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A、关注现实B、细节真实C、反映本质D、排斥理想E、反对虚构2.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3.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4.艺术真实5.作者死了6.(王士禛的)“神韵”说7.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8.文学的通行含义9.与戏剧相比,电影最大的优势是获得了高度的时空自由。10.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11.叙述者与接受者12.叙事学13.谢榛的“情景”说是主张()。A、情景交融,主客体之间达到完全的融合统一B、情为主,景为附庸,二者不能融合混淆,模糊不清C、诗的主题思想应以情景衬托显现D、先情后景,以情觅景14.情节15.谈谈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法16.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情感抒发与日常情感的自然流露有何不同?17.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18.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经读者阅读后形成的“第二文本”是读者审美再创造的结果,这种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再创造的表现在:()。A、填空B、想象C、对话D、联想19.劳动说20.叙事2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22.文学的审美含义23.什么是文学的叙事24.简述文学发展中革新与创造的表现。25.何谓独白?26.体验说27.文学意境的特征28.文学批评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9.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有哪些特点?30.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A、自由诗B、抒情诗C、格律诗D、叙事诗E、哲理诗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B,C2.参考答案: 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3.参考答案: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4.参考答案: 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5.参考答案: 写作活动中作者个人不过是一个语言活动的载体,真正制约着作者写作的乃是语言本身。6.参考答案: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王士禛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王士禛神韵说的中心就是说的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法问题。诗歌创作都面 临着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能作全面地精细的刻画,而应该如画龙只画其一鳞一爪,如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通过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可以表现龙的整体风貌和无边的山水景象。这就是所谓的“镜中之月,水中之花,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样的作品也就是有“神韵”的作品。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清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远指的也是一种玄远超越的精神。清重在景物之描绘,远重在情感之抒发7.参考答案:指抒情作者为创造审美化的抒情话语而采用的特殊用语方法。常见的抒情话语修辞方式有比喻、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8.参考答案: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9.参考答案:正确10.参考答案: 因为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中。11.参考答案: 叙述动作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即“讲”的人(叙述者)和“听”的人(接受者)。叙述是个双向的活动:一方面叙述者在讲述,另一方面在接收故事的信息时读者产生预期的反应。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的差异性,会形成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12.参考答案: 指20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等形成的叙事理论。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普于1928年发彪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31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叙事学。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15.参考答案: 人格三分法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发展的最初阶段,是生而有之的本能的内驱力,它是无意识的,完全根据快乐原则发生作用;它是被压制了的真我;自我:作用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遵循现实原则,限制和压抑本我的要求,是现实的我;超我是人所特有的对本能的抑制力,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是理想中的我。16.参考答案: (1)就其内容来说,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情感抒发是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组织,从而赋予它一定的形式,进行表现的。而日常情感没有经过理性的处理,只是一种感性的、纯自然状态的表露。 (2)就其阶段来说,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情感抒发是日常情感自然流露的更高级阶段,文学抒情的创造者不仅要将心中的日常情感流露出来,还要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一定的抒情话语来表现情感,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式。 (3)就其作用来说,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情感抒发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而日常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是人的内心活动的直接传达。17.参考答案: 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者通过对她的描写,告诉了我们许多仅属于林黛玉的确定的特征:她是林姑妈的女儿,宝玉的表妹。她不是一个丑陋的、健壮的、愚笨的姑娘,而是一个美丽的、聪慧的、纤弱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这些都是确定的。但是林黛玉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样貌,怎样的气质神韵,作者的描写又是极不确定的。尽可以让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补充和创造。这种效果可以造成文学形象特有的朦胧的神韵。 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但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由文学形象不确定性所留给读者的想象的余地,更能使读者在想象和再创造中获得愉悦,从而使文学形象更富于魅力。18.参考答案:A,C19.参考答案: 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在史前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从而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而舞蹈动作中多以采集种子等劳动活动为反映对象。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劳动动作、劳动号子的呼喊、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和节奏)统一在一起的反映。20.参考答案: 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21.参考答案: 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去认识。从文学活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看,有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有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有有害的文学活动。