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1molN2与1molCO可能具有不同的体积

B.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与笑气(化学式为N2O)的密度相同

C.质量相同的Ch与03,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D.28gCO与1molCO一定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

2、合理使用仪器、恰当存放药品是化学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保障。下列“使用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举例”不相符的是

)

选项使用方法应用举例

A验纯后加热H2还原Fe2O3

B振荡分液漏斗后放气CC14萃取碘水中的h

C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取的氧气

D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截取一段后剩余的镁条

A.AB.BC.CD.D

3、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的是()

A.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

B.将ILlOmoV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

C.将22.4LHC1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lO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储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B.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红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5、在Na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中,当c(Na+)=0.2mol・L।,c(SO:)=amol-lJi,c(K,+)=bmol-L」时,a与

b的关系是()

A.a=0.5bB.a=0.2+bC.a=0.1+().5bD.无法计算

6、关于如下反应:HgS+O2=^=Hg+S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是置换反应又是离子反应B.该反应转移了2e-

C.Hg是氧化产物D.HgS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7、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酸性高铳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溟水④滴有酚猷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③B.®®C.①④D.②④

8、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2KC1O3^^-2KC1+302T

2HgO-2Hg+O.t

2KMnCh-KMnOu+MnCh+O,T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1:1B.3:1:4C.1:1:1D.2:1:1

9、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陶瓷、玻璃、水泥、水晶饰品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B.常温下,单质硅的性质稳定,与氧气、氯气、硝酸、硫酸等都很难发生反应

C.水玻璃可以作为粘合剂、木材防腐剂,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某硅酸盐的化学式为KAlSi3O8,可用K2O♦A12Oy6SiO2表示

10、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晶体硅

D.工业上制取硝酸的第一步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11、如图列出主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X、Y可能是

①NaOH、Na2cO3②KAlCh、A1(OH)3③Fe、Fe(NCh)2④S、SO2⑤SiCh、NazSiCh⑥NH3、NO

A.①②⑥B.②③④

C.①④⑤D.①②③

12、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与ChB.Na2(h与CO2

C.Na2cth溶液与盐酸D.NaAICh溶液与盐酸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OH-+H+=HzO

+2+

B.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CaC03+2H<a+H20+C021

2+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C03~+2H=H20+C02f

2-+

D.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C03+2H=H20+C02t

14、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Zn和H2sOd稀)反应B.NaCl溶液和AgNCh溶液反应

C.C和Ch反应D.Fe和CuSO4溶液反应

15、下列不属于既能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

A.(NH4)2CO3B.AI2O3C.AlChD.Al

16、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

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S0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2-

A.氧化性:C10>I2>S04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被CUT氧化为乐Iz使淀粉变蓝

D.若将NazSOs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17、连云港拥有一百七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关注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义不容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B.海水中的溟、碘可用四氯化碳直接萃取得到

C.海洋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各类污水可直接排入海水中

D.近海频发的“赤潮”与生活污水中含氮、磷元素过多有关

18、科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研究成果与科学家对应关系不符合事实的是

A.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

B.屠呦呦为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H1P❷

I6、△HjOICO,A

——Na—N*0H—Naco-NaHCX),

CD@@,1i④

co,酚

下列分析不氐碘的是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④说明NaHCCh的稳定性强于NazCCh

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2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C.氯气有强氧化性,可用氯气漂白干燥有色布条

D.碳酸氢钠能与酸作用,可用其治疗胃溃疡

21、我国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

A.铁合金B.铜合金C.铝合金D.钛合金

2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B.明祖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是因为其具有较强氧化性,能氧化单质铜

D.“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等,这里的碘、、硒指的是对应的单质

分子,而钙、铁则分别指的是对应的钙离子和铁离子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Mn^i亘段国二百丽语溶液|

MnOr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

行,则反应物A应为;

(3)MnO2在反应①和反应②中的作用分别是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实验现象为

24、(12分)X、Y、W、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的一种核素的质

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Y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差1;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

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原子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________族。画出X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Z的氢化物和浸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写电子式)。

