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10000字(论文)】_第1页
【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10000字(论文)】_第2页
【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10000字(论文)】_第3页
【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10000字(论文)】_第4页
【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S村建设规划设计目录前言 前言2005年,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计划的指导下,S村较合理地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较科学地安排了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用地,推进了S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前的村庄建设思路已不能科学地指导村庄的建设,特别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使得S村迫切需要重新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导,绘制好发展蓝图,以便更好地指导S村的发展[1]。所以出此规划用于S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期间走访了临安区规划建设局、天目山镇人民政府,对S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踏勘和资料收集并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充分征求村民的意愿,期间细心听取了镇村相关部门领导和当地村民的宝贵意见。乡村规划要走出城市规划的阴影,要考虑乡村与城市的差别[2]。随后,在对现状情况及资料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完善村庄规划思路,在拟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多次与S村村委、天目山镇讨论、交流,并认真听取村民代表意见,最终形成本次村庄规划。1规划总则1.1发展背景1.1.1落实“美丽中国”与“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背景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放在首位,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体布局高度来讲述,说明党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中国民族的精神对后代和世界负责[3]。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也是城乡建设的发展目标[4]。浙江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科学规划,布局优美、村庄整洁、环境优美、创业收入、生活美化、乡村风格、文明和身心美。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和批准全国宜居宜居的一流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小康社会建设[5]。对村庄规划的启示:美丽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村庄规划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需加强措施引导和空间落实;美丽乡村对村庄发展提出全面要求,需加强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内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战略,涉及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与广大农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区域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现代乡村的良性发展生活方式[6]。1.1.2全市域景区划规划,绘好“百里画廊、千里画卷”在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临安区提出了打造“百里画廊、千里画卷”的要求。杭微高速从临安穿过,所谓“百里画廊”,就是以杭徽高速为轴,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环境整治、林相改造、添绿扮美等工作,打造一条风景秀丽的“百里画廊”,“千里画卷”则是按照全市域景区化要求,在全临安开展环境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千里画卷”[7]。对村庄规划的启示:全市域景区化,绘好“百里画廊、千里画卷”,为S村建设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本次村庄规划以景区化的建设标准来推进村庄建设,充分利用S村竹林、山水等资原,明确村庄景区化建设重点,成为临安区一个美丽乡村节点。1.1.3《临安区“无违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的出台临安区结合省市“三拆一改”三年行动总体部署,市政府出台了<临安区“无违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我市创建“无违建村(居、社区)”即:没有应拆除的现有违法建筑物,没有新的违法建筑物,没有规划盲区,没有管理盲区,没有违法的“一户多宅”,没有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8]。“无违建”活动将极大提升临安区整体城乡面貌,推进违法建筑防控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等内容。对村庄规划的启示:本次村庄规划以全市“无违建”举措为契机,结合村庄道路、绿化节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S村内涉及到“六个无”标准的违章建筑依法规划拆除。