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高三年级上册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1页
2023-2024年高三年级上册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2页
2023-2024年高三年级上册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3页
2023-2024年高三年级上册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4页
2023-2024年高三年级上册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高三上地理一遍过训练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选择题(共8小题)

1.(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人口增长/%

44»/

40

35

^403o62040""""60""so""iof

粮食增长/%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2.(2023•临海市校级模拟)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

变化。图为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与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关联度

较为紧密的因素可能是()

①能源基地的建设

②节能技术的发展

③产业布局的调整

④经济增长的速度

34.6,N

"2'IO9'E1IO*ElireH2aB1I3*E

(电力号收M指1佗产依所说疑的电除.

反映经侪增长京。电力两费之间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022秋•龙沙区校级期末)“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我国实行“双碳”目标的重

要举措。下列措施中“增汇”效果显著的是()

A.保护自然生态B.开发生物质能

C.建设生态工程D.治理大气污染

4.(2022•浙江模拟)氮磷元素过量排放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有()

①水生生物量增加

②水体透明度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水体溶解氧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22春•僧州校级期中)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有()

①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②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

③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

④我国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2022春•宁波期中)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

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

后会使冰雪变脏。如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南亚图示地区1

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下列与其关系最小的是()

A.降水稀少B.冬季风风力小

C.冬季秸秆燃烧D.工业发达

7.(2022春•金水区校级月考)对全球变暖的对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8.(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

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携手各国共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下列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的是()

①全球气候极端事件将会增多

②中纬度地区更加暖湿,草原面积增加

③台风源地扩展,频度上升,强度增强

④高纬度地区将变得适合温带作物生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答题(共10小题)

9.(2023•河南模拟)过去农作物收获后,集中焚烧秸秆一直是农村地区盛行的传统。殊不

知焚烧秸秆的危害很大,一是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空气和土壤环境;二是大面积的焚烧

活动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造成资源浪费。在2008年,我国正式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取而

代之的则是更加优化的处置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但禁止焚烧秸秆的压力仍然较大;焚

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怎祥断绝焚烧秸秆现象,成为需要政府

和有关人士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如图示意农田焚烧秸秆情景。

为禁止焚烧秸秆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10.(2023•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左为柴达木盆地区域示意图。位于盆地南部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

湖,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图中青藏铁路直接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

材料二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内,年均日照时数可达3600小时。这里地势平坦,植被

稀少,风沙严重,有大量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

建设,实现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有效结合。

(1)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弱,太阳辐射强;区域

内少,日照时间长,可利用时间长。指出格尔木开发光伏产业的不利社会经

济条件«

(2)从天气角度分析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格尔木植被恢复的原因。

(3)评价察尔汗盐盖对青藏铁路产生的影响。

11.(2023•龙川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增加值的CO2排放,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如

图示意1965-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

收0

«

8

«

6

«

«4

0

196$19701975198019851990199$200020052010201$2020

对何,年

—e—英国;一•一法1%—A—WH;-e-一♦—加拿大;一M—U木;一•一帆%—印度

(1)简述材料中各国碳排放强度的特征。

(2)说明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12.(2023•郴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闻摘抄:

2021年8月3日,津巴布韦宣布,禁止铭矿石出口。

2022年10月7日,南非本年度第三次罢工导致港口停运,且无法预期何时恢复港口发运。

2023年2月9日,受强地震影响,土耳其港口运作中断。

铭矿是战略性资源,集中分布于南非、土耳其、津巴布韦等少数几个国家。我国2021年

铭矿储量仅为308.63万吨(矿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如图示意2017-2022年中国

(1)推测津巴布韦禁止铭矿石出口的目的。

(2)归纳2017~2022年我国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3)分析我国铭矿资源供应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13.(2023•江西二模)【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自从2004年“微塑料”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微塑料开始被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深海中,

北极雪和南极冰中,贝类、盐罐、饮用水和啤酒中,飘在空中,又或随着雨水飘落在荒

野和城市中。这些在自然环境中无孔不入的微小碎片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

能完全降解。虽说,最近10年“微塑料”污染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但人们对微塑料及其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却依然知之甚少,关于徽塑料污染的处理更是困难重重。

分析现阶段微塑料污染处理难度大的原因。

14.(2023•毕节市模拟)环境保护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一列运载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在俄亥俄州脱轨

后导致泄露并引发爆炸燃烧;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加压冷凝成液

体,微溶于水,易燃、易爆,热解时有光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释出,在国际癌症研

究中心的分类中属于一类致癌物。

(1)如果遇到这种危险化学品泄漏,该如何自救?

