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行政协议的边界一、本文概述行政协议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行为,在现代社会的治理结构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旨在明确其定义、性质、范围及其在行政法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将首先回顾行政协议的历史发展,分析其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演变过程,揭示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随后,本文将重点讨论行政协议的边界划定,包括其与其他类型协议的区别、其适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识别和判断一个协议是否属于行政协议。本文还将探讨行政协议边界的模糊性和争议点,分析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不足与困境,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行政协议的合理界定和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行政法学的深入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步。二、行政协议的基本理论行政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基础理论主要源自公法与私法的交融。在行政法领域,行政协议被视为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目标、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协商、合作的一种体现。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法与私法的融合:传统上,公法与私法有着明确的界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治理模式的创新,公法与私法的界限逐渐模糊。行政协议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既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方式,又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协商。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在行政协议中,虽然当事人享有一定的契约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绝对。由于行政协议涉及公共利益,因此政府作为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都需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行政优益权的存在:行政优益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协议中所享有的优先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对协议的单方变更权、解除权、指导监督权等。行政优益权的存在,旨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但同时也可能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一定影响。行政协议的司法审查:由于行政协议涉及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益的平衡,因此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查至关重要。法院在审查行政协议时,既要保障政府依法行使公权力,又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行政协议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公法与私法的融合、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行政优益权的存在以及行政协议的司法审查等方面。这些理论为行政协议的制定、实施和争议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三、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行政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边界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不仅有助于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还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协议的边界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协议与民事协议的边界,二是行政协议内部不同类型之间的边界。在行政协议与民事协议的边界方面,关键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行政协议虽然采取合同的形式,但其本质特征在于行政主体以行政职权为基础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因此,判断一个合同是否为行政协议,应当从合同的目的、内容、履行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例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虽然形式上看起来是民事合同,但如果政府在其中行使了行政职权,规定了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那么该合同就应当被认定为行政协议。在行政协议内部不同类型之间的边界方面,主要涉及到行政协议的种类和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行政协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政府特许经营协议、行政征收补偿协议、政府采购协议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行政协议在性质、内容、履行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明确各种类型行政协议的边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不同类型的行政协议,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的目的、内容、履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同时也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行政协议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四、行政协议边界的确定原则与标准行政协议的边界确定,不仅关系到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益平衡,也直接影响到行政法治的实现。