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分)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3.0Xl()7j/m3,则完全燃烧0.40?的天然气可放出的热量为
Jo
2.(1分)如图,斜面长5m,高3m。用80N的拉力F将1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
顶部,则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是“
3.(3分)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
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
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选填“甲”
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0〜
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
4.(2分)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质量为100g、初温为20℃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
段时间后,水的温度升高到70℃,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J,水增加
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已
知c水=4.2X1()3J/(kg・℃)。
5.(2分)如图所示的内燃机是机,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能。
诉
霞
6.(2分)现探明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的热值比煤气的热值大得多,
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可燃冰和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1kg的可燃冰,燃
烧一半后,剩余可燃冰的热值o(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
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温
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艾绒
套筒
8.(2分)一台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了0.02kg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是9X1()5J,则汽油的热值为J/kg,已知该汽油机热机效率为20%,则
一个冲程汽油机输出的机械能为J。
9.(I分)为了减少污染,可对秸秆进行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200g秸秆煤可放
出的热量若可以全部被水吸收,则可使kg的水温度升高50℃.[c水=4.2X103J/
(kg・℃),q秸秆=2.1Xl()7j/kg]
10.(2分)如图,用滑轮组将一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F=100N,若该过程
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Jo若增加所提
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不计绳
重和摩擦)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11.(2分)下列事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300N的力推石头,石头没动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
D.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12.(2分)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
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13.(2分)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寻根同源,记住年味”的活动,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晒
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中,玉润饱满的汤圆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
B.图乙中,红糖粮耙入嘴时很烫,是因为核耙含有的热量很高
C.图丙中,与盒子摩擦引燃的“擦炮”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图丁中,刚上桌继续沸腾的砂锅米线,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14.(2分)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风力发电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B.乙:拉开的弹弓将石子弹出的过程,弹性势能增大
C.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返回舱在减速着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T:水平路面上疾驰的汽车,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5.(2分)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C.利用机械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D.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16.(2分)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进行为期6个月的科学实验探究和生活。长征二
号F遥运载火箭用了液态氢作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的()
A.密度大B.热值高C.沸点高D.燃点高
17.(2分)如图所示,在试管里盛适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加热试管使
水沸腾,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推动管口处的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实验过程中通过热传递使试管内水的内能增大
C.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三、实验题(8分+6分+5分=19分)
18.(8分)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
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
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
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法。
19.(6分)在探究“燃料热值与燃料种类关系”的实验中,组装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烧杯中的水温度。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灯具内所盛酒精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盛有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
(2)通过观察水温的高低,由此判断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当两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
甲装置中水温度为80℃,乙装置中水温度为90C,由此可以初步判断(选填
“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
(3)根据Q,w=cmA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mq计算出煤油的热值,发现结
果与资料中给出的煤油热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
20.(5分)涪江大桥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
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
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钩码钩码上升绳端拉力绳端移动机械
次数重G/N高度h/mF/N距离S/lYI效率n
120.11.20.355.6%
220.21.20.655.6%
340.11.90.370.2%
440.11.30.561.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与无关。
(4)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
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
效率越O
四、计算题(5分+7分+7分=19分)
21.(5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10s内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绳重和
摩擦,求:
(1)此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是多少;
(2)若动滑轮重力为30N,则该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2.(7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千克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立即投入
质量为1千克,温度为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水的温度升高到80℃.【c水
=4.2X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80℃的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X1()5J的热量,求水的末
温。
23.(7分)参加今年国庆阅兵的运20是我国自主发展的大型运输机,它的发动机是一种热
机,通过航空煤油在气室中燃烧,从喷口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使发动机获得向前的推力。
若运20在高空中飞行时在恒定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以720km/h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
航行lh,需要燃烧的航空煤油4800kg。已知飞机发动提供的机械功率是3.2X107W,航
空煤油的热值为4Xl()7j/kg。试求:
在这lh内:
(1)航空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发动机获得水平推力F是多大?
(3)该飞机发动机的热机效率是多大?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I.(I分)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3.0XI()7j/m3,则完全燃烧0.4n?的天然气可放出的热量为
1.2X1Q7J„
【分析】已知天然气的热值和体积,利用公式Q放=Vq计算完全燃烧0.4n?的天然气放
出的热量。
【解答】解: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is=Vq=0.4m3x3X107j/m3=i.2X107j。
故答案为:1.2义IO7。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应用,注意固体(液体)燃料完全燃烧放
热公式Qsjtnmq、热值单位J/kg;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jsuVq、热值单位J/n?。
2.(1分)如图,斜面长5m,高3m。用80N的拉力F将1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
顶部,则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是75%o
【分析】知道物体的重力、斜面高,根据W=Gh求出有用功;知道拉力大小、斜面长,
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斜面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解答】解:拉力做的有用功:
Wff=Gh=100NX3m=300J,
拉力做的总功:
W『Fs=80NX5m=4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n=100%=^22Lx100%=75%。
W总400.T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
3.(3分)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
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
水和另i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甲(选填“甲”
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1X103J/(kg・℃),这种液体在0〜
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4.2X104)。
小温度/七
I
30一H一三甲
可、o_______S乙.
