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为全党上下敲响

了警钟;强调“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

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站稳反腐败斗争的人民立场;认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

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把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保

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立场的坚定,决定意志的坚决。正是看到反腐败斗争关

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发出“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郑重宣示,

以猛药去病、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雷霆万钧之力净化党内政

治生态。这正是抓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以“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

'铁帽子王,”的执法不阿,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不拔,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祛腐必净、除恶务尽、上不封顶。可以说,义无反顾、一往

无前的反腐败斗争,照见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擦亮了这

个百年大党穿越风雨而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

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

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的退让妥协,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

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

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

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才能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

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摘编自仲音《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材料二:

“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一一“贪得

无厌”刚好相反。“知足常乐”是克制一己的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

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

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

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不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

人工,到了一定程度,出产是不会继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

生活的人,假若要不断地提高收入,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

积。有荒地时,固然可以开垦,但是荒地是要开尽的,而且有很多的地太贫瘠,不值得开垦。

人口一代一代地增加,土地还是这一点。

如果大家“贪得无厌”,还是打算增加享受,还是想要扩充耕地,那就只有兼并了一一

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人们还得和平地活

下去,在这土地生产力的封锁线下,只有在欲望方面下克己的功夫了。“知足常乐”不但成

了个道德标准,也是个处世要诀。因为在人口拥挤的土地上谋生活,若不知足,立刻会侵犯

别人的生存,引起反抗,受到打击,不但烦恼多事,甚而会连生命都保不住。

中国一身还是埋在土地里,只透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你看国家的收入还不是靠田

赋?民间的收入还不是靠农产?即使有人不直接拖泥带水地下田劳作,但有多少人不直接或

间接靠土地生活?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

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么可

笑和士气!他露在地面上的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

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

若是我说“把头也埋下去罢”,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生活和文化是一套一套的,生活在

土里,文化就该土气。土气的文化确实令人觉得不顺眼,但是你得全身从土里拔出来啊。现

在这种半身入土的情形是会拖死人的。享受、浪费、挥霍被视为应当了,而自己并不能生产

给自己享受、浪费、挥霍的物资。于是“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的需要便加重了。传统文化中

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怎会不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

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这个贫血的国家哪里还有资本去打破土地的封锁

线,建立现代工业呢?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

自拔,新文化的建立,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是除了自拔,只有死亡。我们现在正在向

死亡的路上跑,那是事实。

(摘编自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党自我革命以长久

生存的重大政治任务。

B.反腐倡廉是坚决地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维持着党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必须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必须始终保持

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

D.“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该句形象地描述了贪污、

腐败的原因和现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把历史上逍遥于法

律之外的情况与当今进行对比,显示了我们党在执法上的坚定意志。

B.材料一“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表明“权力”与“腐败”是手心与手背

的关系,说明为官的内在风险,警示官员要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C.材料二“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了人与物之间的两种

关系状态,是在面对外界资源诱惑时,因为自我克制的程度有异而出现的不同精神。

D.材料二“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承接上文,否定了口味摩登、名词时髦的现象,

也引出作者对深处士气文化中的人的提醒:要勇于自拔。

(3)下列选项,观点与材料匹配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工作成为保民生工程的极为重要的举措。

B.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乡村村民通过自己耕种来实现生产,供需大致平

衡,不依赖外部市场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C.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全国各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

从事非农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D.传统文化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百姓在对待腐败官员方面,总是希望制定严厉措施

对其做出惩罚,而很少对其在道德方面提出要求。

(4)请简述材料一第3段的说理层次。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请结合材料,从文体角度谈谈它们

论证特点的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捕鼠四

迟子建

入冬以来,哈尔滨也落了几场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的,没怎么存住。①而昨夜的雪,

却是大动干戈,把哈尔滨杀得白茫茫的。街边的榆树,本来还命悬一线似的,将三两片枯叶

当金币一样吊着,大雪这个天贼一来,它们立刻吓软了腿,哆嗦着坠地了。而野地里那些筷

子般长的瑟缩的荒草,再想打悲秋这张牌,也是不可能的了,过膝的大雪生生把它们的幽怨

埋住了。大雪后的哈尔滨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在乌鸦眼里,一定是三张刚出锅的面饼。埠头

区那张大些,新城区的中不溜儿,而傅家甸稍小一些。②不过最小的这张面饼,像是撒了黑

芝麻。因为大雪过后,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传遍了这里;鼠疫来了。人们无法安生呆在屋子

里,纷纷抄着袖子走向街头,一探究竟。

傅家甸成立了防疫卫生局,在各区域内下派卫生医士和巡警,发现此类病者,一律厉行

隔离。同时号召大家捕捉老鼠,切断疫源。

听说官府为了鼓励百姓灭鼠,捉一只老鼠,奖励铜钱五分。金兰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和黄猫捉老鼠,挣一分是一分。她在客栈的各个角落下了捕鼠夹,然后把黄猫圈在灶房,

