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三十八)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_第1页
(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三十八)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_第2页
(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三十八)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_第3页
(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三十八)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_第4页
(福建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三十八)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训练(三十八)[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自李唐来,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5)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6)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2.请你分别写出与下列俗语意义相近的一个四字成语。(3分)A.横挑鼻子竖挑眼____________B.衣上有虱烧棉袄____________C.吃着碗里瞧着锅里____________3.请从以下三则广告词中,任选一则来分析其创意的妙处。(3分)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宛西制药:“药材好,药才好”山东省旅游:“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唐诗遇上宋词,李白邂逅柳永,不同朝代、作者的诗词中的句子搭配在一起,意外却又和谐,蔓延在时尚界的混搭风以戏谑的面孔吹进文字游戏的圈子。近日,以对古典诗词作现代理解而出名的作家安意如,在清华大学一场关于古代诗歌的讲座上提到“混搭诗词”时,却认为其“哗众取宠”,纯属游戏。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化经典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②子曰:“乡愿,德之贼①也。”(《论语·阳货》)③(孟子)曰:“(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注]①贼:败坏,侵害,危害。(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根据选段①简要概括。(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杨镰: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王斯敏计亚男①“阿提米西布拉克,60泉。”一幅新疆地图被“哗”地摊开,一根手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②没有人会不好奇。西域、楼兰、罗布泊……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些多么奇妙的地方——极具魅力,却遥不可及。然而,我们面前这个身材高大、银发粲然的学者,数说起来却陶然自若,像言及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因为,这些都是他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过、用文字一次次解剖过的地方。③1968年,杨镰高中毕业,他选择去新疆“接受再教育”。临行,杨镰去向父亲的挚友——著名诗人冯至告别。冯至取出一本书来送给他,发黄的封皮上,赫然印着几个大字——《我的探险生涯》,斯文·赫定著。④纵横山野的“牧马人”生活听来浪漫,实则苦不堪言。无数个静寂无人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斯文·赫定穿越时空的诉说。他似乎跟着这位探险家踏上了一条无尽的长路,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开始浸润他干渴的心。⑤1976年,杨镰终于奋斗回北京了,但他却再也无法割舍新疆。他为自己圈定了60个探险考察点,和新疆订立了60个约定。⑥1989年的一天,瑞典一家电视台找上门来:他们筹拍大型电视片《斯文·赫定之路》,想请杨镰帮助策划。《斯文·赫定之路》播出后,在瑞典反响热烈,杨镰应邀赴瑞典交流。在那里,他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马悦然的夫人是四川人,她感慨地告诉杨镰:“你要记住,我们不是关心沙漠,是关心在沙漠中居住和进出的人;我们不是关心雪峰,是关心雪峰对人类的影响。”⑦杨镰陡然一惊,立时顿悟:是呀,人的焦虑可以烧灼生烟,人的企盼能够再造情感。为什么我心焦如焚地想重返新疆,难道不是为了这些世代生长于斯、与沙漠抗争的人们吗?⑧从此以后,杨镰把考察重点锁定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把大漠、绿洲、建筑……统统还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⑨1998年10月11日,塔里木东端,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在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整整一个世纪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外界的探访者。⑩他就是杨镰。带他前来的,是当年随祖辈们移居若羌县米兰镇的百岁罗布老人热合曼。热合曼逐一为杨镰指点着他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这每个沙包之下,就是一个昔日罗布人的庭院,肆虐的风沙以其为核,聚敛成丘;而那残存的芦苇荡,旧时则长满了“密集得插不进一根手指”的芦苇。⑪这就是楼兰遗民罗布人最后的“伊甸园”吗?那个有着“中亚地中海”之称的游移湖,那个以“水草丰美,适宜人居”命名的渔村?杨镰不由得想起了罗布人最有名的传说:在罗布泊广袤的海域中有许多一人长的大鱼,每逢春天,这些鱼会跃上湖岸,变成马鹿,跑进茂密的胡杨林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这些马鹿又跳回水里,变成大鱼……可是今天,鱼、湖、树、鹿,都哪儿去了呢?⑫此行结束后,杨镰将十余年的考察见闻写成非虚构小说《最后的罗布人》。这本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对罗布人的兴趣,更使杨镰在罗布人中名声大振。⑬60个目标,就这样一个个实现——探求清朝流放乌鲁木齐的越南王公的存在证据,寻找八十多年前叱咤河西走廊的国际大盗黑喇嘛,重新发现八十多年前斯文·赫定记述的“中蒙边界第496号界桩”谢别斯廷泉……二十多年来,他47次深入新疆腹地,写出了《荒漠独行》《发现西部》《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等作品,主持编译了《西域探险考察大系》《探险与发现》等丛书。他丈量着新疆,不但用脚步,也用饱蘸深情的文字。⑭60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终止。⑮在他心中,“西部探险如同一扇闭得死死的大门,被一个傻里傻气的人,硬是推开了一道缝隙……他鼓足勇气向前走去,终于为他身后的人留出了观察秘境的通道。”