〃时间Anin
【分析】(1)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
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判断出哪一种液体是水,由题知,分别用质量
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相同时间水和液体放出的热量不相同。而水和液体
的质量相同,根据吸热公式求液体的比热容;
(3)根据Q)x=cmAt可求出乙液体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
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ucmA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
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
是甲液体,
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60℃,放热15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40℃,
则水放出的热量:
Q族=c>Km水(t*-to)=4.2X1O3J/(kg»℃)XmX(60℃-40℃)«
(2)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水=111乙
c水m水Atucam(60℃-20℃)=4.2X103J/(kg«℃)XmX(60℃-40℃)»
解得CZ=2.1X1()3J/(kg.℃).
(3)读图可得,乙在15min内由60℃降低到20℃,降低的温度是60℃-20℃=40℃,
所以乙放出的热量、下=541=2.1><103〃(kg・C)X0.5kgX40℃=4.2X104J(.
故答案为:甲;2.1X103J/(kg,℃);4.2X104J«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温度-时间图象得出相关信息
是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
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4.(2分)某同学在烧杯中装入质量为100g、初温为20℃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
段时间后,水的温度升高到70℃,此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2.1X1Q4J,水增加的
内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已知c
*=4.2X103J/(kg«℃)o
【分析】(1)根据Q吸=~km水(t-to)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水的内能增加值);
(2)由于酒精不可能完全燃烧,有热量散失,且烧杯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进而判断水
增加的内能与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的关系。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水的内能增加值):
Q吸=<^m水(t-to)=4.2X103J/(kg・6)XO.lkgX(70℃-20"C)℃=2.1X104J;
(2)由于酒精不可能完全燃烧,有热量散失,且烧杯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
所以,水增加的内能小于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故答案为:2.1X104;小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吸热公式的应用,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存在热损失,只要细心应
该容易解答,比较简单。
5.(2分)如图所示的内燃机是汽油机,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内燃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其在工作时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
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图中气缸的顶部有个火花塞,是汽油机;
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打出电火花,同时活塞向下运动,所以这是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汽油;机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压缩冲程与做功冲程发生了能
量的转化,转化情况正好相反。
6.(2分)现探明中国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的热值比煤气的热值大得多,
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可燃冰和煤气,燃烧可燃冰放出的热量多,1kg的可燃冰,燃
烧一半后,剩余可燃冰的热值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只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解:已知可燃冰的热值比煤气的热值大得多,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可燃冰和
煤气,燃烧可燃冰放出的热量多;
因为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1kg的可燃冰,燃烧一半后,剩余可燃冰的种类没变,状态
没变,故其热值不变。
故答案为:可燃冰;不变。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热值的物理意义和性质即可正确解题。
7.(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
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
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艾绒
套筒
【分析】猛推推杆时间较短,气体来不及吸、放热,主要是外力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
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使艾绒燃烧起来。
故答案为:做功;增大。
【点评】本题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基础题,难度
不大。
8.(2分)一台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了0.02kg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是9X1()5J,则汽油的热值为4.5义1。7J/kg,已知该汽油机热机效率为20%,则一个
冲程汽油机输出的机械能为1.8X1Q5Jo
【分析】(1)根据Q^nqm算出汽油的热值;
(2)求有用机械能,首先要考虑用到热机效率的公式,代入数值即可求得。
【解答】解:(1)根据Q族=qm得汽油的热值为:
q=%=9X]()5j=4.5x107J/kg;
m0.02kg
(2)由热机效率公式口=上得有用机械能:
Q放
W<j=nQ®=20%X9X105J=1.8X105J«
故答案为:4.5Xio7;1.8X105O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和热机效率公式的应用,难度
不大。
9.(1分)为了减少污染,可对秸秆进行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200g秸秆煤可放
出的热量若可以全部被水吸收,则可使20kg的水温度升高50℃。[c水=4.2X1()3J/
(kg-℃),q秸秆=2.lXl()7j/kg]
【分析】(1)知道秸秆煤的质量和秸秆煤的热值,利用公式Q放=mq可计算秸秆煤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
(2)知道水的初温度和末温度、水的比热容,根据Q放=Q^=cmAt可计算出水的质量。
【解答】解:(1)秸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m秸秆煤q秸杵=200X103kgX2.1X107J/kg=4.2X106J;
6
(2)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Q1R=Q»=4.2X10J;
由(2吸=(:11141可得水的质量:
m=Q*=_________4巫1四_________=20kg。
c水At4.2X103J/(kg-DX50lC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公式和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
础题,难度不大。
10.(2分)如图,用滑轮组将一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所用拉力F=100N,若该过程
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320Jo若增加所提物体
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大(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不计绳重和
摩擦)
®i
1
【分析】(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有2段,已知物体上升的距离,可以得到绳子拉
下的距离;根据Ww,=Fs计算拉力F做的总功,再根据机械效率的变形公式计算拉力F
所做的有用功;
(2)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耳=生良=__一有用_=_Gh_=
V总W有用+邛额Gh+G动h
,据此判断出若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
—G+G—动=TG动—
G
【解答】解:(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有2段,即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h=2X2m=4m,
拉力F做的总功为:
W£l=Fs=100NX4m=400J,
W有用
由曳可得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
Wa
w有=T]W总=80%义400J=320J;
(2)不计绳重和摩擦,由"曳=---有用—=———=」一=―-一知
W总W有用+W额Gh+G动hG+G动G动
G
若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大。
故答案为:320;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总功、有用功的计算,需熟知拉力做的功为总功。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4分)
