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擿。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材料二: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卫之去A齐B不远C君D不若使人问E之F而固贤者G也H用之未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指完美、十全十美,与成语“求全资备"中的“全”词义相同。
B.任车,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与下文宁戚乘坐的“后车"意思不同。
C.权,衡量、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权"词义相同。
D.治,指治理,与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中的“治"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即使古代圣贤——尧、舜、禹等,也有受人诋毁之处。
B.君子得到人民拥护,不贤的人失去亲情,其根本在于要求不同,君子用义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一般标准要求别人。
C.齐桓公没有接纳群臣的建议,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是因为担心会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
D.材料二将性情宽宏的人与急换的人进行对比,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因为性情宽宏的人能统筹大事,治理郡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③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元结《恶圆》)
材料二:
元子时与邻里会,曲全当时之欢,以顺长老之意。归泉上,叔盈问曰:“向夫子曲全其欢,道然也,苟为尔乎?”元子曰:“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吾苟全一欢于邻里,无恶然可也。"
东邑有全直④之士,闻元子对叔盈,恐曰:“吾闻元次山约其门人曰无恶我之小曲,真昏鄙恶辞也。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犹患于古人。古人有恶曲者,不曲臂以取物,不曲膝以便坐,见天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山苟曲言貌,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⑤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强全一欢,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能苟曲于乡县,岂不能苟曲于邦国,以彰名誉?能苟曲于邦国,岂不能苟曲于天下,以扬德义?若言行、名誉、德义偕显,岂有钟鼎不入门、权位不在己乎?呜呼!曲为之,小为大之渐,曲为之也,有何不可?奸邪凶恶其繇⑥乎!”
元子闻之,颂曰:“吾以颜貌曲全一欢,全直君子之恶我如此。由有过于此者,何以自免?"
(选自唐·元结《恶曲》)
【注】①元子,作者元结自称,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旧指衙门里的差役。地位低下,因穿黑色衣服,故名。③季川:元结的堂弟。④全直:固守正直之道。⑤慁:hùn,混乱。⑥繇:通“由”,经由。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次山A奈何B任造C圆转之器D恣令E悦媚F婴儿G小喜之H长必好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悦婴儿"一句中的“悦”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中的“悦”意思都是“使……快乐"。
B.“圆以趋时”一句中的“趋"指趋向、迎合,与成语“趋炎附势”的“趋"词义相同,且都带贬义色彩。
C.“曲于君”中的“于"意思是“对”,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于”意思不相同。
D.钟鼎,是指击钟列鼎而食,这里运用借代手法,指荣华富贵,与“钟鼎文"中的“钟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结的朋友公植认为“方正"是作人准则,让小儿玩“圆转之器”,便有鼓励他将来为人圆滑之嫌,因此他不仅烧掉了这“圆转之器",还引古人之言严责元结。
B.《恶曲》篇中“全直之士”其实是一个虚伪之人,他先怒责元结的说辞,之后吹嘘自身“三十年未尝曲",以此表明自己对曲己意而求他欢的憎恶,对直道的恪守。
C.《恶圆》篇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市侩之道;《恶曲》篇则严斥了世风中曲己以求名利权位之举:二者皆是借题发挥,针砭时弊,以小见大。
D.在结构上,两篇短文都是由日常生活小事说起,寓事理于生活小事之中,叙事简洁,叙议结合,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事理相生,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说技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2)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盖李诗如高云之游空,杜诗如乔岳之矗天,苏诗如流水之行地。读诗者于此处著眼,可得三家之真矣。
东坡所至好营造。守徐州时,值河决,澶渊泛滥,到徐城不浸者三版①。悉力捍御,城得无患。水既落,乃拆项羽霸王厅材,筑黄楼于城东门。诸名人王定国,秦少游、黄鲁直及弟子由等,作诗赋以张之。及守杭州,而西湖已涸为葑田,乃奏以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并请得百僧度牒②,募民取湖中所积葑为堤,长三十里,以通南北往来。即今苏公堤是也。又欲自浙江之石门凿运河,引上游之水,并江为岸,以达于龙山之大慈浦;自浦北抵小岭,凿六十五丈,以达于古河;由古河四里以达于龙山运河,以避浮山之险。既奏闻,会内召,役遂止。其守颍州也,又颍之西湖,与赵德麟、陈履常共事,未成而改知扬州,德麟卒成之。
后谪居惠州,又捐犀带助道士邓守安作城外东新桥,并致书子由。子由妇史以所得内赐金钱数千施僧希固筑西新楼。是东坡所至,必有营造,斯固共利物济人之念得为即为之要亦好名之心欲借胜迹以传于后。至今杭之苏堤,固已千载不朽;颍之西湖,亦尚有知公遗迹者;徐州黄楼虽已无存,而其名尚在人耳目间。名流之用心深矣!
