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项目推拿简介推拿,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刺激人体某个特定部位、穴位,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古称按摩、按跷。推拿医学是非药物疗法中的重要内容,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以中医四诊、八纲、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解剖学、骨伤学、内科、妇科、儿科、诊断学相关学科而成以手法治疗为特色的一门中医学科。推拿手法操作技巧讲求刚柔并济,以柔克刚,施力程度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透达深层。患者易于接受各种手法,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的作用特点一、推拿的中医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推拿能根据疾病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以柔软、轻按之劲,按穴位,走经络,改善经络功能和调节卫气营血,并通过经络传导功能,调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治病。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总的来说推拿具备以下三大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和联系人体所有脏腑、器官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组成整体的联系。推拿作用体表,通经络、引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够影响到内脏及其它部位,推拿可使经络得通,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达到濡养全身四肢百骸的作用。如推桥弓可平肝阳而令血压下降、搓摩胁肋可疏肝理气而缓解胁肋胀痛、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偏头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类似于解剖学的软组织。筋骨、关节是人体组织的运动器官。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确保机体筋骨强健、关节滑利,从而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灵枢·本藏》曰“是故血和则经脉利,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也。”筋伤后,筋骨关节受损,必累及气血,致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为肿为痛,从而影响肢体关节的活动。”推拿手法作用损伤局部,可以行气活血,消肿祛瘀,理气止痛,并且能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目的。同时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作用。调整脏腑,扶正祛邪;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是正邪相争、盛衰消长的结果。机体正气充足,有充分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疾病发展、变化,是因为机体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邪气乘虚而入所致。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有受纳排浊、化生气血的功能。脏腑功能失调或衰退,则受纳有限,化生无源,排浊困难,从而使正气虚弱,邪气壅盛,百病丛生。脏腑功能失调后产生病变,通过经络传导反应在外,出现如精神不振、情志异常、食欲改变、二便失调、汗出异常、寒热、疼痛以及肌强直等各种症状,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相应体表穴位、痛点,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而且对脏腑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手法剌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二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来实现。如中焦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失调,引起腹胀、嗳气、胃脘疼痛等症状,通过腹部、背部为主推拿,改善胃肠功能。《诸病源侯论》记载:“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外台秘要》云:“病源腹痛者,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二、推拿作用原理的现代医学研究: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推拿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从而对人体的体温、脉博、血压等产生一系列调节的作用。(1)对血管的作用:推拿能使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也能使其直径和容积扩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肢体循环,因而大大地改善局部组织供血和营养。(2)加速血液流动: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压力却能传递到血管壁,使其有节律地被压瘪、复原,复原后受阻的血流骤然流动,使血液旺盛,流速加快。由于动脉内压力很高,不容易压瘪,静脉内又有静脉瓣存在,不能逆流,实际上微循环受益较大,血液从小动脉端流向小静脉端的速度得到提高。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而动脉、静脉只是流通的管道,促进微循环内血液流动,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降低血液粘稠度:瘀血状态下血液流速降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粘稠度增高又进一步使流速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血液凝集、凝固。通过推拿有节律的机械刺激,迫使血液重新流动并提高血液流速,从而降低了血液粘稠度,使流速与粘稠度之间进入良性循环状态。(4)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推拿可使冠心病患者解除精神紧张,消除疲劳,使其心率减慢,心脏作功减轻,氧耗减少,同时使左心室收缩力增强,使冠状动脉灌注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产生与口含硝酸甘油相似的疗效)。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病例,掌握好相应的推拿强度和方法,就可使心绞痛发作逐渐缓解,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强物质代谢过程。