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南京朱自清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出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注:画家石涛)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到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画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日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夫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有删改)文本二:现在谈朱自清的散文,一般人多是以他前期的作品为主体的。这原因很简单:“散文”本身就是情致的艺术,重个性,讲真情,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笔情墨趣”。朱自清总说他写的东西多是“无愁之愁”,是廉价的、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我以为这是“知己”之论。仔细琢磨他的作品,的确能感到潜流在文字底蕴中的那股淡淡的哀愁。《匆匆》中有“时不我待”的感怀,《背影》中有国哀家破的喟叹,《荷塘月色》中有伤时念旧的不安情绪,《南京》有“沧桑”之叹,《择偶记》有“命运”之感⋯⋯他的这种感伤、哀愁,既来自家境,更来自时代。(节选自刘锡庆《略说朱自清和他的散文》)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观赏的时候要注意去想象遗痕当时的情形。B.按照作者逛南京的经验,逛鸡鸣寺需要在摩挲中品味其幽古之味,而逛台城则需要进行悠然遐想,感受台城历史的风雨烟云。C.刘锡庆认为朱自清部分散文中“国哀家破”“伤时念旧”等情感“既来自家境,更来自时代”,可见其评价时采用了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D.刘锡庆认为散文要注重“笔情墨趣”,《南京》就有所表现,镌刻在胜棋楼下的朱自清给莫愁小像题的“仙乎仙乎”看似通俗,实则有艺术趣味。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用第二人称口吻来写逛南京的方式以及鸡鸣寺,既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又表明第一段所说实为自谦,反映出作者对南京的了如指掌。B.第四段两次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写玄武湖,包括以多年前的玄武湖衬托现在的玄武湖,用西湖衬托玄武湖,都突出了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C.最后一段引用诗句写雨花台,表明雨花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引用车夫的行话则使文章对南京的刻画注入了浓郁的生活、地域气息。D.文章语言朴实、灵活,作者表面说自己写的是旅行人的印象,实则善于抓住南京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致,用细致的笔法呈现它们的独特历史文化意蕴。8.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注重在语言上下功夫,请以第二段为例,从用词、修辞两方面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4分)9.同学们准备要以“莫愁湖之美”为主题拍摄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拍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①音乐特点(1分)②远镜头(1分)③特写镜头(2分)④视频解说(2分,不少于50字)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寻路剡中徐海蛟“天姥山怎么去?”我站在大佛寺前一棵老梧桐树下问路人。明亮的早晨,梧桐阔大的黄叶上缀着露水,秋风一起,它举向空中的枝叶哗哗响着,摇曳出斑驳的光点。“喏,远处,这边,那边,还有那边……”顺着老先生的手,我的目光越过城市高楼,越过被晨曦打亮的楼顶,落到一抹黛色的隐现于云雾中的山上。二十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还未被世俗的习气浸染,心是简单的,胸膛里涌动着李白的诗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①我像入冬的飞鸟追随南方的气息,就是追随这样的诗句而来。“天姥山怎么去?”语气里的焦急,一定令老先生在心里为这份冒失感到好笑,但他脸上却透着平静:“小伙子,天姥山到处在,你已到了它脚下了。”我不明白,在这个叫新昌的小城,我路过的每家小餐馆、小旅店墙上都能读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天姥山本身,竟成了一座难以亲近的山?②它在唐诗里举目可见,又于现实中遥不可及?公元729年初冬,孟浩然坐在钱塘江上的舟中,时不时引颈眺望,问舟中旅人:“哪片青山才是越中的山?”这是个明媚的日子,江上风平浪静,一碧涵空。年逾不惑的孟浩然满身疲倦。那些年,他在长安的达官显贵的门庭之间穿梭,他写着谄媚的文章,他也发牢骚,时常地,他不仅困惑究竟为什么,这满身的才华无人赏识?