东坡襟怀浩落,中无他肠,凡一言之合,一技之长,辄握手言欢,倾盖如故,而不察其人之心术,故邪正不分,而其后往往反为所累。东坡才名,震爆一世。故所至倾动,士大夫即在谪籍中,犹皆慕与之交,而不敢相轻。其在黄州也,黄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甚投契,倡酬往返,俱载集中。
(选自赵翼《瓯北诗话》,有删改)
[注]①版:表示城墙的高度和长度。②度牒:旧时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斯固其利物A济人之B念C得为D即为之E要亦好F名之心G欲借胜H迹以传于后。
l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王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放厥词:竭力铺陈辞菜。现代汉语中,“大放厥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B.“悉力捍御"的“御”字意为“防御",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字意义相同。
C.张:本义为扩大,引申为“宣扬”,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张”字本义相同。
D.缗:本义为穿铜钱的绳子,文中指成串的铜钱,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钱万缗"即万串铜钱,每串一千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把韩愈以文入诗的风格发扬光大,诗风更加奔放,他的诗歌风格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的风格明显不同,李白、杜甫、苏轼的诗风各有特色。
B.苏轼在多地任职时都有所作为。他在徐州全力救灾,建造黄楼;在杭州募集钱财,调用民力建造了著名的西湖苏公堤;在颍州整治颍州西湖。
C.苏轼被贬到惠州,但他仍然积极作为,他捐物帮助道士建桥,还动员弟弟家出钱建楼。作为名流,他的建造用心很深,有的已经千载不朽。
D.苏轼胸怀开阔,没有害人之心,不去考察别人的心术,但这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他名声很大,解救了很多被贬的官员,人们不敢轻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5分)
(2)既奏闻,会内召,役遂止。(5分)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万章曰:“不识舜不知象①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圆圄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材料二: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行则远人斯格。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③,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①象:舜同父异母弟。舜的父亲偏爱象,曾联合象骗舜去修缮谷仓,想借此杀掉舜,舜侥幸逃脱,象看到舜就欺骗他,说自己很想念哥哥,舜很高兴地称赞弟弟象。孟子的弟子万章以此事请教孟子。②校人:古代主管池沼畜鱼的小吏。③啬夫:古代官吏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闻为国A之基B必资C于德礼D君E之所保F惟在G于诚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识,知道,与成语“博闻强识”中“识"含义不同,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识"词义不同。
B.罔,指欺骗、蒙蔽,与《十二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罔"词义和用法相同。
C.草泽,本义为“野草丛生、低洼积水的地方”,后引申为“穷僻之地",亦指“乡野民间”,文中即为此义。
D.“弗"作为否定副词,在文中表示对某种情形的否定,可以译为“不”,与成语“自愧弗如"中“弗”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舜是否提前知道弟弟象将要杀害自己,孟子的弟子万章持有疑问,便来请教孟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
B.郑国的子产收到别人送的活鱼,命令主管池沼的小吏把它畜养在池塘中,那人却煮着吃了,反而编谎话来答复子产。
C.上书之人并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佞臣,便提议太宗用假装发怒的计策来区分群臣,以识别谁正直不阿,谁曲意逢迎。
D.魏征在疏奏中着重强调诚信的作用,认为如果君主诚信,那么臣下就不会产生二心,并以晋中行穆伯之例规劝太宗慎于信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舍之,圄圄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金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世祖,皇帝的庙号。庙号始于商代,汉代以后皇帝大多都有庙号。
