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1页
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2页
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3页
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4页
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①中医行不行,关键在中药。长久以来,中药材特别是濒危药材资源不足,一直掣肘我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②濒危药材,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的动植物物种。数千年来,一些濒危药材在临床上一直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因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为100余种名优中成药和300余种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川贝母作为一种止咳化痰的良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1977年,百合科川贝母被《中国药典》首次收录。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随着物种濒危、条件改变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上涨的需求量与日益枯竭的蕴藏量之间的冲突愈发凸显,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③2012年,“参观活熊取胆"话题登上热搜。长达数十厘米的引流管插进黑熊体内,吸取胆汁……一时间,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备受关注。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看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野生动物入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④通过“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来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原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曾表示:“在尚无有效替代品的情况下,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寻求替代品,挽救中医药原料断档危机,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对濒危中药材直接弃之不用,显然绝非明智之举,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做好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被证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庾石山说。

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走廊悬挂的照片中,一些棕色颗粒——人工麝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按照北京林业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拟定的估算方法,就是这些小小的棕色颗粒,截至2022年至少拯救了近2300万头雄麝的生命。

⑥麝香,也就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中药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如何“无麝也香”?原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的课题组,开始了人工麝香的研制。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历经各种艰难。近20年的时间里,时任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用仅有的1公斤天然麝香作为原料,完成了对其化学成分、有效物质、药理作用、配方原则等的全面研究。最终,他们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于1993年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2015年,“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如今,人工麝香价格每公斤6万多元,与野生麝香超百万元的价格相比,极大降低了制药成本。在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药效与天然麝香没有多大差别。庾石山说:“人工麝香的研制可谓几十年磨一剑,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

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已批准人工替代药材共8种,分别是人工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人工虎骨、人工虫草菌丝、人工天竺黄,濒危药材供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背后是从于德泉院士、朱秀媛教授、柳雪枚教授等老一辈药学人,到他们的学生庾石山、王晓良等,再到学生的学生,一代代医药研究人员长达50年的艰辛付出。他们最清楚,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研究这条路绝非坦途,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而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

⑧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需要找到一条解决之路。“人工替代药材的疗效评价可分为血糖、血压、血脂等病理指标的改善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两个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说,如果一种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能在这两个方面均做到与天然药材接近,那么其替代就是成功的。

⑨也有人质疑,中药不同于化学药,受环境、地域、生长时间等条件影响,每两批天然药材之间,其精确组成和具体疗效也不能保证完全一致,遑论人工替代品?其实,相关部门应参照中医药传统药物发现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和数据库的方式为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划定合理的参考范围,只要替代品达到来源明确、化学相似、活性相似等要求,就应该被视为满足了条件。

⑩在202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伯礼专门提交建议,呼吁相关部门支持濒危药材的研发替代,为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路子提供支撑。他在建议中说,濒危药材在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濒危药材替代品研发提供了科学基础,现在濒危动物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粉等人工替代品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在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审批相关政策执行细节中,一些专家确实存在不同意见,但各方的目标是相同的——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来自各方的专家们都希望能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最适合濒危中药材替代品评审的新途径,让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摘编自付丽丽、李诏宇《破解中医药原料断档难题为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医治疗体系中,一些濒危药材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是众多名优中成药和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

B.“参观活熊取胆”话题曾登上热搜,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引发关注,野生动物入药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应立即被叫停。

C.濒危药材中动物类药材的缺乏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直接放弃濒危中药材的使用也不明智。

D.当下,关于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评审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我们需要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总体方向不能改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的结果,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B.文章引用有关医学专家对于中医药原料的说法,介绍了有关科学知识,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使说理充分。

C.第⑦段列举我国已批准的8种人工替代药材的例子,论证了我国在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世界领先地位。

D.在寻求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的过程中,如果该替代品能满足一些特定病理指标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那么就可以说它是成功的。

3.下列选项有关麝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麝香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悠久,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B.人工麝香的研制历经艰难,可谓几十年磨一剑,最终保障了麝香的供应。

C.人工麝香作为濒危动物药材麝香的替代品,药效与天然麝香已经没有差别

D.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不仅降低了制药成本,还拯救了众多雄麝的生命。

4.作者谈论“活熊取胆"和“人工麝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A

2.C

3.C

4.①作者谈论“活熊取胆”,阐述了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引发诸多问题,指出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强调了寻求中药材人工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②作者谈论“人工麝香",指出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强调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制是可行之路。

5.①科研机构继续加强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的相关研究,探索出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的可行途径;②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要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究的科研人员;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濒危中药材替代的研发,支撑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创新之路。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对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解题时首先要找到对这一概念文本论述所在区间即相关句子,再认真阅读选项表述,认真与文本表述进行比对辨析,最后做出准确判断。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这类主观简答题,一定注意结合题干,对文本进行概括分类梳理,分条作答。

(5)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信息性阅读的重要考查点,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1.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B项“作者认为应立即被叫停"分析错误,于文无据。

C项“濒危药材中动物类药材的缺乏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理解错误,说法绝对,研制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就是解决之道。

D项“因此……"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答案为:A

2.C项“论证了我国在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世界领先地位”说法错误,原文是“濒危药材供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世界领先地位”无从谈起。

故答案为:C

3.C项“药效与天然麝香已经没有差别"不合文意,原文是“在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药效与天然麝香没有多大差别”。