(3)Y的金属性与Mg的金属性相比,的金属性强(写化学式),请用实验证明它们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⑷写出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12分)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

海带-9海带灰悬浊液二^含厂的溶液含12的溶液含12的有机溶液晶体碘

(1)步骤a灼烧海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一(选填编号)。

步骤b将所得海带灰加水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

(2)步骤c的操作名称是;

(3)通氯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d的操作名称是;若加了四氯化碳,一(填:上或下)层呈紫红色。

(5)四氯化碳能从碘水中萃取出碘的原因是①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填:大或小);②四

氯化碳与水—(填:互溶或互不相溶)。不能用酒精代替四氯化碳的理由是。

(6)证明某未知无色溶液中含有「,写出一种方案:选用试剂,现象.(参考试剂:氯水、淀

粉溶液、四氯化碳、硝酸、硝酸银溶液)

26、(10分)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h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写出FeCh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主要含CuCh、FeCb溶液等)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FeCh溶液,准备

采用如图所示流程:(已知:加过量①为Fe;加过量④为稀盐酸;通入⑥为CL)

L滤液②-一--—----—合并通入⑥,FeCh

一滤液⑤^溶液

液过/L滤渣③加町④

・金属铜

①上述实验中滤渣③的主要物质为(填化学式),写出向②⑤的合并液中通入⑥的离子方程

J-^l*o

②配制并保存FeC12溶液时,需加入铁屑,其目的是.

③要证明FeCb溶液是否含有Fe2+,可选择下列选项中的(已知:加入该物质后,生成蓝色沉淀)。

A.加入K3[Fe(CN)6]溶液B.加入NaOH溶液C.加入KSCN溶液

(3)现有1.2L含3molFeCh的酸性溶液恰好与0.6molHIO3完全反应,还原产物为(填化学式,已知该物质

遇淀粉溶液变蓝),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7、(12分)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20℃)现象

1.过址铜粉、2inL0.5mol/LHNOj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榇色),溶液变为蓝色

H.过依铁粉、2niL0.5mol/LHNO?6niL无色气体(经检测为Ha),溶液几乎无色

(1)I中的无色气体是o

(2)II中生成H2的离子方程式是。

(3)研究n中的氧化剂

①甲同学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所以NO;没有发生反应。乙同学依据I和n证明了甲的说法不

正确,其实验证据是»

②乙同学通过分析,推测出NO]也能被还原,依据是,进而他通过实验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其实

验操作是。

(4)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试推测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

(列举1条)。

28、(14分)《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示了专家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令人体会到化学方法在文物保

护中的巨大作用。某博物馆修复出土铁器的过程如下。

(1)检测锈蚀产物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Fe3O4Fe203H2OFeO(OH)FeOCl

铁器在具有02、等环境中容易被腐蚀。

(2)分析腐蚀原理:一般认为,铁经过了如下腐蚀循环。

I.Fe转化为Fe2+.

II.Fe?+在自然环境中形成FeO(OH),该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DI.FeO(OH)和Fe?+反应形成致密的Fe3()4保护层,Fe?+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W.Fe3O4保护层被氧化为FeO(OH),如此往复腐蚀。

Fe»Q.»1O>»IM)^=____FcO(OH)(将反应补充完整)

(3)研究发现,C1一对铁的腐蚀会造成严重影响。化学修复:脱氯、还原,形成Fe3(h保护层,方法如下:

将铁器浸没在盛有0.5mol/LNa2s03、0.5mol/LNaOH溶液的容器中,缓慢加热至60〜90℃。一段时间,取出器物,

用NaOH溶液洗涤至无Clo

①检测洗涤液中cr的方法是.