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确保行政协议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和变更,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行政机关在签订行政协议时,应确保其行为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不得超越法定职权。行政协议的边界确定,应体现公正性。行政机关在签订协议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协议的履行和变更也应遵循公正原则,确保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平等保护。行政协议的边界确定,还应考虑效率性。行政机关在签订协议时,应充分考虑行政效率,确保协议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能够高效、便捷地进行。这既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的行政效能,也有利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协议的边界确定,应具有明确性。协议的内容应具体、明确,不得模糊不清,以免产生歧义。协议的边界也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各方当事人理解和执行。在确定行政协议的边界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协议的性质、目的、内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协议的边界得到合理、科学的确定,为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五、行政协议边界的司法审查与救济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不仅关乎行政权力的行使,更直接影响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对行政协议边界的司法审查与救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行政协议的广泛应用,边界模糊的问题逐渐凸显。一些行政机关可能滥用行政协议,将本应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纳入行政协议,以此规避法律监管,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行政协议的边界进行司法审查,有助于明确行政权力与私法自治的界限,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审查中,应坚持合法性、合理性和比例原则。要审查行政协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要审查行政协议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利益的平衡。要审查行政协议是否遵循了比例原则,即行政权力的行使是否必要、是否适当,是否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当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时,应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一方面,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对行政协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要求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于行政协议合理性或比例原则方面的问题,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裁决等方式寻求救济。还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元化、更便捷的救济方式。在行政协议边界的司法审查与救济过程中,应加强司法与行政的沟通与协调。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充分尊重行政机关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判断,避免过度干预行政权力的行使。另一方面,行政机关也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审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和材料,确保司法审查的顺利进行。双方应共同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协议边界认定标准和方法,以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六、结论行政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行政协议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后,指出了当前行政协议边界认定存在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案例,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行政协议的边界认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行政协议的边界应当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原则。在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和终止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时,行政协议的边界也应当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确保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行政协议的边界应当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行政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认定行政协议的边界时应当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协议的公平性和合法性。