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篇】_第1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篇】_第2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篇】_第3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篇】_第4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课件【三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的感

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

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

清晰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

穿着中,体味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

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

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难卓绝的

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

一下图片、录象或者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难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

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

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

很大的匡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

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

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量,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

也故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

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

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量这

样的问题。那末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

画面。

(CAl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

“自学乾坤”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匡助进行自学,最

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

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摹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

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乾坤”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

子,并思量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小精灵儿

童网站]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

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

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

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

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

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读中思量,动

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

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预、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思量,在相互交流中启示,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

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

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

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者图画,竖立

起来作记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

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坐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

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

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

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

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

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

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辞。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

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

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艰难的战士们,胜

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味,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

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

让他们书写题辞,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发泄,同时也将

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辞,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

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

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

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

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

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的感人

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

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

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

穿着中,体味他的献身精神。

三、课前准备:1.

文字投影片二框2.

音乐一段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

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

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量: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

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

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量、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

要说十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1)讲一支红军

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2)讲红军队伍

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不少艰难。二(3-7)(3-13)讲被寒冷

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

(8-11)

(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L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

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

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

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

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

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量: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

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艰难?把描写这些艰难的句子找出

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

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

敌人的蓦地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

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蓦地袭击”呢?

b.那末,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

将会遇到种种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

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艰难都清晰地呈

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

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普通人能经

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在任何时候,

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2)李老师对同学们

的要求一贯()。(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糊虎。(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

弟弟羞愧地低下了头。

2.誉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的感人

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

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L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

神态、穿着中,体味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课前预习1.读读课文,大

体了解课文的内容。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

词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查阅有关碑和碑文

的资料。

二、学习新课L揭示课题,

了解有关碑和碑文的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碑”吗?你在哪里见过碑?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地方所立的碑各有不同:

为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叫功德碑,在寺庙里所见到的碑叫庙碑,

在坟墓前立的碑叫墓碑,为记念名人或者重大的历史事件所

立的碑叫记念碑,记载较为重要或者故意义的事情的碑叫记

事碑。这些都是有形的碑,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的高大

形象则是耸立在人们心里的一座无形丰碑。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引导质疑。

(1)简介质疑方法。

①表层质疑:初读课文,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

及字、词、句提出疑问,并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识读问题。

②里层质疑思辨:对课文的层次结构、中心、特色提出

疑问并加以思量。

③深层质疑思辨:欣赏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之巧,语言

之精,寓意之深。

④联想质疑思辨:打开思路,将相关知识作比较,找出

异同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根据老师提示的质疑方法学习质疑。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

先在小组内进行解答,然后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问题L“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

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问题2.将军听说有人冻死了,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问题3.“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设计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

生读书、思量、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独立自学的

强烈愿望和强大的内驱力,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能使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4.引导探索。

(1)探索问题1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①“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课文里比喻为革命而献身

的军需处长。

②对照插图,认真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冻僵的军需

处长的神态和穿着上,体味他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③换词练习。给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

身上''中带点的词语另换一个词语,想想用哪个词语较贴切,

为什么?(穿、披、裹……)

(2)探索问题2时安排下面3个环节。

①勾画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a.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

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

的肌肉颤动着”。这些神态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及对军需

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谴责。b.得知这位冻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