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无望的追逐,而未能挤入仕途的窄门,孟浩然不禁萌生出回归的心绪,于中年时分回到山水怀中,做一个自然之子,在晚照与湖光中入定,大概是他人生数度追逐与失意后找到的退路。剡中有翡翠做的青山,有洁白的云朵,有云朵做的诗句。这是一个令人忘机之地,这是一个适合放下的地方。遍历世事的孟浩然放下富贵公卿,放下功名利益,也放下石块般压在睡梦里的欲望。公元731年,刚过二十岁的杜甫进入了长达九年的漫游时代。年轻的杜甫离开洛阳,顺水路下江南,途经淮阴、扬州,渡过长江……此行最后一个目的地却是剡中,最后遂他所愿,船沿曹娥江而上,到达上游剡溪,停泊在天姥山下。我禁不住想:年轻的杜甫也一定会像1260多年后的我这般问路人:“天姥山在哪儿?”他终于来到了江南腹地,来到谢朓、阴铿、鲍照、庾信诗歌里歌咏过的剡中、来到仰慕已久却未曾谋面的李白诗歌里出现的剡中。青年杜甫第一次长途跋涉至江南,这是一场身体的远游,更是灵魂的朝圣。许多年后,晚年杜甫卧病夔州,于客堂病榻上回望人生,脑海里依然回响着剡溪清澈的流水,回响着江上百鸟的啼鸣,他以颤抖的手写下那首《壮游》,写下“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诗句。寻路剡中,是年轻的杜子美试图摆脱庸常人生,探寻生命更开阔向度的旅行。剡中是地理上的剡中,也是杜子美朝圣路上灵魂的方向。而数年前,年长杜甫十一岁的李白,已先入剡中。③李白也一定会向当地人打听:“到剡中的路往哪儿去?天姥山在哪儿?”“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第一回来是在仲夏,从广陵乘船,由会稽上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派镜中流水,一路清新荷香,浙东山水给了远道而来的诗人以深深的慰藉,也令他的诗歌里葳蕤起一股南方水泽的气息。而剡中真正得名却在魏晋。刘阮天台遇仙,谢安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王羲之兰亭修禊……这些风雅典故都在剡中腹地里应运而生。谢灵运则在此地写下他杰出的山水诗篇,令自然的美意带上了文字的辉光。隐士、文人、高僧、商贾、优伶、官员……无数高人走到这里,给自然山水注入人文气象。剡中就成为往后隋唐文人心中的朝圣地。整个唐代,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贺知章、崔宗之、王维、刘禹锡、元稹、李绅、李德裕、崔颢、白居易、杜牧、贾岛、罗隐……这些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李白和杜甫的先后抵达剡中……寻路剡中,上追禹帝神韵,下寻谢灵运遗风,这是唐朝诗人群体的本心之旅,也是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逍遥游。人们不辞千里到达此地,既为了与江南山水相逢,又为了与过往的自我作别;为了抱另一些俊逸的灵魂,又为了重构新的精神殿堂。庚子年深秋,我又一次踏进剡中的土地,当地随行的工作人员告知我,此地就是天姥山。恍然间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曾那样急切地寻找它。④也才开始懂得大佛寺门前梧桐树下老先生的话:“天姥山到处在,你已到了它脚下了。”我恍然觉悟,这世间还有另一个剡中,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剡中,这世间还有另一座天姥山,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天姥山。世间的路千万条,而这条自钱塘江畔出发,溯剡溪而上,前往天台山的路,却是用诗歌写就的路,它通往自然山川,也通往幽微的人心。这条通往灵魂的路上,山水、书法、绘画、佛禅、茶道无不荡涤着千百年来身上落满尘埃的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开头部分,年轻的“我”第一次来到剡中,却不识得现实的天姥山,引出下文对与天姥山有关的诗人的描写。B.文章接着写孟浩然、杜甫、李白三位唐代诗人与剡中的关系,表明剡中的山水仅对唐代的诗人有重要的文化意义。C.文章又继续向上追溯到魏晋,讲述了剡中的文化意蕴是如何点滴累积而成,点明剡中这块土地对人精神上的意义。D.文章的最后作者再游剡中才恍然觉悟,这世界上有两个剡中,虚实结合,与开头第一次游览剡中呼应,构思巧妙。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入冬的飞鸟,把天姥山比作南方的气息,表现出对天姥山自然风光的热爱。B.句子②“举目可见”写出了唐诗中关于“天姥山”的诗句之多,“遥不可及”意为现实中的天姥山与诗中天姥山又有不同。C.句子③想象李白向人打听天姥山在哪里,与开头作者问路呼应,与想象中杜甫的问路呼应,使“寻路”成为文章的线索。D.句子④中“你已经到它脚下了”中的“它”既是指现实中的天姥山这座山,又指心灵中饱含文化意蕴的天姥山。8.“这世间还有另一个剡中,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剡中”,结合全文分析这个“文化意义上的剡中”的内涵以及对人的意义。(4分)9.你想建议学校将下个学期的游学地点定为剡中,请给学校负责人写一封邮件来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条理清晰,说服力强,不少于100字。(6分)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赶秋彭学明一个回闪,一队人马往那条路上呼喊而去。又一个回闪,一彪队伍从这条路上踏歌而来。左边,是一路吆喝走着的少男少女。右边,是一路舞着长龙的少男少女。抬起头来。四面山顶,还是银锁银链银冠银圈匆匆而行的少男少女。一个民族唱歌跳舞尽情狂欢的日子。一个民族盛装打扮显示美丽的日子。一个民族交流感情寻根寻祖的日子。一个民族追赶爱情追赶收获的日子。湘西。苗乡。阴历七月初七、初八。很久很久了,这个民族从远古地带越过洪荒,辗转徙来。