11.(2分)下列事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300N的力推石头,石头没动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
D.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力,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两个条
件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300N的力推石头,石头没动,石头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石头不做功,
故A错误;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人对杠铃不做功,故B错误;
C、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米袋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人对米袋做功,故C正
确;
D、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水桶移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人对水桶不做功,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的判断,特别要好好理解物体沿力的方向通
过的距离,例如B选项,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是沿着力的方向,
而是与力的方向垂直,这样力就没有做功。
12.(2分)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
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分析】材料相同,初温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由Q,&=cmAt可得出甲的At与
乙的At的关系,得出哪个末温高。
【解答】解:材料相同,初温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Q放相同,则由Q(4=cmAt
知,乙的At比甲的At大,即甲的末温高,热量由甲传向乙。
故选:Ao
【点评】热量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解题的关键是由热量公式确定出谁的末温
高。注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13.(2分)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寻根同源,记住年味”的活动,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晒
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玉润饱满的汤圆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
B.图乙中,红糖檄耙入嘴时很烫,是因为核耙含有的热量很高
C.图丙中,与盒子摩擦引燃的“擦炮”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D.图丁中,刚上桌继续沸腾的砂锅米线,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分析】(1)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2)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3)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
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A、煮汤圆时,汤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图丙中盒子与擦炮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
能的,故C错误;
D、刚上桌的砂锅米线能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的温度较高,米线能从砂锅中继续吸热而沸
腾,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量和内能的区别以
及沸腾现象,难度不大。
14.(2分)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风力发电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B.乙:拉开的弹弓将石子弹出的过程,弹性势能增大
C.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返回舱在减速着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丁:水平路面上疾驰的汽车,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1)风力发电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
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
【解答】解:
A、风力发电工作时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拉开的弹弓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当放开石子时,弹弓的弹性形变程度变
小,所以弹性势能变小,故B错误;
C、当飞船减速着陆时,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
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水平路面上疾驰的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也不变,则汽车的重力势
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量的转化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常见题型,是一道基础性
题目。
15.(2分)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C.利用机械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D.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分析】(1)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3)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解答】解:
A、功率越大,表示机械做功越快,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但机械效率不一定就高,故
A错误;
B、从亚=也可知,做功的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工作时间有关,故B错误;
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C
正确;
W有
D、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不一定越大,因为由TI=_5_X100%可知,机械效率的大小
V总
还要看总功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
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6.(2分)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进行为期6个月的科学实验探究和生活。长征二
号F遥运载火箭用了液态氢作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的()
A.密度大B.热值高C.沸点高D.燃点高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热值高的燃料•,放出
的热量多。
【解答】解: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用了液态氢作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热值高,相
同质量的液态氢和其它燃料相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对燃料热值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2分)如图所示,在试管里盛适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加热试管使
水沸腾,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推动管□处的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实验过程中通过热传递使试管内水的内能增大
C.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分析】(1)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蒸气推动轮机转动过程中,对外提供动力,相当于做功冲程。
【解答】解:A、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A错误;
B、对水加热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使水的内能增大的,故B正确;
C、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故
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的特点、液化现象、能量的转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属于
综合性题目。
三、实验题(8分+6分+5分=19分)
18.(8分)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
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I)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
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42℃;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A(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
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分析】(1)相同装置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