(5)对脑血流的作用: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脑血流图观察发现,推拿后其波幅增加,流入时间缩短,脑动脉搏动性供血改善。脑部血流来自椎动脉和颈动脉,改善脑部血流的手法又多在颈部操作。(6)对血压的作用:推拿后人体肌肉放松,肌肉紧张缓解,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阻力降低,从而减轻了心脏负担,并通过对神经、血管、血流改变的调节作用影响血压。由上可知,推拿手法对血压的影响及其降压作用的机理,与降低周围总阻力,改善血管顺应性以及通过节段神经的传导反射而起的调节作用等因素有关。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对上身、腹部及全身推拿,可使氧消耗量增加10-15%,二氧化碳排泄量增加10-25%,使呼吸加深,改善肺功能。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发现,推拿能使肺活量明显提高。由上可见,推拿对呼吸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和显著的增强作用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推拿手法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均可刺激胃肠壁,使平滑肌的张力、弹力及收缩能力增强,而加速胃肠蠕动。推拿手法的刺激通过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及淋巴的流动循环,加强胃肠的吸收功能。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推拿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推拿手法可加强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及维持其相对的平衡状态,使中枢神经本身及其传导途径的各种神经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和活动功能的锻炼。手法的刺激作用可促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以加速传导反射作用,恢复和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状态。手法具有改善同一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和组织的功能活动。手法不同,用力轻重,操作时间长短,施治部位、经穴之不同,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不同。同一手法,若运用的方式不同,如手法频率的快慢、用力轻重、时间长短等,其作用也不同。缓和较轻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可使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有轻松舒适之感,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痉挛、镇静止痛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可使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作用,使人感觉酸麻胀感,精神振奋,肌肉紧张,呼吸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等。5、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人体发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人体思维活动的过激变化,以及原发性的器质病变,都可以引起疾病。另一方面,细菌的入侵以及气候的异常也会使人致病。动物实验表明,推拿能抑制实验小白鼠移植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使小白鼠自然杀伤细胞值明显增高,说明推拿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6、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按揉脾俞、膈俞、足三里,擦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能提高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使血糖不同程度降低,尿糖转阴,“三多一少”症状有明显改善。在甲亢患者颈3~5棘突旁敏感点一指禅推法,其心率明显减慢,其它症状和体征都有相应改善。推拿能增高血清钙,可治疗因血钙过低引起的痉挛。对佝偻病患者施用掐揉四缝穴、捏脊等手法后,其血清钙、磷均有上升,有利于患儿骨骼的生长和发育。7、推拿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推拿对除骨折、骨病、筋断、皮肉破损以外的脊柱、四肢等关节和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分离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改变突出物的错位、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促进水肿、血肿吸收8、推拿对皮肤及皮下组织作用推拿手法能够加强皮肤防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使保温作用增强。推拿可以使皮肤温度和生物电阻发生改变,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开放而充血发热。9、推拿镇痛的作用疼痛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骨伤科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推拿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镇痛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镇静止痛:某些疼痛症状是由于感觉神经受到恶性刺激,这种恶性刺激的信号传入大脑皮层,引起皮层异常兴奋而产生兴奋灶。在某些部位或穴位上运用推拿手法,使之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信号,传入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新的良性兴奋灶,当新的兴奋灶足以抑制原有的兴奋灶时,便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2)解痉止痛:某些疼痛症状是肌肉受到恶性刺激产生痉挛而造成。推拿可减轻或消除某些恶性刺激,促使肌肉放松,使痉挛得以缓解,从而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3)消肿止痛:某些疾病或损伤造成一定部位出血或组织液渗出而发生肿胀。肿胀压迫刺激局部出现疼痛。推拿加强血液、淋巴循环基础上,促使血肿和水肿吸收和消散,从而发挥消肿止痛的作用。(4)活血止痛:某些部位气滞血瘀可引起该部位疼痛,推拿可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供给,加速有害物质吸收、排泄等,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推拿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推拿适应症比较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主治由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肌肉酸、麻、胀、痛、萎、瘫,关节疼痛,运动障碍。