1.1.4临安区村庄规划编制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立适应浙江省的乡村计划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科学指导乡村计划编制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出台《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9]。新准则放在抓村庄规划的基本内容,加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充分考虑村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以及改善操作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新的村庄用地分类标准的出台,使村庄用地性质有别于城镇用地性质,更具灵活性与可操性[10]。对村庄规划的启示:本次村庄规划以《临安区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为技术指导,结合S村的村庄资源优势,来进行规划编制。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年);(5)《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2014年);(6)《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7)《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15年);(8)《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9)《浙江省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技术指导》(2011年);(10)《临安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11)《临安区天目山镇总体规划(2012-2030)》;(12)《临安区天目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3)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1.3规划原则1.3.1城乡统筹、差异互补规划要立足临安区、天目山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市域景区化发展趋势,考虑S村的定位、功能、居民点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整合S村优势资源,丰富村庄特色元素,形成与其它区域节点差异化互补的发展态势。1.3.2挖掘特色、打造品牌S村具有独特的生态、产业、文化资源,在村庄建设工程中应充分挖掘村庄的产业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丰富村庄的“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内涵和品质,打响S村特色旅游品牌。1.3.3绿色生态、持续发展规划注重“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兴村富民”的发展理念,为本地居民、外来游客创建良好的居住养生、旅游休闲环境的同时,努力培育乡村特色生态产业,形成可持续的村庄发展机制。1.3.4动态规划、注重实施体现动态规划,重点突出村庄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和村庄原有肌理,因地制宜地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选择开发建设地块,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村庄建设和发展。1.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近期为2021-2023年。远期为2023-2030年。1.5规划范围村域总体规划范围:指S村行政区域范围,面积为5.5平方公里。居民点详细规划范围:本次S村居民点详细规划不包含百亩田和天目集镇区块,范围为东至大地里、西至大排里、北至里角坞、南至杭瑞高速出口,包括里角坞、荷叶坞、东坞里、前山、大地里、观音堂、沈家、凉亭下自然村,规划总面积为85.3公顷。2现状资源分析及建议2.1现状分析2.1.1现状人口S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现有农户363户、户籍人口1116人。2.1.2行政区划S村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被藻天线公路一分为二,距离天目山景区8千米。天目山镇位于临安区的中东部,是长三角的疗养胜地和旅游基地。南邻富阳区,北与安吉县接壤,东邻太湖源镇,西与於潜镇连接。2.1.3自然地理条件S村地处位于杭州市域的西部,临安市中东部,整体西高东低,以丘陵为主,地址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S主要河流是天目溪—南苕溪的支流。S村受季风型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1613.9mm,降水天数为158天,夏季受台风天气影响。主导风向为东南风。2.2经济发展状况S村的主要产业是丝绸加工业。主要种植作物有苗木、花卉、竹笋、茶叶等,乡村游、农家乐也依托天目山景区得到了初步发展,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S村2016年末农民人均收入达26831元。2017年S村经济总收入23931万元,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29158元,同比去年增幅高达11%。2.3用地现状2.3.1现状用地村庄居民的建设用地由15个村民小组的建设用地组成。村中区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主要由天目山山脉、农林用地、天目溪水系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构成,此类用地占地面积较大,且利用率低。