千辛万苦,千万里路,安居了,乐业了,却遭到了敌人的层层围攻。父母被杀害了,夫妻被拆散了,山林成了焦炭,田园成了荒草,房屋成了灰烬。巴贵当戎——这个民族的英雄,与敌人进行了九十九个日日夜夜的大搏斗后,在立秋的时候,联合九十九寨的男男女女,做了九十九台秋千架,搭了九十九个秋歌台,吹了九十九对芦笙唢呐,舞了九十九对龙灯狮子,赶秋!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缠缠绵绵的苗歌情话,热热闹闹的赶秋场面,逗引得敌人心神激荡,丢弓弃弩,都去赶秋。巴贵当戎与伙伴们立即取了暗器,内外呼应,关门打狗,全歼来敌。从此,为了忆念这位英雄,赶秋代代相传,年年相继,成了这个民族的骄傲,成了这个民族的重大狂欢节日。也是很久很久了,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苗族青年,英俊正直,倾倒了远远近近的所有姑娘,可无一人能够中意。于是他搭了秋千百架,让一百个寨子的姑娘小伙们于立秋这天荡秋千、赛情歌。赶秋于是多了一份爱情的憧憬、多了一份情调、多了男欢女爱的卿卿我我。四根木柱向天而立,数十块木板悬空而起,这就是几千年不变的秋台。一面面三角彩旗,装扮成秋天的各种颜色,于深山旷野里猎猎飞动。一只老虎,颓然倒在秋台,这是纸的,是一种象征,一种人类战胜自然、善良战胜邪恶的伟大象征。旁边的两排猎人,手持长矛、梭镖和弓箭,威风凛凛,剽悍骁勇,一脸的庄严与豪迈。秋台下的人们,针也似的密密插满了台下,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在山野响着。穿着古老苗服的一男一女,各抱着一捆连枝带果的水稻、苞谷、高粱和棉花,在秋台上跳跃鞠躬,报告一年的好收成。这便是秋公秋婆!——是秋天的使者,巴贵当戎与其夫人的理想化身。这扮演秋公秋婆的,是众推的德高望重者。立时,九眼铳轰然炸响,花灯花鼓、蚌壳龙灯,便在铳声中疯疯癫癫地舞向秋场四方。整个苗乡欢天喜地。而秋千上,则是赶秋节最为风流的歌男歌女。这一群荡秋千的少男少女,很轻盈,很潇洒,悠悠扬扬,飘向空中。先是自由对歌,一个在秋千上唱了,另一个坐在秋千上接;后是罚歌代荡,谁停在最上面荡不起来了,谁就得唱,这纵然倒了霉,可谁都愿意。出一回洋相要什么紧?倒一回霉要什么紧?歌声里可有几多悱恻、几多温情、几多燃着烈焰的眼睛?那姑娘又停在最上面了,红唇未开,先见千般娇情。你听:哪条山沟出泉水?哪个高坡出太阳?哪个寨子来的哥?肯不肯过我的河?屋后山沟出泉水,屋前高坡出太阳。不要问哥哪里来,妹吔给哥做双过河鞋。一来二去,歌里生出酽酽的依恋与相爱,两个对歌的男女双双走下秋千,情意相邀,去赶秋场。那剩下的,便顿生万般羡慕与激情,竞相登上秋千,让一颗心与自己的歌声高高荡起。来不及登上的,就干脆站在秋架下,你唱我和,我唱他应。广广阔阔的秋场上,立时摆出了百摊歌台,飞出万首情歌,造设千对情人。秋场上,熙熙攘攘的赶秋人,提着兽皮山鸡,挑了鲜蛋、鲜果来场交易。沿路陈列的首饰、银链,在风中听得见声音。贴壁而挂的花锦花带,展示着苗乡的智慧与色彩。摊摊点点的小吃小卖,如一张张风景画,新新鲜鲜地镶在这野山野地的野镜框里。这人山人海的夜晚,无论哪里,都不要怕。他们也一样,也是同样的兴奋,同样的激动,同样的目的。不管相识不相识,你都可以与她搭话、玩笑。在这样的时候,倘若你很勇敢却又不失分寸,那么你就很出色,你就会赢得一个姑娘永恒的感情与恩爱,可是,千万别挑花了眼,看中人家的媳妇,这时的苗乡人,媳妇比女儿金贵,你半根毫毛也动不得,否则你会遭到一顿痛骂,甚至一顿打,那才叫打得好咧!有灯的地方,你看得见灯下人影幢幢。无灯的地方,你看得见手电明明灭灭。有灯无灯,你都听得见歌。少男的、少女的、老爷的、老妪的,一首一首,通夜都唱。就在这抑扬的调子里,满山满山的苞谷壮了,一丘一丘的谷子黄了,一坡一坡的梨子熟了,一架一架的葡萄紫了,一树一树的枫叶红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讲述了苗族赶秋的历史背景及其至今仍具有的鲜活生命力,突出了这一民族习俗的传承性。B.赶秋台上的纸老虎和两旁的猎人,体现了苗家人民尚武剽悍的精神面貌。C.苗家人用歌声表达爱情,他们的歌曲率真热烈,表现了青年男女自由奔放的爱情观念。D.赶秋人带来的交易物品也在这样的场景中竞相展示,这是赶秋这一习俗的现代转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秋台上、秋千上、秋架下、秋场上等不同方位全面描写了赶秋的热闹场面,空间极为开阔,且调度得当。B.文中男女对唱的歌词采用问答的形式,表达青年男女深沉内敛的情感,极具民歌特色。C.文章开头采用两组整句,展现了赶秋的少男少女活泼欢快的状态,渲染了热烈喜庆的赶秋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文章在选材方面侧重于群像描写,不突出某一两个具体的人物,这与文章表现的湘西苗家风俗特点有关。8.文中关于巴贵当戎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语言是文学的第一粒金丹”,优秀的作家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请谈谈这篇文章体现出的语言特点。(6分)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月黑夜杨朔火轮般大的太阳沉落后,暮色苍苍茫茫地袭来,李排长的心境却相反地晴朗起来。他不再担心敌人的侵扰。过河的事,庆爷爷一手包揽,预先便把事情铺排妥当。不走桥,而用船渡。但想安全地突过这道封锁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走漏一些儿消息,敌人决不肯轻轻地放过。李排长从腰里掏出粮票草票等,要算还这一天人马的吃食费用。庆爷爷推开他的手,再三地拒绝。李排长霍然醒悟了:这是敌区,如何能用粮票,便要付钱。老头子笑道:“嘿,你想错啦!咱们照样缴公粮,连据点还有人甘心情愿偷着送呢。咱是想:同志们轻易不来一趟,吃点饭还不是应该的。”结果,李排长还是把粮票等付清了。