对于有害的文学活动,理所当然应该加以排斥。从政治思想性质看,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的文学活动,有某种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文学活动,有不同色调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文学活动,有并无明显政治倾向性的、以写山水花鸟为主的文学活动,有时也可能有政治反动的文学活动,对后者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加以反对、批判和禁止。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看,自然也有高低、粗细、文野的不同层次。总的来说,我们主张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22.参考答案: 即狭义的文学。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23.参考答案: 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叙事的特征有二: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24.参考答案: 文学遗产是前人根据他们对彼时彼地的生活的审美体验而创造出来的,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会对后代的文学发生一定的影响。后代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文学遗产中吸取养料,继承前人的传统,学习和运用已有的技巧和语言。同时,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又应当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因此,在文学的发展中,继承与革新应当是辩证的统一。伟大的作家总是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学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不朽的文学作品来。它的表现: 第一、从作家的创作来看,文学的生命在于独创,作家要想使其创作永葆青春,除了要善于继承前代的文学传统外,还必须要不断地开拓和创新; 第二、从具体的文学文本的演变来看,革新和创造是文学深化、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5.参考答案: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26.参考答案: 读者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再创造,“文本一定要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对话关系,才能成其为审美对象,这才是真正的作品。27.参考答案: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28.参考答案: 1.评价文学作品,引导读者消费。 2.总结创作经验,提高作家的文学创作能力。 3.研究新的问题,推动文学理论本身的发展。29.参考答案: 第一,在艺术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材料。 第二,在艺术思维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艺术思维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作家的感情活动。30.参考答案:B,D,E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审美关系3.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4.文学价值作为交流活动5.小说6.媒介优先7.舞台演出对剧本写作有些什么限制?8.有哪三种叙述视角9.有我之境、无我之境10.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是()。A、是否能塑造人物形象B、是否能唤起读者的美感C、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D、是否具有可视可读性11.语言学批评12.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3.辨析题: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恩格斯说: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4.把握隐含读者的概念?15.主导性与多样性16.“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出自()。A、《乐记》B、《说文解字》C、《文心雕龙》D、《毛诗序》17.辨析题,有人认为,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作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8.文学材料19.作品的叙事本身就是在时间过程中完成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A、故事时间B、叙述时间C、阅读时间D、讲述时间20.艺术直觉21.“诗言志”22.什么是隐蔽叙述者?23.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金色笔记》的作者是()A、多丽丝·莱辛B、奥尔罕·帕慕克C、高行健D、塞缪尔·贝克特24.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25.何谓文学发生论中的巫术说?26.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具体表现文学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和()。A、人物形象B、表现手段C、故事情节D、语言技巧27.把握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28.精神分析学的大家有()。A、弗洛伊德B、巴甫洛夫C、荣格D、列维-斯特劳斯29.关于艺术的起源教材中一共讨论了()假说。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30.情节和故事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1)主题的不确定。 (2)形象的不确定。 (3)情节的不确定。 (4)语言的不确定。2.参考答案: 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与客观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然不同的精神上的喜悦和快慰。3.参考答案: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或者属性。文学的文化价值是文学属性中最为古老也最为现代、最为深厚也最为广泛的属性,一般地说,文化价值是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的价值属性,因而它大于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多方面的,除了认识和审美外,最常见的是通过阅读某一部文学作品,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的风俗、民俗。文学作品中所包括的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价值等内涵,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在纪实性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最为丰富。4.参考答案: 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文学交流自文学产生之日就一直存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文学接受的一大特性就是自律性。自律性是指接受主体(读者)对特定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反映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并且是自愿的投入到文学作品的世界之中的。正是从文学自律的意义上,主体才可能在自由心境的基础上获得多样化的感受,从而促进文学接受的丰富性。也正是由于文学接受的自律性和丰富性,也才为文学交流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对话机制,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艾布拉姆斯所论述的文学的四要素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也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浑然一体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们是相互交流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也决定了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5.参考答案: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的虚构作品。6.参考答案: 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7.