让它一意捕鼠。黄猫己经习惯了捉到老鼠就把它消灭掉。可如今吃掉老鼠,等于吃掉了钱,

金兰不许。她一旦从门缝觑见黄猫捉住老鼠,就赶紧冲进去将其夺下。黄猫愤怒地竖起胡子,

嘀哺叫着,不明白为什么该吃的东西,却突然不让吃了。

黄猫有了抵触情绪,捕鼠就没有热情了。金兰晚上睡觉,能听见灶房的老鼠窸窸窣窣地

响了。早晨起来,不是发现竹篮的干粮被糟蹋了大半,就是看见案板上的肉被啃得面目全非。

而且老鼠故意气她似的,将米粒似的黑屎遗留在灶台上。一想起它们享用了一夜的珍保美馔

后,清晨鼓着圆溜溜的肚子回窝睡觉了,金兰就为猫的怠工大为恼火。她捉住黄猫,掐它的

脖子,想着吓唬吓唬它,它就不敢对横行的老鼠袖手旁观了。哪想到她教训黄猫的时候,被

推门而至的翟役生撞见了。

做太监的,在人群中,还是觉得孤单吧,他们特别喜欢养猫养狗做个伴,翟役生也不例

外。他初来傅家甸时,怀中抱着的,就是一只雪白的猫。白猫懒于捉老鼠,被翟役生养得肥

嘟嘟的,娘娘一样供着。有一日它享用鱼骨,一不小心,粗大的鱼骨竟然卡在喉咙,只一会

儿的工夫,就断气了。没了心爱的白猫,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每次回到客栈,

只要带了吃的,总先喂给它。

翟役生见黄猫被金兰掐得四爪乱蹬,以为金兰要置它于死地,照着她的背就是一拳。金

兰一个趣起,黄猫就此脱身。

“我再晚回来一步,你是不是要吃猫肉了?”翟役生扯着公鸭嗓大叫。

“吃猫肉了又怎的?”金兰说,“我不让它吃耗子,它还来脾气了,不捉了!这两天耗

子在灶房造反了,你就一点没听到?”

“你不让它吃,你吃?”翟役生不平地说。

金兰说:“再怎么的,我也不会吃那玩意儿呀,没听说死耗子如今能换钱么?”

翟役生说:“换什么钱啊,都是瞎传。你出去看看,家家抓的死耗子,都扔外面了。你

要是有本事换成钱,不用在家和猫争嘴,街上捡去吧!”

翟役生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手和脚,却出奇的大,也出奇的灵巧。他不但会爆灯笼,

还会给自己补袜子。金兰对翟役生为什么出宫,一直心存疑虑。她也问过他,在里面呆着有

吃有喝,何苦出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翟役生只说他想家,就出来了。再问他在里面是做什

么的,③翟役生只回一句:“嗨,做这个的,不都是伺候人吗?”再无第二句话。按照金兰

的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过,留有伤疤。在金

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被人打断的。但凡雨雪的

前夜,翟役生总能准确预报,因为他那条伤腿会疼。

夜里,金兰正睡着,忽然听到有老鼠的动静。她想,灶台下只有一个红萝卜,就啃去吧。

可令金兰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忍不住,要进厨房看时,却发现翟役生已到那里,④只见他忽

然抽出手,纵身扑向灶台,眨眼间,老鼠已被他罩在掌下。他纵身捕鼠的姿态,简直就是一

只活灵活现的猫!当翟役生炫耀地将那只还吱吱叫着的灰老鼠提起来的时候,金兰惊异不已

地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翟役生冲口而出:“好几年不干这个了,没想到一逮还能逮住!早年我在……”话没说

完,翟役生打了个深深的寒战,扔下老鼠,叹了口气,“啪”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哭丧着脸

说:“怎么还记着这本事呢!”那只死里逃生的老鼠落地后,还有点发蒙,它哆嗦了几下,这

才开溜。它这一去,估计是不会再回到人的世界了。

金兰呆住了,其实翟役生捕鼠的那一刻,她已然明白,他在宫里过着怎样的日子。金兰

没说什么,她从缸里舀了一盆清水,端到他面前,怜惜地说:“洗手吧,以后再也不用干这

个了。”翟役生垂手站着,没碰清水,金兰便又催促了一遍;“洗手吧。”谁知翟役生忽然夺

过那盆水,“哗”地一下,朝她头上泼来,然后将铁盆“胱当”一声摔在地上。

金兰气坏了,她一边骂翟役生不识抬举,一边用力将他扳倒在地,一脚接着一脚踹他。

金兰没有想到,翟役生的身子竟是这般懈松,她的脚,就像踹在棉花包上。

(有删改)