二更天光景,大地睡去了。生长在大地胸膛上的人类却在展开保卫土地的活动。庆爷爷一定要亲身送他们渡河。李排长以为他的年纪高,深夜露水很重,怕他招受风寒,百般阻止他。老人更加不肯。庆爷爷惯常倚老卖老,但假若旁人说他老时,他可决不服气。他会握紧拳头,伸直强壮的右胳膊,瞪着眼说:“别瞧咱老,五六十斤的小伙子叫他坠着打提溜,还不算事!”渡河的地方离据点仅仅十来里路,隐隐地可以望见那边的灯火。李排长一群人到达河边时,庆爷爷早就派来一些农民等候着。堤上放着两盏马灯,照见那些汉子,有人很响地拍着大腿。杨香武低声叫道:“吹灭灯!还怕敌人看不见?”一个农民却很大意地答:“不怕,鬼子黑夜从来不动。”随手只把灯苗捻小。滏阳河平静地流着,很黑,很深,水面闪着一层油光。两岸十分静悄,只听见各色各样的虫叫。庆爷爷走近一个汉子,小声问:“船还没有来么?”这时,下游响起缓缓的水声,河面推过来纤细的波纹。不久,一只小船轻飘飘地傍岸泊下。船小,所以只能渡人。庆爷爷用商量的口气对李排长说:“牲口圈好卸下鞍子,叫他们给拉过去。”骑兵脱离鞍子,就像海螺跑出甲壳,失去机动的能力。但又没有更完善的办法,只好冒险。李排长叮嘱每个人要携带着自己的一套马具过河,不许杂乱地堆在一起。这样,即使情况突然转变,急切间还可以备马,不至于乱成一团。李排长动手解马肚带时,警惕地朝据点望了几眼。那隐隐的灯火还没熄灭,犹如几只狡猾的魔眼,亮晶晶地穿过漆黑的大野,窥探这边的动作。马生来便识水性,一个个在浪花里摇动着身子,农民就全爬上马背,低声吆喝着,一同凫到对岸。骑兵各抱着鞍鞯,争着上船。先摆过五六个去,李排长和杨香武全等第二批再渡。庆爷爷打着一盏灯走来,轻声地咳嗽着,一面亲热地说:“你们走啦?回头可来呀!”李排长从心里感激地说:“就是太麻烦你老人家啦!”小船摆过来,第二批人也渡过河去。一袋烟的工夫,这支骑兵便重新备好马,坐上马背。李排长转过头,望见庆爷爷还站在河对岸,不知对农民指挥着什么。古铜色的脸膛,花白头发,依稀地映着灯光,显出的不是老迈的神情,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青春气概。李排长用两腿把马一夹,领着头跑起来,急急地要脱离这危险的境地。他们跑出将近二里路,后边忽然传来爆炸的声响。杨香武低声嘲笑道:“敌人出击了不成!马后炮,吓唬谁,横竖追不上我啦。”李排长用缰绳鞭着马,更紧地催促马奔跑。马便放开腿,领着后边的马群,一阵风似的驰向茫茫的黑夜。北极星正挂在他们的对面。半个月后,这队人完成任务,果然转回来了。他们平安地偷过那座离据点极近的板桥,赶到庆爷爷庄上时,约莫将近半夜。李排长决定在这里歇息一刻,喝点水,然后再走。他们不费事地叫开栅栏门,把马拴在街上,一齐走进村公所。上宿的农民都起来,对待老朋友似的招呼他们,但是精神带着点不自然。杨香武一只脚踏着凳子,两手玩弄着他惯用的柳条鞭子,眨着眼问:“庆爷爷哪儿去啦?”一个农民苦涩地答:“死啦!”又补充道:“都怪咱们太大意,河边的灯点的明晃晃的,人家用千里眼照一照,什么东西看不见?”全场的人都哀默着,说不出话。桌上,洋油灯的灯苗颤动起来,光亮一时变得很暗淡。灯影里,老人的形象似乎又出现了:古铜色的脸膛,满顶花白头发。带着这个形象,当骑兵们再投向漆黑无边的夜色时,每人都具有一种新的力量。这力量刺激他们,使他们急切想撕破夜色,把头高举到天外,从那里,他们可以看见另一个崭新的世界,(节选自《三千里江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爷爷将过河的事情安排妥当,但仍走漏了消息,引发了李排长内心的担忧。B.“二更天光景,大地睡去了”,在这样一个静谧的黑夜,渡河行动悄然开始。C.船小、距离敌人据点很近等都是渡河时的不利因素,凸显这次行动的危险。D.“一个农民苦涩地答”中的“苦涩”,包含了对庆爷爷牺牲的悲伤、愧疚,以及对敌人的愤怒。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沉落”“暮色苍苍茫茫”与李排长“晴朗起来”的心境形成对比,体现李排长对这次渡河行动取得成功有一定的信心。B.“隐隐的灯火”就像“狡猾的魔眼”,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敌人对河面的窥视,暗含李排长对敌人强烈的憎恶之情。C.“撕破夜色”化无形为有形,“新的力量”就是李排长和战士们想为庆爷爷报仇的激愤心情,刺激他们冲破黑暗,迎接新世界,D.文中多处为结尾部分庆爷爷的牺牲埋下伏笔,如“一个农民却很大意地答”“后边忽然传来爆炸的声响”。8.文章是如何塑造庆爷爷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人民文学》曾指出,杨朔小说《三千里江山》“主要的特点便是它在艺术上的真实”。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南京朱自清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出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注:画家石涛)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到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画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日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夫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有删改)文本二:现在谈朱自清的散文,一般人多是以他前期的作品为主体的。这原因很简单:“散文”本身就是情致的艺术,重个性,讲真情,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笔情墨趣”。朱自清总说他写的东西多是“无愁之愁”,是廉价的、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我以为这是“知己”之论。