行政协议的边界认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行政协议的边界也应当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应当加强对行政协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行政协议的边界认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行政协议的边界认定方法,将有助于推动行政协议制度的健康发展。参考资料:行政协议,作为一种具有行政性、合同性和协议性的法律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行政协议无效时,这种法律行为将无法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本文将探讨行政协议无效的各种原因、其影响以及处理方式。违反法律法规:如果行政协议的内容或签订过程违反了法律法规,那么该协议可能会被视为无效。例如,如果协议的内容违反了公平、公正或公共利益的原则,或者签订过程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就可能引发无效争议。显失公平:如果行政协议中的条款对一方明显不利,或者在签订协议时未能充分表达双方的真实意愿,那么该协议可能被视为显失公平,从而被认定为无效。无法实现协议目的:如果行政协议的目的无法实现,或者协议的内容已经不可能执行,那么该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如果协议的目标是建立在特定条件下的合作,但这些条件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协议就可能无法执行,从而被认定为无效。行政效率降低:行政协议的无效可能导致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降低了行政效率。经济成本增加:由于协议无效,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谈判,或者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措施来达到原协议的目标,这可能会增加经济成本。法律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行政协议的无效问题,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和诉讼风险。重新谈判:如果协议的无效是由于某些可以修改的因素导致的,那么可以通过重新谈判来解决问题。终止协议:如果无法修复协议中的问题,或者协议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那么可能需要考虑终止协议。诉讼:如果双方无法就如何处理协议的无效问题达成一致,或者认为对方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那么他们可能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行政协议无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公平、公正和有效的解决。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TCP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BGP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BGP构建在EGP的经验之上。BGP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BGP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AS互联的拓扑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AS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BGP/BGP4:Border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BGP-4提供了一套新的机制以支持无类域间路由。这些机制包括支持网络前缀的通告、取消BGP网络中“类”的概念。BGP-4也引入机制支持路由聚合,包括AS路径的集合。这些改变为提议的超网方案提供了支持。BGP-4采用了路由向量路由协议,在配置BGP时,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1989年发布了主要的外部网关协议:边界路由协议(BGP),新版本BGP-4是在1995年发布的。BGP路由选择协议执行中使用4种分组:打开分组(open)、更新分组(update)、存活分组(keepalive)、通告分组(notification)。BGP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当两个AS需要交换路由信息时,每个AS都必须指定一个运行BGP的节点,来代表AS与其他的AS交换路由信息。这个节点可以是一个主机。但通常是路由器来执行BGP。两个AS中利用BGP交换信息的路由器也被称为边界网关(BorderGateway)或边界路由器(BorderRouter)。由于可能与不同的AS相连,在一个AS内部可能存在多个运行BGP的边界路由器。同一个自治系统(AS)中的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之间运行的BGP被称为IBGP(Internal/InteriorBGP)。归属不同的AS的对等实体之间运行的BGP称为EBGP(External/ExteriorBGP)。在AS边界上与其他AS交换信息的路由器被称作边界路由器(border/edgerouter)。在互联网操作系统(CiscoIOS)中,IBGP通告的路由的距离为200,优先级比EBGP和任何内部网关协议(IGP)通告的路由都低。其他的路由器实现中,优先级顺序也是EBGP高于IGP,而IGP又高于IBGP。BGP属于外部网关路由协议,可以实现自治系统间无环路的域间路由。BGP是沟通Internet广域网的主用路由协议,例如不同省份、不同国家之间的路由大多要依靠BGP协议。BGP可分为IBGP(InternalBGP)和EBGP(ExternalBGP)。BGP的邻居关系(或称通信对端/对等实体)是通过人工配置实现的,对等实体之间通过TCP(端口179)会话交互数据。BGP路由器会周期地发送19字节的保持存活keep-alive消息来维护连接(默认周期为30秒)。在路由协议中,只有BG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RFC1RFC1RFC1RFC1771:BGP4之前的BGP版本。BGP属于外部或域间路由协议。BGP的主要目标是为处于不同AS中的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通信提供保障。BGP既不是纯粹的矢量距离协议,也不是纯粹的链路状态协议,通常被称为通路向量路由协议。这是因为BGP在发布到一个目的网络的可达性的同时,包含了在IP分组到达目的网络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AS的列表。通路向量信息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只要简单地查找一下BGP路由更新的AS编号就能有效地避免环路的出现。BGP对网络拓扑结构没有限制,其特点包括:(1)实现自治系统间通信,传播网络的可达信息。BGP是一个外部网关协议,允许一个AS与另一个AS进行通信。BGP允许一个AS向其他AS通告其内部的网络的可达性信息,或者是通过该AS可达的其他网络的路由信息。