C.元年,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求知如饥似渴,但他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2)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耿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カ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式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幕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①草窃:草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獠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勇闯金营,擒获降臣。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后带领王世隆等忠义之士来到金营,当即擒获斩杀了降臣。
B.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他在滁州任职时,因为滁州战争不断,他便放宽并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还建议军队屯田。
C.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没有门生朋友来送葬,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自己哀伤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竞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愿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肆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B.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C.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D.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帑,在古代指官府储藏粮食、收藏钱财的库房。府帑指国库、库金。
B.黄门郎,秦及西汉时在宫门之内做事的郎官,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C.北面,臣服于人,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古代学生北面受教,以示尊敬。
D.都护,古代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都护府的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单于请求朝见汉天子,公卿们认为每次匈奴来都有大的变故,白白耗费国家的钱财,可以暂且回绝。
B.匈奴人天性残忍凶狠,野蛮彪悍,难使其从善。虽然卫青、霍去病击败了匈奴,但匈奴人始终没有屈服。
C.汉朝采取武力打击与钱财笼络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利用和亲等方式促使匈奴归汉,这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D.扬雄进言,接受匈奴朝见,花费为征战讨伐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引起匈奴叛离,也可保住百年的辛劳成就。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
(2)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擿。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材料二: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卫之去A齐B不远C君D不若使人问E之F而固贤者G也H用之未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指完美、十全十美,与成语“求全资备”中的“全"词义相同。
B.任车,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与下文宁戚乘坐的“后车”意思不同。
C.权,衡量、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权”词义相同。
D.治,指治理,与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中的“治”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即使古代圣贤——尧、舜、禹等,也有受人诋毁之处。
B.君子得到人民拥护,不贤的人失去亲情,其根本在于要求不同,君子用义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一般标准要求别人。
C.齐桓公没有接纳群臣的建议,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是因为担心会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
D.材料二将性情宽宏的人与急换的人进行对比,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因为性情宽宏的人能统筹大事,治理郡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0.CFH(句意: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去"与“齐”形成动宾结构.A不断开,“不远"是“卫之去齐”的补充说明,B不断开,C断开:“君不若使人问之"“中君”为主语,其后为谓语部分,主谓之间不必断开,“之"与“问”构成动宾关系,之间不断开,所以DE不断开,F断开:"而固贤者也"构成判断句,单独成句,G不断开,H断开)