1、关节软组织滑膜嵌顿、慢性无菌性炎症和粘连而致疼痛和功能障碍。如各种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肩周炎、狭窄性腱鞘炎等。2、神经受压或受刺激而引起的肌肉瘫痪(需解除压迫)、肢体疼痛。如腰突、半身不遂、颈椎病、面瘫等。3、以机能障碍为主的一些内、妇科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胃痛、高血压病、糖尿病、胃下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盆腔炎等。4、对五官科疾病如咽喉痛、声门闭合不全、音哑、牙痛、鼻炎、近视5、儿科病症多达几十种病症,如腹泻、疳积、惊风、咳喘、遗尿、肌性斜颈、腹痛、便秘、小儿麻痹后遗症等。6、各种骨质增生性疾患,如脊椎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二、禁忌症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外妇儿骨伤科中的多种疾病均可采用,而且对某些疾病其疗效胜于方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种病理情况下使用时,有使病情加重和恶化的可能,以下情况禁止推拿:1、由结核菌、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禁用推拿。2、有皮肤病损处,外伤出血处,烧烫伤处的局部禁用推拿。3、骨折、脱位处初期禁用推拿,骨折骨痂形成后及脱位复位后,可以适当考虑轻手法推拿治疗。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慎用推拿手法。饥饿、过度疲劳及酒后及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推拿,应稍事休息后再进行。6、患有肿瘤及严重的心、肝、肺、肾脏疾患者慎用推拿。7、有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因素者慎用推拿。8、对急性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内慎用推拿。9、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医生操作,也应列为禁忌症。。三、注意事项1、理疗师:(1)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诊察病情,认真治疗疾病,认真书写健康档案(2)推拿时要保持手的温暖和清洁,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3)推拿前注意患者有无推拿禁忌症(4)随时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保持适宜的推拿强度。(5)患者出现头晕、心慌、休克等异常情况时,应沉着冷静,让患者平卧。头(6)晕者按风池、百会穴;心慌者按内关穴;休克者取头低脚高位,指掐人中穴;牙关紧闭者按合谷穴。2、患者:(1)接受推拿治疗时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腰腹等部位接受治疗时,要宽衣松带。(2)推拿前应排净大小便。(3)饭后不宜马上接受推拿治疗,应休息至少1小时。(4)初次推拿部位的皮肤可能有微痛感,为正常现象,随着对手法的逐渐适应便会消失。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颈椎病由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1、颈椎病的分型:①颈型颈椎病:(1)反复出现“落枕”现象,颈部肌肉僵硬,并有牵拉紧缩感,颈肩部有明显的疼痛或刺痛,痛有定处;(2)颈脊旁和项背部肌肉张力增高及压痛。(3)患者颈部前屈、旋转等活动幅度明显减小。(4)颈椎平片可见颈生理弧度异常。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向突出、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增生、肥大,或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开始多为颈肩痛,患侧可触及肌肉痉挛。(2)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颈肩部活动受限,患肢上举、外展或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当头部姿势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可引起剧烈的闪电样疼痛。(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等呈阳性反应。③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脊髓受到压迫后引起的以肢体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早期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或持物不稳等为突出症状。(2)主诉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对疼痛和温觉的感觉不明显。(3)颈椎椎体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CT、MRI检查可确诊。④椎动脉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2)眩晕是主要症状:(3)A: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而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眩晕;B:因椎动脉供血短暂的阻断而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眩晕发作往往玉头部位置改变有关。(4)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耳鸣、耳聋或视力降低。(5)脑超TCD可诊断。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2)慢性头痛是最突出的症状。呈持续性,主要为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处。(3)可出现眼珠疼痛,咽喉不适、胸闷、腹胀等。2、治疗及操作:(1)目的:松解颈部肌肉,及经络,舒筋活血,尤其是颈部后伸肌群。(2)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胸夹脊、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3)操作:1、单手或双手拿揉颈部2、单手或双手拇指揉拨颈肩部3,单手拇指按揉颈肩部4、点穴风池、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大椎、肩井、秉风、缺盆、阿是等穴3、双手掌根揉肩部4、小鱼际滾颈肩部5、双手抱揉颈部6、单手拇指定位旋转推理法(拨筋整复)7、功能性活动(拔伸法)牵引8、以药油为介质施掌指擦法9、双手拿揉肩部(4)其它治疗:针刺以上穴位,加列缺、合谷、后溪等穴,行平补平泄法(5)预后治疗及时,保养得当,一般预后尚可;但脊髓型颈椎病如进一步发展预后较差;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如治疗不当而发展,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6)医嘱1、平时宜“仰头抬臂,协调平衡”,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2、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3、注意用枕的合理性。