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评价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评价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评价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评价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评价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基础性训练(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1·大连高一检测)近年来,“燕子石”成为奇石市场的新成员。其实,“燕子石”并非是燕子的化石,而是三叶虫的化石。据此完成1、2题。1.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A.温暖海水里 B.寒冷海水里C.温带陆地上 D.热带陆地上2.下列事件与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相同的是 ()A.蓝藻大爆发 B.蕨类植物繁盛C.无脊椎动物繁盛 D.脊椎动物繁盛【解析】1选A,2选C。第1题,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当时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因此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的海洋。第2题,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蓝藻大爆发应在前寒武纪的元古宙;蕨类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古生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3.(2021·长春高一检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地层和丁地层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 D.从陆生到水生【解析】选A。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一般来说越往地下,地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地层和丁地层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从生物的生活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材料中没有涉及生物的等级、种类。【知识拓展】生物化石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读地质年代图,完成4、5题。4.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古生代、中生代、元古宙、太古宙、新生代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5.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有 ()①三叶虫 ②恐龙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⑤原始鱼类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解析】4选B,5选B。第4题,图中②~⑥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第5题,⑤时期为中生代,出现在中生代的生物有恐龙,而恐龙又属于爬行动物,②④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③⑤错误。【补偿训练】(2021·天津高一检测)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1)、(2)题。(1)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地层所属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早期C.古生代晚期 D.中生代(2)该次生命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A.单细胞动物 B.无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解析】(1)选B,(2)选B。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武纪处于古生代早期,因此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地层所属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早期。前寒武纪出现在寒武纪之前,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出现在寒武纪之后。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该次生命大爆发时期出现在寒武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寒武纪,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地球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单细胞生物出现于地球演化的初期阶段,材料信息表明,当时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爬行动物出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白垩纪。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6、7题。6.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7.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 ()A.①地地层化石 B.②地地层化石C.③地地层化石 D.④地地层化石【解析】6选B,7选A。第6题,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三叶虫为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为海生脊椎动物,恐龙为陆地爬行动物。第7题,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①地地层含三叶虫化石,因此①地地层化石最古老。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8~10题。8.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9.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8选D,9选B,10选B。第8题,结合动物演变的规律,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9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10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问题。(1)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或(填序号)地层,该时期应为环境。

(2)②地层可能找到动物化石,在该类动物繁盛时期的气候、植被特点为。

(3)研究发现当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矿,在(填序号)地层能找到。在该成煤期植物出现,繁盛。

(4)根据岩层的形状推测该地区岩层经历了运动,该运动是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解析】第(1)题,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三叶虫化石可能存在于③、④地层,该时期应为海洋环境。第(2)题,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当时气候暖湿,裸子植物繁盛,②地层为中生代,可能找到爬行动物化石,在该类动物繁盛时期的气候、植被特点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第(3)题,古生代晚期的石炭二叠纪是重要的成煤期,③地层古生代晚期为能找到丰富的煤矿。当时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盛。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发生多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矿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答案:(1)③④海洋(2)爬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③裸子蕨类提升性训练(1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21·长春高一检测)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1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13.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A.恐龙繁盛 B.联合古陆形成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青藏高原形成【解析】12选A,13选A。第12题,由图可知,真核生物出现后,O2的曲线含量上升迅速,CO2则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第13题,裸子植物主要是在中生代,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代;联合古陆是在古生代形成;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是在前寒武纪;青藏高原形成是在新构造运动中产生的,发生在新生代。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4~16题。14.图中最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最可能是()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差异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16.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解析】14选D,15选C,16选A。第14题,据所学知识得知,三叶虫和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时期,所以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含有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第15题,煤炭有古生物遗骸演变而成,湿润,森林茂密的环境可以增加生物的数量,促进煤炭的形成。第16题,图中化石为鱼类化石。据所学知识得知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寒武纪在奥陶纪之前,所以寒武纪地层不会出现鱼类化石。二、非选择题(共15分)17.读下面一则报道,回答下列问题。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是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1)“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年,这也是代和代的时间界线。

(2)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简述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撞击形成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由此推测,“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2.5亿年,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时间界限。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将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很高。撞击后产生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极大地减少,导致地球上气温降低。第(3)题,撞击发生后产生大量灰尘遮挡阳光照射,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