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不能全面把握小农经济
宋代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
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瓦解了社会中的自然经济
B.说明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
C.推动了乡村市场开始兴起
D.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材料中体现的正是小农经济的这一特征,并非是其瓦解。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错选A项。
【正解】D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
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来看,农民对于其他行业依赖减小,这代表了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强,故
答案为D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
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排除;C项小农经济独立性的增强阻碍了市场的发展,排除。
通过该典例可看出,同学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农经济,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条件
(1)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4)政府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
3.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4.地位
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
②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
①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
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019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岀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
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
现
A.民本思想的盛行
B.儒墨法思想融合
C.诸侯争霸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
民”思想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了民本思想,但不符合
富民“根本”,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富民思想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
排除。
易错点2不能准确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据史载,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西周中后期的一些青铜器,如卫益、五礼卫鼎、九年卫鼎等铭
文上,却出现了反映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下列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关于周代的历史记载有误
B.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
C.青铜器的价值有待于考证
D.土地国有只存在于西周前期
【错解】A或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分析材料、准确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正解】B
【解题思路】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但在西周中后期确实存在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这些现象的
出现,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以土地买卖为标志的土地私有制,但却意味着传统“田里不鬻”的局面开
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这可表明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B项正确。历史
记载有其特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史实,A项错误;出土文物相对于文献记载更具有历史价值,C项
错误;仅从材料说明土地国有制度只存在于西周前期过于绝对,D项错误。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历程是重点知识,也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复习备考时可从以
下方面来把握:
(1)原始社会一一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
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
②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
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
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019届山东省烟台市、蒲泽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山此可
推知
出处记述
《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
《全唐文》
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中出现了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及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故D项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认可问题,排除A;B项“取代”一词有误,排除;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变
化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
易错点3不能准确区分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类型
下图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
A.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
B.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
C.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
【错解】A或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类型的主要特征以及三者的演变。从西周
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
据主导地位。明白了这一点,即能选对正确选项。
【正解】C
【解题思路】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业的副业,地位稳固,私营手工
业在明朝中期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项符合图示,故选C;儒家自汉代以后就一直占据主流
思想地位,中国也形成了外儒内法辅之以道的相对稳定的治国模式,故排除A、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与异化,故D错误。
复习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类型:
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
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古代手工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对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官营手工业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优秀工匠进
行生产,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促进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其产品代表了中国古代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私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因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长期处在夹缝之中,在曲折
中发展。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拥有众多工人的大规
模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
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手工业
“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
上出售。从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
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
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4.关系
(1)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为官营手工业奠定了基础。
(2)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封闭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手工业
的发展。
(2019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
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据此可推断当时
A.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B.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
C.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
D.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律规定国家控制的手工业生产要根据年度安排或政府文件来生产,规定以
外的生产会遭到严厉惩处,说明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标准、成本和质
量问题,故排除A、B、D三项。
易错点4不能全面把握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据记载,唐政府建立了与商品交易相对应的管理程序,即贩运管理、入市管理和交易管理。尤其规定商品
入市前要进行“分行列物”,即对不同商品要按市场规则进行成列。这一做法说明唐代
A.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管理体制灵活高效
C.注重对商业运作的管理
D.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中强调唐代政府注重对商业运作的管理,一定程
度上说明唐政府重视商业,且材料中并未体现有关农业的信息,故A项不应当选。
【正解】C
【解题思路】材料中“唐代政府建立了与商品交易相适应的经济管理程序”,包括贩运、入市、交易管理,
尤其注重对市场交易的管理,这说明唐代政府注重对商业运作的管理。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仅涉及唐
代在商业流通领域的管理,而没有涉及农业,排除;B项,材料指出唐代建立了与商品交易相适应的管理程
序,体现商业运作的方面的灵活管理,并没有上升到经济管理体制的高度,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
实,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
从以上典例可知,同学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复习备考时,需要从以下方面来
理解: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业兴起:商朝人善于经商,后经商之人被称“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2)初步发展:秦汉至隋唐发展较艰难,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繁荣时期:两宋、元朝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了纸
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
3.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
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
(2019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模拟)宋真宗咸平五年,朝廷下令在汴京城内拆毁侵街而建的“贵要邸舍”“皆