同时,AS也能够从另一个AS中了解这些信息。与距离向量选路协议类似,BGP为每个目的网络提供的是下一跳(next-hop)结点的信息。(2)多个BGP路由器之间的协调。如果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有多个路由器分别使用BGP与其他自治系统中对等路由器进行通信,BGP可以协调这一系列路由器,使这些路由器保持路由信息的一致性。(3)BGP支持基于策略的选路(policy-baserouting)。一般的距离向量选路协议确切通告本地选路中的路由。而BGP则可以实现由本地管理员选择的策略。BGP路由器可以为域内和域间的网络可达性配置不同的策略。(5)路径信息。在BGP通告目的网络的可达性信息时,处理指定目的网络的下一跳信息之外,通告中还包括了通路向量(pathvector),即去往该目的网络时需要经过的AS的列表,使接受者能够了解去往目的网络的通路信息。(6)增量更新。BGP不需要再所有路由更新报文中传送完整的路由数据库信息,只需要在启动时交换一次完整信息。后续的路由更新报文只通告网络的变化信息。这种网络变化的信息称为增量(delta)。(7)BGP支持无类型编制(CIDR)及VLSM方式。通告的所有网络都以网络前缀加子网掩码的方式表示。(8)路由聚集。BGP允许发送方把路由信息聚集在一起,用一个条目来表示多个相关的目的网络,以节约网络带宽。(9)BGP还允许接收方对报文进行鉴别和认证,以验证发送方的身份。路由器发送关于目标网络的BGP更新消息,更新的度量值被称为路径属性。属性可以是公认的或可选的、强制的或自由决定的、传递的或非传递的。属性也可以是部分的。并非组织的和有组合的都是合法的,路径属性分为4类:公认必遵、公认自决、可选过渡、可选非过渡。ORIGIN(起源):这个属性说明了源路由是怎样放到BGP表中的。有三个可能的源IGP,EGP,以及INCOMPLETE.路由器在多个路由选择的处理中使用这个信息。路由器选择具有最低ORIGIN类型的路径。AS_PATH(AS路径):指出包含在UPDATE报文中的路由信息所经过的自治系统的序列。Next_HOP(下一跳)声明路由器所获得的BGP路由的下一跳,对EBGP会话来说,下一跳就是通告该路由的邻居路由器的源地址。(2)公认自决(Well-KnownDiscretionary)LOCAL_PREF(本地优先级):本地优先级属性是用于告诉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在有多条路径的时候,怎样离开自治系统。本地优先级越高,路由优先级越高。ATOMIC_AGGREGATE(原子聚合):原子聚合属性指出已被丢失了的信息。AGGREGATOR(聚合者):此属性标明了实施路由聚合的BGP路由器ID和聚合路由的路由器的AS号。COMMUNITY(团体):此属性指共享一个公共属性的一组路由器。(4)可选非过渡(OptionalNontransitive)MED(多出口区分):该属性通知AS以外的路由器采用哪一条路径到达AS,它也被认为是路由的外部度量,低MED值表示高的优先级。ORIGINATOR_ID(起源ID):路由反射器会附加到这个属性上,它携带本AS路由器的路由器ID,用以防止环路。CLUSTER_LIST(簇列表):此属性显示了采用的反射路径。Marker(16bytes)Length(2bytes)Type(1byte)Type–信息类型。信息可能是:Open、Update、Notification、Keepalive。更新(Update)分组,用来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多条要撤销的路由保活(Keepalive)分组,用来确认打开分组和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在传输协议连接建立之后,各端发送的第一个信息是OPEN信息。如果OPEN信息可以接收,会返回发送确认OPEN信息的KEEPALIVE信息。一旦OPEN信息获得确认,UPDATE、KEEPALIVE和NOTIFICATION信息进行相互交换。BGP的报文分成报文与报文数据两部分,其中,BGP报文数据根据不同的报文类型有所不同,报文头由以下3个字段构成:(1)标记(Marker)字段。标记字段由16个字节构成。标记字段的值是一个通信双方(对等路由器)都可认可的字节串,双方都统一使用改制来标识一个合法的BGP报文的开始。通常,标记字段用于承载鉴别信息。对于通信双方,在任何情况下标记的值都必须保持一致。标记字段用于报文接收的同步。由于BGP报文用过TCP来简化,而TCP协议是一个无结构的流(stream)传输协议。在TCP协议上部位高层提供数据流的结构识别,因此也无法为BGP标识两个报文之间的边界。由于传输协议不指定报文边界,因此,为了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报文边界准确保持同步,BGO要求在每个报文的开头放置了一个双方已知的序列,接收方通过该序列来检验报文头的正确性。(2)报文长度,16比特,制定了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报文总长度。最小的报文为19i节,最大允许报文长度为4096字节。BGP的路由更新消息一BGP报文形式在路由器间交换,BGP为了实现其功能定义了4种报文类型。当两个BGP对等路由器之间建立以一个TCP连接以后,就分别发送一个打开报文,声明各自的自治系统号,并确定其他操作参数。路由器接受到来自对等路由器的OPEN报文时,BGP将发送一个KEEPALIVE报文。在路由器之间交换选路信息之前,通信双方都必须发送一个OPEN报文,并接受一个KEEPALIVE报文。KEEPALIVE报文可以用作对OPEN报文的确认。对等的BGP路由器之间创建了TCP连接,并成功接收到对OPEN报文的KEEPALIVE确定报文,对等路由器之间就可以使用路由更新消息报文来通告网络的可达性信息。通告的的内容可以是新的可达的目的网络,也可以是通告撤销原来的某些目的网络的可达性。保持激活报文用于在两个BGP对等路由器之间定期测试网络连接性,并证实对等路由器的正常工作。由于TCP协议本身没有提供自动的连接状态的通知机制,对等路由器之间定制交换KEEPALIVE报文可以使BGP实体能够检测TCP连接是否工作正常。保持激活报文仅包含标准的BGP报文头(类型4),报文长度为19字节。BGP在发现错误时(或需要进行控制时),可以利用通知报文来通知对等路由器。一旦通知报文,路由器检测来检查到了出现的错误,BGP就会向对等路由器发送一个通知报文,然后关闭TCP连接终止通信。MCE功能是Multi-CE的简称,具有MCE功能的网络设备可以在BGP/MPLSVPN组网应用中承担多个VPN实例的CE功能,减少用户网络设备的投入。BGP/MPLSVPN以隧道的方式解决了在公网中传送私网数据的问题,但传统的BGP/MPLSVPN架构要求每个VPN实例单独使用一个CE与PE相连,如图所示。随着用户业务的不断细化和安全需求的提高,很多情况下一个私有网络内的用户需要划分成多个VPN,不同VPN用户间的业务需要完全隔离。此时,为每个VPN单独配置一台CE将加大用户的设备开支和维护成本;而多个VPN共用一台CE,使用同一个路由表项,又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MCE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多VPN网络带来的用户数据安全与网络成本之间的矛盾,它使用CE设备本身的VLAN接口编号与网络内的VPN进行绑定,并为每个VPN创建和维护独立的路由转发表(Multi-VRF)。这样不但能够隔离私网内不同VPN的报文转发路径,而且通过与PE间的配合,也能够将每个VPN的路由正确发布至对端PE,保证VPN报文在公网内的传输。下面举例介绍MCE对多个VPN的路由表项进行维护,并与PE交互VPN路由的过程:如右图所示,左侧私网内有两个VPN站点:VPN1和VPN2,分别通过MCE设备接入MPLS骨干网,其中VPN1和VPN2的用户,需要分别与远端VPN1用户和VPN2用户建立VPN隧道。