参考答案:舞台是一个有限的、固定的空间,这就给表演的时空转换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所以表演的内容和方式都必须适应舞台这个有限的空间。写作剧本时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故事和场面才能搬上舞台;怎样才能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故事情节的发挥变化;不能在舞台上演出的内容任何通过对话来交代,等等。舞台表演必须当着观众的面直接演出的,具有一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剧本的长度必须适应观众接受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限的演出空间要求戏剧叙事必须相对集中,戏剧的矛盾冲突要集中并发展迅速,无法在舞台上直接表演的内容可以利用人物间的对话来补述。8.参考答案: 第三人称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这种“全知全能”式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第一人称叙述也叫内在式焦点叙述,作为叙述者兼角色,“我”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但叙述往往带有主观性;第二人称叙述不过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叙述者虽然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实际上仍是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在实际作品中,这三种叙述视角并不一定是不变的。9.参考答案: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关于意境的分类方法。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花草与鸟儿因人的心情而有了泪与惊,这就是“有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无我”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并不是没有情感和倾向。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 语言学批评是伴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界发生的一次语言学转向,以语言问题来取代原来的理性问题的批评模式。它的出现与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密不可分的。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等派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强调作品的意图只需从其内部去寻找,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构成形象、形成结构的重要因素。12.参考答案: 建立在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是它的最一般的社会属性。13.参考答案: 其反映了恩格斯在人与环境关系上的看法,显示了他对社会环境内涵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恩格斯强调了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促使他们行动的原因,所以如果不能充分表现社会环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与行动将失去可以理解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又用典型环境这个概念,揭示了规定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社会环境本身的丰富内涵。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包括两个层次,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是指必然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揭示社会环境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在于,如果说在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中,人们还可能受到各种个别的、偶然的和暂时的因素的影响,有可能掩盖人的生活环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话,那么,对具体环境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脉络的把握,却能够使人洞悉被偶然现象所掩盖的实质,发现具体生活环境中那些细微变化的社会意义。恩格斯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阐释,从根本上揭示了典型人物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们显示了人性和人生必然要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普遍意义。14.参考答案: 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15.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 不对。创作主体有相应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体现为受动性和能动性。受动性指的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他的创作一般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同样具有能动性,即创作主体既要受到时代、社会的限制,又有其个人的主动性,体现了创作主体能动性的一面。这种能动性表现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作家还是可以根据其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趣味、生活经验,来选择他所要表现和能够表现的生活、主题、题材和体裁,还可以选择他所熟悉的艺术技巧和方法。即使时代、社会、传统的影响,也要经过主体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将作家说成一个纯粹的被动接受者是片面的。18.参考答案: 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19.参考答案:A,B20.参考答案: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21.参考答案: (《尚书.尧典》首先提出)《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与文以载道构成两条并行不悖的理论线索。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思想情感。22.参考答案: 隐蔽叙述者界于缺席叙述者和公开叙述者二者之间,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事者声音,叙述者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存在,叙事文本中的间接引语往往就是这种隐蔽叙述者的存在方式。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 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对文学性质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当中。马克思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0课 和家人在一起教学设计 未来版
- 极简商务计划总结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5课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半年工作总结与数据分析报告
- 18 旅游节(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 2025IDEAS毕业答辩模版
-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课文3 11 项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个人代持股协议书7篇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 Part A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专题04-完形填空2023年高考英语三模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八省专用)-(原卷版)
- 物理治疗学(人卫三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湖北省黄冈八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道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 花粉购销合同范例
- 柑橘品种改良研究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劳务派遣信息管理系统
- 无人值守道闸运营方案
- 极地安全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