【注】选自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小说反映的是清末(1910)哈尔滨发生鼠疫时的社会

生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意味丰富,既指金兰和猫捕鼠,也指翟役生的特殊技能及其在宫内的差事,

还指鼠疫之下民众捕鼠防疫的行为。

B.从死老鼠“都扔外面了”可以推测,官府在鼠疫发生时采取的号召捕鼠、隔离病患等

一系列措施,并不能遏制鼠疫的传播。

C.翟役生供养白猫,又为了救黄猫而与金兰吵架,说明他对猫感情深厚,这不仅因为他

孤单,还与他在宫中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D.翟役生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误被打断腿赶出宫的,他不愿意让金兰知道这段往事,于是

就谎称自己是“想家”才出宫的。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中“大动干戈”“杀”赋予“雪”以人的行为,突出了哈尔滨的雪之大,寒气逼人。

B.句②中“面饼”上“撒了黑芝麻”不仅比喻形象,而且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C.句③中翟役生只回金兰一句话,并且语焉不详,这为人物加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D.句④中“抽”“纵”“扑”“罩”四个动作一气呵成,突出了翟役生捕鼠的敏捷娴熟。

(3)翟役生捕鼠的情节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4)小说最后两段翟役生有两处看似反常的表现,意蕴深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

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目中有疵,无害于视,喉中有病,无

害于息。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

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速,不可谓智;遁

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触,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

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

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

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明月之珠不能无颖。然而天下宝之者,

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材料二: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成欲

干齐桓公,方国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

门,辟任车,崎火甚盛。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

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

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

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

亡人之木差,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

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使曹子计A不顾后B足C不旋踵D刎颈于陈E中F则终身G为破军H擒将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成功,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遂”意思不同。

B.耻,指耻辱,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C.穷困,指困厄、处境困难,与现在所说的“穷困”之意略有差异。

D.大美,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文中桓公所说的“大美”指的是宁戚的杰出才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被认为不智、不勇、不贞,但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任用他做了齐相,

最终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王之业。

B.曹子在柯地的盟会上劫持齐桓公,使鲁国被夺走的土地一下子全部收回,他成功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把作战的失败看作羞耻的事,而是有长远打算。

C.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求官职,恰巧在夜间有机缘望见桓公,于是他敲着牛角大声唱

歌以引起桓公的注意;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最终达到了目的。

D.在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的时候,群臣劝桓公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的具体情况,但

桓公拒绝了,他想用其所长,不希望因其“小恶”而丢弃其“大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②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嫡火甚盛。

(5)两则材料在选用人才方面有怎样相同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皇甫冉①

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②。

江客不堪频北顾,塞鸿何事复南飞。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③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注】①皇甫冉:唐朝时期大臣,安定朝那(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作此诗时,安史之

乱己给整个国家造成巨大创伤,诗人时任无锡(今江苏境内)县尉。②翠微:青绿的山

色。③瓜步:山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了题目,引出远望的景色,“思依依”有统领全诗思想感情之功。

B.诗人忧心北方战事,塞鸿南飞未带来好消息,所以有“何事复南飞”一问。

C.王师转战不已,不由让诗人想要询问军中诸将谁能够在谈笑之间灭敌解围。

D.全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以关心国家兴衰为核心,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简要赏析颈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阐明了齐国与赵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而对于赵国灭亡的原因,苏洵则发出“”的感叹。

(2)陆游在《书愤》中通过运用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济”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表达

自己年事已高而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3)刘明同学在写作文时,想引用两句诗来赞美革命者信仰坚定、视死如归,于是引用

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看了,认为不如引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汗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出汗后如果遇到刮风等空气流动现象,A,这是

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速度,而汗液蒸发的过程会带走人体的热量。同

理,空气循环扇也是通过增加空气流动,让使用者感觉凉爽的。

①空气循环扇本质上就是电风扇,②是一种可以加快室内空气流动的家用电器。③通过

吸入空气并将其加速排出,④让使用者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变快。⑤快速流动的空气经过使

用者的皮肤时,⑥就会帮助其汗液更快蒸发,进而加速散热。⑦它与普通风扇在帮助人类降

温的原理上虽然基本一致,⑧但常常前者有更大的风扇叶片、更大的摇头角度,⑨可以在一

个更大的区域内加快空气流动速度。⑩形象地说,空气循环扇就像一根搅拌棒,可以让房间

内的空气更快地急速流动起来。

什么样的场景适合使用空气循环扇呢?空气循环扇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室内空气循环,适