(2)简述此次事件对事故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15.(2023•大通县二模)2021年1月9日,在法国地中海海滨城市昂蒂布,一家非政府组

织“清洁海洋行动”的成员们,和往常一样到海中清理人类留下的垃圾。通常这里会堆

积一些塑料瓶、易拉罐等生活垃圾,而这一次,海床中随处可见的竟然是一次性口罩、

一次性手套等当下人人都需要的防护用品。据分析,流入到海洋的一次性口罩需要450

年才能降解,被称为“生态炸弹”。如图示意“清洁海洋行动”一成员打捞到的一次性口

罩。

指出一次性口罩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16.(2023•山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非粮化就是指利用耕地做除了种植粮食之外的事情。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

素共同驱动下,我国部分地方耕地利用方式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

并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如图为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非粮化驱动与作用机

理图。

自然环境因子

|MB化|[地形条件限制]

|水资源短缺]|土帆化

环境因子

耕地保护,M3地

SESiSW^赖颗食安全

口总全

18食供给就减少一|

(1)请从自然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中任选一个方面分析我国耕地维粮化的原因

(2)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生计安全三方面分析耕地非粮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3)请为遏制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17.(2023•河南模拟)【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2021年底,环保部等七部委印发规划:“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

巨,仍有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未达到环境整治要求,已整治地区成效还不稳定。“十四五”

时期要多措并举宣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体系,引导村民分类投放,实现源头减量。

与城市相比,说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大的原因。

18.(2023•江苏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年碳排放约100亿吨,其中电力行业产生的碳排放超过总排放量的

40%,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户,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材料二2021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结构图。

图例

□煤电(含煤砰石)

口气电

EJ水电

皿核电

目风电

回太阳能发电

口其它(含生物质火电)

2021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结构2021年中国发电量结构

材料三如表为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电力消费结构(%)及人均居民电力消费

(千瓦时)统计表。

国家(地工业运输业农业居民及商人均居民

区)业电力消费

中国67.72.31.828.2756

美国19.60.42.078.04364

欧盟36.92.32.058.81810

日本36.91.90.360.91983

印度41.71.517.439.4240

(1)从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力工业结构的不足。

(2)针对我国电力消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从电力工业的角度,简述我国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2023-2024年高三上地理一遍过训练题一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人口增长/%

4,

40■

35.

20•

15­

10­

0

粮食增长/%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考点】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我国根据区域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因素,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解答】解: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30%,极有可能位

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故A错误。

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

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故B正确。

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

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

产潜力小,故C错误。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故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思维分析的能力,只需将我国的区域特征与图表信息结合

起来分析,即可解决问题。

2.(2023•临海市校级模拟)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

变化。图为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与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关联度

较为紧密的因素可能是()

①能源基地的建设

②节能技术的发展

③产业布局的调整

④经济增长的速度

3S-J?'4".......................................

I"•、QT

•・••1985

34.6*N,•

、▼工/

342・NL^~~■_*呼।

IO9ae1IO*ElireH2eE

(电力号鹰M指*佗产生所新耗的电能.

