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
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
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
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
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文编排
《短诗三首》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绿》
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白桦》展
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
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综合性学习围绕现代诗这
一内容展开,要求学生在收集、创作诗歌的基础上,能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用
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
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根据需要
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要重视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一些方法,并围绕活动
提示及要求整体规划,适时指导。本单元的习作是“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单元核心目标】
L能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的韵味,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2.多途径收集现代诗,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诗歌,能根据合作编小诗集的分工要求,
对自己收集或自己写的现代诗分类整理。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0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3.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短诗三首》《绿》。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2.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3.能仿照示例,写短诗。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L推荐阅读:《志摩的诗》徐志摩。
2.实践活动:
(1)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或创作的小诗,合作编成小诗集。
【单元任务群设计】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繁星之母爱
理鲜关键诃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绿色之生机
借助关键诗句想象西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白桦之高洁
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锋的形象
雨后之天晴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
诗集之创作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收集或创作的小诗,合作编成小诗集
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
9短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产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
语言运用: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思维能力: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
关注诗集:《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冰心创作《繁星》时,曾受到印度诗人泰戈
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曾自述她创作《繁星》仿用《飞鸟集》的形式,通过这种类似
“小杂感一类的东西”,来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繁星》反映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
对人生真谛的辛勤探索。本课三首现代诗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情,意蕴丰富。
关注作者: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现代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被称
为“世纪老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信奉“爱的哲学”她
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受“五四思潮”和《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将探索人生过程中
的灵光闪动汇合,抒发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对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的歌颂,在“五
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关注蕴含情感:冰心的文字清澈简洁,意蕴深远。她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冰
心的诗歌中,我们读到了诗人对母亲浓郁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诗歌是对
情感的充分表达,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有关,那个依恋母亲和在海边长大的
冰心,把我们带到了美好而真挚的诗歌情感中。
关注表达特点: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歌的节奏感和蕴含的丰富想象,诗歌语言对于情感
的充分表达,初步体会现代诗歌的韵律。
【教学目标】
L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
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漫”,会写“繁”字,会写词语“繁星”。
2.学习《繁星》(七一)(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两首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点拨,明确学习任务,这个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我们能读到许多现代诗歌,
它真挚而优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冰心老人的《繁星》,走入这美好而真挚的诗歌世界。
(出示课件2)
板书:繁星
2.出示星空组图,天上繁星点点,照耀着辽阔的大地,繁星如诗,生命如歌,让我们走
进冰心的诗集《繁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吧!引入“繁星”。(出示课件3)
3.简介作者及诗集。(出示课件4)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
在玉壶”。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出示课件5)
4.观察标题,明确括号中的序号的含义。(出示课件6)
要点:序号表示诗在诗集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由充满幻想、意境优美的星空导入,顺势介绍诗人创作《繁星》的由来,
既为本课诗歌学习奠定了浪漫诗意的基调,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
L朗读小知识:结合语境,指导“啊”的字音变化。(出示课件7)
要点:“啊”在“大海啊”中读ya;在“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α°
2.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一边听范读一边画朗读停顿,注意诗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停顿、延长”。
提示“啊”的读音:大海啊读ya,母亲啊读na。
2.学认字:漫灭man波涛tdo指导“漫"字换偏旁,组成“慢”结合图片理解词
语。(出示课件9)
3.词语解释:出示《繁星》(七一)。
点拨方法,理解“漫灭”。点拨:“漫灭”一词在生活中不常用到,可以结合上下文猜
猜意思,换词理解。(磨灭)在诗中是指这些地方发生的这些事,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回忆。
(出示课件10)
三、整体感知
L自由朗读三首诗,感受它们与古诗的不同,找韵脚,体会诗歌的韵味。(出示课件11)
2.(出示课件12)对比三首诗。要点:相同:三首诗都格式不一;不同:《繁星》
(七一),没有韵脚;《繁星》(一三一)圈画出“光香响”韵脚ang;《繁星》(一
五九)圈画出“了里”同字成韵。
3.结合标点读三首诗,读出诗韵。(出示课件13)
4.出示《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繁星》(一三一),按顺序读三首诗。
(出示课件14)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前两首都有一个相同的词:“母亲”。
预设:《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都是写“母爱”,《繁星》(一三一)写
大海。
四、深入揣摩
1.出示《繁星》(七一)(出示课件15)
(1)“这些事一一”后的破折号:注意停顿、声音延长(出示课件16)
(2)“这些事”说明不止一件事,有很多事值得作者回忆。
(3)“永不漫灭”强调印象十分深刻。
(4)联想想象,丰富意象。
提问:“这些事”是哪些事呢?诗人具体写了吗?她写了什么?