在杨镰推开的门缝里,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摘编自《光明日报》)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大多数人眼里,楼兰、罗布泊等地方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对于杨镰而言,这些地方就像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一样。B.杨镰高中毕业时,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毅然选择怀揣一本《我的探险生涯》到新疆“接受再教育”。C.从瑞典一家电视台请杨镰帮忙策划拍摄电视片《斯文·赫定之路》一事,可以看出杨镰在新疆探险考察方面颇有影响力。D.杨镰在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带领下,来到了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并且揭开了一个世纪前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的秘密。E.文章以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描写,如为了表现杨镰对新疆的热爱和对探险考察的深刻认识,除了叙述,还有心理描写。7.文章第③段写到冯至送杨镰一本斯文·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认为,杨镰让“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请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三十八)1.(1)少长咸集(2)无边落木萧萧下(3)绿杨阴里白沙堤(4)世人盛爱牡丹(5)苔痕上阶绿(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一处1分,错、漏、添字则该处不给分)2.[答案]示例:A.吹毛求疵B.因噎废食C.贪得无厌[解析]本题考查对俗语意义的理解和成语的积累。考生应准确理解三个俗语的言外之意,然后再根据意义寻找同义的四字成语。3.[答案]示例:联想电脑的广告运用双关。说明失去联想品牌电脑与人类失去想象力一样,后果同样不堪设想。宛西制药用谐音既强调了制药原料的精良,也道出了其药效高;同时又简单易记。山东省旅游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孔子指代山东文化,提示游客来山东观光,可以亲近博大精深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又可亲身感受海滨城市青岛的魅力。[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分析。分析广告创意,一般要指出其所运用的手法,并说明其修辞效果。其中效果应包含内容和作用,即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以及形式作用,即具有什么样的广告效应。4.[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诗词混搭现象是对古诗词的不尊重。诗词存在着内在的韵律感,而拼凑起来的除了押韵之外,平仄一概不管。而且古诗的意象是很完整的,无法割裂。对熟悉诗人风格的人来说,即使搭配得很巧妙,内在情绪还是断裂的。以这种搞笑、肤浅的方式来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这是不珍惜民族文化财富的行为,也是对古诗词的不尊重,而且对青少年还有误导的可能。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诗词混搭现象体现了年轻人思维活跃的特点,可以使我们重新回忆起一些已经被淡忘的古诗词。以这种调侃、娱乐的方式来解读古典诗词和文化,写作者通过创作混搭诗词获得了一种创作的快感,读者也从阅读混搭诗句中获得了一种阅读上的快感,也有利于对古诗词的记忆与理解。再者,古代就有这种串诗集句现象,只是现在被网友们混搭得更多,流传得更广而已。以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未尝不可。示例三:诗词混搭现象只是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调侃、娱乐,只是一种游戏。读者既从阅读类似的混搭诗词中获得了一种阅读上的快感,写作者也通过创作混搭诗词达到了自己吸引别人眼球的目的。大家听了会心一笑,对古诗词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很深的文学意义。当然,只能是乐一乐,但如果成为一种商业炒作或者大趋势,对古诗词的真实内涵就会产生副作用。[解析]题目要求对“上述材料”发表看法,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材料的表面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古诗词流行“混搭”,二是作家安意如不赞同古诗词“混搭”。细究起来,第二方面的内容其实是对第一方面内容的延续,可以归并到第一方面的内容之中。也就是说,考生即便要对作家安意如的观点进行评论,最终也会归结到评论“古诗词是否允许混搭”上面来。据此可以明确,考生表达观点时,应以“古诗词混搭”作为主要成分(主语或宾语)。其次,阐述理由时,可以从“就事论事”“引申发挥”两个层面着手,即不论赞同与否,都先从“古诗词混搭”这一做法本身的利弊着眼,然后再从其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考虑理由。5.[答案](1)孔子欣赏那些被好人拥戴、被恶人讨厌的正直之士。(2分。“正直之士”与“被好人拥戴、被恶人讨厌”,各1分)(2)孔、孟对“乡愿”持批判态度。(2分)“乡愿”表面看起来忠信廉洁,好人、恶人都说他们好,但实际上毫无原则,是非不分,是败坏道德的人。(2分)[解析]第(1)题考查概括内容,对应的原文信息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考生在用自己的话解说这一句时,要注意到“乡人之善者”是一个定语后置结构,全句的大意是“善人喜欢他,恶人讨厌他”。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设问中的“态度”所指不太清楚,建议考生不能只回答“批判”,而应进一步回答为“认为他们是败坏道德的人”,然后再对这一结论的理由进行分析说明,即从第③段中找出“似忠信”“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等“乡愿”的缺点,并指出他们“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参考译文]①子贡问:“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②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③(孟子)说:“(乡愿)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似乎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认为不错,但是却不能同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人’。”6.[答案]BD(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解析]B项,“出于对新疆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的喜爱”有误,杨镰到了新疆,读了斯文·赫定的书之后,才喜爱上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D项,“揭开秘密”于文无据。7.[答案]①说明杨镰对新疆的探险,源于斯文·赫定的影响,也说明杨镰的探险考察,是对斯文·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