4、注意肩颈部的保暖。二、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多发于50岁左右患者,中医又称“五十肩”、“漏肩风”。1、临床诊断及表现:(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2、治疗(1)目的:初期活血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2)部位及取穴:肩部、上臂部,缺盆、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3)操作: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记使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1、单手或双手拿揉颈部(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循环)2、双手掌根按揉肩部(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疼痛)3、单手揉拨颈肩部(缓解肩部肌肉紧张,缓解痉挛)4、用小鱼际滾患侧颈部及肩部,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旋转活动。5、双手抱揉颈部或是掌擦法作用于颈项部及肩胛部,以热透为度。(4)其它治疗:1、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5)预后推拿治疗预后良好,痊愈后很少复发,配合患者主动练功,效果更加显著,但有糖尿病或结核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6)医嘱肩部避风寒,避免过度劳累,加强功能锻炼:爬墙锻炼、环转运动、、双手向后背伸等。落枕又称“失枕”,指由于睡眠时姿势不良,导致颈项部分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之,合而为痹”。1、临床诊断及表现:(1)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部位酸楚、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严重者出现颈部歪斜,下颚偏向健侧。(2)颈部肌肉僵硬,并伴有牵拉样紧缩感。严重者颈部肌肉出现畸形。(3)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转头、低头活动。(4)颈肩部有明显疼痛点、刺痛,痛有定处,严重者会出现向肩胛骨内侧缘放射性感觉或疼痛。(5)严重者颈肩部有轻微肿胀痉挛,钙化物,会出现增生。(6)颈部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偏向一侧),严重者会出现生理曲度变形。2、治疗(1)目的: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缓解痉挛,恢复颈部活动功能。(2)部位及取穴:患部及风池、肩中俞、秉风、肩井、天宗、缺盆等穴。(3)操作: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记使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1、患者坐位,术者站在身后用拿揉法施于患者颈部两侧由风池至颈根部3-5遍,拿揉肩井至肩峰3-5遍。2、术者用一指禅法,滚法由颈部至肩峰3-5遍。3、术者用拇指拔法拔两侧肩背部3-5分钟。4、术者用点揉法点以上诸穴每穴1-3分钟,手法由轻到重。5、患者自然放松颈部项背部肌肉,右手扶后枕部,左手托起下颌,颈项稍前屈内改,双手向上提拉,左右旋转患者头部10-15次,再缓慢大幅度的旋转患椎,忌暴力蛮劲。术者轻拿患椎棘突两侧肌肉,在患部用擦法施术,以叩击类手法结束。(4)其它治疗:1、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预后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一般1-2次即可痊愈,之后需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合理用颈,注意保护颈项,可减少复发。(6)医嘱睡眠时枕头应高低适中,不宜睡高枕、硬枕。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不宜过度疲劳,平时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四、腰肌劳损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中医学称为肾虚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腰部过度疲劳,由组织产生的乳酸和代谢产物(自由基、5-羟色胺等)积聚而不能及时清除,引起水肿、粘连,久之可导致组织变性,形成慢性劳损。或由于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局部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肌纤维变性,刺激神经末梢而产生腰痛。1、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2)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但有时会有不适感。(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肌痉挛。(4)严重时会有腰脊柱侧弯,下肢掣作痛等。2、治疗(1)目的: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2)部位及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3)操作手法:1、循经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掌根痛点区按揉1-2分钟。2、循经弹拔法:术者用弹拔法沿两侧膀胱经,髂脊两侧5-6遍,后用双拇指弹拔痛点区1-3分钟,要求力度深透、均匀、持久、变换灵巧,然后用拳滾腰骶部,点穴法点压腰及骶部诸穴。3、腰部斜扳法:术者与患者腰部施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4、活血通络:术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督脉,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最后用叩击法叩击腰骶部。(4)其它治疗:1、辅助治疗牵引2、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5)预后本病易复发,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早期疗效更显著,腰痛反复发作,则会影响疗效。(6)医嘱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纠正不良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2、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注意补肾。3、加强腰背肌肉锻炼,并持之以恒,有利于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次数,减轻发作程度,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外力或风寒之邪的刺激下,腰脊柱内外力失衡,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突出的髓核和周围组织损伤性炎症变化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简称“腰突症”。