合需要增强室内热交换的环境。举例来说,如果家中只有一台空调,而人们希望将空调的冷

气送到家中其他位置,B,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实在是累了,眼看着女儿从容的动作和那已被汗水浸湿贴在前额上的几缕头发,叹

了口气,疲倦地坐在堤堰的野草上。她撩起衣襟,擦着汗,扇着风。那垠上的一棵柿子树像

伞一样散开枝叶,从树叶儿间透进来的阳光,斑斑点点洒在母亲的身上。

母亲今年三十九岁,看上去,倒像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她的个子,在女人里面算是高的,

背稍有点驼,稠密的头发,已有些灰蓬蓬,在那双浓厚的眉毛下,一对大而黑的眼睛,陪衬

在方圆的大脸盘上,看得出,年轻时,她是个美丽而和善的姑娘。现在,眼角已镶上密密的

皱纹,本来水灵灵的眼睛失去了光泽,只剩下善良微弱的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像藏有许多

苦涩的东西一样。在她那微厚的嘴唇两旁,有两道明显的弯曲的深细皱纹,像是由于在忍受

着巨大的疼痛而紧闭着嘴咬着牙不呻吟似的。平时,她的嘴总是习惯地闭着。在她的下颗右

方,长着一颗豆大的黑痣,像是留给幼儿好找妈妈的标记,散发着显眼的善良光彩。

歇过一会,母亲走出树荫,用手遮着从块块的浮云缝隙射出来的刺眼的阳光,太阳眼看

快正南了,该回家吃午饭了。

(1)第一段中“透”字的最初版本是“射。作者何以进行这样的修改?请简要分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去掉两个逗号,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但表达效果则大为降

低,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首尾两段都用到了“眼看”一词,请简析其表意上的区别。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正的朋友,能够尊重你、支持你,倾听你的烦恼,指出你的过失;真正的朋友,可以

同甘苦、共患难,可以陪伴你度过人生的喜怒哀乐……我们都需要真正的朋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上)模拟语文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为全党上下敲响

了警钟;强调“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

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站稳反腐败斗争的人民立场;认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

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把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保

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立场的坚定,决定意志的坚决。正是看到反腐败斗争关

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发出“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郑重宣示,

以猛药去病、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雷霆万钧之力净化党内政

治生态。这正是抓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以“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

‘铁帽子王’”的执法不阿,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忍不拔,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祛腐必净、除恶务尽、上不封顶。可以说,义无反顾、一往

无前的反腐败斗争,照见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擦亮了这

个百年大党穿越风雨而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

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

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的退让妥协,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

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现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

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

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才能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

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摘编自仲音《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材料二:

“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一一“贪得

无厌”刚好相反。“知足常乐”是克制一己的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

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

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

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不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

人工,到了一定程度,出产是不会继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

生活的人,假若要不断地提高收入,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

积。有荒地时,固然可以开垦,但是荒地是要开尽的,而且有很多的地太贫瘠,不值得开垦。

人口一代一代地增加,土地还是这一点。

如果大家“贪得无厌”,还是打算增加享受,还是想要扩充耕地,那就只有兼并了一一

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人们还得和平地活

下去,在这土地生产力的封锁线下,只有在欲望方面下克己的功夫了。“知足常乐”不但成

了个道德标准,也是个处世要诀。因为在人口拥挤的土地上谋生活,若不知足,立刻会侵犯

别人的生存,引起反抗,受到打击,不但烦恼多事,甚而会连生命都保不住。

中国一身还是埋在土地里,只透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你看国家的收入还不是靠田

赋?民间的收入还不是靠农产?即使有人不直接拖泥带水地下田劳作,但有多少人不直接或

间接靠土地生活?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

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么可

笑和士气!他露在地面上的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

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

若是我说“把头也埋下去罢”,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生活和文化是一套一套的,生活在

土里,文化就该土气。土气的文化确实令人觉得不顺眼,但是你得全身从土里拔出来啊。现

在这种半身入土的情形是会拖死人的。享受、浪费、挥霍被视为应当了,而自己并不能生产

给自己享受、浪费、挥霍的物资。于是“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的需要便加重了。传统文化中

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怎会不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

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这个贫血的国家哪里还有资本去打破土地的封锁

线,建立现代工业呢?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

自拔,新文化的建立,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是除了自拔,只有死亡。我们现在正在向

死亡的路上跑,那是事实。

(摘编自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是党自我革命以长久

生存的重大政治任务。

B.反腐倡廉是坚决地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维持着党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必须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必须始终保持

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

D.“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该句形象地描述了贪污、

腐败的原因和现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材料一“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把历史上逍遥于法

律之外的情况与当今进行对比,显示了我们党在执法上的坚定意志。

B.材料一“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表明“权力”与“腐败”是手心与手背

的关系,说明为官的内在风险,警示官员要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C.材料二“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了人与物之间的两种