②脱氯反应:FeOCl+OH=FeO(OH)+Cl»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小,比较FeOCl与FeO(OH)溶解度的

大小:«

③Na2sCh还原FeO(OH)形成Fe3O4的离子方程式是。

29、(10分)有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A,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按下图进行反应(部分产物和水省略),已知F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

(1)溶液C的溶质主要是(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o描述D变F的实验现象

(3)写出反应C―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A

【解题分析】

A.根据P仁〃R7,温度、压强、物质的量相同,体积肯定相同,故A错误;

M

B.根据〃=,,同温同压下,Vm相同,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又相同都是44,所以〃相同,故B正确;

C.02与03均由O原子构成,因此质量相同的02与03,o原子总质量相等,o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则o原子的

数目相同,故C正确;

m28g_

D.288<30的物质的量〃=。=:^:~;=lmoL都是1molC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为NK个,一个CO分子含有

M28g/mol

一个碳原子,则一定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为NA个;故D正确;

答案选A。

【题目点拨】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压强、物质的量相同,气体的体积肯定相同。

2、D

【解题分析】

A.在实验前先验纯H2,验纯后先通入出再加热,防止加热空气与H2混合气体,发生爆炸,A正确;

B.CCL萃取碘水中的L,在萃取过程中,需要振荡分液漏斗,以充分混合而萃取,并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防止分液漏斗内的压强过大,B正确;

C.从安全角度考虑,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骤冷试管,尾气处理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到集气瓶中,氧气不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c正确;

D.镁为活泼金属,从试剂瓶中取出并切下使用的镁块后,剩余的镁要放回原试剂瓶,D错误。

3、D

【解题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

A、1L是溶剂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A错误。

B、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所以体积不能相加,ILlOnw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得到的溶液体积不是10L,B错误。

C、气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不指名体积是在什么条件下的没有意义,C错误。

D、C(NaOH)=(m/M)/V=(10g/40g/mol)4-0.25L=lmol/L,D正确。

答案选D。

4,B

【解题分析】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形成白雾,不会出现烟,A项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现象为:产生棕黄色的烟,加入少量水形成蓝色溶液,

B项正确;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可发出棕褐色的烟,物溶于水,溶液呈黄色,C项错误;

D.钠与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黄色固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5、C

【解题分析】

NazS。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则

0.2mol-E1x1+bmol-L_1xl=amol-E1x2>解得:a=0.1+0.5b,C正确,故选C。

6、D

【解题分析】

A项,该反应不是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所以不是离子反应,所以A错;B项,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

到+4价,转移了6e;所以B错;C项,汞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被还原,所以汞是还原产物,C错;D项,HgS中两

种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升高另一种降低,所以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D正确。

7、A

【解题分析】

SO2气体使①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SO2气体有还原性将酸性高镒酸钾还原

使溶液褪色:②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气体具有漂白性可将品红漂白褪色;③滨水褪色,是因为滨水有强氧化性,

SO2气体有还原性将浸水还原使溶液褪色;④滴有酚猷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是因为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故溶液褪色;故反应实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选A。

8、C

【解题分析】

氯酸钾制氧气中,生成3moi氧气,转移电子数为12mo1,故氧气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为:O24e;氧化汞分解

制氧气,生成Imol氧气,转移电子4mol,故氧气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为:O?-4e':高镒酸钾制氧气,生成I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4mol,故氧气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为:4e;故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目之比为:1:1:1,答案为C。

9,A

【解题分析】

A.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材料,A项错误;

B.单质硅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B项正确;

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或无机粘合剂;硅单质属于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

池;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项正确;

D.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可以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一般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

金属氧化物一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一二氧化硅f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D项正确;

答案选A。

10、C

【解题分析】

A.制取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很强,故一般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故A正确;

电解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方程为2NaCl+2H,O=2NaOH+H、T+C1,T,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故B正

确;

C.石灰石、石英和纯碱是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而不是晶体硅,故C错误;

催化剂

D.氨气在催化作用下反应被氧化生成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5O,3%4NO+6HQ,是工业制硝酸的

A

第一步,故D正确;

故选:C»

11、D

【解题分析】

①X为NaOH,Y为Na2cO3,W为CO2,Z为NaHCCh,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生成碳酸钠,二氧

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钠,可实现图中转化,故正确;

②X为KA1O2,Y为A1(OH)3,W为HCLZ为AlCh,盐酸和KAIO2反应,盐酸过量生成氯化铝,盐酸不足生成氢

氧化铝,可实现图中转化,故正确;