村庄目前总人口为1116人,村庄占地面积为8269亩,林业用地为主,占6100亩,村民人均住宅用地为111平方米;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0.124公顷,村庄产业用地面积0.12公顷,村庄基础设施用地2.65公顷;工业用地2.24公顷,主要分布村庄南侧;旅游用地2.25公顷,主要为金沙湾拓展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少是村庄主要的问题,增加必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S村村民生活质量。2.3.2道路交通藻天线是S村对外的主要交通线,也是主村联系各个自然村的干道,全长14.3公里,公路现状宽度为9米,为沥青路面,连接02省道与天目山风景区。该条公路带动了沿线农业与旅游业总体发展。是区域向北的主要交通要道,高速出口向北第一村。其中以杭徽高速、S102省道、X131乡道等交通为主。航空主要以最近的萧山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为依靠。然而村庄内部道路多数没有硬化,道路网架不合理,村内道路高低不平,以泥路为主,硬化面积少,较为狭窄,通行能力差,并且有很多断头路。道路从属设施不够充足,缺少足够的泊车场地;绿化带少,没有公共绿化用地及道路照明设施。2.4基础设施现状2.4.1公共设施现状(1)现有村委会一处,位于村庄南段道路旁,稍有残破,共400平方米。(2)现有卫生服务站,位于村委会北面,共100平方米。(3)现在一处休闲公园,位于村庄南端道路旁,设施较为破旧。2.4.2基础设施现状(1)村庄没有建立相对集中普及全民的供水设施。(2)村庄旧房没有配建三格式化粪池未建生活污水处理池(3)村庄中有两条高压线穿过。电线以地面架线,且布局混乱,不够美观,对该村的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全长14.3公里,公路现状宽度为9米,为沥青路面,连接02省道与天目山风景区。(5)村庄没有垃圾房、垃圾箱,村内生活垃圾乱倒,无人专管卫生。(6)村庄中没有老年服务中心。小结:村内公共设施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村民基本生活。2.5空间环境现状分析(1)总体空间结构S村沿藻天线两侧分布,总体呈条带状,分布散落,房屋密度较低,但总体布局较为统一。村庄沿路而建,村庄四周都是山和田。没有完整的交通网格,整体如叶脉,以藻天线为主脉,乡间巷道为之路,向两侧延伸。(2)S村与山关系山和树是临安的重要特征,S村坐落于天目山脉脚下,因山而起,依山傍水,依山而兴,围绕着山发展。2.6资源现状(1)水资源——S主要河流是天目溪—南苕溪的支流。但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且水流较少。(2)产业资源——S村以轻工业纺织业以及传统农业为主,第三产业初步发展,但S村没有很好得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文化资源——每逢金秋时节,村里会举办晒秋文化节,村里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以此来感谢丰收。(4)森林资源——林业用地占61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树木丛生,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氧吧。2.7主要问题村内公共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基础设施设计陈旧,很多设备已经老化严重,不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需进一步完善。整个村庄依山而建,交通相对闭塞,发展缓慢,村里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建房没有规划,布局不合理,没有规律性,房屋结构不美观,赤膊墙较多。村中交通道路系统设施不够完整,道路破旧且基本没有硬化,不方便村民日常出行。缺少满足村民需求的泊车场地;道路边的照明系统较为缺乏,道路两侧绿化也不够,不能很好美化道路两旁风景以及阻挡噪音,所以在道路建设这方面需要做出改进。S村的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由于村民比较淳朴,加上晒秋文化节的传承,使得村民每年都会有一次大型文化交流会。3村庄发展目标与规模3.1发展目标秉承着提高村庄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村庄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把S村打造成一个以特色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休闲型特色村庄。3.2村庄功能定位与发展主题3.2.1功能定位天目山镇S村以纺织产业为主导,集苗木观光、乡村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型特色村庄。3.2.2发展主题宜居——空间发展——新居小区生态宜居宜业——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宜游——旅游发展——旅游体验多点开花3.3村庄发展规模3.3.1人口规模预测参考近几年天目山镇的人口基础资料得出天自山镇的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7‰,并且稳定中带有定的下降趋势,规划确定S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暂住人口预测——考虑S村距离天自山镇区较近,又紧邻天目山景区,S村的区位优势将大大增强,必将带来一定量的流动人口,预测到2030年S村的流动人口数为100人。3.3.2用地发展预测结合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和用地发展容量控制,S村建设用地达到13.69公顷。4村庄总体布局4.1村庄规划结构规划“一心一带三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一心——是指村民委员会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公共休闲中心,配有停车场、休闲广场等设施。一带——以村庄道路藻天线为村庄风情带。三片区——一个是美丽乡村展示区,一个是田园景观区,一个是山人行旅游度假区。4.2用地规划4.2.1居住区用地规划在总体规划结构的指导下,规划按照“居住功能环境优先、公共设施配套齐全、道路网络完善系统、山水景观生态优越”的原则对S村进行用地布局。这次,S村的居民区得到了主要的优化和升级。该计划在保留村庄格局的基础上优化了土地利用,对原有房屋的用地和结构设计进行统一把关。根据村庄改造房的规划,严格控制村庄改造房屋布局,使得改造房屋与村庄整体规划协调。