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_第1页
05-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_第2页
05-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_第3页
05-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_第4页
05-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第五章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第五章目录目录5.1CRTSⅡ型无砟轨道结构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示意图5.1CRTSⅡ型无砟轨道结构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5.2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特点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5.2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特点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5.3施工准备

5.3.1施工文件准备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具备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和有关线下工程竣工资料,包括车站平面图、隧道表、桥梁表、曲线表、坡度表、支脚三维坐标表、CPⅢ控制点表、断链表和线路情况说明书等。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有关基础工程竣工资料、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铺轨总工期、有关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单位自身的铺轨能力,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5.3施工准备

5.3.1施工文件准备5.3.2筹建铺轨基地铺轨基地是铺轨材料的装卸、存放、轨料加工以及轨枕组装等的场所。轨料、轨排存放场的大小主要根据基地所担负的铺轨总长度、工程施工进度要求及进料情况等因素决定。基地一般应在铺轨前7~10个月内开始筹建。基地的布置,主要包括轨料存放场、轨排组装车间、轨排储备场和其他设施的布置等。5.3.2筹建铺轨基地5.3.3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检查、评估无砟轨道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单位,按照《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函[2006]158号)的规定,对已完工的路基、桥涵、隧道进行全面检查评估。5.3.3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检查、评估5.3.4线路复测线下基础工程经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合格后,应进行线路中线复测,并完成轨道控制网(CPⅢ)的建立。线路复测应进行线路中线和高程测量,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并检查线下工程施工的准确性。路基、桥梁和隧道应满足限界要求。直线地段每隔50m、圆曲线上每隔20m、缓和曲线上每隔10m设一个桩。在缓和曲线、圆曲线起讫点、水硬性混凝土厚度变更点以及道岔交点等加设永久中桩,以及埋设简易的临时里程标、曲线标、坡度标等标志。5.3.4线路复测5.4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测量施工工艺流程5.4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测量施工工艺流程5.4.1施工测量准备1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实测桥梁梁缝、隧道变形缝、路基沉降缝以及路隧、路桥过渡段结构缝的平面位置。根据实测结构缝的里程,调整支脚纵向位置,为支脚施工定位做好准备。2混凝土支承层(底座)模板放样前,曲线地段应计算出距设计线路中心线的偏离值,以保证其平面位置的正确性。5.4.1施工测量准备5.4.2主要仪器设备配备1主要仪器配备表5.4.2主要仪器设备配备1主要仪器配备表1主要仪器配备表1主要仪器配备表1主要仪器配备表1主要仪器配备表1主要仪器配备表2主要设备配备要求及精度要求(1)平面测量仪器应包括带自动搜索目标的全站仪,测量记录手簿和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的便携式电脑。(2)高程测量仪器应包括数字水准仪、与之相配套的铟瓦水准标尺以及具有自动记录功能的机载记录软件。(3)测量仪器、棱镜及相应配件使用前应经国家测量器具鉴定机构检定符合限差要求,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校。2主要设备配备要求及精度要求(4)应配置与之相应的专用测量内业计算和平差软件。(5)全站仪角度测量标称精度应不大于1",测角最小读数0.1″;距离测量精确度应不大于±2mm+2ppm,测距最小读数0.1mm。(6)数字水准仪标称精度不应大于±1.0mm/km,最小读数0.01mm。(4)应配置与之相应的专用测量内业计算和平差软件。5.4.3支承层(底座)测量作业1支承层(底座)施工前的复测(1)支承层(底座)施工前,无砟轨道施工单位首先对线下施工单位所移交的CPⅢ轨道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方法及精度标准应满足铁道部最新标准要求。(2)依据复测符合限差要求后的CPⅢ轨道控制网,复测线下施工单位移交的路基、桥梁、隧道的线路中线及高程控制桩线,同时还需认真复核移交的线路参数和相关的图表等资料。(3)同时接收线下施工单位提交的合格的路基、桥、隧等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评估报告。