反映经侪增长率。电力霸我之间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可持续发展.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据材料“电力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反映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

费之间的关系”可知,电力强度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的。因此电

力强度重心变化与能源基地的建设并没有关系,①错。

经济越发达,对电力资源投入依赖性越小,特别是节能技术的发展,使其电力强度更低,

说明电力强度重心变化与节能技术有密切的联系,②正确。

据图可知,1985年电力强度重心先是在东部,1985年后至2003年向西南方向转移,2003

年后至2014年又向西北转移,说明其受到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产业布局调整影响,③正确。

据以上分析可知,电力强度重心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不是与经济增长速度

有关,④错。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能源资源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

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2022秋•龙沙区校级期末)“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我国实行“双碳”目标的重

要举措。下列措施中“增汇”效果显著的是()

A.保护自然生态B.开发生物质能

C.建设生态工程D.治理大气污染

【考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碳排放需要结合排放和吸收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增汇”是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保护自然生态主要体现了“保碳”,A

错。

开发生物质能主要体现了“减排”,B错。

建设生态工程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体现了“增汇”,C对。

治理大气污染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但对二氧化碳的影响较小,D错。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碳排放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4.(2022•浙江模拟)氮磷元素过量排放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有()

①水生生物量增加

②水体透明度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水体溶解氧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氮磷元素过量排放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从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氮磷元素过量排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污染,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导

致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

水体腐败变臭。因此,水生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故②④正确,①③

错误。

故选:Do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

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2022春•僧州校级期中)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有()

①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②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

③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

④我国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考点】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可以从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

能源储备规模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①错误。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储存度上升较快,②正确。

海上运输路线少,路程长,运输安全风险大,③正确。

我国能源储备规模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是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④正

确。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与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无关,⑤

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6.(2022春•宁波期中)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

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

后会使冰雪变脏。如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南亚图示地区1

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下列与其关系最小的是()

70X<l90

20

A.降水稀少B.冬季风风力小

C.冬季秸秆燃烧D.工业发达

【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专题】地理关联图;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棕色云团的成分包括含碳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镂盐等,其

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的燃烧。

【解答】解:南亚地区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盛行大陆气团,天气晴朗,大气稳定,

降水稀少,空气中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颗粒物不易沉降,容易聚集,从而使得棕色

云团爆发最显著,故A错误。

如果当地冬季风强劲,空气中的颗粒物容易扩散,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冬季风力小,

故B错误。

如果当地对流旺盛,容易形成对流雨,空气中颗粒物容易沉降,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

燃烧秸秆增加空气中颗粒,故C错误。

工业发达,排放的颗粒物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不是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

爆发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云形成的影响因素,解题关键在于结合

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解答。

7.(2022春•金水区校级月考)对全球变暖的对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应对政策;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与资源.

【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

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解答】解:全球气候变暖使平均气温升高,北半球热带地区气温上升增强,降水增加,

不是降水减少;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故A错误。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灾害性天气频繁,温

度升高,中国自然带北移,故B正确。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会有改变,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故C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和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获取

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

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携手各国共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下列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的是()

①全球气候极端事件将会增多

②中纬度地区更加暖湿,草原面积增加

③台风源地扩展,频度上升,强度增强

④高纬度地区将变得适合温带作物生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应对政策.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

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解答】解:全球变暖,破坏原有的大气环流,使得全球气候极端事件将会增多,①正

确。

全球变暖使得中纬度许多地区降水减少,②错误。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流,全球变暖,使得热带洋面的范围可能扩大,因此台风源地扩展,

热带洋面热量条件更好,使得产生台风的动力增加,从而使得台风发生频度上升,强度

增强,③正确。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更好,将变得适合温带作物生长,④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区域发展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9.(2023•河南模拟)过去农作物收获后,集中焚烧秸秆一直是农村地区盛行的传统。殊不

知焚烧秸秆的危害很大,一是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空气和土壤环境;二是大面积的焚烧

活动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造成资源浪费。在2008年,我国正式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取而

代之的则是更加优化的处置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但禁止焚烧秸秆的压力仍然较大;焚

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怎祥断绝焚烧秸秆现象,成为需要政府

和有关人士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如图示意农田焚烧秸秆情景。

为禁止焚烧秸秆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禁止焚烧秸秆行为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从替代能源、建材、农业生产、工艺品生

产纸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通过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埋入土壤,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