关系状态,是在面对外界资源诱惑时,因为自我克制的程度有异而出现的不同精神。

D.材料二“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承接上文,否定了口味摩登、名词时髦的现象,

也引出作者对深处士气文化中的人的提醒:要勇于自拔。

(3)下列选项,观点与材料匹配得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工作成为保民生工程的极为重要的举措。

B.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乡村村民通过自己耕种来实现生产,供需大致平

衡,不依赖外部市场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C.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全国各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

从事非农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D.传统文化对贪污没有道德的制裁:百姓在对待腐败官员方面,总是希望制定严厉措施

对其做出惩罚,而很少对其在道德方面提出要求。

(4)请简述材料一第3段的说理层次。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请结合材料,从文体角度谈谈它们

论证特点的不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

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

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

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相关语段说理层次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

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

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解答】(1)D.“该句形象地描述了贪污、腐败的原因和现状”错。该句是对中国现状

的描述。“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说的是国家收入靠田赋、民间收入靠农产的情况

极其严重,”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是说建立新文化、现代工业的希望十分渺茫。所

以该句说的不是贪污、腐败的原因和现状。

故选D。

(2)B.对“权力”与“腐败”的关系理解有误,“手心”“手背”是必然关联,而原文“只

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中的“风险”一词,体现的是可能性。

故选B。

(3)B.选项中冒号后面的内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下的物质层面的自给自足,而“从土地

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指的是精神,这从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

故选B。

(4)由“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可知,本段先提

出观点;由“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反腐败就是同各种

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这种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

不得丝毫的退让妥协,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现在,反腐败

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

决不能低估”可知,接着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由“只有始终保

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才能

用我们党的风清气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以党的永不变质确

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可知,最后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

(5)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

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

亡的高度,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

的血肉联系”可知,材料一从现实入手,以政论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由

“正是看到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发出'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

分子藏身之地’的郑重宣示……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祛腐必净、除恶务尽、

上不封顶”可知,其论证上,语言掷地有声,语气严肃庄重,引用有力,说理有据,破

立结合。

由“‘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

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可知,材料二从传统文化起

笔,以杂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由“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

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不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人工,到了一定程度,出产是不会继

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生活的人,假若要不断地提高收入,

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积”“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

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么可笑和士气!他露在地面上的

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

在土里”等可知,其论证上,以形象化的语言讲道理,挖掘根源,指明危害,引发思考。

答案:

(1)D

(2)B

⑶B

(4)本段共五句话,可分为三层,论述逐步深入。①先亮明观点,指出权力与腐败有关

联;②然后论述反腐败斗争的意义与艰巨性、严峻形势;③最后指出反腐败斗争的要求。

(5)①材料一从现实入手,以政论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其论证特点:语

言掷地有声,语气严肃庄重,引用有力,说理有据,破立结合。②材料二从传统文化起

笔,以杂文的方式表述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其论证特点:以形象化的语言讲道理,挖

掘根源,指明危害,引发思考。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捕鼠四

迟子建

入冬以来,哈尔滨也落了几场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的,没怎么存住。①而昨夜的雪,

却是大动干戈,把哈尔滨杀得白茫茫的。街边的榆树,本来还命悬一线似的,将三两片枯叶

当金币一样吊着,大雪这个天贼一来,它们立刻吓软了腿,哆嗦着坠地了。而野地里那些筷

子般长的瑟缩的荒草,再想打悲秋这张牌,也是不可能的了,过膝的大雪生生把它们的幽怨

埋住了。大雪后的哈尔滨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在乌鸦眼里,一定是三张刚出锅的面饼。埠头

区那张大些,新城区的中不溜儿,而傅家甸稍小一些。②不过最小的这张面饼,像是撒了黑

芝麻。因为大雪过后,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传遍了这里;鼠疫来了。人们无法安生呆在屋子

里,纷纷抄着袖子走向街头,一探究竟。

傅家甸成立了防疫卫生局,在各区域内下派卫生医士和巡警,发现此类病者,一律厉行

隔离。同时号召大家捕捉老鼠,切断疫源。

听说官府为了鼓励百姓灭鼠,捉一只老鼠,奖励铜钱五分。金兰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和黄猫捉老鼠,挣一分是一分。她在客栈的各个角落下了捕鼠夹,然后把黄猫圈在灶房,

