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毛毛虫老舍我们这条街上都管他叫毛毛虫。他穿的也怪漂亮,洋服,大氅,皮鞋,啷噹儿的。圆葫芦头上一对大羊眼,老用白眼珠瞧人。尤其特别的是那两步走法儿:曲里拐弯的用身子往前躬。遇到冷天,他缩着脖,手伸在大衣的袋里,顺着墙根躬开了,更象个毛毛虫。邻居们都不理他,因为他不理大家;惯了以后,大家反倒以为这是当然的——毛毛虫本是不大会说话儿的。我们不搭理他,可是我们差不多都知道他家里什么样儿。我们差不多都到他家里去过。每月月底,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他在月底拿薪水。他一拿薪水,毛毛虫太太就死过去至少半点多钟儿。我们不理他,可是都过去救他的太太。毛毛虫太太好救:只要我们一到了,给她点糖水儿喝,她就能缓醒过来,而后当着大家哭一阵。过两天,毛毛虫太太又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来上街去打牌。我们知道毛毛虫白己已把事儿办好,大家心里就很平安,而稍微的嫌时间走得太慢些,老不马上又是月底。按说,我们不应当这样心狠,盼着她又死过去。可是这也有个理由:她被我们救活了之后,并不向我们道谢,遇上我们也不大爱搭理。不过,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况且,每月月底老是她死过去,而毛毛虫只翻翻白眼,我们不由的就偏向着她点,虽然她不跟我们一块儿打牌。我们不只是恼她不跟我们打牌,她还有没出息的地方呢。她不管她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挺好的两孩子。一天到晚跟着老妈子,头发披散得小鬼似的,脸永远没人洗,早晨醒了就到街门口外吃落花生。我们相信我们这条街是非常文明的,假若没有毛毛虫这一家子,我们简直可以把街名改作“标准街”了。可是我们不能撵他搬家。况且,他也是大学毕业,在衙门里作着事;她呢,也还打扮得挺像样,头发也烫得曲里拐弯的。这么着,他们就一直住了一年多。一来二去的我们可也就明白了点毛毛虫的历史。毛毛虫的老妈子常给他往外抖啰,我们也不便堵上耳朵。我们一知道了他的底细,大家的意见可就不像先前那么一致了。因为意见不同,我们还吵过嘴。据我们所得的报告是这样:毛毛虫是大学毕业,可是家中有个倒倒脚的老婆。所以他一心一意的得再娶一个。在这儿,我们的批语就分了岔儿。在大学毕过业的就说毛毛虫是可原谅的,而老一辈的就用鼻子哼。一来二去的,毛毛虫就娶上了这位新太太。听到这儿,我们多数人管他叫骗子手。可是还有下文呢,有条件:他每月除吃穿之外,还得供给新太太四十块零花。这给毛毛虫缓了口气,而毛毛虫太太的身分立刻大减了价。不久,倒倒脚太太找上来了,闹了个天翻地覆。毛毛虫又承认了条件,每月给倒倒脚十五块零花,先给两个月的。拿着三十块钱,她回了乡下,临走的时候留下话:不定几时她就回来!毛毛虫也怪可怜的,我们刚要这样说,可是故事又转了个弯。他打算把倒倒脚的十五块由新太太的四十块里扣下:他说他没能力供给她们俩五十五。挣不来可就别有俩媳妇呀,我们就替新太太说了。为这个,每月月底就闹一场,那时候她可还没发明出死半点钟的法儿来。那时候她也不常出去打牌。直赶到毛毛虫问她:“你有二十五还不够,非拿四十干什么呀?!”她才想出道儿来,打牌去。毛毛虫没说什么,可是到月底还不按全数给。她也会,两三天的不起床,非等拿到钱不可。拿到了钱,她又打扮起来,花枝招展的出去,好像什么心事也没有似的。“你是买的,我是卖的,钱货两清。”她好象是说。又过了几个月,她要生小孩了。毛毛虫讨厌小孩,倒倒脚那儿已经有三个呢,也都是他的“吃累”。他没想到新太太也会生小孩。毛毛虫来了个满不理会。爱生就生吧,眼不见心不烦,他假装没看见她的肚子。到快生小孩那两天,倒倒脚来了。她服侍着新太太。毛毛虫觉得是了味,新太太生孩子,旧太太来伺候,这倒不错。赶到孩子生下来,旧太太的报仇的机会到了。她安安顿顿的坐在产妇面前,指着脸子骂,把新太太骂昏过去多少次,外带着连点糖水儿也不给她喝。骂到第三天,她倒倒着脚走了,把新太太交给了老天爷,爱活爱死随便,她不担气死新太太的名儿。新太太也不想活着,没出满月她就胡吃海塞。这时候,毛毛虫觉得不大上算了,假如新太太死了,再娶一个又得多少钱,他给她请了大夫来。一来二去的,她好了。好了以后,她跟毛毛虫交涉,她不管这个孩子。毛毛虫没说什么;于是俩人就谁也不管孩子。太太照常出去打牌,照常每月要四十块钱。毛毛虫要是不给呢,她有了新发明,会死半点钟。头生儿是这样,第二胎也是这样。我们听到了这儿,大家倒没了意见啦,因为怎么想怎么也不对了。我们大家都不敢再提这件事了,提起来心里就发乱。可是我们对那俩孩子改变了点态度,近来每逢我们看见俩孩子在街上玩,就过去拍拍他们的脑瓜儿,有时候也给他们点吃食。无论如何,我们在他俩身上找到一点以前所没看到的什么东西,一点像庄严的悲剧中所含着的味道。似乎他俩的事不完全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一点什么时代的咒诅在他们身上应验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倒倒脚”借代毛毛虫旧太太,这位缠足的旧女性虽然和大学毕业的毛毛虫存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沟通障碍,但她仍深爱着毛毛虫。B.作为真正新女性的毛毛虫新太太,打扮得挺像样,也烫了卷发,但和毛毛虫更多是人身依附关系。C.街上的邻居虽然心地善良,热心救毛毛虫太太,但喜欢探听评论他人的隐私,如同鲁迅笔下的“看客”。D.小说书面语与口语混搭,亦庄亦谐,如“她可还没发明出死半点钟的法儿来”“在这儿,我们的批语就分了岔儿”等。7.下列对文中大家听到毛毛虫家底细后“怎么想怎么也不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倒倒脚旧太太不对,不应该故意气刚生产的新太太,可是她自己守着活寡,还养着三个孩子。B.说新太太不对,责备她不管孩子,但她其实是每月40块零花“买”来的,照料孩子又不给她添钱。C.说毛毛虫不对,可他拼命挣钱,乐不抵苦——旧太太拿着他的钱恨他,新太太也拿着他的钱恨他。D.大家能够分别从毛毛虫、旧太太、新太太的角度体谅各自的难处,说明他们将心比心,宽容体谅。8.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说明。(4分)9.毛毛虫本是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色彩美丽,有的身上有毒刚毛,蜕变时需经历诸多磨难。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男主人公身上具备的“毛毛虫”特性。(6分)6.D(A选项倒倒脚并不爱毛毛虫,从她与毛毛虫大闹要钱等情节中可见;B选项,毛毛虫新太太并不是真正的新女性;C选项街上的邻居并非喜欢探听他人的隐私,毛毛虫的历史是老妈子抖啰的。他们也不同于麻木冷漠的“看客”。)7.D(大家对毛毛虫一家没有“将心比心,宽容体谅”。)8.①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叙说了每月月底毛毛虫家的风波以及孩子的状况,再由老妈子讲述他家的底细;②从邻居的有限视角呈现毛毛虫家的故事,以更冷静梳理的方式呈现故事,观察、评点毛毛虫一家,更加真实客观。(每点2分)9.①他和毛毛虫外形相似,例如“圆葫芦头上一对大羊眼”,走路“曲里拐弯的用身子往前躬”;②毛毛虫色彩美丽,“他”学历和工作都不错;③毛毛虫身上有毒刚毛,“他”不理大家,难以接近;④毛毛虫蜕变时需经历诸多磨难,“他”接受过新文化的教育,反抗包办婚姻,勇于承担责任。但他头脑中仍有不少封建旧思想,他还没有变成时代的“新人”。(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逃兵手里换来的。“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儿吗!”