复长安旧制”,并在街道两旁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但几年后,街道两旁又出现了大批房舍店铺,
再次突破真宗时所立标志。这反映出当时的汴京
A.君主专制趋向弱化
B.市坊制度脱离实际
C.城市商业特征明显
D.官营手工业发展快
【答案】C
【解析】根据“几年后,街道两旁又出现了大批房舍店铺,再次突破真宗时所立标志”可知,宋真宗时期
欲恢复唐朝坊市分界布局,但几年后,又突破禁令出现大批房舍店铺,反映了商业发展下,坊市制度日益
瓦解,故C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君主专制趋向弱化,故排除A项;题干反映坊市制度被破坏,而非不符
实际,故排除B项;题干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故排除D项。
易错点5不能全面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
贾如织。故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材料表明
A.南方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B.商业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经济的区域性特征日益加强
D.商业税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把握不到位,不能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有效解读。
【正解】A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扬州、益州都在南方,可知唐代南方经济发展
较快,选项A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只提及了南方经济,尤其是城市商业发展情况,
不能得出区域性特征,选项C排除;材料中未提及商税情况,选项D排除。
全面理解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朝代表现特征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
魏晋南北朝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
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
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
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
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9届福建省南平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査)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
说明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
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
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答案为D项。A项,
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是在西汉,不能说明唐朝、北宋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增加的史实,排除;
B项,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只是北方人口相对于西汉时期是减少的,但是南方人口是持续增加的,
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王朝更替不是引起古代中国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
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易错点6不能正确理解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
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这些措施
A.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
B.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C.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
D.提髙了商人社会地位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理解不清,不能准确理解材料。材料反映的是
汉文帝时期的惠商政策,对没有抑制商业的发展,但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与所学史实不符。
【正解】B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的“惠商”政策使得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文帝的“惠商”政策
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商业
的繁荣,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
全面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
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
发展。
(2)实行的原因
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
束缚在土地上。
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4)影响
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
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
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2019届河北省高三诊断性大联考)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
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
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
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
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
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
【答案】C
【解析】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
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
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
【记忆点一】全面理解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
1.区别
(1)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它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其生产
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
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本
质属性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
性: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
的联系逐步加深。
2.联系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存在共性,即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是自然经济。
(2)在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
(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不仅仅
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市场的需求。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
代替。
(4)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虽然其本
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
的小农经济。
【记忆点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
(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推动各国变法。
(4)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5)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
【记忆点三】古代中国手工业
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
(1)家庭手工业
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
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
①历程
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
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
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4)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5)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记忆点四】古代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一放宽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从周至唐
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和成都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2)宋元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
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
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
批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紧密相联,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
江南地区。
【记忆点五】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1.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4)南方政权的重视。
(5)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
2.历程
(1)奠基: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①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
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幵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六朝时,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
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
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乎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
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
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宋朝
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
“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
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
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元朝时,出现南粮北调。
(8)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
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
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经济重心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
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后来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赶上并
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是在两宋时期。
【记忆点六】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于明清时期。
(2)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统治,抑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闭关锁