故答案为:C

4.本题注意回归文本筛选信息整合作答:

①由“通过‘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来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原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曾表示:‘在尚无有效替代品的情况下,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寻求替代品,挽救中医药原料断档危机,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可知,作者谈论“活熊取胆”,阐述了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引发诸多问题,指出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强调了寻求中药材人工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②由“在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药效与天然麝香没有多大差别。庾石山说:‘人工麝香的研制可谓几十年磨一剑,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可知,作者谈论“人工麝香”,指出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强调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制是可行之路。

故答案为:①作者谈论“活熊取胆",阐述了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引发诸多问题,指出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强调了寻求中药材人工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②作者谈论“人工麝香”,指出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强调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制是可行之路。

5.本题注意结合文本整合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①由“寻求替代品,挽救中医药原料断档危机,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对濒危中药材直接弃之不用,显然绝非明智之举,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做好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被证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庾石山说"可知,科研机构继续加强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的相关研究,探索出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的可行途径。

②由“这背后是从于德泉院士、朱秀媛教授、柳雪枚教授等老一辈药学人,到他们的学生庾石山、王晓良等,再到学生的学生,一代代医药研究人员长达50年的艰辛付出。他们最清楚,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研究这条路绝非坦途,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而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可知,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要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究的科研人员。

③由“在202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伯礼专门提交建议,呼吁相关部门支持濒危药材的研发替代,为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路子提供支撑"可知,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濒危中药材替代的研发,支撑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创新之路。

故答案为:

①科研机构继续加强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的相关研究,探索出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的可行途径;②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要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濒危中药材人工替代研究的科研人员;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濒危中药材替代的研发,支撑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创新之路。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在困难的日子里[注](节选)

路遥

从街上走到学校后面山坡上的时候,脑子里只跳动着一堆红火,以及那些烤得焦黄的土豆、爆得雪白的玉米花儿。我是怀着一种幸福的心情走向那个破烧砖窑的。即将吃到一顿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那可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老远我就看见了我的“冬季别墅”——这个荒草丛中的破窑,正在那里亲切地等待着我呢。

我在路上已经狠了心,决定今天放开吃!按以前的吃法,这点宝贵的东西能吃十几次呢;要是放开吃,大概一顿就吞咽完了。完了就完了!

我一路上盘算:先把土豆埋在火灰里,然后同时就在上面的火上爆玉米花;等把一切弄好了再吃,从容不迫地吃。而不要像以前那样,土豆等不得熟就生吞了;或者爆一颗玉米花,往往灰也顾不得吹就塞到了嘴巴里。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我还能在砖窑上面的崖畔上搜寻几颗没有被风摇落的干酸枣,这样有甜的,有酸的,美美地吃上一顿。

快要爬到烧砖窑前面的时候,天气不暖和,身上却冒出了汗。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手里就开始捡上了干柴火——现在胳膊窝下已经夹了不少干燥易燃的碎树枝子。

我气喘吁吁地来到破烧砖窑口上。我在一猫身准备钻进去的时候,发现脚下的草丛里似乎丢着一个锈铁盒子之类的东西。仔细看了看,是过去那种装过染料的小方铁盒,扁扁的,上面的绿漆颜色已经被磨得斑斑驳驳,四角的铁边已锈上了红斑。这东西如躺在垃圾堆里,倒也不起眼,但在这干黄、洁净的枯草上丢着这么个玩意儿,却怪引人注目的。

我一条胳膊抱着些干柴火,另一条胳膊伸下去好奇地捡起了这个破铁盒,反过来正过去看了看,也没多大用处,正想随手扔出去,可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心使我不由得用大拇指把那铁盒的盖儿打开了一点缝。我的脑袋立刻“嗡"的一声,两条腿跟着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惊慌地把这铁盒子先放到一边,脑袋下意识地在脖子上转了一圈。当我发现周围确实没有人时,才又像拿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把这个小铁盒战战兢兢地拿在了手里。

我手指嗦嗦地发着抖,揭开了盒盖:老天啊,这里面的确是一摞钱和粮票!我的手里捏着一把钱和粮票,紧张得连气也透不过来了。

这时候,我的眼前猛然跳出了国营食堂大玻璃窗后面那些吃得前俯后仰的身影。接着,馒头,菜,汤,所有吃的东西顿时都在眼前搅成了一团——这些意念立刻使胃囊开始痛苦地抽搐,抵抗饥饿的意志被手里这个魔术般的小铁盒瓦解了;本能的生理作用很快就把理性打得一败涂地!不知什么时候,饥饿已经牵引着两条疯狂的腿,腾云驾雾般从山坡上冲下来了;前面和左右两边的景色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汤呀,菜呀,馒头呀,在眼前旋转着,旋转着……

直到十字街口的时候,我才渐渐放慢了脚步。

我先站在铁匠铺后面的墙角里,心怦怦直跳,一边喘气,一边朝食堂的玻璃后面望了望——班上的同学们已经不在了。我一只手在衣袋里紧紧捏着那个铁盒子,兴冲冲地向食堂门口走去。一颗心依然在胸膛里狂跳着。

在食堂门口,我猛一下停住了,我突然模模糊糊地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妥当。

一刹那间,一个我和另一个我在内心里激烈地展开了一问一答——

“你来这地方干什么?”

“我来饱餐一顿。"

“钱从什么地方来的?”