11.CA正确。句意:用十全十美的标准举荐人必然很难。/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B.正确。“后车”,副车,侍从所乘的车。C.错误。动词,衡量、比较/名词,权力。句意:权衡后而用他的长处。/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D.正确。动词,治理/形容词,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句意:因此能治理大的郡国。/无所作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
12.C(“是因为担心会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错误。结合原文“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可知,齐桓公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原因是他认为如果君主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会失去天下贤士)
13.(1)宁威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饭”、状语后置、“疾"各1分,大意2分。“饭”,动词,喂养:“饭牛居车下",状语后置,正常顺序应是“居车下饭牛”:“疾",形容词,强,这里指声音大)
(2)适宜治理郡国,能够使下属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进行统筹后成就事业。(“为”“下"“总”各1分,大意2分。“为",动词,治理:“下”,名词,下属:“总",动词,统筹)
材料一:
用十全十美的标准举荐人必然很难,这是事物的实情。有人用不爱儿子的名声诋毁尧,用不孝顺父亲的称号诋毁舜,用内心贪图帝位来诋毁禹。由此看来,事物怎么能十全十美呢?所以,君子要求别人按照一般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义的标准。按照一般的标准要求别人就容易得到满足,容易得到满足就能受别人拥护。不贤德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要求别人按照义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一般的标准。按照又的标准要求别人就难以满足,难以满足就连最亲近的人也会失去。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一寸的玉也会有瑕疵。先王明白世界的万事万物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选择事物的时候往往先看它的长处。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年来到齐困。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宁城在年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要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告诉如何桓公治理国家。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人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权衡后而用他的长处,这是恰当的举用。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材料二:
有人说:“人的材质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犹如可以容得下大牛的鼎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在下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怎么会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道理呢?凡是提出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论点的人,是出于人的性格有宽宏和急躁之分。性格核宽宏和急躁之分,因此适合可做的事有大、小之别。性情宽弘的人,适宜治理郡国,能够使下属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进行统筹后成就事业。性情急躁的人,适宜治理方圆百里的小县,各种琐碎小事都由自己处理。然而郡国与县乡相比较,只是不同内涵上的大小。从实际治理时区分宽宏和急躁的性格的角度来论证,则应当表明能力大小不同而所适宜的职位也不同,不能说能治理大地方的人不能治理小地方。至于说小鸡与大牛,只是不同内涵上的大小,因此所用的鼎也就有大小之别。如果能用来烹煮牛犊,则怎么会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呢?因此能治理大的郡国,则也能治理小的郡县。由此而推论,人才的使用各自有其适合的位置,并非仅仅是靠区分概念上的大小。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③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元结《恶圆》)
材料二:
元子时与邻里会,曲全当时之欢,以顺长老之意。归泉上,叔盈问曰:“向夫子曲全其欢,道然也,苟为尔乎?"元子曰:“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吾苟全一欢于邻里,无恶然可也。”
东邑有全直④之士,闻元子对叔盈,恐曰:“吾闻元次山约其门人曰无恶我之小曲,真昏鄙恶辞也。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犹患于古人。古人有恶曲者,不曲臂以取物,不曲膝以便坐,见天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山苟曲言貌,强全一欢,以为不丧其直,慁⑤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强全一欢,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能苟曲于乡县,岂不能苟曲于邦国,以彰名誉?能苟曲于邦国,岂不能苟曲于天下,以扬德义?若言行、名誉、德义偕显,岂有钟鼎不入门、权位不在己乎?呜呼!曲为之,小为大之渐,曲为之也,有何不可?奸邪凶恶其繇⑥乎!"
