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_第1页
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_第2页
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_第3页
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_第4页
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16045CCSA02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2648—202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GuidelinesGuidelinesontheeffectivetransitionfromconsolidatingandexpandingtheachievementsofpovertyalleviationtoruralrevitalization2023042820230630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5/T2648DB45/T2648—2023DB45/T2648DB45/T2648—2023目 次前言 IV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总体目标 2基本原则 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3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 3坚持农村优先、城乡融合 3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3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 3脱贫成果巩固 3动态监测和帮扶 3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3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 4社会保障 4社会救助 4养老保障 4残疾人保障和服务 5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5教育保障 5医疗保障 5住房保障 5饮水安全 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6安置区就业帮扶 6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 6安置区公共服务 6安置区配套设施 6安置区组织建设 6安置区文化服务 6粤桂协作 7组织领导 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7区域协作 7促进乡村振兴 7产业发展 7I产业规划 7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8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8农产品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8产业高质量发展 8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8农业全产业链构建 8品牌与认证 9标准化建设 9质量提升 9产业项目管理 9科技支撑 9风险防范 10生产风险防范 10销售风险防范 10产业帮扶措施落实 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 10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0环境美化 11村庄规划 11污染防治 11农业污染防治 11工业污染防治 11生态保护治理 11人居环境提升 11农村厕所革命 1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2村容村貌提升 12病媒生物综合防治 12乡风培育 12乡村精神文明 12思想道德建设 12农村德育工程 13乡村文化发展 13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13农村文化活动 13乡土人才培养 13乡村治理 14基层组织建设 14基层党组织建设 14党建促乡村振兴 14法治乡村建设 14法治示范村创建 14II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4法治宣传教育 14乡村治理现代化 15村民自治 15乡村治理数字化 15生活提质 15稳岗就业 15劳务输出 15就近就业 15职业技能培训 15粤桂劳务协作 15基础设施 16交通设施 16电网和通信网络 16水利设施 16公共服务 16公共教育 16医疗卫生 16应急管理 17便民服务 17管理制度 17领导体制 17工作体系 17工作队伍 17考核评价 17考核方式 17结果运用 18群众认可 18附录A(资料性)产业发展规划框架 19附录B(资料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价指标体系 20参考文献 22I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IVIV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南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774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40491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GB/T41375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GB/T5143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DB45/T2067美丽乡村无害化公共卫生厕所建设与维护规范DB45/T2129美丽乡村人畜分离管理规范DB45/T2139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保护规范DB45/T241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effectivetransitionfromconsolidatingandexpandingtheachievementsofpovertyalleviationtoruralrevitalization过渡期transitionalperiod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5年过渡阶段,在此期间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四个不摘povertyreliefresponsibilitiespoliciesassistanceandmonitoringcontinueevenafterapoverty-strickenhouseholdbeingremovedfromthepovertylist1两不愁三保障twoassurancesandthreeguarantees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countiesidentifiedasvitaltoruralrevitalization四好农村路ruralroadsthatarewell-constructed,well-managed,well-maintainedandwell-operated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总体目标图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技术路线图2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应注重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正视不同地区脱贫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坚持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坚持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防止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6脱贫成果巩固动态监测和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统一编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操作指南。建立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比对分析。重点对下列群体的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开展常态化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程序包括: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强化“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将帮扶对象分层分类纳入帮扶范围,并实施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跟踪监测帮扶。3科学制定脱贫人口收入增长目标计划。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外出或就近就6建立并完善建档立卡脱贫户的退出机制。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对下列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低保边缘人员;——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产业、就业帮扶;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措施。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应高于全国、全区农民平均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应高于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实施“按户施救”和“按人施救”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与城市低保保障水平的差距。健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618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儿童保护制度,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养老保障6——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脱贫后继续扶持两年人员;4——城乡低保对象。加强对农村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的保障和照料服务,提升改造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建设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和康复服务。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教育保障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子女097%,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对符合条件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向乡村的远程教育。协调对接区内外优质学校选派校长、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强农村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其教学及管理水平。医疗保障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监测管理,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动态清零。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推动医疗保障政策调整优化,实行差异化渐退式参保资助政策。30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脱贫户、监测户家庭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100%。保持待遇政策总体稳定,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住房保障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监测发现的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工作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住房安全。根据危房等级、改造方式、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补助。加强农房质量安全管理,推广绿色新型技术,提升农房品质。饮水安全加强对脱贫人口和供水易反复人群的饮水安全动态监测,脱贫户、监测户供水问题保持动态清零。