“拾到的。"

“这说明钱并不是你的!”

“是的,是别人的。但别人丢了,我拾到了。"

“拾到别人的钱应该怎么办?”

“应该交给班主任。"

“那么你现在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了?班主任在这儿吗?”

提问题的“我"立刻问住了回答问题的“我”。我啊,我啊!我只感到脸上又烧又痒,像什么人在头上扔了一把火!

理智告诉我,我正在做着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

此刻食堂里那诱人的饭菜的香味,正在强烈地刺激着鼻子的感觉,五脏六腑都在剧烈地翻腾着,竭力和理智抗争,希望解除对他们强烈需要的束缚。我站在食堂门口,进退两难,这时候,欲望与理性像两个角斗士一般在我脑海里展开了一场搏斗:一方面,理性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剑逼着欲望后退;另一方面,欲望却用自己的盾牌拼命地抵抗,以求得满足。

要我放弃这顿饭,我会很痛苦;要我心安理得去吃这顿饭,也一样痛苦。怎么办?我只好对自己妥协说:还是先到一个什么地方待一会,等心情稍微平静一下再说吧!

我便转身,抬起沉重的脚步,穿过街道,出了南城门,向县体育场走去,那里最安静。

我来到体育场,解开脖颈的纽扣,在一根很长的平衡木上面坐下来。

我双手抱住腿,头无力地低垂在膝盖上,一边困难地咽着口水,一边继续做着痛苦的思想斗争。我对自己说:“要是我有饭吃,我就绝不会是这个样子的!①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公路上拾到一只手表都交给了学校,还受到了公社的表扬了!再说,要是我不拾起这个小铁盒,说不定这些钱和粮票也叫风雨沤烂了呀……"

我几乎被自己的“雄辩”说服了,加上肚子饿得实在难受,马上就又想往食堂里跑!

可是我又忍不住问自己:既然你终归还是要进食堂去,那么又跑到这儿干什么来了?还不是觉得自己这么做不好吗?

我立刻像瘫了一般,软绵绵地躺在了土地上,长长地叹了口气。是的,这的确是不好的。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我把朝天仰着的脸一下子埋在了胳膊鸾里,无声地痛哭起来。一种难言的羞愧像火一般烫着我的心,②我这时也想起了我的一瘸一拐的父亲,想起了他对我的那些一贯的教导……

我猛地爬起来,用袖子揩了揩脸上的泪痕,把手伸进了衣袋里——嗯,那个硬硬的家伙还在。

我把脖颈的那道纽扣重新扣上,用手指头匆忙地梳理了一下乱蓬蓬的头发,就向学校走去了。

(有删改)

[注]《在困难的日子里》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做斗争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走到学校后面山坡上时,脑子里只跳动着一堆红火,“我”将吃到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那是难得的享受,这凸显了“我"的饥饿。

B.“两条腿跟着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手指嗦嗦地发着抖,揭开了盒盖",这些动作、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了“我”的紧张。

C.“拾到别人的钱应该怎么办?"“应该交给班主任。”这是提问题的“我"与回答问题的“我”展开的问与答,“我"的内心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D.“理性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剑逼着欲望后退”“欲望却用自己的盾牌拼命地抵抗"运用比喻,生动地反映了理性与欲望在“我”脑海里展开的搏斗。

7.下列关于文中“我"拾铁盒子的部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铁盒子,方形,四角的铁边已锈上了红斑,它躺在干黄、洁净的枯草上毫不起眼。

B.“我”正想把铁盒子扔了,因好奇并猜测里面有钱物,就打开了一点缝来看看。

C.“我"眼前出现了馒头、菜等吃的东西,小铁盒瓦解了“我”抵抗饥饿的意志。

D.“我"到十字街口后放慢了脚步,心怦怦直跳,内心挣扎,表明“我”很胆小。

8.画横线的两处,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认为,本文是围绕主人公“我"的“痛苦”与“幸福"来写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我”的“痛苦"与“幸福”。

【答案】6.B

7.C

8.①回忆“我"上小学拾到手表上交的往事,交代了“我”曾是拾金不昧的好学生,表明现在“我"想用拾到的钱和粮票去食堂吃饭是因饥饿所迫。②“我”想起了父亲对“我"的一贯的教导,交代了“我”内心挣扎、不断用意志战胜饥饿的原因,为“我"最终做出抉择做了铺垫。

9.①“我”经常忍受饥饿,与饥饿做斗争,身心感到痛苦。②“我"的“幸福”就是能吃饱肚子。“我"怀着幸福的心情走向破烧砖窑,因为在那里将吃到一顿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能饱餐一顿对“我”来说就是“幸福"。③“我”拾到一摞钱和粮票后,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充满着痛苦。“我"放弃这顿饭,会痛苦;“我”心安理得去吃这顿饭,也痛苦。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注意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入手说明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4)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具体来说,应根据具体题型、具体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②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③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6.B项“这些动作、心理描写主要表现……"赏析错误,没有“心理描写”,只有动作描写。

故答案为:B

7.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A项“躺在干黄、洁净的枯草上毫不起眼"说法错误,不合文意,原文是“这东西如躺在垃圾堆里,倒也不起眼,但在这干黄、洁净的枯草上丢着这么个玩意儿,却怪引人注目的”。