元子闻之,颂曰:“吾以颜貌曲全一欢,全直君子之恶我如此。由有过于此者,何以自免?”
(选自唐·元结《恶曲》)
【注】①元子,作者元结自称,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旧指衙门里的差役。地位低下,因穿黑色衣服,故名。③季川:元结的堂弟。④全直:固守正直之道。⑤慁:hùn,混乱。⑥繇:通“由",经由。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次山A奈何B任造C圆转之器D恣令E悦媚F婴儿G小喜之H长必好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悦婴儿”一句中的“悦"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中的“悦"意思都是“使……快乐”。
B.“圆以趋时"一句中的“趋”指趋向、迎合,与成语“趋炎附势"的“趋”词义相同,且都带贬义色彩。
C.“曲于君"中的“于”意思是“对",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于"意思不相同。
D.钟鼎,是指击钟列鼎而食,这里运用借代手法,指荣华富贵,与“钟鼎文”中的“钟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结的朋友公植认为“方正”是作人准则,让小儿玩“圆转之器",便有鼓励他将来为人圆滑之嫌,因此他不仅烧掉了这“圆转之器”,还引古人之言严责元结。
B.《恶曲》篇中“全直之士"其实是一个虚伪之人,他先怒责元结的说辞,之后吹嘘自身“三十年未尝曲”,以此表明自己对曲己意而求他欢的憎恶,对直道的恪守。
C.《恶圆》篇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市侩之道;《恶曲》篇则严斥了世风中曲己以求名利权位之举:二者皆是借题发挥,针砭时弊,以小见大。
D.在结构上,两篇短文都是由日常生活小事说起,寓事理于生活小事之中,叙事简洁,叙议结合,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事理相生,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说技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2)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吾。
10.DGH(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圆转之器”做“造"的宾语,句意完整,在其后D处断开;“恣令悦媚婴儿”,“婴儿"做“悦媚”的宾语,句意完整,在其后断G处开;“小喜之"“长必好之”,“小"“长”对应,各作主语,“之"做“喜”“好"的宾语,在其后H处断开。故DGH三处需要断句。)
11.A(使动用法,使……快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句意: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使(引逗)婴儿高兴。/以亲戚们的知心话为喜悦。)
12.B(“虚伪之人”错误,文章讽刺了谄媚邪佞之流,“全直之士"并非虚伪之人,而是作者着力歌颂的对象,因此“吹嘘”一词也不当。)
13.(1)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预"“其”“刑"各1分,大意2分。)
(2)叔盈如果看到我委曲自己的心意来炫耀财富,委曲自己的行为来希图名声地位,那就应当批评我。(“徇”“希"“当”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方正而为奴仆,不可圆滑而为卿相;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更严重的,有人终生不仰望天空,说:‘我厌恶天是圆的。’有人告诉他天是空阔无边的,人不能看到尽头,远远望去天幕四面垂落,因此说天是圆的,其实天并不圆啊。他回答说:‘天即使不圆,但被人称作圆的,我也讨厌。’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说话圆滑、行事圆滑、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
材料二:
我常常跟同乡人聚会,勉强迁就、成全当时大家的欢乐,以此来顺应乡里长者们的心意。回到泉上的时候,叔盈问我道:“先前先生勉强迁就、成全他们的欢乐,从道理上说是对的,您是暂且这样做吧?"我说:“叔盈如果看到我委曲自己的心意来炫耀财富,委曲自己的行为来希图名声地位,那就应当批评我。我暂且对乡人成全一时之欢,你不厌恶我就行了。”
城东有一个固守正直之道的读书人,听到了我回答叔盈的话,惊恐地说:“我听说元结约集他的门徒说不要厌恶我的小小的曲从,这真是糊涂浅薄可恶的话。我们这些人固守正直之道三十年,从未用勉强迁就的语气来婉转地说话,从未用勉强迁就的言辞来表达心意,从未用勉强迁就的脚步来便于前行,从未用勉强迁就的目光来四顾,比起古人来依然担忧不已。古代有厌恶勉强迁就的人,他们不会弯曲手臂来取东西,不会弯曲膝盖来便于坐下,一旦看到有对国君勉强迁就、对百姓勉强迁就、对鬼神勉强迁就的人,就前去胁迫他们,而后使他们死去。如今元结苟且曲从言语和脸色,勉强迁就来成全一时之欢,还自以为没有丧失自己的正直,这真是胡言乱语呀!如果对乡邻苟且曲从,勉强迁就来成全一时之欢,难道不会对全乡全县的人苟且曲从,来成全自己的言行?如果对全乡全县的人苟且曲从,难道不会对国家苟且曲从,来彰显自己的名声荣誉?如果对国家苟且曲从,难道不会对天下人苟且曲从,来张扬自己的品德和仁义?如果言行、名誉、德义全都彰显了,怎么会有富贵荣华不入家门、权势高位不属于自己的情形呢?"唉呀!曲从他人来做人做事,小小的曲从就会渐渐演变成大大的曲从,曲从他人来做人做事,有什么不能做的呢?奸诈邪恶的人穷凶极恶就是由此而来的呀!”