要点: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出示课件17)
引导逐行想象,诗人会和母亲做什么事情?丰富脑中意向。
预设:“月明”,天上有一一(一轮皎洁的明月)
那明亮的月光洒在一一(园中)。那郁郁葱葱的藤萝你看到了吗?藤萝的树影随风摇曳。
闻一闻,空气中还弥漫着藤萝花的清香。
再往下看,一把小小的竹椅,椅子上坐着一个人,她是一一(妈妈)。这样的画面里,
还会有谁?一一(一个小女孩,也就是“我”)
一轮明月,一座小园。藤萝叶下,树影婆娑。听,笑语盈盈,看,那是母亲和“我”。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离不开反复朗读。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学生体
会到整齐的句式能带来节奏感;破折号将人的思绪引向作者回忆的过往。同时,在诗句分行
形成的空白里有无穷的想象空间,此时依托情境、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去补白母
女俩在月夜小园中的美好时光。)
(5)引导学生想象孩子和母亲的活动并练说。(出示课件18)
预设1:我给母亲讲白天发生的趣事。
预设2:母亲给我讲月亮中嫦娥的故事。
预设3:母亲给我讲星星的故事。
(6)引发情感,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吗?
预设:童年的美好母亲的慈爱
自由讨论,教师小结。
预设:当诗人打开记忆的闸门,远远看去,看到了一一(月明的园中)。轻轻移步,慢
慢靠近,我们看到了园子里那株郁郁葱葱的一一(藤萝的叶下)。近一些、再近一些,我们
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一(母亲的膝上)。那是作者记忆中最想要去的地方啊!你现在知道,
作者最不能忘怀的是什么吗?(对母亲的爱)(出示课件19)
板书:爱母亲
(7)再次配乐朗读,带着对母亲深深的爱,体会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出示课件20)
(8)背诵指导。(出示课件21)
繁星(七一)
这些事一一
是()的回忆:
月明的(),
藤萝的(),
母亲的()。
2.过渡:三首诗中,还有一首也在表达诗人对母亲的爱。
出示《繁星》(一五九)。(出示课件22)
(1)理解关键词句。
提问:诗中有两处'‘风雨",你理解它们的含义吗?(出示课件23)
要点:天上的风雨(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心中的风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苦
难)提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母亲帮你解决的?(出示课件24)
预设:一次考试中没考好,心里很难过,母亲耐心的开导我。
(设计意图:品味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除了有助于理解诗句的意思,更
能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冰心对母亲的眷眷深情。)
(2)整体朗读。
(3)引导出示冰心的补充资料,关注“啊”,表现作者呼唤母亲时的情深意切。(出
示课件25)
(4)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生活中母亲为孩子遮风挡雨、尽力保护的场景;也可给出
典型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当“风雨”来临,心底最无
助的时候,母亲的怀抱便是自己的倚靠,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温暖港湾。(出示课件26)
(5)配乐朗读《繁星》(一五九)联系生活中母亲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画面,朗读诗句,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吧!(出示课件27)
(6)背诵指导。(出示课件28)
五、小结
1.(出示课件29)主题概括。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园中藤下,“我”在母亲膝上的情景,体现出了诗人对母
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繁星(一五九)》通过鸟儿归巢比喻“我”躲到母亲怀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
的依恋。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涛”字,会写“漫、灭”等7个字,会写词语“藤萝、波涛”。
2.学习《繁星》(一三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L导入:前两首都是表达对母亲的爱,那另一首短诗诗人在表达什么呢?(大海)(出
示课件3D
板书课题:《繁星》(一三一)(出示课件32)
2.出示《繁星》(一三一),指导朗读。(出示课件33)
(1)关注。的读音:借助语音变化体会诗人的直抒胸臆,快意倾吐。
(2)关注标点,圈画三个反问句:注意反问句的特殊语气。
(3)关注句式:划出“哪一颗哪一朵哪一次"排比句
3.感悟情感。
(1)提问:三个反问句如何变成陈述句?(出示课件34)
预设1:所有的星都有光。
预设2:所有的花都有香。
预设3:在我所有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2)师提问:为什么作者用三个反问句?