让它一意捕鼠。黄猫己经习惯了捉到老鼠就把它消灭掉。可如今吃掉老鼠,等于吃掉了钱,

金兰不许。她一旦从门缝觑见黄猫捉住老鼠,就赶紧冲进去将其夺下。黄猫愤怒地竖起胡子,

嘀哺叫着,不明白为什么该吃的东西,却突然不让吃了。

黄猫有了抵触情绪,捕鼠就没有热情了。金兰晚上睡觉,能听见灶房的老鼠窸窸窣窣地

响了。早晨起来,不是发现竹篮的干粮被糟蹋了大半,就是看见案板上的肉被啃得面目全非。

而且老鼠故意气她似的,将米粒似的黑屎遗留在灶台上。一想起它们享用了一夜的珍保美馔

后,清晨鼓着圆溜溜的肚子回窝睡觉了,金兰就为猫的怠工大为恼火。她捉住黄猫,掐它的

脖子,想着吓唬吓唬它,它就不敢对横行的老鼠袖手旁观了。哪想到她教训黄猫的时候,被

推门而至的翟役生撞见了。

做太监的,在人群中,还是觉得孤单吧,他们特别喜欢养猫养狗做个伴,翟役生也不例

外。他初来傅家甸时,怀中抱着的,就是一只雪白的猫。白猫懒于捉老鼠,被翟役生养得肥

嘟嘟的,娘娘一样供着。有一日它享用鱼骨,一不小心,粗大的鱼骨竟然卡在喉咙,只一会

儿的工夫,就断气了。没了心爱的白猫,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每次回到客栈,

只要带了吃的,总先喂给它。

翟役生见黄猫被金兰掐得四爪乱蹬,以为金兰要置它于死地,照着她的背就是一拳。金

兰一个趣起,黄猫就此脱身。

“我再晚回来一步,你是不是要吃猫肉了?”翟役生扯着公鸭嗓大叫。

“吃猫肉了又怎的?”金兰说,“我不让它吃耗子,它还来脾气了,不捉了!这两天耗

子在灶房造反了,你就一点没听到?”

“你不让它吃,你吃?”翟役生不平地说。

金兰说:“再怎么的,我也不会吃那玩意儿呀,没听说死耗子如今能换钱么?”

翟役生说:“换什么钱啊,都是瞎传。你出去看看,家家抓的死耗子,都扔外面了。你

要是有本事换成钱,不用在家和猫争嘴,街上捡去吧!”

翟役生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手和脚,却出奇的大,也出奇的灵巧。他不但会爆灯笼,

还会给自己补袜子。金兰对翟役生为什么出宫,一直心存疑虑。她也问过他,在里面呆着有

吃有喝,何苦出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翟役生只说他想家,就出来了。再问他在里面是做什

么的,③翟役生只回一句:“嗨,做这个的,不都是伺候人吗?”再无第二句话。按照金兰

的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过,留有伤疤。在金

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被人打断的。但凡雨雪的

前夜,翟役生总能准确预报,因为他那条伤腿会疼。

夜里,金兰正睡着,忽然听到有老鼠的动静。她想,灶台下只有一个红萝卜,就啃去吧。

可令金兰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忍不住,要进厨房看时,却发现翟役生已到那里,④只见他忽

然抽出手,纵身扑向灶台,眨眼间,老鼠已被他罩在掌下。他纵身捕鼠的姿态,简直就是一

只活灵活现的猫!当翟役生炫耀地将那只还吱吱叫着的灰老鼠提起来的时候,金兰惊异不已

地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翟役生冲口而出:“好几年不干这个了,没想到一逮还能逮住!早年我在……”话没说

完,翟役生打了个深深的寒战,扔下老鼠,叹了口气,“啪”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哭丧着脸

说:“怎么还记着这本事呢!”那只死里逃生的老鼠落地后,还有点发蒙,它哆嗦了几下,这

才开溜。它这一去,估计是不会再回到人的世界了。

金兰呆住了,其实翟役生捕鼠的那一刻,她已然明白,他在宫里过着怎样的日子。金兰

没说什么,她从缸里舀了一盆清水,端到他面前,怜惜地说:“洗手吧,以后再也不用干这

个了。”翟役生垂手站着,没碰清水,金兰便又催促了一遍;“洗手吧。”谁知翟役生忽然夺

过那盆水,“哗”地一下,朝她头上泼来,然后将铁盆“胱当”一声摔在地上。

金兰气坏了,她一边骂翟役生不识抬举,一边用力将他扳倒在地,一脚接着一脚踹他。

金兰没有想到,翟役生的身子竟是这般懈松,她的脚,就像踹在棉花包上。

(有删改)

【注】选自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小说反映的是清末(1910)哈尔滨发生鼠疫时的社会

生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说的标题意味丰富,既指金兰和猫捕鼠,也指翟役生的特殊技能及其在宫内的差事,