5因地制宜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和设施更新改造,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开展水质检测监测。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地方主体责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做好工程维修养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安置区就业帮扶1安置区政府投资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公共服务管理项目等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加强安置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开展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推进安置区优势产业全产业链项目。规划项目建设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搬迁对象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种模式实现搬迁户增收。安置区公共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做好搬迁群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建设安置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做好搬迁群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建设安置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安置区内配套设施,至少包括:——供水供电;——排污排水;——垃圾处理;——安保设施;——信息网络;——电动车管理;——文体活动场所及公共体育器材;——消防设施。健全基础配套设施管护机制。安置区组织建设依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向符合规定的集中安置区按要求强化驻村工作力量。6.4.6安置区文化服务61开展多种文化服务活动,提高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加大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安置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粤桂协作组织领导加强粤桂协作研究部署,组织编制粤桂协作规划。建立粤桂协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调研对接情况。指导受帮扶对象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加强沟通对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粤桂就业协作,强化供需对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和服务工作。推进粤桂职业院校合作,建立粤桂协作职业学校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优化帮扶资源配置,保障资金、项目、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区域协作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广东产业梯度转移。利用粤桂产业协作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推动粤桂共建产业园区。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圳品”认证工作,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强粤桂产业协作项目资产管理和效益管理,明确项目产权归属、资产收益分配、带农益农机制。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引导带动能力强、带动效果明显的广东企业投资投产。促进乡村振兴加强援桂人才关怀,落实保障措施。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创新工作方法,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产业规划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划分发展阶段,做好风险评估,A。710优化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县级“5+2”、村级“3+15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提升建设质量。加强耕地保护,推动撂荒耕地复垦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产品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和加工基地,建设和完善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冷链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产地保鲜仓和移动冷库。提高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配备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施,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加强农村物流骨干企业帮扶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电网、信息网络、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利用广东省帮扶政策共建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区内定点帮扶单位的对接沟通,引进带农益农企业项目,推动产业梯度转移。RCEP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推动产业各环节有机衔接,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围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配套建设育苗、育种基地,增强产业链前端研发和育种技术支撑。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强产业链中端环节。完善销售、品牌、体验、消费等环节,提升后端服务能力。加强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8品牌与认证培育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建设、高水平发展。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获取高端品质认证。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善产业标准体系,聚焦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和宣贯实施。质量提升开展“一站式”质量服务,综合运用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等手段,促进农业产业质量效益有效提升。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产业项目管理加强产业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巩固提升项目储备谋划和前置性审查工作,落实项目入库管理制度,及时更新项目数据,做好产业动态管理。健全项目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全责清单制度,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完善内部自查与外部纠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完善项目资金监管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全链条监管,规范项目管理资金统筹管理,严格执行资金项目通报约谈制度,提升预算执行均衡性。加大产业项目管理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使用、管理资金的能力水平。落实项目全流程管理制度,应按如下工作流程规范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及评估、明确项目绩效目标;项目入库;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开工建设;开展项目绩效运行监控;项目竣工验收、结算(决算);项目台账整理;监测评价;资产管理;排查整改。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选派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建设科技小院,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农业新型技术,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规范运营益农信息社,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9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加强重大畜禽水产疫病、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研发,推广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率。风险防范生产风险防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平衡,科学防治农业病虫害。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识别真假农资能力及维权意识。提高农业生产保险的保障水平,支持农民购买农业保险。销售风险防范加强农业生产主体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防范价格风险和滞销风险。推广对接会、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网上对接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引导电商企业入驻田头市场,开展线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活动。建立脱贫地区与预算单位、农产品交易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业市场保险的覆盖范围。产业帮扶措施落实产业帮扶覆盖率(无劳动能力、已享受就业帮扶除外)90%以上。发展产业的脱贫户(含监测户)1用于产业发展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重点投向农户参与度高并有增收空间的乡村产业。产业扶持由到村到户为主转向区域带动为主,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运行模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GB/T40491强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利益联结、合理分工、要素融合,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受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针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帮扶和指导。加强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财税、金融、项目、土地政策等方面支持。10鼓励村集体(合作社)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环境美化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规划整合、引导和执行,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立完善规划编制落实跟踪机制。村庄规划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特色、突出乡土韵味,不搞大拆大建,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对暂时没有条件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统筹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实行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开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规范采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和污染源治理,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碳汇项目融入产业发展,加强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相互促进。