常见于20—40岁,男性体力劳动者居多。多发于第4—5腰椎及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1、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腰部疼痛,严重者压迫坐骨神经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2)腰背部板滞、腰部畸形、腰部活动功能受限。(3)小腿后侧、足背、足跟、足掌感觉麻木。(4)下肢肌张力减弱、严重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5)腰部有明显痉挛、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旁压有坐骨神经放射痛)。严重者突出物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2、治疗(1)目的:舒筋活血,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加强局部微循环,促进病灶炎性物质吸收,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2)部位及取穴:腰背部及下肢,肾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3)操作1、双手掌按揉腰部2、双手拇指捋腰部华佗夹脊穴,膀胱经1线3、肘尖按压经穴:阿是穴,痉挛点、肾俞、腰阳关、气海、八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4、前臂揉腰骶部5、肘滚腰骶部6、双手分推腰部7、双手重叠按压腰部8、单手拇指定位按压双向法(一手拇指按压委中,另一只手拇指按压阿是穴)9、双手重叠按揉骶骨10、以药油为介质,单掌擦热骶骨11、拳滾腰骶部12、虚掌叩击腰骶部(4)其它治疗:1、辅助治疗牵引2、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预后病情容易反复。推拿治疗效果明显,配合功能锻炼,增加腰部肌肉力量,可获得较好疗效。医嘱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2、锻炼方法:①背伸锻炼②倒走六、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上臂疼痛或乏力等症状。一般认为,项背部因长期感受风寒湿邪、劳累、轻微外伤积累等,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僵滞,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本病患者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1、临床表现及诊断(1)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颈部长期单一姿势工作者。(2)多有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病史。(2)项背部弥漫性酸胀疼痛,并有沉重感,喜按、喜暖,恶寒,与天气变化有关。劳累后加重,休息或项背部适当活动可使症状减轻。2、治疗(1)目的: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2)部位及取穴:项背及风池、风府、肩井、风门、肺俞、心俞、膈俞等。(3)操作:项背肌筋膜炎的推拿治疗以软组织推拿手法为主,重点是缓解肌肉的痉挛,消除局部组织的粘连。本病在劳累和风寒湿邪等因素刺激下易复发,配合自我保健推拿和颈肩部的功能锻炼,可减少或避免复发。1、用滚法施于患者项背部3~5分钟。用拇指按揉项背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和阿是穴3~5分钟。用拨法拨项背部痛性结节或压痛点,约3分钟。用掌按揉法按揉项背部3~5分钟。用掌拍法拍击背部,约1分钟。6、用拿法拿肩井,约1分钟。(4)其它治疗:1、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5)预后本病易复发。推拿治疗可明显改善或消除症状,早期治疗见效更显著,配合功能锻炼可增强疗效。(6)医嘱加强项背部供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避免过度疲劳,劳逸结合,合理用颈,注意保暖。七、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因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作业和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群。1、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有明显腰部扭伤史,损伤后立即出现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2)腰部有明显疼痛,痛有定处,严重者向臀大肌外侧缘及骶骨区牵掣痛及放射性疼痛。(3)腰部肌肉出现痉挛,局部有肿胀、包块。腰椎生理曲线改变,腰部肌肉不对称,严重者出现小关节错位,活动受限。2、治疗(1)目的: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气血循环,加速淤血及炎症、水肿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2)部位及取穴:督脉及膀胱经腰段,肾俞、气海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及腰臀部。(3)操作方法:1、患者俯卧位自然放松,术者用滚法,揉法轻柔发力由腰臀部到下肢小腿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2、用拇指侧拔法分别弹拔两侧内外膀胱经胆经3-5遍。3、用食中两指指间关节依次从腰部华佗夹脊穴至八点按法3-5遍。4、点拔镇痛法:确定患部疼痛区,用拇指或肘尖稍重刺激手法,刺激疼痛区,后依次点按揉肾俞至八髎,腰阳关、志室、环跳、委中、承山、腰痛点等穴。后用掌根部以依次放松。5、理筋整复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腰部后伸扳法数次,后用腰部斜扳法前后摇动数次。推拿揉擦法:直、横擦督脉,膀胱经至腰骶部,以透热为度。(4)其它治疗:针刺以上穴位,加后溪穴,腰痛点,采用强刺激手法。预后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治疗要彻底,以免转为慢性劳损。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一般1-2次可奏效或痊愈。加强腰部保护,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巩固疗效。(6)医嘱1、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制动3-5天,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适当加强腰部功能锻炼。八、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间接外力作用,使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致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肌束痉挛,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称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患者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但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往产生坐骨神经慢性损伤。