要点:起到了强调或突出情感的作用。
(3)引导学生朗读“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抓住“大海”“星”“光”“花”“香”“清响”,体会诗人对大海
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
提问: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什么情感?(喜爱和赞美)(出示课件35)
(4)补充资料:那为什么作者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大海呢?这是要从她小时候说起。
(出示课件36)冰心的父亲是海军军官,冰心小时候随父迁至海滨城市烟台,她经常到父
亲的军舰上参观,她向大海倾诉心事与烦忧,她与大海分享快乐与忧愁。
她曾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
庄严……”(出示课件37)
补充资料:《繁星》(七五)和《繁星》(一一三)诗人都有写“父亲”。(出示课件
38)
(5)配乐朗读《繁星》(一三一),带着对大海的热爱再来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语
气越来越强烈。(出示课件39)
(6)(出示课件40)背诵指导。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4.教师小结。
学了三首短诗,你了解了现代诗的哪些特点?
分行排列、格式自由、节奏感强、不拘泥韵律(出示课件41)
二、学写生字
出示本课生字。(出示课件42)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哪个字难写,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要点:“藤”“膝”的最后一笔都是点。“躲”左下部分撇不能出头。
重难点字“繁”书写指导(出示课件43):上部左边的“每”横折钩变成了横折,且
不要超出竖折。“攵”第三笔撇要适当收缩,给下半部分留有空间,让布局更紧凑。下部比
“系”少一撇。
三、结构梳理(出示课件44)
四、主题概括
《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星光、花香和大海的涛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
之情。(出示课件45)
五、拓展延伸
1.出示《繁星》(二)。(出示课件46)
2.出示《繁星》(五十五)。(出示课件47)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8)
七、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出示课件49)
1.出示之前学过的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2.活动提示。(出示课件50)
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
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要点:收集诗歌,整理资料。
3.交流方法。
①搜集诗歌途径:报纸、电视、书籍、采访。(出示课件51)
②整理诗歌(出示课件52):收集不同题材的现代诗,如写景、写人、家乡.....
收集不同国家的现代诗,如中国、德国.....
③摘抄诗歌。注意要建立目录、字迹工整、注意格式、注明作者和出处。(出示课件53)
4.活动要求。(出示课件54)
每天收集、摘抄至少三首现代诗。还可以适当摘抄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为后续编写
小诗集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短诗三首》是“综合学习”现代诗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三首短诗均出自于冰
心的《繁星》,冰心,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
者》等。“母爱”“童心”“自然美”是其三大创作主题。《繁星》共164首短诗,我们这
篇课文主要学习的是其七一、一三一、一五九。那短小隽永的小诗激发了我们真挚的情感和
丰富的想象。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对于诗歌的意象,关于诗歌的知
识没有进行过度拓展,没有出现学术化和成人化的讲解评价,而是贴近了儿童的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情感和继续学习、摘抄整理诗歌的兴趣。因为本册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对三年级
下册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承接,尽管学生此前已初步具备查找资料、合作交流
等方面的经验,但因为学习内容和具体活动的变化,在教学时,还应当对于学习整理资料的
一些方法给出整体规划和适用指导。主要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反
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作者的思想,体会诗歌的韵味以及蕴含
的情感。备课的时候,《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两首短诗都体现了诗人对母
亲的依恋以及母爱的温馨和赞颂,所以我将这两首短诗放在了一起教学。
10绿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是40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
《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
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
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
术修养的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色彩”
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
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黑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
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
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
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
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
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绿》。(出示课件2)
板书:绿
2.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3)你能用“绿”组词吗?把由“绿”组
的词语都写入一首诗,会是怎样的一首诗?
预设1:墨绿。
预设2:嫩绿。
预设3:淡绿。
引导:把由“绿”组的词语都写入一首诗,会是怎样的一首诗?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读作家艾青的诗,欣赏他笔下的“绿”。出示作者简介。(出示
课件4)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人民的苦难和命运,
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主要作品:
《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L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
2.读字词(出示课件6):挤ji交叉ehɑ(注意红色字体“挤”“叉”的读音)
墨水瓶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
提示:“叉”的读音是chd,不能读成ChM
3.学写字,提问:这几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出示课件7)
4.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瓶”(出示课件8)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瓦”留有空间,让布局更紧凑。“瓦”的第一横
与“并”的第一横在同一斜线上。最后一笔是点。
“叉”,(出示课件9)独体字。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
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在竖中线收笔。
3、词语解释:出示重点词语“出奇交叉节拍重叠指挥”(出示课件10)
三、整体感知
L回顾上一课学习到的朗读诗歌的方法:关注分行,关注标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绿》与《繁星》的不同。(出示课件11)
要点:这首诗和前一课的三首短诗形式不同,是由若干小节组成,所以朗读时还要关注
诗歌中的空行,也就是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
2.跟着音乐朗读诗歌,关注分行和标点,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2)
3.引导学生交流:读完这首诗,你从诗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1:这首诗写出了春天里无处不在的绿色,而且绿色是各种各样的,我仿佛看到了
小草、柳芽在随风飘荡,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出示课件13)
4.再次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和大家分享你的朗读。指名读。(出示课件14)
四、品读诗歌
L过渡: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是因为作者借文字传递了他奇特的想象。出
示学习要求:反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想想奇特在哪里。(出示
课件15)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说出感受,读好诗句。
预设1:第一小节。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强调读出“到处”是绿的,墨水瓶能有多少墨水啊?居然能把一切都染绿了,太奇妙了!