仔细琢磨他的作品,的确能感到潜流在文字底蕴中的那股淡淡的哀愁。《匆匆》中有“时不我待”的感怀,《背影》中有国哀家破的喟叹,《荷塘月色》中有伤时念旧的不安情绪,《南京》有“沧桑”之叹,《择偶记》有“命运”之感⋯⋯他的这种感伤、哀愁,既来自家境,更来自时代。(节选自刘锡庆《略说朱自清和他的散文》)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观赏的时候要注意去想象遗痕当时的情形。B.按照作者逛南京的经验,逛鸡鸣寺需要在摩挲中品味其幽古之味,而逛台城则需要进行悠然遐想,感受台城历史的风雨烟云。C.刘锡庆认为朱自清部分散文中“国哀家破”“伤时念旧”等情感“既来自家境,更来自时代”,可见其评价时采用了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D.刘锡庆认为散文要注重“笔情墨趣”,《南京》就有所表现,镌刻在胜棋楼下的朱自清给莫愁小像题的“仙乎仙乎”看似通俗,实则有艺术趣味。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用第二人称口吻来写逛南京的方式以及鸡鸣寺,既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又表明第一段所说实为自谦,反映出作者对南京的了如指掌。B.第四段两次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写玄武湖,包括以多年前的玄武湖衬托现在的玄武湖,用西湖衬托玄武湖,都突出了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C.最后一段引用诗句写雨花台,表明雨花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引用车夫的行话则使文章对南京的刻画注入了浓郁的生活、地域气息。D.文章语言朴实、灵活,作者表面说自己写的是旅行人的印象,实则善于抓住南京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致,用细致的笔法呈现它们的独特历史文化意蕴。8.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注重在语言上下功夫,请以第二段为例,从用词、修辞两方面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4分)9.同学们准备要以“莫愁湖之美”为主题拍摄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拍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①音乐特点(1分)②远镜头(1分)③特写镜头(2分)④视频解说(2分,不少于50字)6.D(“朱自清给莫愁小像题的‘仙乎仙乎’”理解错误。根据原文“若让我题”可知,“仙乎仙乎”题词是假设,没有真正付诸实际。)7.B(“第四段两次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写玄武湖”“都突出了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分析错误。此处是用了对比手法。从原文第四段“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的表述看,突出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的只有后一处对比。前一处对比表现的是现在的玄武湖空旷苍茫之感。)8.①用词精准,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写景。比如“酝酿”“一缕”“幽幽”“苍然”等,表现了鸡鸣寺的幽古韵味。②巧用比喻修辞。作者俯瞰玄武湖,将湖比作石涛(大涤子)的画作,写出了玄武湖明净荒寒的韵味。(每点2分)9.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①音乐特点(1分)柔和、舒缓、绵长、悠扬(情感色彩相近即可)(1分)②远镜头(1分)湖光柳色、楼阁掩映、长廊假山(1分)③特写镜头(2分)莫愁小像,面庞秀逸,衣褶柔活,眼波流转、顾盼生情(2分)④视频解说(2分,不少于50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湖光山色、水润柳长,所以有这样婉约的女子——莫愁,不亦宜乎!(2分,意思对即可)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寻路剡中徐海蛟“天姥山怎么去?”我站在大佛寺前一棵老梧桐树下问路人。明亮的早晨,梧桐阔大的黄叶上缀着露水,秋风一起,它举向空中的枝叶哗哗响着,摇曳出斑驳的光点。“喏,远处,这边,那边,还有那边……”顺着老先生的手,我的目光越过城市高楼,越过被晨曦打亮的楼顶,落到一抹黛色的隐现于云雾中的山上。二十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还未被世俗的习气浸染,心是简单的,胸膛里涌动着李白的诗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①我像入冬的飞鸟追随南方的气息,就是追随这样的诗句而来。“天姥山怎么去?”语气里的焦急,一定令老先生在心里为这份冒失感到好笑,但他脸上却透着平静:“小伙子,天姥山到处在,你已到了它脚下了。”我不明白,在这个叫新昌的小城,我路过的每家小餐馆、小旅店墙上都能读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天姥山本身,竟成了一座难以亲近的山?②它在唐诗里举目可见,又于现实中遥不可及?公元729年初冬,孟浩然坐在钱塘江上的舟中,时不时引颈眺望,问舟中旅人:“哪片青山才是越中的山?”这是个明媚的日子,江上风平浪静,一碧涵空。