分解,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秸秆属于有机物质,是制取沼气的好材料。同时,生

产的沼气也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能源,甚至沼气可以用于发电。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

科学配比,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基料,培育木耳、蘑菇等食用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也可以利用秸秆为原料做成工艺品或建筑装修材料,提高秸秆的回收利用。此外,作为

政府部门还可以推出相关的条例,严禁焚烧秸秆,对私自焚烧者作出相应的处罚。对于

秸秆的处理可确定具体的部门对秸秆焚烧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秸秆打包运回公司,用作

加工的饲料或原材料,农民在此过程中也可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其秸秆回收的

积极性。

故答案为:

机械化秸秆还田;制取沼气;用于生物质发电;作为食用菌培养料;作为工艺品原材料

或建筑和装修材料;推出相关的条例;严禁焚烧秸秆,对违反规定者给出相应的处罚;

确定具体的部门对秸秆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秸秆打包运回公司作为加工饲料的原材

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10.(2023•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左为柴达木盆地区域示意图。位于盆地南部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

湖,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图中青藏铁路直接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

材料二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内,年均日照时数可达3600小时。这里地势平坦,植被

稀少,风沙严重,有大量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

建设,实现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有效结合。

91,E97,E

(1)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区域内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可利用时间长。指出格尔木开发光伏产业的不利社会

经济条件当地经济较落后,能源需求量小;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从天气角度分析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格尔木植被恢复的原因。

(3)评价察尔汗盐盖对青藏铁路产生的影响。

【考点】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与地域联

系.

【分析】(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臭氧层大量吸收太

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云层和尘埃物质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小颗粒尘埃会选择性地散

射太阳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大颗粒物也会对可见光有散射作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

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2)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格尔木植被恢复的原因可以从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削减风速

等方面考虑。

(3)察尔汗盐盖对青藏铁路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主要包括施工难

度、风沙、盐尘暴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大

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等作用弱,故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且区域内降水少,多晴天,日照时数长,所以太阳辐射量大。格尔木开发光伏产业

的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且风沙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发

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城市数量少,市场小。

(2)材料中提到,柴达木盆地植被稀少,风沙严重,格尔木发展光伏产业,在地表铺设

太阳能光板,能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减缓风速,抑制风沙活动;且光板能阻挡地表受热,

降低地表温度,减弱蒸发,提高土壤的水分条件,有利于植被的恢复。

(3)根据材料,位于盆地南部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

硬盐盖,所以为铁路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路基,和平坦的施工环境、运营空间。但是另

一方面,盐盖本身就具有腐蚀性,对铁轨有腐蚀作用。材料中提到,当地植被稀少,风

沙严重,可能会有盐尘暴,对铁路运行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降水;当地经济较落后,能源需求量小;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太阳能电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

植被恢复。

(3)禾!!:该盐湖盖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该盐湖盖表面平坦,有利于铺设铁轨;弊:

盐湖对铁路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大风天气可能产生盐尘暴,影响铁路运行。

【点评】本题是以柴达木盆地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光伏发电、交

通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1.(2023•龙川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增加值的CO2排放,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如

图示意1965-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

收0

«

8

«

6

«

«4

0

196$19701975I9K019851990I99S200020052010201$2020

对何,年

—e—英国;一•一法1%—A—WM;-e—关M;一♦—加拿大;一M—U本;一•一林国;一•一印度

(1)简述材料中各国碳排放强度的特征。

(2)说明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考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1)各国碳排放强度的特征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2)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水平、科技、能源、产业结构、产业升

级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首先从国家类型来看,图中印度最高,所以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低于

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来看,不同国家的碳排放强度有较大差异;越早进行工业的国

家,碳排放峰值出现得越早。另外,从图可以看出,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

势。

(2)材料表明,碳排放强度能够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历史久、经

济水平高、科学技术先进,对资源开发利用充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比重较大,减少

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发展

第三产业为主,减少了高耗能工业发展,碳排放量也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1)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低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碳排放强度不平衡;碳排放强