B项“因好奇并猜测里面有钱物"说法错误,原文是“可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心使我不由得用大拇指把那铁盒的盖儿打开了一点缝。我的脑袋立刻‘嗡’的一声,两条腿跟着打了个哆嗦……我手指嗦嗦地发着抖,揭开了盒盖:老天啊,这里面的确是一摞钱和粮票”。

D项“表明‘我’很胆小"说法错误,这里表现的是“我”的意志、理智与饥饿做激烈的斗争。

故答案为:C

8.本题作答注意结合两处划线句前后语境以及人物心理进行分析:

①处“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公路上拾到一只手表都交给了学校",表明“我”曾经拾金不昧受到学校表彰,说明我本性并不坏,只是因为饥饿所迫才想到要去食堂吃饭;

②处“我"想起了“一瘸一拐的父亲,想起了他对我的那些一贯的教导”,说明父亲对我的教育,使我用理智战胜饥饿,为后文去学校上交铁盒钱物这一情节做铺垫。

故答案为:①回忆“我"上小学拾到手表上交的往事,交代了“我”曾是拾金不昧的好学生,表明现在“我"想用拾到的钱和粮票去食堂吃饭是因饥饿所迫。②“我”想起了父亲对“我"的一贯的教导,交代了“我”内心挣扎、不断用意志战胜饥饿的原因,为“我"最终做出抉择做了铺垫。

9.本题作答注意扣住“我”的“痛苦"与“幸福”两种矛盾心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由“按以前的吃法,这点宝贵的东西能吃十几次呢;要是放开吃,大概一顿就吞咽完了"可知,“我”经常忍受饥饿,身心感到痛苦。

②由“我是怀着一种幸福的心情走向那个破烧砖窑的。即将吃到一顿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那可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知,“我”的“幸福"就是能吃饱肚子。

③由“要我放弃这顿饭,我会很痛苦;要我心安理得去吃这顿饭,也一样痛苦”可知,“我"激烈的思想斗争,内心纠结痛苦。

故答案为:①“我”经常忍受饥饿,与饥饿做斗争,身心感到痛苦。②“我"的“幸福”就是能吃饱肚子。“我"怀着幸福的心情走向破烧砖窑,因为在那里将吃到一顿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能饱餐一顿对“我”来说就是“幸福"。③“我”拾到一摞钱和粮票后,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充满着痛苦。“我"放弃这顿饭,会痛苦;“我”心安理得去吃这顿饭,也痛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春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吕)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时朝廷A以亮率军B远入C利D在急战E每命F懿持重G以俟H其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指如果、假如,与《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若是”的“若"字词义相同。

B.鸣鼓,指击鼓。古代打仗,一般用击鼓来表示进攻,用鸣金表示停止前进。

C.何为,意为“为什么”,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在”文言句式相同。

D.“护众死伤殆尽"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两句中的“殆"字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在渭求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大军过渭水,背靠渭水扎营布阵。

B.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饰品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不予理会,充分体现“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的作战思想。

C.春季三月,慕容恪和皇甫真率军共同讨伐吕护,军队抵达野王后,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遭到了慕容恪的反对。

D.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结果被慕容恪的军队打败,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逃奔荥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

②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

14.材料二中,慕容恪远道而来,为什么不对吕护采用速战策略?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E;G

11.A

12.D

13.①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逃跑,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

②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夺取城池是一定(能够做到)的]。

14.①吕护经验老到,准备充分。②之前攻打黎阳,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③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社会习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本题同时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敌人远道而来,士气正盛,利在速战速决;我方应当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固守阵地不要应战,等待敌军疲惫。即使对方用计扰乱,诱我出战,也不要轻举妄动。兵法说:“安守营垒,就要静止不动。”三国时期,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从斜谷出发,在渭水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的部将都建议到渭水北岸等待截击,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以南,那里是双方必争之地。"于是(他)率大军过河,背靠渭水扎营布阵。司马懿对部下说:“诸葛亮假若是个大勇之人,就会从武功出发,凭借山险向东进击。如果西进五丈原,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诸葛亮果然进驻五丈原。正逢天空中有一颗流星落入诸葛亮扎营的方向,司马懿料准诸葛亮非吃败仗不可。当时朝廷也认为诸葛亮率军远道入侵,利在速战速决,多次指示司马懿持慎重态度,等待蜀军内部发生变化。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都不应战,于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用品来激怒他。司马懿始终不出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确实身怀大志,但不会选择战机,虽然能出谋划策,但是又优柔寡断,虽然善于治军,但是没有兵权,所以他这次虽率十万大兵,却已经进了我的圈套之中,击败他是必定无疑的。"与诸葛亮对阵了一百多天。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逃跑,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诸葛亮的长史杨仪指挥军队调转旗帜,擂鼓进军,摆出反击魏军的阵势。司马懿觉得对返回本国的敌军不能过分逼迫,因此杨仪便率军列好阵营撤走了。

材料二:

春季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率领五万军队,冠军将军皇甫真率领一万军队,共同讨伐吕护。前燕的军队抵达野王,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以便节省庞大的费用。慕容恪则说:“吕护老贼经历过的变故很多,观察他的守备情形,不易发动突然攻击,不久之前攻打黎阳,就已经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最终还是没有攻下该城,反而自取困窘和耻辱,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我军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坐在这里围困他,休整军队保养士兵,离间吕护的党羽,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夺取城池是一定(能够做到)的]。为什么要牺牲士卒来获取眼前的成功呢”于是筑起了长长的土围子围困吕护。……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果然趁夜色率领全部精锐的士卒直扑皇甫真的军队进行突围,但没有成功。太宰慕容恪率兵进攻,吕护的军队死伤殆尽,于是吕护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逃奔荥阳。慕容恪慰问安抚归降的百姓,供给他们粮食,把官吏和将帅都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可以随意选择去处。(慕容恪)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季十月,吕护又反叛,逃奔到前燕,前燕赦免了他,让他担任广州刺史。

10.本题断句可以结合句子语法结构特点进行,首先看“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这里“朝廷”为主语,“以"是认为,作谓语,“亮率军远入”为宾语,所以应在“入"后C处停顿;再看“利在急战”,意思是诸葛亮的蜀军利在速战速决,语意完整,故应在E处停顿;最后“每命懿持重",多次指示司马懿持慎重态度,动宾谓语句,故应在其后G处停顿。

句意:当时朝廷也认为诸葛亮率军远道入侵,利在速战速决,多次指示司马懿持慎重态度,等待蜀军内部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EG

11.A项词义“相同”解说错误,“而自令若是"的“若”词义为“像"或“选择”,而不是“如果、假如"。

B项文化常识解说正确;

C项解说正确,两个都是疑问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

D项词义解说正确,第一个“殆”副词,大概、几乎;第二个为动词,迷惑。句意:吕护的军队死伤殆尽/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故答案为:A

12.D项“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概述错误,原文是说“趋真所部,突围”,吕护是从皇甫真所部突围。

故答案为:D

13.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会",恰好;“卒”,逝世;“遁",逃跑;②“蹙”,紧迫;“十旬"一百天,一旬为十天;“取”,夺取。故答案为:①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逃跑,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②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夺取城池是一定(能够做到)的]。

14.本题作答注意结合材料,整合文本相关句子进行分析:

①由“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可知,吕护经验老到,准备充分。

②由“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可知,之前攻打黎阳,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

③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可知,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如果假以时日,攻破敌军指日可待。

故答案为:①吕护经验老到,准备充分。②之前攻打黎阳,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③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①香苞初出林,於陵②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

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③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注]①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於陵,古县名。③母笋,大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诗中首句描绘了初生之笋幼嫩的篷和香美的笋,新笋刚长出,充满着生机。

B.李贺诗中的笋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形象,晶洁如玉,生机勃勃,它要挣脱壳的束缚。

C.李商隐诗前两句写出了笋的珍贵,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无数新笋的欣喜之情。

D.李贺诗前两句重在写新笋的外形特征,后两句重在写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

16.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初食笋呈座中》中,新笋有凌云之志,但嫩笋被食用。诗人借笋以咏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凌云之志在现实中遭遇夭折而壮志未酬的感慨,也揭示了人才在当世受到压制的处境。②《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中,新笋“一夜抽千尺”,不甘心埋没于园泥之中。诗人借笋言志,表达了自己拔地上青云的雄心壮志。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15.C项“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无数新笋的欣喜之情”赏析错误。嫩笋被食,新笋的一片凌云之心被剪断,诗人表达了痛惜和哀怜之情。

故答案为:C

16.本题作答首先注意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①《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忍剪凌云一寸心”,是说新笋虽有凌云之志,但被卖以高价,结合诗人李商隐的身世可知,诗人自比新笋,凌云之志被扼杀,感慨壮志难酬。

②《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意在强调新笋不甘心埋没于池泥之中,而希望拔地而起“抽千尺”,诗人借笋言志,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

故答案为:①《初食笋呈座中》中,新笋有凌云之志,但嫩笋被食用。诗人借笋以咏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凌云之志在现实中遭遇夭折而壮志未酬的感慨,也揭示了人才在当世受到压制的处境。②《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中,新笋“一夜抽千尺",不甘心埋没于园泥之中。诗人借笋言志,表达了自己拔地上青云的雄心壮志。

17.(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名篇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固本浚源”来进行推理,引出“,"的观点。

(2)秦始皇在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这一点。

(3)古诗词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摹事物和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示例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示例二:塞下秋来风景异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积、焚、黔、猱、攀援。

故答案为:(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示例一: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示例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语言文字运用Ⅰ

出于对农药残留的担心,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多功能清洗机,这些清洗机A,对此,有不少人深信不疑。那么,这些多功能清洗机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①市面上的多功能清洗机主要有三种:等离子清洗机、臭氧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②等离子清洗机更倾向于消毒杀菌,去除农药残留的能力十分有限,③所以大部分新鲜蔬果经过正确的清洗和烹饪,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④因此,进行等离子消毒没有必要。⑤臭氧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去除部分易氧化的农药残留,⑥但家用的臭氧清洗机的臭氧达不到所需的浓度,⑦只能清除10%~20%左右的农药残留。⑧再加上臭氧并不是对所有农药都有效,⑨而且人体对于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也有一定的危害,⑩所以臭氧清洗机实际上并不靠谱。

研究表明,超声波清洗机的确能够去除农药残留,但实际上如果控制不好功率,则会出现其他问题。如果功率太高,则容易破坏蔬果的细胞,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和二次污染。如果功率太低,B,不如直接用水清洗。