“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劝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点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扮,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做什么哩?”芒种问。“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脚趾头,多不好看!”“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①,他望着“别窑”那一节。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就是十年!”“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怎能变心哩!”“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手掩着脸哭了。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文本二: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节选自孙犁《荷花淀》)6.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7.结合文本一、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8.文本一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4分)9.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试分析这两个对话场景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6分)6.(3分)B(“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错误。从原文“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来看,这是老常对芒种的关心,“参军入伍的渴望”无中生有。)7.(3分)A(“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错误。孙犁小说中虽然多用日常生活琐事来反映时代形势,其消解的是战争的特张,但并不影响宏大叙事的严肃性。)8.(4分)①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②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②对美好景物的描绘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9.(8分)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既有纯真的年少爱情,也有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③情感表达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内敛深沉。(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测试卷(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部分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红高粱(节选)莫言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窜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B.小说开头称呼父亲为“这个土匪种”,显得野性十足,同时也暗示了余占鳌与“父亲”的“父子”关系。C.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的粗野狂暴与果断干练。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遗憾,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2段把奶奶和余司令分别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和“船舷”,形象地写出了“我父亲”对他们的崇拜和在他们身边的安全感。B.“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C.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兼具壮美与优美,既呈现了家乡的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D.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7.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8.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并分析其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赏析其含义和作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风格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效果,然后根据要求作答。【解答】(1)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错,原文说“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红高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粗鄙丑陋的一面,这是一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人物身上并不全是“高尚”的。小说的主题是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精神,弘扬一种质朴的野性美,而不是赞扬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高尚人格。
故选D。
(2)A.小说中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是写出了少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
故选A。
(3)本题要求鉴赏小说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这一艺术魅力,作答时要从“现实的真切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两方面进行思考。仔细阅读小说的开头,可以发现能体现“现实的真切感”的内容有:时间具体,“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像是在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奶奶”送别“父亲”的场面描写显得很真实,“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小说通过对“父亲”的各种感官感受的描写,如“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使得当时的场景很真实。