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化进程越早的国家,碳排放强度峰值出现时间越早。

(2)科学技术发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高,化石能源消

耗少;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

【点评】本题以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强度为材料,涉及环境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

图看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023•郴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闻摘抄:

2021年8月3日,津巴布韦宣布,禁止铭矿石出口。

2022年10月7日,南非本年度第三次罢工导致港口停运,且无法预期何时恢复港口发运。

2023年2月9日,受强地震影响,土耳其港口运作中断。

铭矿是战略性资源,集中分布于南非、土耳其、津巴布韦等少数几个国家。我国2021年

修矿储量仅为308.63万吨(矿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o如图示意2017-2022年中国

(1)推测津巴布韦禁止铭矿石出口的目的。

(2)归纳2017〜2022年我国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3)分析我国铝矿资源供应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考点】资源安全;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资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

类活动.

【分析】(1)津巴布韦禁止铭矿石出口的目的主要从津巴布韦矿产资源的利用、资源储

备安全角度分析。

(2)2017~2022年我国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的基本特点主要从进口量、进口渠道等方面

分析。

(3)我国铭矿资源供应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从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情况,进口依存度

高角度分析。

【解答】解:(1)禁止铭矿石出口,主要为了借助矿产资源进行发展工业,延长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对矿石进行深加工,提高铝矿石的附加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矿产资

源的加工,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岗位,利于社会稳定;保护铭矿资源,

维护本国的矿产资源安全。

(2)阅读2017-2022年中国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和南非、土耳其进口比重,从中国

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柱状图可知,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波状上升,在2019年进口量

最大;从南非、土耳其进口比重折线图可知,铭矿砂及其精矿主要来自南非和土耳其(占

进口总量的比例超过80%),且两国所占比例之和逐年上升,两国进口比例呈互补(此消

彼长)关系。

(3)我国铭矿储量少,产出少,自给率低,铝矿资源禀赋较差;进口铭矿资源对外依存

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如受港口停工、地震等影响中断运输;国外铝矿资源分布、

生产集中,主要集中在南非、土耳其、津巴布韦等少数几个国家,进口来源高度集中,

进口渠道少。

故答案为:

(1)提高铭矿石的附加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岗位;保护铭矿资源。

(2)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波状上升;主要来自南非和土耳其(占进口总量的比例超过

80%);且两国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两国进口比例呈互补(此消彼长)关系。

(3)我国铝矿储量少,产出少,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国外铭

矿资源分布、生产集中;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渠道少。

【点评】本题以中国铭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

及矿产资源安全,我国矿产资源的进口特点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

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3.(2023•江西二模)【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自从2004年“微塑料”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微塑料开始被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深海中,

北极雪和南极冰中,贝类、盐罐、饮用水和啤酒中,飘在空中,又或随着雨水飘落在荒

野和城市中。这些在自然环境中无孔不入的微小碎片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

能完全降解。虽说,最近10年“微塑料”污染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但人们对微塑料及其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却依然知之甚少,关于徽塑料污染的处理更是困难重重。

分析现阶段微塑料污染处理难度大的原因。

【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微塑料污染处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微塑料来源、使用范围、微塑料特征、处

理方式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从微塑料产生的数量来看,由于世界人口众多,塑料制品用量非常大,因

此产生的废弃塑料数量非常多,再加上微塑料不易降解、不易发觉、不易代谢,因此累

积的数量大;从微塑料的用途看,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塑料制品用途都非常广,污染

源类型多,再加上世界各国都在广泛使用,使得塑料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于各大洲、各大

洋、各国家;从微塑料的迁移特点看,体积小,易迁移扩散,可随大气环流、风、洋流、

河流、陆海生物等多种媒介进行迁移扩散,迁移方式多样,主动或被动迁移,防不胜防;

从微塑料的处理来看,微塑料垃圾来源广,类型多,数量大,占地面积广,分拣成本高,

燃烧、粉碎或填埋等措施,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二次污染,目前

的塑料垃圾处理技术尚不成熟,资金投入大,收益低等。

故答案为:

来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分散;颗粒微小,易传播,分布广泛,收集和回收困难;

化学性质稳定,自然降解慢;相关研究起步晚,监测和处理系统(技术)不完善。

【点评】本题以微塑料为载体,考查微塑料处理难度大的原因,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4.(2023•毕节市模拟)环境保护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一列运载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在俄亥俄州脱轨

后导致泄露并引发爆炸燃烧;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加压冷凝成液

体,微溶于水,易燃、易爆,热解时有光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释出,在国际癌症研

究中心的分类中属于一类致癌物。

(1)如果遇到这种危险化学品泄漏,该如何自救?

(2)简述此次事件对事故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1)遇到危险化学品泄漏自救措施主要从逃跑路线、减少吸入、及时求救等方

面分析。

(2)此次事件对事故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生物

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发生泄漏要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时要弄清楚毒气的流向,往上

风向撤离,不可顺着毒气流动方向走;可用湿毛巾、湿口罩等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

迅速撤离事故现场;事故现场的泄露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河流水污染,不要饮用事故现

场的天然水体,可能导致中毒;如果在事故区已经受伤,抓紧时间拨打求救电话,做好

自身防护,防止加重伤害等。

(2)根据材料“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加压冷凝成液体,微溶于水,

易燃、易爆,热解时有光气、氯化氢、一氧化碳等释出,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分类中

属于一类致癌物”可知,此次泄露并引发爆炸,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大气污染,空气质量

下降,忽然周边水源,使水体受到污染,周边的人不小心引用会造成人类死亡或疾病,

动物引用会造成大批死亡,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等。

故答案为:

(1)迅速往上风向逃离;迅速将外衣湿水后捂住口鼻并抓紧远离事故现场;不要饮用事

故现场的天然水体;若已受伤,做好防护,迅速拨打求救电话等。

(2)此次事件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使农业区生态环境毒化、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条件削弱等。

【点评】本题以美国一列运载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发生泄露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化

学品泄露自救措施和此次泄露带来的影响等地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论证阐

述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5.(2023•大通县二模)2021年1月9日,在法国地中海海滨城市昂蒂布,一家非政府组

织“清洁海洋行动”的成员们,和往常一样到海中清理人类留下的垃圾。通常这里会堆

积一些塑料瓶、易拉罐等生活垃圾,而这一次,海床中随处可见的竟然是一次性口罩、

一次性手套等当下人人都需要的防护用品。据分析,流入到海洋的一次性口罩需要450

年才能降解,被称为“生态炸弹”。如图示意“清洁海洋行动”一成员打捞到的一次性口

罩。

指出一次性口罩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口罩污染的危害是人们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口罩所导致的,使用过的口罩随意丢

弃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传播病毒等;减轻废弃口罩的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要结合

政策、环保意识和教育进行分析。

【解答】解: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随意丢弃,可能

导致疾病传播;丢弃的口罩进入水体,最终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危及海洋生物的

生命健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次性口罩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且降解时间长,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等。措施从源头上,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人类从意识形态上认识到

必须养成一些新的习惯,用以杜绝随意丢弃废弃口罩,比如:把口罩丢进垃圾桶之前,

先把两边的耳带剪掉或用手扯掉,避免发生动物被缠住的惨剧;使用后将口罩放入带盖

的垃圾桶中,或与公共垃圾放在一起;如果外出时周围没有垃圾桶,那就把它们带回家,

千万不要当做垃圾随意丢弃。另一源头在于制造一次性口罩的无纺布和熔喷布的聚丙烯

材料材料,难以降解,需要加快研制出可降解的替代性材料。

故答案为:

危害:随意丢弃口罩可能会导致病毒的二次传播,危害身体健康;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影响生存环境;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海洋生物误食导致