年逾不惑的孟浩然满身疲倦。那些年,他在长安的达官显贵的门庭之间穿梭,他写着谄媚的文章,他也发牢骚,时常地,他不仅困惑究竟为什么,这满身的才华无人赏识?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无望的追逐,而未能挤入仕途的窄门,孟浩然不禁萌生出回归的心绪,于中年时分回到山水怀中,做一个自然之子,在晚照与湖光中入定,大概是他人生数度追逐与失意后找到的退路。剡中有翡翠做的青山,有洁白的云朵,有云朵做的诗句。这是一个令人忘机之地,这是一个适合放下的地方。遍历世事的孟浩然放下富贵公卿,放下功名利益,也放下石块般压在睡梦里的欲望。公元731年,刚过二十岁的杜甫进入了长达九年的漫游时代。年轻的杜甫离开洛阳,顺水路下江南,途经淮阴、扬州,渡过长江……此行最后一个目的地却是剡中,最后遂他所愿,船沿曹娥江而上,到达上游剡溪,停泊在天姥山下。我禁不住想:年轻的杜甫也一定会像1260多年后的我这般问路人:“天姥山在哪儿?”他终于来到了江南腹地,来到谢朓、阴铿、鲍照、庾信诗歌里歌咏过的剡中、来到仰慕已久却未曾谋面的李白诗歌里出现的剡中。青年杜甫第一次长途跋涉至江南,这是一场身体的远游,更是灵魂的朝圣。许多年后,晚年杜甫卧病夔州,于客堂病榻上回望人生,脑海里依然回响着剡溪清澈的流水,回响着江上百鸟的啼鸣,他以颤抖的手写下那首《壮游》,写下“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诗句。寻路剡中,是年轻的杜子美试图摆脱庸常人生,探寻生命更开阔向度的旅行。剡中是地理上的剡中,也是杜子美朝圣路上灵魂的方向。而数年前,年长杜甫十一岁的李白,已先入剡中。③李白也一定会向当地人打听:“到剡中的路往哪儿去?天姥山在哪儿?”“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第一回来是在仲夏,从广陵乘船,由会稽上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派镜中流水,一路清新荷香,浙东山水给了远道而来的诗人以深深的慰藉,也令他的诗歌里葳蕤起一股南方水泽的气息。而剡中真正得名却在魏晋。刘阮天台遇仙,谢安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王羲之兰亭修禊……这些风雅典故都在剡中腹地里应运而生。谢灵运则在此地写下他杰出的山水诗篇,令自然的美意带上了文字的辉光。隐士、文人、高僧、商贾、优伶、官员……无数高人走到这里,给自然山水注入人文气象。剡中就成为往后隋唐文人心中的朝圣地。整个唐代,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贺知章、崔宗之、王维、刘禹锡、元稹、李绅、李德裕、崔颢、白居易、杜牧、贾岛、罗隐……这些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李白和杜甫的先后抵达剡中……寻路剡中,上追禹帝神韵,下寻谢灵运遗风,这是唐朝诗人群体的本心之旅,也是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逍遥游。人们不辞千里到达此地,既为了与江南山水相逢,又为了与过往的自我作别;为了抱另一些俊逸的灵魂,又为了重构新的精神殿堂。庚子年深秋,我又一次踏进剡中的土地,当地随行的工作人员告知我,此地就是天姥山。恍然间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曾那样急切地寻找它。④也才开始懂得大佛寺门前梧桐树下老先生的话:“天姥山到处在,你已到了它脚下了。”我恍然觉悟,这世间还有另一个剡中,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剡中,这世间还有另一座天姥山,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天姥山。世间的路千万条,而这条自钱塘江畔出发,溯剡溪而上,前往天台山的路,却是用诗歌写就的路,它通往自然山川,也通往幽微的人心。这条通往灵魂的路上,山水、书法、绘画、佛禅、茶道无不荡涤着千百年来身上落满尘埃的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开头部分,年轻的“我”第一次来到剡中,却不识得现实的天姥山,引出下文对与天姥山有关的诗人的描写。B.文章接着写孟浩然、杜甫、李白三位唐代诗人与剡中的关系,表明剡中的山水仅对唐代的诗人有重要的文化意义。C.文章又继续向上追溯到魏晋,讲述了剡中的文化意蕴是如何点滴累积而成,点明剡中这块土地对人精神上的意义。D.文章的最后作者再游剡中才恍然觉悟,这世界上有两个剡中,虚实结合,与开头第一次游览剡中呼应,构思巧妙。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入冬的飞鸟,把天姥山比作南方的气息,表现出对天姥山自然风光的热爱。B.句子②“举目可见”写出了唐诗中关于“天姥山”的诗句之多,“遥不可及”意为现实中的天姥山与诗中天姥山又有不同。C.句子③想象李白向人打听天姥山在哪里,与开头作者问路呼应,与想象中杜甫的问路呼应,使“寻路”成为文章的线索。D.句子④中“你已经到它脚下了”中的“它”既是指现实中的天姥山这座山,又指心灵中饱含文化意蕴的天姥山。8.“这世间还有另一个剡中,那是心灵和文化意义上的剡中”,结合全文分析这个“文化意义上的剡中”的内涵以及对人的意义。(4分)9.你想建议学校将下个学期的游学地点定为剡中,请给学校负责人写一封邮件来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条理清晰,说服力强,不少于100字。(6分)6.B【解析】“表明剡中的山水仅对唐代的诗人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中“仅对”错误,以偏概全。7.A【解析】比喻的本体、喻体判断错误,应是把自己追逐诗句(本体),比喻为入冬的飞鸟追随南方的气息(喻体)。8.