还指鼠疫之下民众捕鼠防疫的行为。

B.从死老鼠“都扔外面了”可以推测,官府在鼠疫发生时采取的号召捕鼠、隔离病患等

一系列措施,并不能遏制鼠疫的传播。

C.翟役生供养白猫,又为了救黄猫而与金兰吵架,说明他对猫感情深厚,这不仅因为他

孤单,还与他在宫中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D.翟役生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误被打断腿赶出宫的,他不愿意让金兰知道这段往事,于是

就谎称自己是“想家”才出宫的。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句①中“大动干戈”“杀”赋予“雪”以人的行为,突出了哈尔滨的雪之大,寒气逼人。

B.句②中“面饼”上“撒了黑芝麻”不仅比喻形象,而且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C.句③中翟役生只回金兰一句话,并且语焉不详,这为人物加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D.句④中“抽”“纵”“扑”“罩”四个动作一气呵成,突出了翟役生捕鼠的敏捷娴熟。

(3)翟役生捕鼠的情节虽然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4)小说最后两段翟役生有两处看似反常的表现,意蕴深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

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小说的艺术特色,

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情节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相关情节的作用,再结

合文本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意蕴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文本写作意图,再结合

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解答】(1)D.“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误被打断腿赶出宫的”错误。原文是“按照金兰的

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过,留有伤疤。在

金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被人打断的”,由此

并不能肯定翟役生“是因为在宫中犯错被打断腿赶出宫的”。

故选D。

(2)C,“这为人物加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错误,翟役生是太监,在宫里伺候人,文中

的这些信息很明确。覆役生吞吞吐吐、语焉不详,是不愿意说在宫中的生活,并不能增

加他的神秘色彩。

故选C。

(3)由“他初来傅家甸时,怀中抱着的,就是一只雪白的猫。白猫懒于捉老鼠,被翟役

生养得肥嘟嘟的,娘娘一样供着。有一日它享用鱼骨,一不小心,粗大的鱼骨竟然卡在

喉咙,只一会儿的工夫,就断气了。没了心爱的白猫,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

每次回到客栈,只要带了吃的,总先喂给它”可知,小说前面交代了翟役生爱猫的种种

表现,为后文写他像猫一样捕鼠埋下了伏笔。(因为干的是和猫一样的活儿,所以爱猫。)

由“翟役生虽然个子不高,但他的手和脚,却出奇的大,也出奇的灵巧”可知,小说前

面写翟役生手脚出奇的大、出奇的灵巧,为下文写他捕鼠做了铺垫。

由“做太监的,在人群中,还是觉得孤单吧,他们特别喜欢养猫养狗做个伴,翟役生也

不例外……没了心爱的白猫,翟役生就把心思转移到黄猫身上,每次回到客栈,只要带

了吃的,总先喂给它”“翟役生见黄猫被金兰掐得四爪乱蹬,以为金兰要置它于死地,照

着她的背就是一拳。金兰一个趣起,黄猫就此脱身”可知,金兰对翟役生出宫的疑虑和

翟役生对宫内生活讳莫如深,为下文写他捕鼠埋下了伏笔。

(4)由“照金兰的揣测,翟役生极有可能犯了什么错,受了刑罚才被赶出来。他右腿断

过,留有伤疤。在金兰想来,那条腿绝不会像翟役生说的那样,是在门槛跌折的,而是

被人打断的”可知,翟役生认为金兰让他洗手是瞧不起他干捕鼠这活儿,这让他联想到

在宫里被人瞧不起的经历,所以发怒,夺过水盆泼金兰并摔了盆子。

由“翟役生冲口而出:'好几年不干这个了,没想到一逮还能逮住!早年我在……‘话没

说完,翟役生打了个深深的寒战,扔下老鼠,叹了口气,‘啪’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哭丧

着脸说:'怎么还记着这本事呢!'那只死里逃生的老鼠落地后,还有点发蒙,它哆嗦了

几下,这才开溜。它这一去,估计是不会再回到人的世界了”可知,被金兰推倒在地打

骂时,翟役生的身体像棉花包一样懈松,丝毫不反抗。由此可见,翟役生在宫里长期被

奴役,不敢反抗、不能反抗已成为他的习惯和本能。

知识可知,翟役生的两处反常行为,反映了清末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奴役、摧

残人性的黑暗社会。

答案:

(1)D

(2)C

(3)①小说前面交代了翟役生爱猫的种种表现,为后文写他像猫一样捕鼠埋下了伏笔。

(因为干的是和猫一样的活儿,所以爱猫。)②小说前面写翟役生手脚出奇的大、出奇的

灵巧,为下文写他捕鼠做了铺垫。③金兰对翟役生出宫的疑虑和翟役生对宫内生活讳莫

如深,为下文写他捕鼠埋下了伏笔。

(4)①第一处:翟役生认为金兰让他洗手是瞧不起他干捕鼠这活儿,这让他联想到在宫

里被人瞧不起的经历,所以发怒,夺过水盆泼金兰并摔了盆子。②第二处:被金兰推倒

在地打骂时,翟役生的身体像棉花包一样懈松,丝毫不反抗。由此可见,翟役生在宫里

长期被奴役,不敢反抗、不能反抗已成为他的习惯和本能。③翟役生的两处反常行为,

反映了清末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奴役、摧残人性的黑暗社会。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