交流:借用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出示课件16)
师提问:到处是绿,让你想到了哪些地方是绿的?(出示课件17)
预设1:草地是绿的
预设2:山坡是绿的
3.过渡:诗歌中还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出示课件18)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
象的奇特,丰富学生对诗文内容富的理解,为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好铺垫。)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配乐,指名分节朗读。(出示课件20)
二、互动课堂,回顾全诗,感受“绿”的意象
L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绿的不同与丰富。(出示课件21)
教师提问:艾青笔下的绿有什么不同?圈出表示绿的词语。
学生汇报交流: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教师小结:连用六个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出绿色的丰富。后面省略号表示
什么呢?
板书:绿的丰富
学生汇报:表示列举的省略,告诉我们还有很多绿色。
教师提问:“出奇”怎样理解呢?(惊叹)
还有哪些表示绿色的词语?(出示课件22)
预设1:新绿深绿青绿黄绿草绿豆绿碧绿鲜绿
预设2:绿油油绿茵茵绿莹莹
预设3:苍翠欲滴一碧千里
2.读第三小节,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都是绿的?(出示课件
23)
重点提示:"是.....是......是......也是......”相同句式叠加,让大家感受到
世间所有一切都是绿的,绿色如此宽广,让人感到奇特。
板书:绿的宽广
3.读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出示课件24)
“刮的风是绿的”风中的什么是绿的?
预设1:杨柳风中的(杨柳)是绿的
齐读“下的雨是绿的”雨中的什么是绿的?(出示课件25)
预设1:荷叶雨中的(荷叶)是绿的
齐读“流的水是绿的”水中的什么是绿的?(出示课件26)
预设1:倒映的山
预设2:水草水中倒映的(山)是绿的;水中的(水草)是绿的
齐读“阳光也是绿的"阳光下的什么是绿的?
预设1:森林阳光下的(森林)是绿的(出示课件27)
教师小结: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出示课件28)
4.读第四小节,看看绿的形态有怎样的奇特之处。
教师提问:圈出诗中的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集中挤重叠交叉(出示课件29)
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表现了绿的层次多。
板书:绿的密集
5.读第五小节,看看诗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写绿。
(出示课件30)“突然”表示转折,由静态转为动态。
教师提问: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绿?
学生汇报交流:比喻,把风比作舞蹈教练。
教师提示:诗中“整齐”“按着节拍”突出有节奏,动态美。
6.提问: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31)
预设1:充满活力
预设2:充满力量
预设3:充满生机
7.思考: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课
件32)
板书:绿的形态
学生交流汇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这自然界的绿看成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的生
命体。它既是新生活的象征,也是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板书:绿色是希望,是生命
8.思考:艾青笔下的“绿”,仅仅是一种颜色吗?“绿”还代表什么?把你的感受用词
语表达出来。(出示课件33)
(出示课件34)教师一边出示词语•,一边进行移动、分类:我们读读诗,想象诗中描
绘的画面,感受到了一片绿意,这个绿色的世界让大家看到了“美丽”,看到了“大自然”
(第一类);让大家感受到了“舒适”和“快乐”(第二类);更让你们领略了生机、希望、
力量(第三类),每个人读《绿》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
9.教师总结全诗:你从诗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虚写实,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描绘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景象,
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充满绿色生机与活力的时代的歌颂。(出示课
件35)
10.指导背诵这首诗。
好像(),
到处都是绿的……(出示课件36)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绿得()。(出示课件37)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出示课件38)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
所有的绿就()地
()飘动在一起……(出示课件39)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词语概括出自己对“绿''的体会,让内心感受可视化。教师在
即时生成中,对学生的体会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梳理出不同理解与感受,丰富学生对“绿”
的意象的认识。这一阅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思维力和审美力。)
三、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比较阅读
1.过渡: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
你怎样的感受?读“阅读链接”说一说吧!(出示课件40)
2.出示“阅读链接”(出示课件41)
3.要求:默读,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请你仔细默读两篇诗文,完
成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出示课件42)
文章相似之处不同之处
艾青《绿》
宗璞《西湖漫笔》
5.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1:相似之处:都写到了绿色的丰富、范围广,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预设2:不同之处:《西湖漫笔》写的是在西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致,写得很细腻;
《绿》写的可能是作者想象世界里的绿,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的感觉,语言表达也更富
于特色。
预设3:不同之处:《西湖漫笔》是一篇散文,语言很美,带给人美好的感受。《绿》
是诗歌,语言有节奏感,表达也很独特,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于“绿”的不同描写,感受同样
的题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诗歌、散文体现,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体验。)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4)
积累含有“绿”的古诗句。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5、46)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7)
教师布置作业:读诗人艾青的《绿》,让我们爱上自然,爱上希望,课下搜集更多写景
的现代诗,邂逅一份独特的风景!