我听了后,赞叹道:“我因为脸色曲从乡人,以成全一时之欢,固守正直之道的君子就像这样地厌恶我。如果有超过我这样做的人,拿什么来自求免罪?"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盖李诗如高云之游空,杜诗如乔岳之矗天,苏诗如流水之行地。读诗者于此处著眼,可得三家之真矣。
东坡所至好营造。守徐州时,值河决,澶渊泛滥,到徐城不浸者三版①。悉力捍御,城得无患。水既落,乃拆项羽霸王厅材,筑黄楼于城东门。诸名人王定国,秦少游、黄鲁直及弟子由等,作诗赋以张之。及守杭州,而西湖已涸为葑田,乃奏以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并请得百僧度牒②,募民取湖中所积葑为堤,长三十里,以通南北往来。即今苏公堤是也。又欲自浙江之石门凿运河,引上游之水,并江为岸,以达于龙山之大慈浦;自浦北抵小岭,凿六十五丈,以达于古河;由古河四里以达于龙山运河,以避浮山之险。既奏闻,会内召,役遂止。其守颍州也,又颍之西湖,与赵德麟、陈履常共事,未成而改知扬州,德麟卒成之。
后谪居惠州,又捐犀带助道士邓守安作城外东新桥,并致书子由。子由妇史以所得内赐金钱数千施僧希固筑西新楼。是东坡所至,必有营造,斯固共利物济人之念得为即为之要亦好名之心欲借胜迹以传于后。至今杭之苏堤,固已千载不朽;颍之西湖,亦尚有知公遗迹者;徐州黄楼虽已无存,而其名尚在人耳目间。名流之用心深矣!
东坡襟怀浩落,中无他肠,凡一言之合,一技之长,辄握手言欢,倾盖如故,而不察其人之心术,故邪正不分,而其后往往反为所累。东坡才名,震爆一世。故所至倾动,士大夫即在谪籍中,犹皆慕与之交,而不敢相轻。其在黄州也,黄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甚投契,倡酬往返,俱载集中。
(选自赵翼《瓯北诗话》,有删改)
[注]①版:表示城墙的高度和长度。②度牒:旧时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斯固其利物A济人之B念C得为D即为之E要亦好F名之心G欲借胜H迹以传于后。
l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王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放厥词:竭力铺陈辞菜。现代汉语中,“大放厥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B.“悉力捍御"的“御”字意为“防御",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字意义相同。
C.张:本义为扩大,引申为“宣扬”,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张”字本义相同。
D.缗:本义为穿铜钱的绳子,文中指成串的铜钱,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钱万缗"即万串铜钱,每串一千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把韩愈以文入诗的风格发扬光大,诗风更加奔放,他的诗歌风格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的风格明显不同,李白、杜甫、苏轼的诗风各有特色。
B.苏轼在多地任职时都有所作为。他在徐州全力救灾,建造黄楼;在杭州募集钱财,调用民力建造了著名的西湖苏公堤;在颍州整治颍州西湖。
C.苏轼被贬到惠州,但他仍然积极作为,他捐物帮助道士建桥,还动员弟弟家出钱建楼。作为名流,他的建造用心很深,有的已经千载不朽。
D.苏轼胸怀开阔,没有害人之心,不去考察别人的心术,但这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他名声很大,解救了很多被贬的官员,人们不敢轻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5分)
(2)既奏闻,会内召,役遂止。(5分)
10.CEG[解析]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斯固其利物济人之念,得为即为之,要亦好名之心,欲藉胜迹以传于后。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常见文言知识的能力。“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字为“驾驭、统治”的意思。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救了很多被贬的官员"与原文不符,原文说士大夫在苏轼被贬时仍然仰慕苏轼﹐和苏轼交往。
13.(1)他尤其令别人赶不上的,(是写诗作文)如同上天赐予一支矫健的笔,有一定能表达出的隐微之情,没有难以显现的情感。
(2)(苏东坡)已经上奏,让皇帝知道,恰逢皇帝召他回京,这项工程于是停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不可及”意为“赶不上";“天生”意为“上天赐予";“必达”意为“一定能表达出"。第(2)小题的关键点:“既”意为“已经";“会”意为“恰逢";“役”意为“工程"。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用韵文写诗,从韩愈开始;到苏东坡诗风更加竭力铺陈辞藻﹐别开生面,成为一代的盛大现象。现在试着平心读它,大概他才华横溢,接触到的文字妙笔生春,胸中书卷繁多丰富,又足以供他左旋右抽,无不如意。他尤其令别人赶不上的,(是写诗作文)如同上天赐予一支矫健的笔,有一定能表达出的隐微之情,没有难以显现的情感。而它不如李、杜之处,也在此。大概李诗如高云游空,杜诗如高山矗天,苏诗如流水行地。读诗的人在这些地方着眼,可以得到三家的真谛。
