重用生姜,温胃散水,治在胃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7页辨水停中焦与水停下焦

(原文127/P131)

太阳病病因:饮水多---使吸收运化水分机能影响(一)小便利---膀胱气化无碍心下悸----水气凌心证(二)小便少----膀胱气化渎职苦里急----小腹里急,胀满难受

水停中焦水停下焦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8页六、太阳蓄血证

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59页(一)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蓄血轻证)原文106/P133

太阳病病因:表邪化热入里,与瘀血互结于小腹证其人如狂----瘀热扰心少腹急结----瘀热结于下焦(补)小便自利瘀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未受影响转归及治疗

(1)

血自下,下者愈(2)

外不解,还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表证已罢,乃可攻之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导下瘀热新版伤寒学太阳病第60页配伍

麻黄----解表芍药----调和营卫桂枝配甘草---温通心阳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