外来物种引种应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和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11DB45/T2067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GB/T5143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行政村的覆盖率≥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污水减量化、就地处理和循环利用。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20%100%。DB45/T2413村容村貌提升村域内不应有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的现象,水体清洁、无异味。道路路面平整,不应有坑洼、积水等现象;道路及路边、河道岸坡、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房前屋后整洁,无污水溢流,无散落垃圾;建材、柴火等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存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规划在公共通道两侧划定一定范围的公用空间红线,不应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地名标志、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标准规范,整洁有序;村庄内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DB45/T2129规范殡葬管理,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倡导生态安葬。村庄绿化宜采用本地果树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协调。庭院、屋顶和围墙提倡立体绿化和美化,适度发展庭院经济。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并设标志牌。DB45/T2139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按照GB/T27774的要求组织进行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综合防治。乡风培育乡村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12宣传脱贫攻坚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活动。提倡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农村德育工程开展创建文明新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评比活动。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新风宣教活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以良好家风净化乡村社会风气。推行精神文明实践积分制。组建村级文明乡风宣传志愿团队,协助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婚俗改革试点,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婚嫁陋习,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开展“廉洁文化进乡村”活动,助推形成崇廉、倡廉、守廉的清廉乡村新风貌。乡村文化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包括:——建设文化广场、文化礼堂、乡村戏台、非遗传承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站达标率(自治区标准)应达到100%。农村文化活动大力促进优秀文化遗产和高雅艺术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加大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开展“推普乡村行”活动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特色村镇、社区建设。鼓励支持农业农村农民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乡土人才培养注重思想引导、精神鼓励和心理支持,提高脱贫群众的认识水平,弘扬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思想。立足和挖掘本土人才资源优势,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提高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发掘和培育乡村工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维护和弘扬乡村文化精髓,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13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优化村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包括:——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选准、用好、管严干部;——对已脱贫摘帽、基础薄弱、任务重的重点乡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年轻干部、优秀干部培养方式,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含驻村干部党建促乡村振兴打造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持续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工作。延续帮扶单位各基层党组织与对口帮扶村党组织固定结对帮扶制度。法治乡村建设法治示范村创建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动法律进村、入户、到人,包括:——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和“互联网+警务”,行政村“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筑牢社会治安防控圈,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解决赌博、滋事、伤害、盗窃、黑恶势力等治安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打击传销工作;——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乡村法治水平。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有效遏制非法宗教渗透蔓延。14乡村治理现代化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机制。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拓展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乡村治理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包括:——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推进“互联网+监督”,推行“清单制”,加强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和基层微腐败整治;——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提供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生活提质稳岗就业劳务输出建设劳务品牌,发展特色劳务经济。健全培训与就业联动机制,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建立劳务品牌乡村振兴输出基地,重点帮扶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近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壮大升级。在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方面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支持带农益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就业,推动返乡创业发展。支持脱贫人口返乡入乡创业和灵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建立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粤桂劳务协作保持农村劳动力务工总数和赴广东就业总数规模合理。落实脱贫人口跨省就业交通补助政策。协调广东各地各部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针对性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送服务。15加强与广东各方面沟通交流,常态化开展农民工返岗务工“点对点”服务。集聚广东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网络化程度,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基本通硬化路。对狭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屯级道路管护制度体系。电网和通信网络99.8799.22.5自然村(屯)4G5G10030水利设施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公共服务公共教育1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乡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普及,推进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资源规模化应用。医疗卫生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设施设备水平。11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1550%以上。6516应急管理建设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合理配备并有效管护乡村应急设施设备。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便民服务100GB/T41375提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水平,为村民提供社会服务、党员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国土服务、农业经济服务、就业社保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综合治理服务等各项便民服务。加大流动服务、上门服务工作力度。管理制度领导体制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责任落实。工作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工作职责,研究出台政策指导性意见,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工作队伍(社区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考核方式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核结果依据自治区有效衔接督查组常态化暗访情况和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各专责组不定期调研和平时监测数据。适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参见附录B)。17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按规定给予表彰和激励。对考核排名落后、工作不力的市、县进行约谈。群众认可严格执行入户走访制度。加强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帮扶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帮扶能力。1818附录 A(资料性)产业发展规划框架产业发展规划宜按如下框架编制:一、前言二、发展研判(一)发展优势与成效(二)市场竞争力分析(三)产业链分析(四)存在的问题(五)发展的机遇(六)挑战与风险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产品标准(六)空间布局四、重点任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六)空间布局四、重点任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二)认真落实强农政策(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四)加强用地支持保障(五)加强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