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

措施:医院严格规范一次性口罩等医疗垃圾处理程序,减少危害;口罩生产企业,可加

大技术研究,开发可降解一次性口罩,替代不可降解材料;政府应该完善政策法规,建

立完善的一次性口罩处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改变随意丢弃口罩

陋习;个人提高环保素养,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按规范使用和处理一次性口罩。

【点评】本题以新冠疫情下一次性口罩的使用为背景,知识点涉及口罩的危害及防治措

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

科核心素养。

16.(2023•山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非粮化就是指利用耕地做除了种植粮食之外的事情。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

素共同驱动下,我国部分地方耕地利用方式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

并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如图为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非粮化驱动与作用机

理图。

自然环姻子

[气候恋化地形条件限制|

I[衣产品需求地n

|水资瞭短缺]|土埔a化]经营规

模变化

加度环境因子_______________

以巾安金

农业结棚w~|耕地保护。税一生产成本上升触

种总收益建低牌植结节

卜贴生砌耕台♦根U.安个

,构砒卬

家庭劳动力化

呼喇啊_________资源靠依变化口阻安全I

用」全球化|[市场经济一

工商资

计人口迁移两食供给就忘少

技术进步I/tl化本下降

(1)请从自然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中任选一个方面分析我国耕地维粮化的原因

(2)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生计安全三方面分析耕地非粮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3)请为遏制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考点】耕地的保护与粮食安全.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1)自然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制度环境因子包括政府的政

策引导。经济环境因子包括全球化、市场竞争、劳动力等因素。

(2)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可以从产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部分农民收入下降等角度入手

答题。

(3)遏制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可以从政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收益等角度提

建议。

【解答】解:(1)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加重,土壤肥力下

降,均使得耕作条件恶化,粮食产量下降;制度环境因子中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农

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环境因子中贸易

全球化、市场经济使粮食市场竞争加大,城镇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粮食种植积极性

下降。这种局势下,粮食总产量下降,我国需要耕地维粮化。

(2)资源安全来看主要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耕地安全。非粮化土地粮食种植规模减少,粮

食产量下降;“耕地利用方式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刀式并存”会使耕地

面积减少;生态安全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污染加重,农业废弃物残留严重;生计

安全,减少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民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

(3)制定政策,保护耕地;提高机械化水平,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优化分配机制,提

高粮食生产收益。

故答案为:

(1)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水资源短缺;风蚀、水蚀等强烈,使土壤肥

力下降。制度环境: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使原来的耕地转为草地、林地、湿地等;地

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经济环境:城镇化发展,吸引年轻人进

城,农村劳动力短缺;粮食贸易全球化增加了粮食进口量,冲击我国的粮食生产。

(2)资源安全:耕地非粮化会导致可耕作土地面积减少;有机质含量高的耕作层土壤大

量流失,使耕地质量下降,粮食减产。生态安全:耕地非粮化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农

药化肥过量施用以及塑料薄膜等固体废弃物大量残留,危害生态环境。生计安全:耕地

非粮化可能减少传统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其收入,进一步影响粮食安全。

(3)制定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农户

和器分配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点评】本题以我国部分地方耕地利用方式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

并存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

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7.(2023•河南模拟)【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2021年底,环保部等七部委印发规划:“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

巨,仍有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未达到环境整治要求,已整治地区成效还不稳定。“十四五”

时期要多措并举宣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体系,引导村民分类投放,实现源头减量。

与城市相比,说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大的原因。

【考点】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分析】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人口差异、垃圾分布、农村

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较差,对环保的认识不全面,对环

境污染的危害认知不全;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没有固定垃圾桶和垃圾处理站,垃圾

堆放混杂,垃圾不做分类处理,收集和处理的难度大;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环境卫生

设施不足,对公共环境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农村地区缺乏对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体制;

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于生活垃圾的投入有

限,农村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故答案为:

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环保意识差;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垃圾堆放混杂,收集和处

理难度大;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不足;缺乏相关管理体制;保护农村环

境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点评】本题以农村的能力生活垃圾为切入点,考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大的原因,

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18.(2023•江苏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年碳排放约100亿吨,其中电力行业产生的碳排放超过总排放量的

40%,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户,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材料二2021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结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