并通过路网的结构整治、重建了该村庄目前的居住用地。对现状居住用地进行集中规划,分别规划荷叶坞、前山和沈家三个居民点,集中布局,形成村民居住片区。规划S村居民点至2030年总人口达到1249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3.69公顷。荷叶坞为主居民片区建设面积为3.85公顷,相比之前增加0.33公顷;前山为主居民片区建设面积为4.58公顷,相比之前增加0.45公顷:沈家为主居民片区建设面积为5.26公顷,相比之前增加0.52公顷。考虑到村庄建设用地紧张、建筑基底面积受限制等因素,局部采用两户联动的形式布置,侧向间距保证3米。4.2.2村庄公共服务用地规划S村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建筑物参差不齐,规模适中。村委会和诊所有些破烂,公共服务社区尚未建成。该计划将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进一步改善各种公共设施和设备,提高其利用价值,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提供基本服务。规划至2030年村庄公共服务用地0.4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3.18%。(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区域为S村村委会,位于大地里附近,主干道东侧,当前面积0.04公顷。预计规划用地0.05公顷,对其进行对其进行一定的扩建和修缮。(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现无文化设施用地,对文化设施的规划用地主要是天目山茶文化与纺织文化公园。规划与村委会南侧,用于展示S村传统的纺织工艺和新茶道发展历程。规划面积为0.04公顷。(3)体育用地规划现状没有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位于村委会北侧,计划打造一个标准篮球场以及一块活动空地,增设体育娱乐器械,以满足居民茶余饭后的体育活动。另外于各个居民点分设体育健身器材。规划用地0.29公顷。(4)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主要为S村卫生服务站,紧邻S村村委,靠近藻天线,用于村民的医疗卫生服务。计划将其迁移至体育用地北侧,现有用地0.01公顷,规划面积0.03公顷。(5)社会福利用地规划目前没有社会福利用地。计划中的社会福利用地位于医疗和卫生用地的东侧。它分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具有防灾避难的功能。规划面积0.1公顷。共三层,总面积0.3公顷。4.2.3工业用地规划现有工业用地共2.24公顷,主要集中在村庄南侧,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河流下游。现将工业用地集中规划,在道路与工业用地中用专用绿化带隔离,在减少对居民影响的同时,在工业用地内部形成集聚效应,便利工厂的生产活动。规划位置和面积不变。4.2.4交通设施用地规划(1)道路规划本次道路规划等级分为村庄主要道路、村庄次要道路、村庄支路三个等级。村庄主要道路宽度为9米——连接藻溪与天目山的藻天线。村庄次要道路宽度位于3-5米之间——藻天线与居民点之间的主要连接的道路。村庄支路宽度在2-3米之间——连接村庄每个区域的道路。(2)公共停车场S村现没有公共停车场,随着经济的规划,日后机动车逐步增加后,对停车场地需求也会日益增加,在村庄中段和南段各建一个小型停车场,在金沙湾户外拓展基地附近建一个中型停车场、两个小型停车场,可满足村民以及外来游客的停车需要。(3)公交站点规划规划在S村村委、里S、金沙湾各设置一个公交站点,方便村民出行。(4)路灯规划根据S村的实际要求,预计将在藻天线主干道安装路灯120盏,沿藻天线道路两侧间隔设置,每间隔25-35米安装一盏路灯,村内公共场所都要设置路灯,亮化率达到100%。(5)休闲步行道为满足居民休闲活动,本次规划将在主路两侧规划一条步行道,用绿化带和主干道隔离,可以美化周边环境,沿步行道每隔1km设置一处休闲凉亭,供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所用。4.2.5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供应设施用地规划没有用于供应设施的土地,并且计划建设面积为0.001公顷的高压泵站。用于抽水和疏通村庄的河流,并防止干旱和洪水。位于S村南侧的天目溪旁。(2)环境设施用地规划现无环境设施用地,规划一处垃圾中转站,面积0.03公顷。位于村内主要工业用地南侧,位于村南部次干道边,离主干道较近,交通便利,便于垃圾中转运输;远离居民点,防止垃圾异味等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在居民点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每户村民门口设置四类垃圾桶,并套上统一的黑色垃圾袋,垃圾及时清运至村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率100%。规划在各自然村共建设3座公共厕所,一处位于村委会和体育用地东侧;另一处为藻天线与金沙湾岔路口;还有一处位于南端休闲公园。5基础设施规划5.1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现状及水源规划村民生活用水接自天目山镇周云水库。(2)给水规划按照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准则,需完善村庄自来水管布设,规划干管管径为DN100mm,规划用水由干管引出,沿村内支路辐射支管,管径为DN75mm,入户管为DN25mm。管道的供水压力一般要求控制在0.20MPa,供水管道原则上沿藻天线的西侧和东侧敷设,最小覆土深度为0.7米,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或硬聚氯乙烯塑料管。(3)给水管网布置供水管网的布局与道路建设相结合,干线沿主要居住区的干线布置,支管铺设在内部。它以环状和分支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以确保供水的可靠性。5.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制,用管道排水。(2)污水处理规划建造三格式污水处理池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村庄建设公厕两座,农户采用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污水处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居住较密集处采用污水管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散户采用污水分散处理的方式。