【板书设计】
绿的丰喜: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的宽广:风、雨、力、汨光
绿色是冷望A
都是绿的是主命
域的充焦;重叠、交叉在一起
绿的布科:所有的绿飘动在一起
【教学反思】
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充满了绿色,细细读来,让我们感受到绿是生命
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与快乐。教学中关注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描写大自然中的“绿”。诵读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诗歌需要反复吟读,才能
领会其深意。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或默读,或齐读,或轻声读等。在朗读的过程中快
速进入情景,再配以音乐,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图文结合也很重要。图片具有直观
性,能变诗歌文字为可触可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
图片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画面,体验作者的
内心感受。
11白桦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语言运用: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思维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
关注诗人:叶赛宁(1895-1925),苏联田园派诗人。叶赛宁短暂的一生写了大量热爱祖
国、热爱乡士、热爱人民的诗篇。他的诗歌总是具有新颖奇特的意象比喻和联想,音乐性强,
富民歌韵味,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叶赛宁于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代表作品有
《夜》《狗之歌》《我记得》等。
关注诗歌意象: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了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
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可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词语运用所带来的节奉感。
体会白桦树高大挺拔、洁白优美的形象。
关注综合性学习:课后安排了本单元第二个“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
具体提示了两个活动:一是交流前期收集、摘抄的诗歌,二是尝试写现代诗。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
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词语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
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引导:课件出示一组白杨树的图片,教师问:“你认识这种树吗?它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出示课件3)
板书:白桦
2.认识“白桦”。(出示课件4)
白桦:桦木科,落叶乔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就像
一个个眼睛。
3.简介作者叶赛宁(出示课件5):俄罗斯田园派代表诗人,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
就能写诗。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代表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等。
(设计意图:链接国外诗人与学生的认知,帮助理解诗歌意象和创作背景,为后面的学
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自主识字
1.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课件6)
2.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教师提问: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已经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下面我们
来看看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7)
预设1:“齐绽”的绽是翘舌音。
预设2:“朦胧”是后鼻音。
预设3:“徜徉”是后鼻音。
4.过渡:这些词语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在这首诗中,还有许多没学过
的生字,试着用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出示课件8)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6.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分享一下你们的识字好方法吧。
预设1:形声字记忆法:绣潇朦胧
预设2:组词识记:绽绽放绽开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
漏洞。)(出示课件9)
预设3:换偏旁法:辉-晖(出示课件10)
7.识字游戏,小鸟飞上白桦树(出示课件ID
刺绣潇洒金晖绽放朦胧徜徉
8.指导生字书写(出示课件12)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茸”的书写:注意横画的长短和间距。“耳”的最后一横最长,草字头的一横次之,
中间两横间距相等,分别位于横中线的上方和下方。(出示课件13)
“绣”的书写:最后一笔撇要穿插到左半边绞丝旁的下方,“禾”的第二撇略短,让
布局更紧凑。“禾”最后一笔仍是捺。(出示课件14)
“潇”的书写:左右结构,三点水的第一笔与右半边草字头的一横齐平。“萧”要注意
横画的长短与间距,中间一横最长,草字头的一横次之,撇画要穿插到三点水的下方。(出
示课件15)
“穗”的书写:左右结构,先写“禾”,捺变点。右上部分笔画较多,注意笔顺。“心”
卧钩平稳有力。(出示课件16)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9.组织交流诗歌中不太理解的词语,随机重点指导。
(1)“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
教师出示“花边”“花穗”“流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喻体是哪三种事物。(出示
课件17)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花穗”是否是这串串花苞?“流苏”是否是以五彩毛或丝扎成
的下垂的装饰物?诗中的“花边”“花穗”“流苏”可能是什么?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中
“披了一身雪花”等理解这是雪落在白桦上,诗人将洁白的雪比作“花边”“花穗”“流
苏”,这是作者丰富而诗意的想象。
(2)理解“白雪皑皑”,出示图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出示课件18)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见过白雪皑皑的场景吗?