③X为Fe,Y为Fe(NO3)2,W为硝酸,Z为Fe(NCh)3,硝酸过量时生成三价铁,硝酸不足时生成二价铁,可以实现X-Y-Z

的转化,故正确;

④X为S,Y为Sth,W为02,S和过量氧气反应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无法实现XTYTZ的转化,故错误;

⑤X为Si(h,Y为Na2SiO3,W为NaOH,NazSKh和NaOH不反应,无法实现X—Y—Z的转化,故错误;

⑥X为N%,Y为NO,W为O2,NH3可以催化氧化为NO,NO可以和氧气生成NO2,但NH3不能直接转化为NCh,

错误;

以上反应符合有①②③,故选D。

12、B

【解题分析】

A.Na与Ch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

不同,A不合题意;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B符合题意;

C.Na2cCh溶液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可生成碳酸氢钠,盐酸过量,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

同,C不合题意;

D.NaAKh溶液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可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可生成氯化铝,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D不

合题意。

故选B。

13、D

【解题分析】

+2

A.氢氧化镁难溶,用化学式表示,与稀盐酸反应:Mg(OH)2+2H=Mg+2H2O,A错误;

2+

B.醋酸难电离,用化学式表示,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CaCOa+2CH3COOH=2CH3COO+Ca+H2O

+CO2t,B错误;

+

C.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HCO3+H=H2O+CO2I,C错误;

2+

D.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O3+2H=H2O+CO2t,D正确。

答案选D。

14、C

【解题分析】

A.Zn和H2sO“稀)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离子反应,A错误;B.NaCl溶液和AgNOs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和硝酸钠,属于离子反应,B错误;C.C和Ch反应生成CO或二氧化碳,不是离子反应,C正确;D.Fe和CuSO4溶

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离子反应,D错误,答案选C。

15、C

【解题分析】

A.(NH4”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二氧化碳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水合氨,A不选;

B.ALC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B不选;

C.A1C1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偏铝酸钠、水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

应,C选;

D.A1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气和水,D不选;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明确物质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既能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有金属铝、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

化物、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钱盐等,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

16、B

【解题分析】

第一步中发生:NaClO+2KI+H2so4-L+NaCl+K2sO4+H2O,第二步发生:Na2so3+I2+H2O-Na2so4+2HL均为氧化

还原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

【题目详解】

A.由NaClO+2KI+H2so4-L+NaCl+K2sO4+H2O,CICT的氧化性大于L的氧化性,由Na2so3+I2+H2O—Na2so4+2HI,

2

L的氧化性大于SO42一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强弱为:CIO>I2>SO4-,故A正确;

B.由第二步反应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Ch溶液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由第一步反应可知,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1-被氧化为L,淀粉遇L变蓝,故C正确;

D.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碘单质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所以氯气更能将亚硫酸钠氧化,而使氯水褪色,故D

正确;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蓝色消失的原因并不是Na2s03溶

液具有漂白性,而是Na2s03与L反应,消耗了碘。

17、D

【解题分析】

A.海水晒盐获得食盐为物理过程;

B.海水中的澳,碘以离子状态存在;

C.各种污水排入海中,会污染海水;

D.氮磷元素可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

【题目详解】

A.海水晒盐得到食盐,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海水中的溟、碘均以离子存在,需要氧化为单质,后萃取分离,故B错误;

C.各类污水排入海水中,污染海水,污水中可能含重金属离子、酸碱等物质,故C错误;

D.氮、磷元素可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则近海频发的“赤潮”与生活污水中含氮、磷元素过多有关,故D正

确;

故选:D。

18、D

【解题分析】

A.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制碱工艺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

B.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为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

B正确;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故C

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而不是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D。

19、B

【解题分析】

A.反应③发生2NaOH+CO2=Na2CCh+H2O,NaOH为碱,Na2c为盐,因此CCh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说

法正确;

B.反应④是2NaHCCh-Na2CO3+CO2t+H2O,说明Na2cO3比NaHCCh稳定,故B说法错误;