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号称能够去农药残留;那么清洗的效果并不好

19.语句③,将“所以”改为“而且";语句⑦,删除“左右”;语句⑨,“人体对于高浓度的臭氧处理"改为“高浓度的臭氧处理对人体”。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8.本题注意结合横线处前后语境进行补写:

A处,前文说担心农药残留,因而“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多功能清洗机",此处句子主语为“这些清洗机”自然是指这些清洗机自称能去除农药残留,以致后文说有人质疑“这些多功能清洗机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B处,注意前文“如果功率太高,则容易破坏蔬果的细胞……”意思容易过头,与之对应“如果功率太低",则清洗效果不好,以致“不如直接用水清洗”。

故答案为:A:号称能够去农药残留B:那么清洗的效果并不好

19.本题注意对第二段十个句子逐一进行分析:

语句③与前文不构成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属搭配不当,“所以"应换成“而且”;

语句⑦约数重复,“10%~20%"本身就是约数,应删去“左右”;

语句⑨,“人体对于高浓度的臭氧处理"语序不当,“有一定的危害”应指“臭氧处理对人体",所以改为“高浓度的臭氧处理对人体”。

故答案为:语句③,将“所以"改为“而且”;语句⑦,删除“左右";语句⑨,“人体对于高浓度的臭氧处理”改为“高浓度的臭氧处理对人体"。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语言文字运用Ⅱ

到了这会儿,蝗虫像是冰雹一样落在厨房的屋顶上,听起来像是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她朝外面看看,看见空中的蝗虫遮天蔽日。她咬紧牙,朝着蝗虫冲了过去,可是她还能做什么?头顶上,空气是厚重的——到处是蝗虫。蝗虫朝她扑打过来,她把它们扒拉开——这些沉重的、红棕色的小东西,一边用那晶亮的珠子一样的老人眼看着她,一边用坚硬的、带锯齿的腿钩住她。她恶心地屏住呼吸,又破门冲进了屋里。屋里则更像是在下大暴雨。铁皮屋顶在发出回响,而地里传来的敲打铁器的喧响则像是打雷。她向外面望去,所有的树都是怪怪的、静静的,上面粘着蝗虫,枝丫都被压得贴到了地上。到处爬的都是蝗虫,弄得大地似乎也在动,田地她是一点儿都看不清了,蝗虫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朝山上望去,就像是看倾盆大雨,甚至在她看的时候,猛地又冲来一群蝗虫,把太阳的光线都遮住了。天多半像是黑夜,黑魑魅的一片。突然从灌木丛中传来清脆的“咔啪”一声响——一条树枝被折断了,接着是另一条树枝被折断了。一棵树顺着斜坡缓缓地倾斜下来,重重地摔到地上。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树枝一条接一条地被折断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加点处的“什么”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①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

②可是她还能做什么?

【答案】20.①句中把蝗虫落在厨房的屋顶上比作冰雹落在屋顶与猛烈的暴风雨,都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蝗虫遮天蔽日落在厨房的屋顶上的声音与气势和冰雹落在屋顶及猛烈的暴风雨具有相似性。

21.原句将树枝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过程分别进行描述,比改句更突出了树枝在蝗虫的重压下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进程之快,写出了蝗虫之多,同时也能表现人物内心的震惊。

22.①“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句中,“什么”是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细菌已经不会有危害,不管是哪一种危害,都已不会有。②“可是她还能做什么"表示反问,“什么”意思是面对如此多的蝗虫,她有一种无力感,感觉任何一件事都做不了。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本题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效果分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先分析原句与改句对比,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式有什么特点、语序是否调整,有什么精妙的用词等等,进而对应着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除了答个别的,要答出对整个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注意这个“含义"一词可理解为“表面义、基本义”和“深层语义"两种之综合,而“深层语义”中应包括“涵义"或“内涵”这一点,那么,对词语作用的分析恰正是“内涵"“涵义”。事实上在解答这类题时,最重要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这个“作用"的“内涵”之处。

20.①首先前半句“蝗虫像是冰雹一样落在厨房的屋顶上",喻体是落在屋顶的冰雹,体现蝗虫落在屋顶撞击声音之大,两者具有相似性;

②后半句“听起来像是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是说蝗虫落屋顶声音与“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极其相似,很有气势。

故答案为:①句中把蝗虫落在厨房的屋顶上比作冰雹落在屋顶与猛烈的暴风雨,都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蝗虫遮天蔽日落在厨房的屋顶上的声音与气势和冰雹落在屋顶及猛烈的暴风雨具有相似性。

21.本题作答注意比较原句与改句在修辞与句式方面的特点。原句“一条树枝被折断了,接着是另一条树枝被折断了”,分开描述两条树枝先后被折断,强调蝗虫对自然的破坏力度之大,强调蝗虫数量之多,也表现人们内心的震动。

故答案为:原句将树枝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过程分别进行描述,比改句更突出了树枝在蝗虫的重压下一条一条被折断的进程之快,写出了蝗虫之多,同时也能表现人物内心的震惊。

22.①句“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意思是说细菌已经不会再有任何危害,“什么”是虚指,意即不再有危害。

②句“可是她还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她面对如此多的蝗虫,已经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了。

故答案为:①“细菌已经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句中,“什么"是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细菌已经不会有危害,不管是哪一种危害,都已不会有。②“可是她还能做什么”表示反问,“什么"意思是面对如此多的蝗虫,她有一种无力感,感觉任何一件事都做不了。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泰民安、社会祥和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便捷生活也来之不易,这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多付出一点,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更多一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时事类材料作文。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材料,第一段指出“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负重前行",强调国泰民安、社会祥和以及我们的幸福、便捷生活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材料第二段指出“我为人”与“人为我"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付出也会得到回报。