苏东坡所到之处喜欢营造建筑。他守徐州时,正值黄河决堤,澧渊湖水泛滥,到徐州城没被淹没的只有三版。他全力防御,城市得以没有灾难。水退后,他就拆下项羽霸王厅的木材,在城东门建造黄楼。很多名人如王定国,秦少游、黄鲁直以及苏东坡的弟弟子由等,作诗赋来宣扬此事。等到他守杭州,而西湖已经干涸为野田,他便上奏(请求使)用救荒剩余的钱万缗、粮万石,并请求为众多僧人颁发度牒(募集钱款),招募民众挖取湖中所积葑草筑成堤坝,长三十里,以打通南北往来。这就是现在的苏公堤。他又想从浙江的石门开凿运河,引上游之水,并江为岸,以通达于龙山的大慈浦;从浦北抵达小岭,凿六十五丈,以通达于古河;由古河四里以通达于龙山运河,以避开浮山的险峻。(苏东坡)已经上奏,让皇帝知道,恰逢皇帝召他回京,这项工程于是停止。他守颍州时,又和赵德麟、陈履常一同整治颍州的西湖,没有完成,就改任扬州,赵德麟最终完成了它。
后来他被贬居住在惠州,又捐出犀带帮助道士邓守安在城外建东新桥,并写信给子由。子由的妻子史氏用所得赏赐金钱几千施舍给僧人希固建造西新楼。因此苏东坡所到之处,必有营造建设,这固然是他利世利人的念头,得到机会就行动(的表现),终究也有传扬名声的心愿﹐想借名胜古迹来传于后世。到现在杭州的苏堤,固然已经千载不朽;颍州的西湖,也尚且有人知道是他的遗迹;虽然徐州的黄楼已无存,但其名声尚在人们的耳目之间。这些名流的用心可谓深远啊!
苏东坡胸怀开阔磊落﹐内心没有恶意,凡是(别人)有一句话合适,有一技之长,就跟别人握手言欢,一见如故,而不去考察别人的心术,所以分不清邪和正,而其后常常反而被拖累。苏东坡的才华和名声,轰动一世。因此他一到某地就能引起轰动,士大夫们即使在他被贬谪期间,也都仰慕他,和他交往,而不敢轻视他。他在黄州时,黄州太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与他非常投缘契合,写诗酬答往返都收录在集中。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万章曰:“不识舜不知象①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圆圄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材料二: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行则远人斯格。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③,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①象:舜同父异母弟。舜的父亲偏爱象,曾联合象骗舜去修缮谷仓,想借此杀掉舜,舜侥幸逃脱,象看到舜就欺骗他,说自己很想念哥哥,舜很高兴地称赞弟弟象。孟子的弟子万章以此事请教孟子。②校人:古代主管池沼畜鱼的小吏。③啬夫:古代官吏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闻为国A之基B必资C于德礼D君E之所保F惟在G于诚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识,知道,与成语“博闻强识”中“识"含义不同,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识"词义不同。
B.罔,指欺骗、蒙蔽,与《十二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罔"词义和用法相同。
C.草泽,本义为“野草丛生、低洼积水的地方”,后引申为“穷僻之地",亦指“乡野民间”,文中即为此义。
D.“弗"作为否定副词,在文中表示对某种情形的否定,可以译为“不”,与成语“自愧弗如"中“弗”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舜是否提前知道弟弟象将要杀害自己,孟子的弟子万章持有疑问,便来请教孟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
B.郑国的子产收到别人送的活鱼,命令主管池沼的小吏把它畜养在池塘中,那人却煮着吃了,反而编谎话来答复子产。
C.上书之人并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佞臣,便提议太宗用假装发怒的计策来区分群臣,以识别谁正直不阿,谁曲意逢迎。
D.魏征在疏奏中着重强调诚信的作用,认为如果君主诚信,那么臣下就不会产生二心,并以晋中行穆伯之例规劝太宗慎于信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舍之,圄圄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14.两则材料都谈到“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10.BDF(每处1分,共3分。多涂不给分。)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语意: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依托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只在于诚实信用。
11.B【解析】文中“罔”为动词,《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罔"同“网”,名词作动词,意为张网捕捉,比喻陷害;A“博闻强识"中“识”意为记住,《孟子·告子上》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识”意为认识。
12.A【解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的是“然则舜伪喜者与”这一问题。
13.(1)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始舍"“少”“攸然"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攸然”学生译为“闲适从容的样子"也算正确。)
(2)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
(“诈”“行直"“是”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材料一侧重指出君子胸怀坦荡,面对合乎情理的欺骗也不随意怀疑,而是对人怀有充分的信任;