“历史的厚重感”的体现有:故事发生于“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时间久远;小说借“我”的叙述,表现“爷爷”“奶奶”“父亲”时代的故事,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开篇就交代“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将故事拉到抗日战争的年代,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4)首先要明确小说创作的“邪劲儿”是什么,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小说创作的“邪劲儿”就是指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打破了时空顺序,比较灵活自由。小说的时间顺序被完全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的干爹余司令带领农民对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将祖孙三代的经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通过场景的转换来体现人物性格,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在主旨表现上,主要通过描写淳朴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态度来展现原始的激情和力量。如“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等;在叙述风格上,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作者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但是事件的亲历者却是“我父亲”,“我”是故事的旁观者。兼有“我”的有限视角和“我奶奶”的全知视角,多视角的运用,表现内容更加立体深刻,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D
(2)A
(3)①现实的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②历史的厚重感: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已有近百年,小说又通过“我”的叙述,拉开与那段往事的距离,增强了历史感;开篇就交待日后余占鳌成了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种叙述方式也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
(4)“邪劲儿”指的是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淡化了情节,打破了时空的顺序,灵活地将两代人的故事交错叙述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特征,而是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③从叙述风格上看:小说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兼有“我”的有限视角和“我奶奶”的全知视角,将人物在小说中的表达与“我”的表达自然结合,无拘无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旨表达上看:小说弱化了主旨表达,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和生命之气,让小说有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日出日落朱山坡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这座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桥的护栏锈迹斑斑,桥面铺的是水泥,有的地方破了洞,像是桥的眼睛。桥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还有露出水面的泛白的乱石。河床两边,那些杂树和草藤乱哄哄地蔓延开去。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我摇了摇头。“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太阳往山那边移动,一副不情愿的样子。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我摇摇头。“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我还是摇了摇头。“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你见过日出吗?”他问。我不能肯定。“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我也不能肯定。“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我回到屋子里,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天快黑了,我正在屋子里吃饭,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叫:“喂,小学生!”我听出来,是高个子的声音。我走出门。他在外祖母家的围墙外,欣喜地对我说:“我刚才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是太阳在快落山的时候留给我的,它带不走。”他朝我举起一只熟透了的南瓜,跟他的头差不多大。“欢迎你到我家喝南瓜粥。”他真诚地邀请我。我摇摇头。高个子说:“不是每天都能幸运地捡到南瓜。当然,有时候看日出,也能捡到其他东西。”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他很高兴,让我跟着他回家。高个子屋里黑乎乎、乱糟糟的。这个院子只有他一个人生活,显得过于宽大了,孤独的气息无处不在。他睡觉的房间明亮一些,门板上钉着一块黑底白字的小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北大落榜生”,字写得倒是很端正,而且是用油漆写的,擦不掉,即使在昏暗中也闪闪发亮。我进门的时候刚被蛛丝拂面,才十几秒钟的时间,出来时蛛丝竟然又接上了,把我的脸重新拂了一次。“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是全镇最懒的人?”高个子说。我觉得是的,因为我从没见他干过正事,整天游手好闲,或睡懒觉。“他们说石羊镇的衰败、没落全是因为我的懒惰。其实我是全镇最勤快的人。”高个子说,“我说的是最勤快,你到底明不明白?”“就因为你每天都去看日出、日落吗?”我说。“是,也不全是。”高个子很诚恳地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两段描写石羊镇的破败、冷清,不仅写出了“我”对小镇的最初印象,也自然引出了高个子对我的关注。B.