材料引导我们认识付出与得到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无法完全依靠个人而独立生活,安定祥和、幸福美好是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换来的,我们有给予和付出,我们也有得到与收获,每个人多付出一点,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更多一点。

参考立意:

①人人多付出,岁月更静好;

②幸福生活孕育于辛劳和付出中;

③“我为人”也是为自己;

④多点付出,利人利己;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①中医行不行,关键在中药。长久以来,中药材特别是濒危药材资源不足,一直掣肘我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②濒危药材,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的动植物物种。数千年来,一些濒危药材在临床上一直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因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为100余种名优中成药和300余种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川贝母作为一种止咳化痰的良药,临床使用十分广泛。1977年,百合科川贝母被《中国药典》首次收录。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随着物种濒危、条件改变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上涨的需求量与日益枯竭的蕴藏量之间的冲突愈发凸显,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③2012年,“参观活熊取胆"话题登上热搜。长达数十厘米的引流管插进黑熊体内,吸取胆汁……一时间,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备受关注。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看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野生动物入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④通过“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来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原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曾表示:“在尚无有效替代品的情况下,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寻求替代品,挽救中医药原料断档危机,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对濒危中药材直接弃之不用,显然绝非明智之举,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做好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被证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庾石山说。

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走廊悬挂的照片中,一些棕色颗粒——人工麝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按照北京林业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拟定的估算方法,就是这些小小的棕色颗粒,截至2022年至少拯救了近2300万头雄麝的生命。

⑥麝香,也就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中药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如何“无麝也香”?原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的课题组,开始了人工麝香的研制。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历经各种艰难。近20年的时间里,时任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用仅有的1公斤天然麝香作为原料,完成了对其化学成分、有效物质、药理作用、配方原则等的全面研究。最终,他们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于1993年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2015年,“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如今,人工麝香价格每公斤6万多元,与野生麝香超百万元的价格相比,极大降低了制药成本。在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药效与天然麝香没有多大差别。庾石山说:“人工麝香的研制可谓几十年磨一剑,彻底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

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已批准人工替代药材共8种,分别是人工冰片、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人工虎骨、人工虫草菌丝、人工天竺黄,濒危药材供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背后是从于德泉院士、朱秀媛教授、柳雪枚教授等老一辈药学人,到他们的学生庾石山、王晓良等,再到学生的学生,一代代医药研究人员长达50年的艰辛付出。他们最清楚,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研究这条路绝非坦途,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而有关教育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

⑧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需要找到一条解决之路。“人工替代药材的疗效评价可分为血糖、血压、血脂等病理指标的改善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两个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说,如果一种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能在这两个方面均做到与天然药材接近,那么其替代就是成功的。

⑨也有人质疑,中药不同于化学药,受环境、地域、生长时间等条件影响,每两批天然药材之间,其精确组成和具体疗效也不能保证完全一致,遑论人工替代品?其实,相关部门应参照中医药传统药物发现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和数据库的方式为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划定合理的参考范围,只要替代品达到来源明确、化学相似、活性相似等要求,就应该被视为满足了条件。

⑩在202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伯礼专门提交建议,呼吁相关部门支持濒危药材的研发替代,为我国走出一条既保护又利用的路子提供支撑。他在建议中说,濒危药材在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濒危药材替代品研发提供了科学基础,现在濒危动物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粉等人工替代品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在濒危药材人工替代品审批相关政策执行细节中,一些专家确实存在不同意见,但各方的目标是相同的——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来自各方的专家们都希望能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最适合濒危中药材替代品评审的新途径,让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摘编自付丽丽、李诏宇《破解中医药原料断档难题为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医治疗体系中,一些濒危药材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等特点,是众多名优中成药和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

B.“参观活熊取胆”话题曾登上热搜,活熊取胆引发的动物伦理问题引发关注,野生动物入药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应立即被叫停。

C.濒危药材中动物类药材的缺乏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直接放弃濒危中药材的使用也不明智。

D.当下,关于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评审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我们需要更好促进濒危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总体方向不能改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生川贝母数量不断减少,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和野生药材被无节制采挖的结果,濒危药材资源供给不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B.文章引用有关医学专家对于中医药原料的说法,介绍了有关科学知识,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使说理充分。

C.第⑦段列举我国已批准的8种人工替代药材的例子,论证了我国在濒危中药材找寻替代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世界领先地位。

D.在寻求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的过程中,如果该替代品能满足一些特定病理指标和传统中医症候的改善,那么就可以说它是成功的。

3.下列选项有关麝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麝香是雄麝的腺囊分泌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悠久,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B.人工麝香的研制历经艰难,可谓几十年磨一剑,最终保障了麝香的供应。

C.人工麝香作为濒危动物药材麝香的替代品,药效与天然麝香已经没有差别

D.人工麝香的成功研制,不仅降低了制药成本,还拯救了众多雄麝的生命。

4.作者谈论“活熊取胆"和“人工麝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濒危中药材的人工替代"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高三上·福建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在困难的日子里[注](节选)

路遥

从街上走到学校后面山坡上的时候,脑子里只跳动着一堆红火,以及那些烤得焦黄的土豆、爆得雪白的玉米花儿。我是怀着一种幸福的心情走向那个破烧砖窑的。即将吃到一顿烧土豆外加爆玉米花,那可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老远我就看见了我的“冬季别墅”——这个荒草丛中的破窑,正在那里亲切地等待着我呢。

我在路上已经狠了心,决定今天放开吃!按以前的吃法,这点宝贵的东西能吃十几次呢;要是放开吃,大概一顿就吞咽完了。完了就完了!