(2)温度计读数要注意分度值,并注意液面在0℃上方还是下方;
(3)由丙图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变化慢,说明A的比热容大;
(4)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
化小的吸热能力强,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液体吸
收的热量相同;
(2)温度计分度值为1C,读数为42℃;
(3)由丙图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变化慢,说明A的比热容大;冬天要选比热
容大的液体作为供暖物质,故选A;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42;(3)A;(4)控制变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来探究比热容的相关实验,难度一般。
19.(6分)在探究“燃料热值与燃料种类关系”的实验中,组装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烧杯中的水温度。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实验时应控制两灯具内所盛酒精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盛有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
(2)通过观察水温的高低,由此判断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当两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
甲装置中水温度为80℃,乙装置中水温度为90℃,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煤油(选填
“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
(3)根据Qu&=cmA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mq计算出煤油的热值,发现结
果与资料中给出的煤油热值相比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未被水完全吸收。
【分析】(2)根据水温的变化情况结合Q^=cmAt比较酒精和煤油放出热量的多少,然
后根据Q放=mq判断热值的大小;
(3)在此实验中,酒精和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有部分未被水吸收。
【解答】解:(2)当两灯的燃料完全燃烧完后,甲装置中温度计读数是80℃,而乙装置
的读数是90℃,由Qw*=cmAt知道,煤油灯加热的那杯水吸热多,说明在质量相同时
煤油放出的热量较多,由Q^=mq知道,煤油的热值大于酒精的热值;
(3)由于热量的直接散失、烧杯未加盖等,所以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大部分未被水吸收
或煤油燃烧不充分等,则由Q®=cmAt知道,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偏小,由Q放=0^
知道,计算出的煤油的热值偏小。
故答案为:(2)煤油;(3)偏小;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未被水完全吸收。
【点评】此题探究''燃料热值与燃料种类关系”,考查了热量公式、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
应用,并能够对实验做出合理的评析。
20.(5分)涪江大桥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
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
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钩码钩码上升绳端拉力绳端移动机械
次数重G/N高度h/mF/N距离s/m效率n
120.11.20.355.6%
220.21.20.655.6%
340.11.90.370.2%
440.11.30.561.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通过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
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
【分析】(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物体;
(2)由s=nh确定n的大小,据此第4次实验是用哪个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5)通过比较1、2(3、4)两次实验数据,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与变化量的关系
(4)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要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改变提升的物
体重力,据此选择。
【解答】解:(1)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
(2)在第四次实验中,s=0.5m,h=O.lm,由$=m可得n=5,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5,所以第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知,滑轮组和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绳子段数相同,
重物上升高度不同而机械效率相同,故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1、3两次实验,s=0.3m,h=O.lm,由s=nh可得n=3,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即
使用的甲、乙两图,通过得出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知,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而丙中动滑轮的重力小于
丁中动滑轮的重力和,丙的机械效率较大,故可得出的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
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为:(1)匀速;(2)丙;(3)重物上升高度;(4)1、3;(5)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等问题,认
真分析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5分+7分+7分=19分)
21.(5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10s内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Im,不计绳重和
摩擦,求:
(1)此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是多少;
(2)若动滑轮重力为30N,则该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1)知道物体重力、提升高度,利用W=Gh求此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有
用功);
(2)图中,使用动滑轮时,动力作用在轴上,拉力端移动距离s=1h,动滑轮提升的高
2
度等于拉力端移动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做的额外功等于提升动滑轮做的功,总
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该滑轮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解答】解:(1)物体重力G=120N,提升高度h=lm,
此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有用功):WOT=Gh=120NXlm=120J;
(2)图中,使用动滑轮时,动力作用在轴上,拉力端移动距离s=』h=1Xlm=0.5m,
22
动滑轮提升的高度h『s=0.5m,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做的额外功:W颔=6动八动=3ONXO.5m=15J,
拉力做的总功:
W.S=W有用+Wss=120J+15J=135J,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
有用.X100%=3J_X100%=«88.9%,
w总135.T
答:(1)此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是120J;
(2)若动滑轮重力为30N,则该滑轮的机械效率约是88.9%。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要知道:
使用动滑轮时,若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但省距离,拉力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提升高度
的工,动滑轮提升的高度等于拉力端移动距离。
2
22.(7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新媒体黑白故事漫画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二手房买卖合同融资协议
- 2025主要债权合同抵押物清单
- 2025学校餐厅与小商店经营合同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初三3月份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六中学2025年高三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达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基坑工程土方开挖支护与降水监理实施细则
- 江苏徐州市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社会招考聘用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土方回填施工记录表
- 植物根茎叶课件
- 反生产行为讲稿
-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交底
-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专项加深练习题含答案
-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
- 洗衣房各岗位工作流程
- 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 基于自适应滤波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