②材料二侧重谈论君主治国应以诚信对待他人,不可以玩弄欺诈手段。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万章说:“我不知道舜是否知道象将要杀自己呢?"孟子说:“哪里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孟子说:“不。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主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子产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主管池塘的人出来了,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来欺骗他,不能用不符合其道义的手段来蒙骗他。象既然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样子来,舜因此真心相信而高兴起来,又假装什么呢?”
材料二: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所任用的人,我都认为是贤能的,你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如果谁能不畏惧雷霆之怒,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的意旨,那就是奸佞的人。”唐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清澈与浑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这是不可能得到的道理。我常常认为魏武帝多做诡诈之事,很看不起他的为人,这样做,还怎么再制定教令?"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欺诈的行为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依托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只在于诚实信用。诚实信用确立了那么下面的人就没有二心,道德和礼教形成后,边远的人民就会前来归顺。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国的啬夫,我了解他。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穆伯不答应,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地就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用他的计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就是奖赏奸佞小人。奸佞小人得志,就会使晋国的士人都舍弃仁义而成为奸佞的人。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尚且能够如此的谨守信用、远避奸佞的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让巍巍盛德有所间断呢?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金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世祖,皇帝的庙号。庙号始于商代,汉代以后皇帝大多都有庙号。
C.元年,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求知如饥似渴,但他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家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2)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10.A11.C12.C13.(1)许衡家的儿童从旁边经过、不斜着眼睛看一下(或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他家人受许衡的感化就像这样深。
(2)便奏请许衡为太子太保,表面上是重用他,实际上是不让他频繁地接触皇帝(或减少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科技在远程教育中的实践
- 2025年长治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内蒙古客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教材
- 传承营养学构建健康家庭的基石
- 儿童教育心理与家长会互动游戏策划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实操模拟试题
- 中医心理调适家庭情绪管理
- 创新思维在商业广告中的实效性分析
- 创新型职教实训室的未来发展趋势
- 体育用品店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分析
- 植物学#-形考作业3-国开(ZJ)-参考资料
- 意向定金合同模板
- 风电项目审批、开发、建设、运营所需手续全流程
- GB/T 625-2024化学试剂硫酸
- 清表工程协议书
- 污水处理厂风险清单
- JJF(京) 68-2021 电能表现场校验标准装置校准规范
- 2024年度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与答案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策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