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1页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2页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3页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4页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4课时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且也掌握了一些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经历了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等。本节课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以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形式,借助图鉴对更多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学生在识别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制作标本的方法,还可以增强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征的认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科学思维*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探究实践*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态度责任*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将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做成标本。难点:对照标本图鉴,对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岩石和矿物、带盖纸盒、标签纸、标本图鉴、观察岩石的各种工具(小刀、铜钥匙、放大镜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用课件展示一些标本(动植物标本),请学生欣赏。2.标本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经过各种处理,令之可以长久保存,并尽量保持原貌,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各种研究之用的样品。3.我们收集了很多的岩石和矿物,怎样把它们做成标本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初步认识和感知标本。二、探索活动一: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如果要制作一个岩石或者矿物的标本,我们要怎么做?2.学生分析教材步骤,思考并交流。标本制作方法:采集——编号——识别——添加标签存放。3.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4.根据分析结果,按步骤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注意: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洗净,擦拭干净,便于辨认。(2)把采集到的岩石和图鉴对照,识别采集到的标本。注意:对于无法鉴别的矿物和岩石,可以先记录下它们的采集地、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并给它们编上号,向老师或专家请教(3)给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4)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内,标签对应放好。(5)将制作的标本在全班进行汇报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评价。(6)请学生小结制作过程,标出关键词,如:采集、编号、识别、添加标签、存放。活动二: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1.各小组分别介绍完成的岩石和矿物标本。2.教师对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地方分析原因。3.各小组交流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1.了解学生的前概念。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三、研讨1.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是怎样的?各小组回顾制作标本的方法。教师引导,总结。2.你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1)通过制作标本,认识到科学家对岩石和矿物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2)通过制作标本,了解了许多岩石和矿物的特征。3.如何才能更好地制作一个精美的岩石和矿物标本?各小组根据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经验,分析要制作精美岩石和矿物标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根据课堂上的分析,学生回家进行修正,制作一盒精美的岩石和矿物标本。四、拓展如果在野外,碰到不熟悉的岩石,你会怎么做?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周边的岩石和矿物,遇到有搜集价值的岩石和矿物,都可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做成标本,不断充实标本盒,增强识别的本领。充实标本盒,增强对岩石研究的兴趣。板书设计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1.采集2.编号3.识别4.添加标签5.存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主要过程,让学生对岩石和矿物有新的认识,并充实课内、课外的学习氛围。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5课时让资源再生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一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思维*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探究实践*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态度责任*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水,放大镜。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岩石、沙和黏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三种物质。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2.水的长期作用可使岩石中的成分被带走,岩石表面出现沟壑。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都会造成岩石分解、改变。3.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从宏观角度,感受岩石、沙和黏土的形成。二、探索活动一:说一说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1.学生交流讨论: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找到它们的地方有什么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填写班级记录表,达成集体的共识。活动二:比较岩石、沙和黏土。1.用课件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2.学生比较(1)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2)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发现:岩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3)摸、捻: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发现: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4)团球散落: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发现: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5)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用手抖一下纸。发现: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黏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3.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让学生亲历对比的实验操作,体会出三种物质的不同,并将实验现象和现象说明的问题建立联系,形成关于这三种物质异同的完整认知。三、研讨经过观察岩石、沙、黏土各有什么特征?推测大自然中岩石会如何变化?学生进行总结。根据特征进行小结: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