高个子与外祖母擦肩而过时,似乎并未打招呼,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他认为村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他。C.“我”认为日出、日落没什么好看,而高个子认为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在对比中表现出高个子对生活独特的爱。D.“北大落榜生”这几个字“闪闪发亮”,暗示高个子经历的不幸,作者在此处隐去不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语言描写特色鲜明,前半部分像是独白,“我”用动作回应,后半部分才开始对话。B.高个子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把它说成是太阳留给他的,用拟人手法表现他充满童心童趣。C.文章不惜笔墨,对高个子的“家”的内外环境进行细致地描写,以突出人物懒散的形象。D.小说在“日出日落”和“我”对高个子的认识两条线索并行中逐步加深“我”对他的理解。8.这篇小说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都通过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人物和环境,请简析其作用。(4分)9.朱山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人究竟为了什么’既是哲学命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追问本身是很虚无的事情,越追问越虚无。但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苦苦地追问生命的真相。”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所谓的“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3)本题考查分析叙述角度的能力。注意把握叙述角度的种类和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思想主题的基本能力。一般是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主题一般通过情节和形象展现出来。【解答】(1)B.“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有误,是村里人不理解高个子。
故选B。
(2)C.“人物懒散的形象”有误,环境描写表现的是人物追求自然、坦然生活的态度。
故选C。
(3)①结合“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可知,孩子对高个子的认识与村里成人的认知形成对比,凸显高个子对精神世界(或诗意生活)的不懈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推动高个子人物形象的逐步展现”也可得分)②结合“这座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桥的护栏锈迹斑斑,桥面铺的是水泥,有的地方破了洞,像是桥的眼睛。桥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还有露出水面的泛白的乱石。河床两边,那些杂树和草藤乱哄哄地蔓延开去”可知,用孩子独特的视角来描述环境,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充满生趣(或生机、生命力)的环境。
(4)①结合“他们说石羊镇的衰败、没落全是因为我的懒惰。其实我是全镇最勤快的人”可知,生活是为了自己,不必活在他人眼光中。②结合“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可知,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生活,不消极,不混沌。③结合“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可知,生命追求的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答案:
(1)B
(2)C
(3)①孩子对高个子的认识与村里成人的认知形成对比,凸显高个子对精神世界(或诗意生活)的不懈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推动高个子人物形象的逐步展现”也可得分)②用孩子独特的视角来描述环境,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充满生趣(或生机、生命力)的环境。
(4)①生活是为了自己,不必活在他人眼光中。②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生活,不消极,不混沌。③生命追求的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浙江省义乌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牵手范小青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凡事总有个道理。”“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半年吧。”“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党组2024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
- 二建市政工程实务-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模考试卷5338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专题青春岁月纪念册第7课二、《设置视频的标牌框架》说课稿
- 2025年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 2025年新学期小学体卫艺工作计划例文
- 2025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活动1 展评平面设计作品》说课稿
- 2025年春季小班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2025愚人节活动计划书
- 2025年财务部四月份工作计划
- 系统集成类项目售后服务方案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高年级篇
- 西北工业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
- 托福口语课程托福考试介绍task
-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课件
- GM∕T 0018-2012 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
- 《光纤通信》习题解答
- 天津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 钢筋负温度焊接工艺要求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问题-广东省水土保持网
- 薄膜衰减片的仿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