C.反应⑤⑥分别是2Na2O2+2H2O=4NaOH+O2t、2Na2(h+2CO2=2Na2co3+O2,因此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

气的供给,故C说法正确;

D.反应④为分解反应,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置换反应,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20、A

【解题分析】

A.因ALO3熔点很高,一般温度下不能液化,则可用作耐火材料,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故B错误;

C.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故C错误;

D.苏打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T,

患胃溃疡的病人,为防止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来治疗,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易造成

胃穿孔,故D错误;

故选:Ao

21、B

【解题分析】

根据大量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在公元前16世纪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66年),在

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等方面已大量使用青铜。根据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发展史结合实际,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

合金材料,故选:B.

22、D

【解题分析】

A、病菌中含有蛋白质,高温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A正确;

B、明研净水利用了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漂白粉净水利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原理不同,故B正确;

C、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表现了氯化铁的氧化性,故C正确;

D、食品类物质中所含有的“碘”、“氟”、“硒”等均指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浓盐酸四氧化三铁2H2O2鳖2H2O+O2TKCIO3催化剂氧化剂铁屑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解题分析】

本题的突破点是Mn(h,在中学化学中MnCh参与的反应主要是氧气和氯气的制备,所以依据框图的转化特点可知B

是氧气,D是氯气,C是浓盐酸,E是四氧化三铁,F是氯化亚铁,G是氯化铁;Fe2+具有还原性,因此配制时需要加

入铁粉防止被氧化;利用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质量守恒的角度书写化学方程式。

【题目详解】

(1)在中学化学中MnCh参与的反应主要是氧气和氯气的制备,所以依据框图的转化特点可知B是氧气,D是氯气,

C是浓盐酸,E是四氧化三铁,F是氯化亚铁,G是氯化铁,故答案为:浓盐酸、四氧化三铁;

(2)MnCh参与制备氧气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由MnCh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KCKh分解制得氧气,所以A为

KC1O3;另一种是MnCh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常温下H2O2分解制得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2鳖2H2O+O23

故答案为:2出02版022H2O+O2T:KCIO3;

(3)反应①为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反应②为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铳加热制备氯气的常用方法,

反应中二氧化铳作氧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氧化剂;

(4)Fe2+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因此新配制的氯化亚铁溶液需要加入铁粉防止被氧化;检验溶液中

是否含有Fe",可以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即有Fe3+,故答案为:铁屑;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24、三IVA(+8)28H:C1:NaNa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g与冷水反应较慢NaOH+

HClO4=NaClO4+H2O

【解题分析】

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X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X的质子数为8,故X是O元素;Y和Ne原

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差1,又根据如图Y的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所以Y为Na元素;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

导体材料,W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W为Si;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Z的原子序数大于Si,则Z

为C1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Si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VA族,X为O元素,其阴离子为O",离子结构示

意图为故答案为:三;IVA;

(2)Z元素为C1元素,其氢化物为HC1,因为非金属性Cl>Br,所以稳定性HCl>HBr,HC1的电子式为“:Cl:,故

答案为:]|:CI:;

(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且Na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g与冷水反应较慢,因此金属性Na>Mg,

故答案为:Na;Na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g与冷水反应较慢;

(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IO4,两者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方

程式为NaOH+HClO4=NaClO4+H2O,故答案为:NaOH+HClO4=NaClO4+H2O«

【题目点拨】

本题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程度,思维容量

较大,重在考查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根据提给信息,结合如图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正确推断出元素的种类,然后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答。

25、cc过滤C12+2KI=2KC1+I2萃取下大互不相溶,不分层酒精和水互溶硝酸、

硝酸银溶液(或氯水,四氯化碳溶液)(或氯水,淀粉溶液)黄色沉淀(或下层液体显紫色)(或变蓝)

【解题分析】

(1)灼烧物质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用埸、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生竭钳等;溶解物质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

璃棒、烧杯;

(2)根据流程可知,固液分离采用过滤法;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为碘,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4)碘易溶有机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后,液体分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

(5)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酒精和有机物互溶,和水互溶,据此进行分析;