我一路上盘算:先把土豆埋在火灰里,然后同时就在上面的火上爆玉米花;等把一切弄好了再吃,从容不迫地吃。而不要像以前那样,土豆等不得熟就生吞了;或者爆一颗玉米花,往往灰也顾不得吹就塞到了嘴巴里。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我还能在砖窑上面的崖畔上搜寻几颗没有被风摇落的干酸枣,这样有甜的,有酸的,美美地吃上一顿。

快要爬到烧砖窑前面的时候,天气不暖和,身上却冒出了汗。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手里就开始捡上了干柴火——现在胳膊窝下已经夹了不少干燥易燃的碎树枝子。

我气喘吁吁地来到破烧砖窑口上。我在一猫身准备钻进去的时候,发现脚下的草丛里似乎丢着一个锈铁盒子之类的东西。仔细看了看,是过去那种装过染料的小方铁盒,扁扁的,上面的绿漆颜色已经被磨得斑斑驳驳,四角的铁边已锈上了红斑。这东西如躺在垃圾堆里,倒也不起眼,但在这干黄、洁净的枯草上丢着这么个玩意儿,却怪引人注目的。

我一条胳膊抱着些干柴火,另一条胳膊伸下去好奇地捡起了这个破铁盒,反过来正过去看了看,也没多大用处,正想随手扔出去,可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心使我不由得用大拇指把那铁盒的盖儿打开了一点缝。我的脑袋立刻“嗡"的一声,两条腿跟着打了个哆嗦,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惊慌地把这铁盒子先放到一边,脑袋下意识地在脖子上转了一圈。当我发现周围确实没有人时,才又像拿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把这个小铁盒战战兢兢地拿在了手里。

我手指嗦嗦地发着抖,揭开了盒盖:老天啊,这里面的确是一摞钱和粮票!我的手里捏着一把钱和粮票,紧张得连气也透不过来了。

这时候,我的眼前猛然跳出了国营食堂大玻璃窗后面那些吃得前俯后仰的身影。接着,馒头,菜,汤,所有吃的东西顿时都在眼前搅成了一团——这些意念立刻使胃囊开始痛苦地抽搐,抵抗饥饿的意志被手里这个魔术般的小铁盒瓦解了;本能的生理作用很快就把理性打得一败涂地!不知什么时候,饥饿已经牵引着两条疯狂的腿,腾云驾雾般从山坡上冲下来了;前面和左右两边的景色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汤呀,菜呀,馒头呀,在眼前旋转着,旋转着……

直到十字街口的时候,我才渐渐放慢了脚步。

我先站在铁匠铺后面的墙角里,心怦怦直跳,一边喘气,一边朝食堂的玻璃后面望了望——班上的同学们已经不在了。我一只手在衣袋里紧紧捏着那个铁盒子,兴冲冲地向食堂门口走去。一颗心依然在胸膛里狂跳着。

在食堂门口,我猛一下停住了,我突然模模糊糊地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妥当。

一刹那间,一个我和另一个我在内心里激烈地展开了一问一答——

“你来这地方干什么?”

“我来饱餐一顿。"

“钱从什么地方来的?”

“拾到的。"

“这说明钱并不是你的!”

“是的,是别人的。但别人丢了,我拾到了。"

“拾到别人的钱应该怎么办?”

“应该交给班主任。"

“那么你现在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了?班主任在这儿吗?”

提问题的“我"立刻问住了回答问题的“我”。我啊,我啊!我只感到脸上又烧又痒,像什么人在头上扔了一把火!

理智告诉我,我正在做着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

此刻食堂里那诱人的饭菜的香味,正在强烈地刺激着鼻子的感觉,五脏六腑都在剧烈地翻腾着,竭力和理智抗争,希望解除对他们强烈需要的束缚。我站在食堂门口,进退两难,这时候,欲望与理性像两个角斗士一般在我脑海里展开了一场搏斗:一方面,理性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剑逼着欲望后退;另一方面,欲望却用自己的盾牌拼命地抵抗,以求得满足。

要我放弃这顿饭,我会很痛苦;要我心安理得去吃这顿饭,也一样痛苦。怎么办?我只好对自己妥协说:还是先到一个什么地方待一会,等心情稍微平静一下再说吧!

我便转身,抬起沉重的脚步,穿过街道,出了南城门,向县体育场走去,那里最安静。

我来到体育场,解开脖颈的纽扣,在一根很长的平衡木上面坐下来。

我双手抱住腿,头无力地低垂在膝盖上,一边困难地咽着口水,一边继续做着痛苦的思想斗争。我对自己说:“要是我有饭吃,我就绝不会是这个样子的!①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公路上拾到一只手表都交给了学校,还受到了公社的表扬了!再说,要是我不拾起这个小铁盒,说不定这些钱和粮票也叫风雨沤烂了呀……"

我几乎被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