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检测卷(八)考查范围: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二)(三)(四)(五)(六)(七)专项检测卷(八)考查范围: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二)(三)(1(一)下一栏目21
(一)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刘基《郁离子》)(一)下一栏目21(一)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期年出之____________________(2)莫不然矣____________________周年,满一年如此,这样(一)下一栏目2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周年,满一年如此,这样(一)下一3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原因: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为此琴为古珍。②揭示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而不看本质。(一)下一栏目21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原来那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刘邦说:“你们只知道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选自刘基《郁离子》)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参考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满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一)下一栏目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一栏目321上一栏目(二)
(二)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下一栏目321上一栏目(二)(二)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皆言其情()(2)此所以为我所禽也()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情况被//下一栏目321上一栏目(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情况被/7
【参考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刘邦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对我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就不这样,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们只知道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保证运粮道路的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夺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下一栏目321上一栏目(二)【参考译文】下一栏目321上一栏目(二)8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
(三)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三)9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xiāo)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10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时文固不可不读______________(2)若朝华夕落______________(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______________(4)然后思通其义蕴______________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下一栏目41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反省。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12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13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务求成诵,在成诵的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再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这样才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运用自如。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书务求成诵,14
【参考译文】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来,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是不持久。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来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能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参考译文】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15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怎么样?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称作“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却不能运用的,就称作“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腹中空虚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反省。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三)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16
(四)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①鹳(ɡ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zā):圈。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四)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17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样子)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A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下一栏目4321上18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一处)喜鹊们欢呼19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时,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示例一:遇到困难20
【参考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马上就要孵出小喜鹊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不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古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所诉求。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那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参考译文】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四)21
(五)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②。”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五)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22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袴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匐”。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2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C.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C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4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下一2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A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27
【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且没有好的德行,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心其实很胆小罢了。”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不能杀死我,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率军)渡过淮河时,韩信持剑追随他,一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还是没有能够出名。韩信多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参考译文】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28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汉王不重用他,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一丝一毫都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王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国、黄河以南,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下一栏目4321上一栏目(五)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汉王不重用他,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29
(六)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①,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②也。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六)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30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注释】①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3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寻遇疾未果,寻病终B.莫不备具百废具兴C.无珠玉以为含可以一战D.而多弼不自伐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A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433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C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C33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B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4321上一栏目(六)34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推辞不接受。
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35
【参考译文】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与李密交战,战败,被李密抓获。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大将张弼见了觉得他很特别,单独释放了他,并聊了起来,于是二人在军帐中定下交情。李大亮身居显贵后,每每想到张弼的恩情。贞观末年,张弼做将作监丞,自己隐匿不说。李大亮在路上遇见张弼,认出了他,扶着张弼掉泪,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推辞不接受。(李大亮)对唐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华富贵,是张弼的功劳。请收回我的官爵授予他(来报答张弼)。”唐太宗就让(张弼)做中郎将,不久(张弼)又升为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参考译文】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36
李大亮性格忠直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看不见他懈怠的颜容。(李大亮)每当夜里值守,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守,我就整晚都能安睡。”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李大亮)为五代宗亲中没有后人的三十多名死者置办棺材,送终的礼节,没有不齐备的。(李大亮)所得到的赏赐,分给了内外亲属,像服侍父母一样服侍兄嫂。(李大亮)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死后)没有珠玉含在嘴里。被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遗孤,像为父亲服丧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天下人赞叹佩服他。4321上一栏目(六)下一栏目李大亮性格忠直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看不见他懈怠的颜37
(七)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选自《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4321上一栏目(七)(七)4321上一栏目(七)38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项羽就不这样,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一丝一毫都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等到项梁(率军)渡过淮河时,韩信持剑追随他,一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耽误)B.其将来辞(陈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cai课件知识库教学课件
- 2025-2030中国银杏叶提取物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DeepSeek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
- 【MOOC】高级综合英语-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三校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肌力训练》课件
- 招标投标法培训课件
- 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 中国传统节日诗朗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