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肇庆市南丰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

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一一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

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性善

B.“民贵君轻”

C.义利观

D.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变法改革。

参考答案:

B

【详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统治才能稳

固。这与题意强调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相符。故B项正确。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他认

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志,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

的。这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这是孟子的义利观,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与题意

不符。故C项错误。变法改革这是韩非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

2.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

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

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

c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反映下层人民情感需求的文化作品不断出现,材料中“明

代”“通俗演义”“村哥里妇”“老翁”“童子”“详其姓氏里居”等信息综合体现了这

一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

3.根据如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十二铜表法

形式:习惯法।成文X

前6c末前449年前3c中

适用柩国:-----公民法----------万民法---------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参考答案:

考点:4D:罗马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

体系.罗马法坚持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解答:题干中提供的图表是关于习惯法到成文法及成文法的典型代表(《十二铜表法》)

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知A、B、D是正确的.

C项中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正确的,但从公民法发展

到万民法根本原因不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而是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增

多,原有公民法已不太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故选C.

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

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

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参考答案:

B

宋代商业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后生坊市门皆启”体现了唐朝坊市制度的严

格;陆游是宋代诗人,"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说明坊市制度已被破坏,城

市有了重要发展,故选B。

5.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

A.行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参考答案:

A

行省制。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

6.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

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O《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腺主义的诞生

O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资产物级民主革命

O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力方式夺取政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王义类型的宪法

A.1个B.2个C.3

个D.4个

参考答案:

B

7.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

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

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C

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的虚假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

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

T“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

家,认为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三项错

误。

点睛:根据材料“19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孙中山为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8.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自耕农和佃农工场主商人

地主

占人口比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参考答案:

D

9.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

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仅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而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

的解释,而且还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记忆,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

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而巴黎和会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思

想的传播,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10.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

A、使议会获得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C、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参考答案:

B

H.“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

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被迫终止

参考答案:

A

12.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

B

13.通过《诗经》这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下列哪个时期的历史:()

A.春秋、战国B.夏、商、西周

C.西周、春秋D.秦、汉

参考答案:

C

《春秋》起止时间。《春秋》记载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200多年的历史,故选C。

14.“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

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

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变者天下之公D.孔教与共和,必废

其一

参考答案:

B

15.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日军:炸铿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_____________2_________2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答案:

A

根据“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可知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根据“马占山率部在嫩

江桥奋勇抵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可知是九一八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

起,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是我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A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公

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材料无法体现,B错误;

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材料无法体现,C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九一

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D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

16.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

C

17.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

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一项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C.善性为人心所固有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参考答案:

C

【详解】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而朱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故不是共识,A选项错误;B选

项是王守仁的主张,而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外在的,故不是共识错误;C双方

都承认理,且将理和道德相联系,承认人性本善,故是共识正确;D选项是朱熹的主张,

而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因此不是双方共识,故错误。

18.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

理会面的场景。在这次外交活动中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双方商讨了西藏的地位问题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了修改

参考答案:

D

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发

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修改完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

则。故答案为D项。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排除A项;B项不符合

史实,排除;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C项。

点睛:最早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成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

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参考答案:

C

20.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

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参考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调整农业、以工

代赈和计划指导都属于国内调整经济发展的措施,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则促使商品大量

对外倾销,将经济危机对外转嫁到其他国家,具有民族主义色彩,故排除A、C、D项,故

选B。

2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

求掌握国家政权,从世卿世禄向赐爵制的转变,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

22.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B.哥白尼C.牛顿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

C

23.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

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

C

24.“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

的就让它溜走。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愚人才目光向

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

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歌德(1749—1832年)的这段诗句

①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②引领了自由平等的思潮

③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④反映了求真务实的风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

歌德是浪漫主义诗人,可以排除③,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是文艺复兴,其时间是在14世

纪,排除①,通过题干中歌德的诗歌可以看出其自由平等的思想和务实的风貌,所以正确

的选项是B项。

25.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本质目的和实质意义是

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C.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D.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参考答案:

C

26.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

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日:“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

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德主刑辅B.君权神授C.天

人感应D.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

A

27.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

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形体变化来看”,联系所学可知,我国古代文字演化总体呈现由繁到

简的趋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内容与材料中“形体变化”不符合,故排除ACD三

项。

2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

参考答案:

B

29.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考点是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他

认为防止专制的关键是C项。AB项错误,不符合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D项错误,权利和

权力含义不同,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

30.下列文献中,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诗

经》D.《楚辞》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以来贵戚专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

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

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

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

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

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番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

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内容:废除公荐制度;将殿试、糊名等成为定制;进一步实行誉录;增加录取名

额;提高录取后的待遇等。

(2)影响:完善了科举制度;能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基

础,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使殿试成为定

制。……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

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誉录”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唐代以来贵戚专

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

主'”“为了笼络士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32.分析下列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兴西方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

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

(2)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I,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

易有何不同。

(3)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I、非洲I、美洲I、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原因:欧洲开辟了新航路,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

推动。

(2)不同:商品交换一一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开展三角贸易,欧洲用制造品换取非洲

的奴隶,再用奴隶换取美洲的金银、棉花、烟草、毛皮、鱼;欧洲用赚取的金银换取中国

的丝绸、茶叶。

贸易性质一一欧洲与非洲、美洲的贸易主要是掠夺性的殖民贸易,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是正

当贸易。

(3)影响:对欧洲一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对

非洲一一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的长期贫困。对美洲一一促进了美洲的开

发。对中国一一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详解】(1)根据材料的时间“到1763年”,结合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的

内容,可概括出原因。

(2)商品交换:根据所学,欧洲与非洲|、美洲的贸易内容主要是三角贸易,其中有奴隶

贸易,美洲的物品交换。欧洲与中国的贸易中,欧洲主要处于入超地位,主要是购买中国

的茶叶与陶瓷等产品。贸易性质:欧洲与非洲I、美洲的贸易带着明显的早期殖民色彩,而

与中国进行的是正常的商品交换贸易。

(3)对欧洲的影响主要从贸易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概括。对非洲与美洲的影响从

破坏性与建设性两个角度概括。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从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的影响角度概括。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

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2: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3: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

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

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4: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

T;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

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

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

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2、3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

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参考答案:

(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

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

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起源(或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