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目中有疵,无害于视,喉中有病,无

害于息。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

终身为破至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逐,不可谓智;遁

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

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束缚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

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

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明月之珠不能无颖。然而天下宝之者,

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材料二: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成欲

干齐桓公,为国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

门,辟任车,燧火甚盛。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

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

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

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

亡人之木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

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使曹子计A不顾后B足C不旋踵D刎颈于陈E中F则终身G为破军H擒将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遂,成功,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遂”意思不同。

B.耻,指耻辱,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C.穷困,指困厄、处境困难,与现在所说的“穷困”之意略有差异。

D.大美,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文中桓公所说的“大美”指的是宁戚的杰出才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管仲被认为不智、不勇、不贞,但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任用他做了齐相,

最终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王之业。

B.曹子在柯地的盟会上劫持齐桓公,使鲁国被夺走的土地一下子全部收回,他成功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把作战的失败看作羞耻的事,而是有长远打算。

C.宁戚想到齐桓公那里谋求官职,恰巧在夜间有机缘望见桓公,于是他敲着牛角大声唱

歌以引起桓公的注意;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最终达到了目的。

D.在齐桓公将要任用宁戚的时候,群臣劝桓公派人到卫国了解一下宁戚的具体情况,但

桓公拒绝了,他想用其所长,不希望因其''小恶”而丢弃其“大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②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燧火甚盛。

(5)两则材料在选用人才方面有怎样相同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

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

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⑴“不顾后”的意思是“不顾后果”,“后”为“顾”的宾语,其后断句;“足”

是“不旋踵”的主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踵”后断句;“则”为句首连词,其前断句。

故在BDF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假使曹子考虑问题不顾后果,脚后跟不扭回,而在战

阵中自杀,那么他终身就是失败的军队的被擒的将领了。

(2)B.“意思和用法都相同”错。不忌讳自己的耻辱。耻:指耻辱/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故选:Bo

(3)A.“齐桓公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缺点”错,于文无据。

故选:Ao

(4)①诚:如果;是:好,正确;虽:即使。句子翻译为: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

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

②郊:到郊外、在郊外;辟:使……避开;盛:盛大,明亮。句子翻译为:桓公到郊外

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

(5)材料一原文为“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莫

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材料二原文为“以全举人固难,物

之情也。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再结合两则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可知,

两则材料中涉及的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选用人才要善用其长处,忽略其短处。

答案:

(1)BDF

(2)B

(3)A

(4)①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累。

②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避开,火把很明亮。

(5)所有的人才都是有缺点的,选用人才要善用其长处,忽略其短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公有杀掉弟弟的牵累,齐桓公有争夺国家的恶名,但是周公用大义弥补自己的缺陷,

桓公用功业消除自己的丑事,而都成了天下人认为的贤人。如果以别人的小小过失掩盖他大

的美德,那么天下就没有圣王和贤相了。眼中有疵点,不妨碍看东西;喉咙中有毛病,不妨

碍呼吸。从前曹子为鲁君带兵打仗,三次作战都没有取胜,丢失国土上千里。假使曹子考虑

问题不顾后果,脚后跟不扭回,而在战阵中自杀,那么他终身就是失败的军队的被擒的将领

了。然而曹子不把他的失败看作羞耻之事,而把死了却没有建立功业看作羞耻之事。(齐、

鲁两君于)柯地会盟时,(他)拿着三尺宝剑,逼近齐桓公的胸口,三次战争丧失的土地,

在一天便全部返回鲁国,勇武闻名于天下,功劳长存于鲁国。管仲辅佐公子纠却没有成功,

不可以称为聪明;逃跑奔走,没有死于公子纠之难中,不可以称为勇;被捆绑囚禁,不忌讳

自己的耻辱,不可以称为贞节。面对这三种品行,平民不会与他交友,君主不会以他为臣。

但管仲从囚禁中免于一死,管理齐国的政事,(帮助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匡正天下。假使

管仲抛弃生命殉义而死,不考虑以后的打算,怎会有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业呢?所以一个人

只要有大德,就不必追究他的小节;如果有很好的声誉,就不必挑剔小的毛病。人之常情,

没有人没有短处。如果他的大的德行和才略是好的,即使有些小差错,也不足以成为他的拖

累。夜明珠不可能没有瑕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