通过配置MCE功能,可以在MCE设备上为VPN1和VPN2创建各自的路由转发表,并使用VLAN2接口与VPN1进行绑定、VLAN3与VPN2进行绑定。在接收路由信息时,MCE设备根据接收接口的编号,即可判断该路由信息的来源,并将其维护到对应VPN的路由转发表中。同时,在PE1上也需要将连接MCE的接口与VPN进行绑定,绑定的方式与MCE设备一致。MCE与PE1之间通过Trunk链路连接,并允许VLAN2和VLAN3的报文携带VLANTag传输,从而使PE1在接收时可以根据报文所属VLAN判别该报文属于哪一个VPN,将报文在指定的隧道内传输。MCE设备是如何将多个VPN实例的私网路由信息准确传播到PE设备?这包括两部分:MCE与VPN站点的路由信息交换,MCE与PE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这些路由信息的交换都有很多种方法,如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路由协议。如果使用BGP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信息交换,则就是使用BGPMCE功能,因此BGPMCE功能就是BGP协议支持VRF,能够实现VRF下BGP路由信息的交换。需要在MCE上为每个VRF实例配置BGP对等体,并引入相应VPN内的IGP路由信息。由于各个VPN间正常情况下是处在不同的AS内,因此使用EBGP进行路由的传播。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据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经过协商、谈判、妥协等程序,达成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行政协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行政协议的边界问题。本文将探讨行政协议的边界,以期为完善行政协议制度提供参考。边界是指不同主体之间的分界线,它具有明确的空间和范围,是区分不同主体权益的重要标志。在行政协议中,边界是指行政协议与其他协议、行政行为和其他法律行为之间的界限。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行政协议的本质和特点,避免混淆和误解。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行政协议的制定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成为行政协议的制定主体。目的的公益性:行政协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程序的特殊性:行政协议的制定、协商、签订、履行等程序,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定和监督,以保证协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监督机制的严格性:行政协议的监督机制较为严格,除了受到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外,还受到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审查,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履行效果。纵向边界:指行政协议与其他行政行为之间的界限。行政协议是一种双方行为,需要经过协商、谈判、妥协等程序达成共识。而其他行政行为则是单方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不需经过与相对人协商。因此,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区分行政协议与其他行政行为,避免越权和滥用。横向边界:指行政协议与其他协议、民事合同之间的界限。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定主体的不同。民事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协议,而行政协议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签订的协议。行政协议与其他种类的协议也有明显的区别,如政府采购协议、公共服务协议等。这些协议虽然也涉及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但它们与行政协议在性质、目的、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相比较:两者的主体不同。行政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行政机关,而民事合同双方当事人均为平等主体。两者在目的、内容和程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行政合同与政府采购合同相比较:虽然两者都涉及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但政府采购合同主要涉及到政府采购支出和供应商之间的经济交易,而行政合同则更注重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行政合同与公共服务协议相比较:公共服务协议通常是在政府与私营企业或社会组织之间签订的,旨在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行政合同则是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签订的,更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本文通过对行政协议的边界进行探讨,认为明确行政协议的边界对于完善行政协议制度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区分行政协议与其他类型的协议、行政行为和其他法律行为,避免混淆和误解。还应当充分认识行政协议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合同
- 总经理聘请合同模板
- 房地产代理合同范文:委托与代理
- 代理合同:房地产估价委托协议书
- 广告业务经营权转让合同
- 产品责任保险合同专业版解析
- 自动化机器租赁协议
- 2024装修工程转包合同范本
- 年度长期合作协议范例
- 全面购销合同模板珍藏
- 君子自强不息课件
- 2022人教版高二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全四册课文原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 WDZANYJY23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医院管理医院应急调配机制
-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完整版课件
- 小学生性教育调查问卷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 学生岗位实习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 卫生院关于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