5.4.3支承层(底座)测量作业2支承层(底座)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支承层(底座)模板安装或基准线桩精调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平面定位宜采用全站仪进行自由设站,高程定位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也可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设。(2)后视的CPⅢ控制点应不少于6个,后视方向最远距离不得大于150m。(3)亦可依据CPI、CPII控制网或CPII加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的最大距离宜小于90m。2支承层(底座)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4)变换测站后,下一设站后视的CPⅢ控制点应与上一测站重叠,且重叠的CPⅢ控制点不宜少于4个。同时还需对前一测站所测放点位进行检核,检测点数宜不少于2个。(5)使用混凝土摊铺机进行路基支承层混凝土摊铺作业时,应在支承层两侧沿线路纵向设置基准线或导向钢索,基准线桩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0m,平面、竖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大小加密布置,最小值为2.5m;基准线或模板定位限差,中线为±2mm,高程为±5mm。(6)混凝土支承层(底座)施工完成后,应对其混凝土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检测。检测限差:平面偏位≤10mm,高程偏差≤±5mm。(4)变换测站后,下一设站后视的CPⅢ控制点应与上一测站重5.4.4支脚安装测量1支脚测量方法支脚放样后钻孔5.4.4支脚安装测量支脚放样后钻孔5.4.5专用模板(配备走行轨)安装测量1模板安装测量方法两球形棱镜中心之联线与模板几何关系示意图5.4.5专用模板(配备走行轨)安装测量两球形棱镜中心之联2模版定位限差要求模板定位中线偏差应≤2mm,高程偏差应≤±5mm。2模版定位限差要求5.4.6支脚精调与检测1支脚精调设站全站仪在支脚上精调设站5.4.6支脚精调与检测全站仪在支脚上精调设站2精调方法支脚安装测量工作区域示意(图中黄色点位为CPⅢ点)支脚精调设站测区段布置平面示意2精调方法支脚安装测量工作区域示意(图中黄色点位为CPⅢ点3精调精度及限差要求(1)支脚平面位置偏差≤0.5mm;(2)支脚高程位置偏差≤±0.5mm。3精调精度及限差要求4道床板砼浇筑前的检测(1)支脚上球形棱镜三维坐标检测方法及限差要求支脚上部球形棱镜三维坐标检测4道床板砼浇筑前的检测支脚上部球形棱镜三维坐标检测(2)正矢检查方法支脚正矢检测支脚正矢检查平面示意图(2)正矢检查方法支脚正矢检测支脚正矢检查平面示意图(3)横跨、曲线超高段检查方法支脚曲线超高及横跨检测(3)横跨、曲线超高段检查方法支脚曲线超高及横跨检测(4)横梁安装及轨枕嵌入砼框架检测1)待横梁安放在支脚上端的凹槽位置后,应立即使用塞尺检查支脚顶部与横梁是否就位。2)轨枕嵌入砼时,还须对轨枕压入后横梁和框架的接触点进行检测。3)检查支脚顶部凹槽位置与横梁、横梁和框架之间其接触面之间的间隙应≤0.2mm。(4)横梁安装及轨枕嵌入砼框架检测5.4.7工后轨枕承轨槽的检测1检测方法模拟枕承轨槽(台)检测专用工具5.4.7工后轨枕承轨槽的检测模拟枕承轨槽(台)检测专用工2检测限差要求(1)相邻承轨台面允许偏差0.5mm。(2)相邻框架首根轨枕承轨槽横向允许偏差3mm。相邻点平面变化率允许偏差1mm。2检测限差要求3检测数据的处理及成果评估(1)通过铁道部专业机构评估认证后的测量软件进行检测数据处理。(2)由业主组织咨询及监理单位专业测量人员对无砟轨道铺设单位检测精度进行评估。3检测数据的处理及成果评估5.4.8钢轨精调作业1钢轨检测与调整施工前,必须保证下列工作已经完成:(1)道床板的浇筑与养护已完成,轨道的铺设及调整定位精度应达到《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中的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板道床施工的要求。(2)安装扣件、钢轨落槽及相关质量检查已完成,并且达到《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中的钢轨铺设的要求。5.4.8钢轨精调作业2钢轨精调检测的主要设备序号设备配置要求1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具有绝对坐标测量功能21个球型棱镜3测控终端运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精调测量软件,操控并完成钢轨实际位置测量4气象传感器测量现场温度、气压、湿度,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5高精度自动全站仪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ppm,具有自动搜索目标,自动照准目标,自动跟踪目标功能6CPⅢ目标球棱镜组棱镜常数的差异≤0.2mm,坐标点位偏差:平面≤0.2mm,高程≤0.2mm2钢轨精调检测的主要设备序号设备配置要求1轨道几何状态测量3钢轨精调检测应符合以下的规定:(1)测站位置应尽量线路中线附近,在两对CPⅢ中间;(2)设站点后方交会坐标精度应满足东坐标≤0.5mm,北坐标≤0.5mm,高程≤0.5mm要求后,才能进行本次测站测量,否则应重新设站;(3)全站仪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观测距离应保持在5m~60m之间;3钢轨精调检测应符合以下的规定:(4)换站后,下一测站应重叠观测上一测站至少2对以上的CPⅢ控制点;(5)换站后,应首先对上站已检测的最后3~5个检测点进行复测,以便进行轨道平顺度数据分析时的换站搭界处理。(4)换站后,下一测站应重叠观测上一测站至少2对以上的CP4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钢轨检测与调整施工流程4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钢轨检测与调整施工流程5钢轨定位检测时,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应采用静态测量方式5钢轨定位检测时,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应采用静态测量方式6无砟轨道精调验收标准序号项

目平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