(3)读准“姗姗”“徜徉”“朦胧”。(出示课件19)
“姗姗来迟”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朦胧”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勾画并交流不理解的词句,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
下文借助词语,想象画面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通过理解“花边”“花穗”和“流苏”这一
系列词语,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白桦树一袭银装的形象。)
10.自读诗歌,看看这首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20)
圈出诗中“桦花洒画霞华”,都押a韵
用横线划出“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朦胧的寂静”“灿灿的
金晖”“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这些都是
“的”字短语。
11.教师小结:在同学们的朗读和想象中,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出示课件2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鼓励“选做”,分层要求,丰富摘抄。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这首诗歌中有许多“的”字短语,读一读。(出示课件22)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
六、再读诗歌,互动课堂
1.朗读诗的前两节,思考: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白桦的?
(1)第一小节。
①引导:“一棵白桦”,这是整体描写。“毛茸茸的枝头”,这是局部描写(出示课件
23)
②引导:“涂上银霜”,素白而又光滑的枝干,质感、色泽都很独特,再加上“披了一
身雪花”就更富有光泽,把白桦看作人,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全景着眼,写出白
桦洁白的特点,让人眼前一亮。(出示课件24)
(2)第二小节。
①提问:其实诗中不止这一处写到白桦身上的雪,读第二小节,你发现了吗?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在第二小节中勾出“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
“洁白的流苏”。
②提问:细细品读这些词语,都是在写白桦一身雪花,但你“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读好词语,引导学生抓住词语想象画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桦的颜色洁白,
形态优美。(出示课件25)
点拨:从全景进入特写,描绘出了被雪覆盖的白桦树的不同形态美。
2.读诗的前两小节,细细品读,对比前面写雪的这些词语(再出示),说说它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
引导学生体会白桦被白雪覆盖,一串串白色的花穗纷纷绽放,仿佛洁白的流苏,优雅又
高洁。(出示课件26)
板书:形态之美
(3)第三和第四小节。
①朗读诗的后两节,思考:这两节是怎样描写白桦的?
引导学生体会白桦身上的雪在朝霞里光泽发生着变化。
②引导:而这变化都是因为(圈画出)一一在朦胧的寂静中、在灿灿的金晖里、姗姗来
迟的朝霞。将白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出示课件27)
③诗中“玉立”写出了白桦外形挺拔、气质高洁,圈画出“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
朝霞”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桦树独特的美感。
④朗读诗,感受雪中白桦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的形态美,感受白桦树在环境作用
下的色彩变化及动态美。(出示课件28)
3.读后两节诗歌,说说白桦立在怎样的环境里。
引导:白桦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玉立于“灿灿的金晖里”,玉立于“姗姗来迟的
朝霞”之中。(出示课件29)
4.有感情朗读后两小节,想象画面。
提问:读了后两节,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天快亮时,白桦玉立于朦胧的晨光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穿透云层,把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白桦立在灿烂的金晖里;太阳慢
慢升起,朝霞映红了天空,白桦树枝覆盖着一层银色的光华。(出示课件30)
板书:色泽之美
5.出示诗的后两节“的”字短语描写白桦树,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31)“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
枝”“银色的光华”
预设1: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6《做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4
- Module 1 Unit 1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专题辅导教学设计:溶液
- 资金安全管理办法
- 10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6《一封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Movies and Theater Lesson33 The Fisherman and the Goldfish(I) 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食安食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租赁料场协议
- 2025年北森题库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必考保安证试题及答案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陆上风电工程标杆造价指标(2023年)
- 2025年美容师初级技能水平测试卷:美容师美容护肤实操技能试题汇编
- 茶馆里的政治:揭秘《茶馆》背后的历史
- 危机公关服务合同范本
- 跨学科实践活动5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 拆除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