2、治疗(1)目的: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与代谢,促进炎症、水肿、淤血的吸收,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缓解或消除疼痛,使损伤组织恢复。(2)部位及取穴:环跳、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及臀部、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等。操作:1、轻柔缓慢的滚法、按揉法从臀部至大腿后侧到小腿5-10遍。2、弹拔法由臀部,腿内侧向外侧弹拔3-5遍,主要区域梨状肌处,时间稍久。3、点揉穴位,力量轻柔缓慢。4、直擦法从臀部至腿部5-10遍。5、横拉下肢外展内收同时并施以小鱼际滚法5-10遍。6、叩击法叩击臀部大腿后侧。7、平卧位转腰运髋手法5-10次(4)其它治疗:1、辅助治疗牵引2、针刺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5)预后本病预后良好。推拿治疗见效快,疗效满意。治愈后要注意臀部不要受凉,一般不易复发。(6)医嘱1、急性期宜卧床休息1-2周,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2、注意局部保暖,避免风寒刺激。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椎间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最后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形的疾病。北方多见,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病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本病症状最早出现于骶髂关节,渐进性向上发展,腰骶关节、腰椎、胸椎和下段颈椎依次受累。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炎性浸润,关节软骨、韧带椎间盘等逐渐增生、钙化、骨化,最终整个脊柱发生强直,呈“竹节样”改变。1、临床表现及诊断:(1)骶髂关节:早期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及下腰部疼痛(腰僵),疼痛和腰僵逐渐为持续性,性质也变为深部钝痛、刺痛、酸痛或兼有疲劳感,甚至可使患从梦中痛醒。(2)脊柱:疼痛和脊柱的活动受限逐渐上行扩展到胸椎及颈椎,只有少部分人呈下行发展。病变累及到胸椎和肋椎关节时,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部呼吸活动减弱,或有肋间神经痛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导致驼背。(3)外周关节:15%年龄较小的患者,始发症状可以是膝关节、踝关节,及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和耻骨联合等肌腱附着点出现疼痛或压痛。约20%患者发病时有发热及全身症状。
(4)关节外表现:可累及心、眼、耳、肺、肾脏、神经系统等
(5)早期即可见到平腰及腰部后伸受限;晚期可见腰前凸反向、脊柱各方向活动受限(6)骶髂关节压痛:①骨盆分离试验②骨盆挤压试验③骶骨下压试验④床边试验(7)周围关节:早期可见受累关节肿胀、积液、局部皮肤发热。晚期可见各种畸形,髋关节出现屈曲挛缩、内收、外展、旋转畸形或骨性强直。膝关节可见屈曲挛缩畸形。2、治疗(1)目的:对于早期尚未形成骨性强直的患者,推拿治疗以减缓腰背疼痛、恢复活动功能、防止畸形发生为主;对于中、晚期已形成骨性强直的患者,则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为主。(2)部位及取穴:腰背、脊柱及夹脊穴、膀胱经腧穴、环跳、秩边、居髎、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3)操作:1、直推法:一手扶按铺巾,一手掌根从大椎推至骶骨及两侧膀胱经并在腰底部按压,操作3-5遍。2、分推法:从肩井部向两侧分推至肩峰,沿督脉依次分推至身体两侧部。3、术者站于患者身侧,双手交叉分别按于肩部和臀部向下冲压并嘱患者张口全放松,一侧按完换另一侧,同时双手掌相叠依次从大椎穴按压至八髎区。4、双手半握拳屈曲,双拳并拢同时发力向下滚动至腰骶部3-5遍。5、用食中指间关节着力于华佗夹脊穴上方依次交替向下按压3-5遍。6、弹拔法身体两侧膀胱经3-5遍。7、滚法施术于整个腰背部放松3-5分钟。8、拿揉法点压颈项部3-5遍。9、拔伸颈项部,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放松,术者一手勾握患者下巴,另一手掌根推压肩部3-5遍,对侧同样操作。10、托肘摇腰法,患者双手相扣于颈项部,术者双手掌托住患肘并向头两侧部挤压,术者由身体的力旋转带动整条手臂旋转发力,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旋转腰椎3-5遍。(4)预后推拿治疗本病能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是早期见效更明显;晚期患者配合功能锻炼可巩固疗效,延缓病情发展。(5)医嘱1、功能锻炼:①身体素质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②针对性的脊柱及关节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扩胸、下蹲、脊柱运动等。锻炼应持之以恒,但不宜过度疲劳。2、注意脊柱姿势正确,应睡硬板床,并采取仰卧低枕以助脊柱伸直。十、退行性脊柱炎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退行性变是主要病因,此外损伤和劳损也易导致本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泥巴制作课程设计
- 室外景观设计师的植物配置与环境打造
- 保健品行业话务员工作总结
-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物态变化
- 超市行业客服工作总结周到服务增添购物乐趣
- 化妆护肤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餐饮服务员工作总结热情招待细心服务顾客
-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专项02 港、澳、台的经济发展
- 2024年热闹的元宵节教案
- 2024年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美容院2024年度规划
- 装饰装修巡查记录表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练习)(学生版+解析)
-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制度
- 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电网招聘之电工类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 零售服务质量提升
- 《4 平平安安回家来》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代词
- 第九版内科学配套课件-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新闻宣传报道先进单位(集体)申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