(3)污水管网布置规划将S村居民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统收集至污水处理池处理,污水管管径d150-200mm。(4)雨水管网布置雨水沟渠布置按照就近分散排放原则。保留现状沿路设置的明沟,进一步完善村内雨水管网。规划雨水沟渠沿路敷设,利用规划竖向高差,雨水就近分散排入设置的植草沟、沉淀池等,将预处理后的雨水排入河流。5.3电力和通信工程5.3.1电力工程规划由天目山镇总电网进行提供。规划S村人口为1249人,户均3.5人计,则规划S村约356户,村民生活用电按8-10KW/户计算,则S村用电负荷为2848-3560KW。现状电力工程由主干道空中架设,布局杂乱,电缆布设时间久远,安全系数较低,且电压不稳定,偶尔会停电,严重影响村民的体验感。主要居民点范围内在规划期内逐步改造为地下敷设,连接天目山镇供电所。5.3.2通信工程S村的电信信号源天目山镇通信网提供,线路原则上采用地敷方式,全村采用光缆,以此提高村民上网速度;电话线路采用光缆输出与电信交接箱的方式,线路采用地敷方式,提高村庄容貌的整齐度。5.4其他基础设施规划5.4.1公共卫生间规划至2030年,卫生改厕率达到100%.规划在各自然村共建设3座公共厕所,一处位于村委会和体育用地东侧;另一处为东坞里——藻天线与金沙湾岔路口;还有一处位于南段休闲公园。厕所采用男女分区,建筑面积不得小于30平方米。主要服务对象为村民以及游客。5.4.2垃圾中转箱规划垃圾统运至镇区的镇级垃圾中转站,在居民点内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在各居民点内部设置四类垃圾桶,并进行四类垃圾分类,形成统的垃圾收集系统。主要作用为集中收集每个居民点生活垃圾以及S村旅游游客产生的垃圾。村内设立卫生保洁员2名,制度健全并且加强长效管理,以保证村貌整洁。5.4.3公共汽车站点现状公共汽车线共三条,分别为2861路、2862路和2865路,公共汽车站点沿线设置,可以很好覆盖S村基本村民的公共出行。规划保持不变。5.4.4防灾避难所现状无防灾避难所,规划一处防灾避难所位于S村村委会旁,危机时起到防灾避难作用。规划将其与养老服务中心共同建造与村委会旁,医疗卫生用地东侧,方便村民快速到达。6村庄产业发展规划6.1村庄产业发展策略提升二产,壮大一产、培有三产;主打织绸加工、乡村度假等优势产业,借助天目山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天目迎客村,感受乡村生活的田园。S村作为农业村庄,未来农业发展需走产业化、品牌化和现代化的路子,重点发展观光、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S村农业发展以花木、毛竹、茶叶为主导。优化织绸加工产业,提升附加价值,打造地域品牌,提升S经济核心竞争力。特色农家乐:结合乡村度假、避暑休闲内容,打造特色民居民宿产业。花木休闲园:结合花木种植,形成集培育、观赏、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的产业链条,营造乡村休闲氛围,使得S村旅游经济和乡村服务业得到进步发展。6.2产业空间布局规划S村构建“四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四区”:指生态经济林区、特色农业区、轻工业区、风情旅游业。“多点”——分布在各片区的旅游项目和农业种植。生态经济林区:主要为居民点周边山林地。以育林为主,在生态保护基础上,适当开发茶山康养以及开展山地自行车、登山探险、户外拓展等活动。特色农业区:主要在凉亭下农田设置果蔬、花木种植基地,民居不安排新建,只支持原拆原建。轻工业区:主要在在村庄南侧,工业区以纺织产业为主,将产业升级,从人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在道路与工业用地中用专用绿化带隔离,在减少对居民影响的同时,在工业用地内部形成集聚效应,便利工厂的生产活动。规划位置和面积不变。风情旅游业:基于天目山脚的天然氧吧,结合现有的资源环境优势,以金沙湾拓展基地为基石发展户外拓展产业、真人CS、休闲垂钓、茶山康养等,同时适度配套住宿、餐饮等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生活服务。并在居民片区规划民宿群,在建筑主体不变的情况下,统一外立面色调,利用相同元素使得建筑整体更统一。7实施保障7.1组织保障1、提高村里干部整体素质,加强民主决策能力,完善村庄规章制度,提高党员合作意识,加强党组织的工作效率。2.提高镇、乡级干部对S村建设的重视程度,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沟通,上级领导对S村要多审视,以便规划顺利实施。7.2资金保障S村乡村建设规划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财政补贴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要加强宣传,通过多方面的融资来完成建设规划。(1)努力得到政府财政补贴,同时可以向国家、省、市各级积极申请财政上的补贴,以此来筹集对S村建设的资金,向网络、电视等线上渠道获取对S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村里宣传,以引起村民对村庄建设投资的激情。以此来改善村庄环境,加强S村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居民日常出行、娱乐。(2)与农村信用社合作,通过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申请为重点支持范围,扩展集资渠道。(3)拓展社会融资,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直接参与和支持村庄建设。7.3科技保障以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1)依托文化活动室,加快科普活动站建设,通过电脑、网络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等活动。(2)开展农民劳动技能相关培训,培育有知识、懂操作、会经营销售的新型农民。(3)加强村庄工农业的知识宣传投入,学习先进的生产模式,提高传统生产方式的效率,以此来增加S村村民的收入。(4)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大学生回村建设,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