内涵:从魏晋时期起剡中产生的风雅典故、谢灵运等留下的山水诗篇,(1分)和无数唐代诗人来到剡中留下的诗篇,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剡中。(1分)对人的意义:剡中成为隋唐文人心中的朝圣地(或者是孟浩然失意后的退路、给李白以慰藉、是杜甫朝圣路上灵魂的方向)(1分)可以在此拥抱另一些俊逸的灵魂,又为了重构新的精神殿堂。(1分)9.示例:尊敬的负责老师,我建议下个学期的游学地点定为新昌(剡中、剡县均可)。这里有巍峨的天姥山和蜿蜒清澈的剡溪,同学们可以在山水风光中陶冶情操。无数文人在这里留下典故和诗篇,同学们可以在此感受先贤的精神世界,品味典雅的诗词歌赋,相信同学们在此一定可以获得知识的升华和心灵的滋养,希望学校考虑我的建议。(能清晰表达出建议1分,有条理地说出2~3个理由且理由充分4分,格式准确,语言得体、流畅1分)辽宁省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赶秋彭学明一个回闪,一队人马往那条路上呼喊而去。又一个回闪,一彪队伍从这条路上踏歌而来。左边,是一路吆喝走着的少男少女。右边,是一路舞着长龙的少男少女。抬起头来。四面山顶,还是银锁银链银冠银圈匆匆而行的少男少女。一个民族唱歌跳舞尽情狂欢的日子。一个民族盛装打扮显示美丽的日子。一个民族交流感情寻根寻祖的日子。一个民族追赶爱情追赶收获的日子。湘西。苗乡。阴历七月初七、初八。很久很久了,这个民族从远古地带越过洪荒,辗转徙来。千辛万苦,千万里路,安居了,乐业了,却遭到了敌人的层层围攻。父母被杀害了,夫妻被拆散了,山林成了焦炭,田园成了荒草,房屋成了灰烬。巴贵当戎——这个民族的英雄,与敌人进行了九十九个日日夜夜的大搏斗后,在立秋的时候,联合九十九寨的男男女女,做了九十九台秋千架,搭了九十九个秋歌台,吹了九十九对芦笙唢呐,舞了九十九对龙灯狮子,赶秋!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缠缠绵绵的苗歌情话,热热闹闹的赶秋场面,逗引得敌人心神激荡,丢弓弃弩,都去赶秋。巴贵当戎与伙伴们立即取了暗器,内外呼应,关门打狗,全歼来敌。从此,为了忆念这位英雄,赶秋代代相传,年年相继,成了这个民族的骄傲,成了这个民族的重大狂欢节日。也是很久很久了,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苗族青年,英俊正直,倾倒了远远近近的所有姑娘,可无一人能够中意。于是他搭了秋千百架,让一百个寨子的姑娘小伙们于立秋这天荡秋千、赛情歌。赶秋于是多了一份爱情的憧憬、多了一份情调、多了男欢女爱的卿卿我我。四根木柱向天而立,数十块木板悬空而起,这就是几千年不变的秋台。一面面三角彩旗,装扮成秋天的各种颜色,于深山旷野里猎猎飞动。一只老虎,颓然倒在秋台,这是纸的,是一种象征,一种人类战胜自然、善良战胜邪恶的伟大象征。旁边的两排猎人,手持长矛、梭镖和弓箭,威风凛凛,剽悍骁勇,一脸的庄严与豪迈。秋台下的人们,针也似的密密插满了台下,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在山野响着。穿着古老苗服的一男一女,各抱着一捆连枝带果的水稻、苞谷、高粱和棉花,在秋台上跳跃鞠躬,报告一年的好收成。这便是秋公秋婆!——是秋天的使者,巴贵当戎与其夫人的理想化身。这扮演秋公秋婆的,是众推的德高望重者。立时,九眼铳轰然炸响,花灯花鼓、蚌壳龙灯,便在铳声中疯疯癫癫地舞向秋场四方。整个苗乡欢天喜地。而秋千上,则是赶秋节最为风流的歌男歌女。这一群荡秋千的少男少女,很轻盈,很潇洒,悠悠扬扬,飘向空中。先是自由对歌,一个在秋千上唱了,另一个坐在秋千上接;后是罚歌代荡,谁停在最上面荡不起来了,谁就得唱,这纵然倒了霉,可谁都愿意。出一回洋相要什么紧?倒一回霉要什么紧?歌声里可有几多悱恻、几多温情、几多燃着烈焰的眼睛?那姑娘又停在最上面了,红唇未开,先见千般娇情。你听:哪条山沟出泉水?哪个高坡出太阳?哪个寨子来的哥?肯不肯过我的河?屋后山沟出泉水,屋前高坡出太阳。不要问哥哪里来,妹吔给哥做双过河鞋。一来二去,歌里生出酽酽的依恋与相爱,两个对歌的男女双双走下秋千,情意相邀,去赶秋场。那剩下的,便顿生万般羡慕与激情,竞相登上秋千,让一颗心与自己的歌声高高荡起。来不及登上的,就干脆站在秋架下,你唱我和,我唱他应。广广阔阔的秋场上,立时摆出了百摊歌台,飞出万首情歌,造设千对情人。秋场上,熙熙攘攘的赶秋人,提着兽皮山鸡,挑了鲜蛋、鲜果来场交易。沿路陈列的首饰、银链,在风中听得见声音。贴壁而挂的花锦花带,展示着苗乡的智慧与色彩。摊摊点点的小吃小卖,如一张张风景画,新新鲜鲜地镶在这野山野地的野镜框里。这人山人海的夜晚,无论哪里,都不要怕。他们也一样,也是同样的兴奋,同样的激动,同样的目的。不管相识不相识,你都可以与她搭话、玩笑。在这样的时候,倘若你很勇敢却又不失分寸,那么你就很出色,你就会赢得一个姑娘永恒的感情与恩爱,可是,千万别挑花了眼,看中人家的媳妇,这时的苗乡人,媳妇比女儿金贵,你半根毫毛也动不得,否则你会遭到一顿痛骂,甚至一顿打,那才叫打得好咧!有灯的地方,你看得见灯下人影幢幢。无灯的地方,你看得见手电明明灭灭。有灯无灯,你都听得见歌。少男的、少女的、老爷的、老妪的,一首一首,通夜都唱。就在这抑扬的调子里,满山满山的苞谷壮了,一丘一丘的谷子黄了,一坡一坡的梨子熟了,一架一架的葡萄紫了,一树一树的枫叶红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讲述了苗族赶秋的历史背景及其至今仍具有的鲜活生命力,突出了这一民族习俗的传承性。B.赶秋台上的纸老虎和两旁的猎人,体现了苗家人民尚武剽悍的精神面貌。C.苗家人用歌声表达爱情,他们的歌曲率真热烈,表现了青年男女自由奔放的爱情观念。D.赶秋人带来的交易物品也在这样的场景中竞相展示,这是赶秋这一习俗的现代转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秋台上、秋千上、秋架下、秋场上等不同方位全面描写了赶秋的热闹场面,空间极为开阔,且调度得当。B.文中男女对唱的歌词采用问答的形式,表达青年男女深沉内敛的情感,极具民歌特色。C.