(5)碘离子的检验可以根据碘离子和银离子形成黄色沉淀;或根据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的性质,

碘易溶于有机溶剂颜色加深的性质进行分析;

【题目详解】

(1)步骤a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用竭、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用竭钳等,用不到的仪器为:烧杯;步

骤b将所得海带灰加水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

故答案选c;c;

(2)根据流程可知,悬浊液分离成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属于过滤操作;

故答案是:过滤;

(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化学方程式是:C12+2KI=2KC1+I2;

故答案是:C12+2KI=2KC1+I2;

(4)含有碘的溶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得到含有碘的有机溶液,步骤d的操作名称是萃取;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碘

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

故答案是:萃取:下;

(5)①碘易溶于有机物,因此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②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酒精和有机

物互溶,和水互溶,混合后液体不分层,不能达到萃取的目的;

故答案是:大;互不相溶;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

(6)具体操作为: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黄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

有碘离子;或取少量待测液,先滴加氯水,然后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液体显紫色,证明原

溶液中含有碘离子;或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淀粉溶液,无现象,滴加氯水后,溶液变蓝,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

故答案是:硝酸、硝酸银溶液、黄色沉淀;或氯水,四氯化碳溶液,下层液体显紫色;或氯水,淀粉溶液,变蓝。

26、Cu+2Fe3+=Cu2+4-2Fe2+Cu、FeCh+2Fe2+=2Fe3++2CF防止Fe?+被氧化或2Fe3++Fe=3Fe2+

+2+3++2+3+

AI212H+10Fe+2I03~=10Fe+l2+6H20^10H+10Fe+2HIO3=10Fe+k+6H2O

【解题分析】

(1)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

(2)反应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故应是废液与过量的Fe反应,滤液②中

含有氯化亚铁,通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未反应的铁,加入盐酸,过滤,回收铜,滤液⑤中

含有氯化亚铁,与滤液②合并,制备氯化铁,据此进行解答;

(3)含12的溶液遇淀粉溶液变蓝,则1.2L含3molFeCh的溶液恰好与0.6molHIO3完全反应生成L的同时,所得氧

化产物为Fe",结合质量守恒,还应有水生成,据此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目详解】

(1)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2FeCb+Cu=2FeCh+CuCh;

(2)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渣③中含有金属铜,目的是制取氯化铁,废液应该与铁过量的Fe反应,故①Fe;滤液②中含

有FeCh,通入⑥氯气可以得到氯化铁;滤渣③中含有金属Cu、未反应的Fe,加入④盐酸,过滤,回收铜,滤液⑤中

含有FeCL,与滤液②合并,制备氯化铁,由上述分析可知:①Fe②FeCL③Fe和Cu④HC1⑤FeCL⑥CL;

①实验中滤渣③中含有金属Cu、未反应的Fe;向②⑤的合并液中通入⑥的反应是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反

2+3+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l2=2Fe+2Cl-;

②Fe2+离子变质是因为被空气中的氧气给氧化为了Fe3+,所以此时加入铁粉,就是为了能将生成的Fe3+还原为Fe?+,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③在含有Fe?+的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检验Fe?+应选用K3lFe(CN)6]溶液,故答案为A。

(3)含12的溶液遇淀粉溶液变蓝,则1.2L含3molFeCh的溶液恰好与0.6molHIO3完全反应生成L的同时,所得氧

化产物为Fe",结合质量守恒,还应有水生成,据此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2H++10Fe2++2IO3-=10Fe3++

I2+6H2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Fe»、CM+的氧化能力大小的比较及Fe?+的性质与检验,能正确判断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向盛有含CuCl2>

FeCk,溶液的烧杯内加入铁粉,铁首先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3+完全被还原后,Fe才能将CiP+还原成Cu,难

点是Fe?+的检验,因Fe?+的存在干扰了Fe?+的检验,则无法使用KSCN溶液,只能利用Fe?+的特殊性质选择试剂检验。

27、NO或一氧化氮Fe+2H+=Fe2++H2T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I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

气放出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II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

【解题分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