国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3)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4)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
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
方。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HI)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
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
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2.(2019年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
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
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
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
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
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
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
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
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D。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
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
导作用,排除C项。
4.(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D)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
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I).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
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
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
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5.(2019年北京卷)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
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
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
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
茶利的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
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
6.《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
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
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重大变革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和“民优则税少”等信息来
看,说明当时出现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即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
有涉及人心所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法观念的变化,
排除D项。
【点睛】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
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铁农
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二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7.汉代,普通农民除日常耕作之外,还会从事与直接农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
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器与礼器等,还有修筑房屋,修补篱笆,以及其他诸
如文娱、治安、运输和买卖活动,等等。这反映出汉代
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B.农民生活的富足
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D.田庄经济的束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
器与礼器等”可知体现的是汉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A选项符合题意。农民生活的富足的说法不符史实,
B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选项排除。材料与田庄经济无关,D选项排除。
8.三国时魏国的韩暨在官营手工工场中改进和推广应用水排,计其利益比马排、人排增加了三倍。这种鼓
风水排,节省了人力、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后代广为流传使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水利设施成就巨大
B.南方经济技术发展迅速
C.冶铸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中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改进和推广应用水排,计其利益比马排、人排增加了三倍”得知水排的使用大大提高生
产效率,增加了铁的产量,使冶铸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答案为C。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不是水利设施,
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南方经济技术发展迅速,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
9.宋代对绝大多数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并将盐茶等专卖法收入位列末代法典首位的保卫皇帝和陵庙安
全的法律《卫禁》篇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A.重视国计民生产业的保护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
D.工商业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将专卖法收入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等信息说明专卖收入关系政
权的稳定,是维护社稷的重要措施,从而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专卖制度不是以国计民生为
出发点,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专卖制度对于维护宋朝统治的重要性,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点睛】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的推行,
标志着专卖制度基本定型。专卖制度是封建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表现,也是国家与商人争利的结果,
是国家充当大商人的结果。虽然专卖制度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
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
10.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
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1).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
可知,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因为海禁政策的松弛,倭患也随之解决,故选D。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内涵并不一致,排除B;C项表述颠倒了材料
中的因果关系,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
也就烟消云散了”阐述的因果关系。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密如星斗的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基于农工产品比价的“剪刀差”
以及前资本主义商业的高额利润,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高于四乡。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市功能的增强,特
别是零售商业、铺坊手工业、饮食业和酒搂、茶肆、妓院等行业的蜂起,加上大量地主、士绅的迁入,使
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迅速壮大,这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借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
得惊人,高档奢侈性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但中小工商业者的生活用品基本来自本土所产,他
们所从事的商品性生产的发展主要缘自外地市场的需求。
——摘编自孙竞吴《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开埠以来,洋货大量涌入,市场吸引力增强。人们不仅能从市场上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
而且能以比家庭手工成本低得多的价格买到这些商品。如1872年到1886年14年时间里,棉纱价格就下降
了三分之一以上,最后竞使洋纱价格与中国棉花价格相等,传统纺织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城市的发展引发
了一系列现代职业的诞生,如银行业,邮政业、新闻出版业等。增加了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吸纳
能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进入工厂,成为新兴的产业工人。他们改变以往“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的农村生活方式,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作息制度,如上下班制、星期日休息制等,逐渐融入到了城
市生活中。这样,由于城市功能增强而集聚在一起的人一一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买办等
构成了城市的新兴阶层。他们打破了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政治格局,成为一种‘新人类'一一都市
人,成为城市社会最重要的产出。而这一类人无疑是近代城市消费生活的主体。
一一摘编自谯珊《近代城市消费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市镇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城市消费生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特点:市镇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官僚和富商高档奢侈性消费品为主;消费多元化;中小手工
业者消费品源于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科学视网膜病英文
- 幼儿园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合同
- 家具租赁合同协议书
- 体育赛事合同管理细则
- 临时医疗服务中心租赁合同
- 仓储物流中心扩展用地租赁协议
- 临时驾驶员招聘合同模板
- 大型活动道具改造吊车租赁协议
- 国际化学校房产交易合同模板
- 四川省水利局聘用合同管理办法
- 2024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 2023年甘肃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课件
- 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 2024年宾馆服务员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 远离烟卡知识科普讲座课件
- 中国燃气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左邻右舍一家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10以内连加练习题完整版51
- 华为业务增长的流程管理之道: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运营策略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