文章开头采用两组整句,展现了赶秋的少男少女活泼欢快的状态,渲染了热烈喜庆的赶秋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文章在选材方面侧重于群像描写,不突出某一两个具体的人物,这与文章表现的湘西苗家风俗特点有关。8.文中关于巴贵当戎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语言是文学的第一粒金丹”,优秀的作家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请谈谈这篇文章体现出的语言特点。(6分)6.D(“这是赶秋这一习俗的现代转型”说法有误,文章中赶秋原本就包含展示收获、交易物品的内涵,没有说是现代社会才有的。)7.B(表达青年男女深沉内敛的情感”错误,这首民歌表达的情感比较直白,“给哥做双过河鞋”表达十分明确。)8.①交代了赶秋节的来历。赶秋是为了纪念巴贵当戎这位民族英雄。②表现了苗族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致的性格特点。巴贵当戎团结了所有苗族人,不畏艰难,共御外敌,取得胜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历史性和知识性。(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9.①运用大量重章复沓式的句子,同样的内容反复出现。如开头对赶秋队伍的描写、反复说“九十九”、少男少女的情歌等,渲染了欢快、热闹的节日气氛,强化了音韵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②在以第三人称描述场景之余,又采用第二人称抒情,无形中将读者也带入赶秋氛围,让人如临其境,很有感染力。③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叠词,如广广阔阔、摊摊点点、新新鲜鲜、一丘一丘、一坡一坡、一树一树等,情感饱满,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每点2分,要点明确1分,结合相关内容阐述1分。)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月黑夜杨朔火轮般大的太阳沉落后,暮色苍苍茫茫地袭来,李排长的心境却相反地晴朗起来。他不再担心敌人的侵扰。过河的事,庆爷爷一手包揽,预先便把事情铺排妥当。不走桥,而用船渡。但想安全地突过这道封锁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走漏一些儿消息,敌人决不肯轻轻地放过。李排长从腰里掏出粮票草票等,要算还这一天人马的吃食费用。庆爷爷推开他的手,再三地拒绝。李排长霍然醒悟了:这是敌区,如何能用粮票,便要付钱。老头子笑道:“嘿,你想错啦!咱们照样缴公粮,连据点还有人甘心情愿偷着送呢。咱是想:同志们轻易不来一趟,吃点饭还不是应该的。”结果,李排长还是把粮票等付清了。二更天光景,大地睡去了。生长在大地胸膛上的人类却在展开保卫土地的活动。庆爷爷一定要亲身送他们渡河。李排长以为他的年纪高,深夜露水很重,怕他招受风寒,百般阻止他。老人更加不肯。庆爷爷惯常倚老卖老,但假若旁人说他老时,他可决不服气。他会握紧拳头,伸直强壮的右胳膊,瞪着眼说:“别瞧咱老,五六十斤的小伙子叫他坠着打提溜,还不算事!”渡河的地方离据点仅仅十来里路,隐隐地可以望见那边的灯火。李排长一群人到达河边时,庆爷爷早就派来一些农民等候着。堤上放着两盏马灯,照见那些汉子,有人很响地拍着大腿。杨香武低声叫道:“吹灭灯!还怕敌人看不见?”一个农民却很大意地答:“不怕,鬼子黑夜从来不动。”随手只把灯苗捻小。滏阳河平静地流着,很黑,很深,水面闪着一层油光。两岸十分静悄,只听见各色各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51-2024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指南
- GB/T 29301-2024静电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用鼓粉盒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投资入股及品牌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协议书范本3篇
- 2024甲乙双方就新产品研发项目所签订的技术秘密保护合同
- 2024版合作社商用物业租赁协议范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能源公司股份代持与能源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4辽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
- 2024版场地租赁协议书模板
- 二零二五年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合同3篇
- 供销合同(完整版)
- 二零二五年企业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合同样本3篇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1000只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劳保用品安全培训》课件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2024院感年终总结报告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04S206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