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二者紧密相关

这里所谓的官学,是指周王朝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教育制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也包含平民百姓。官学主要以《诗》《书》《礼乐》为教授内容。官学的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创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都说明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三年则大比,而兴贤者、能者。”(《周礼》)“选士”制度促进了人才培养,同时也促进了民间“兴贤”“兴能”良好风气的形成。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

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子曰:‘吾闻之,学在四夷。’”而私学的兴起延续了官学职能,先秦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局势下,主张君子“文”“质”兼备,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过,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

首先,从培养目的来看,官学追求的“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儒家将其延续下来并使之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述中皆有体现。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德概念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官学主张“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政治活动中的宴会饮酒、朝聘祭祀、诸侯盟会无不渗透着《诗》《礼》精神。

再次,从“兴贤”职能来看,官学通过“大比”之制,为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官学下移后,士人的入仕往往借助师长的荐举得以完成,孔子“使漆雕开仕”(《论语公冶长》)等。这些通过师长举荐的士人,否则绝无入仕之可能。

总之,周制官学注重“德行”“道艺”的培养,在周室衰微、官学下移后,孔子开创的私学继承了官学的核心理念。先泰儒家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

(摘编自马爱菊《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二者联系紧密,官学后来严重失能

B.儒家所提倡的君子观念与周朝的官学有着传承关系,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

C.在先秦儒家的理念中,君子要“文”“质”兼备,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达到的。

D.士人在官学与私学中入仕的途径不一样,前者靠“大比”之制,后者靠师长的荐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阐述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明确指出“君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从培养目的、教学内容、“兴贤”职能三方面阐释孔子等儒家的理念与官学的关系。

C.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论证了先秦时期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共通性。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文末指出先秦儒家君子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选士”制度有利于周朝行政体系的人才保障和民间“兴贤”“兴能”风气的形成。

B.文章从历史发展脉络这一维度,论述了君子自先秦到现在都具有同一内涵,没有变化。

C.官学对师资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私学则没有此要求,在传授者的选取上比较随意。

D.战国时代只有儒家才会对弟子的“德行”“道艺”有所要求,最后师长认可才会举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于有机体的全部基因都遗传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辈,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倾向于拥有那些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这些有机体天生便拥有成为祖先的本事,它们善于生存繁衍。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体倾向于遗传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构建出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一具积极工作、不停努力成为后代祖先的躯体。这就是鸟儿如此善于飞翔,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孩子的原因。因为所有人继承的所有基因,毫无例外。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能力成为后代祖先的有机体。

关于上一段落,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方式。有人认为,当祖先成功繁衍,超越了它们从父母处获得的基因。它们的成功对基因发挥了某些作用,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后代如此善于飞翔、遨游、求偶。错了。基因不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除了某些非常罕见的随机错误之外,基因根本不会发生变化。并不是成功塑造了优秀的基因,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丝毫的影响。生而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因此,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与优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个躯体之内,闯过一两个世代的过滤。但是,不能只靠运气。在数千个连续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优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信息经由躯体,对躯体产生影响,却不会受到躯体的影响。基因本身不会融合,只有基因带来的影响会发生融合。基因本身带有一种稳如磐石的完整性。当继承到下一代的时刻到来,要么不进入。父系基因和母系基因不会融合,而会彼此独立地进行重组。你体内的某个基因要么来自父亲,这个基因也来自你4位祖辈中的一位,来自你8位曾祖辈中的一位且只有一位,一个繁殖种群的所有基因都是彼此的伙伴。短期来看,基因存在于个体之内,令其善于以该物种选择的特定生活方式生息繁衍,才能穿越漫长的时间长河留存下来。为了生存(同一条河)的其他基因合作。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必合作,至少是不必紧密合作,任一物种的所有成员体内都流淌着同一条基因之河,某一物种的全部基因要准备好成为彼此的好伙伴。当现有物种分裂成两个不同物种时,基因之河会出现分岔。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物种形成(specialtion),两条河流便会各自独立,各自流淌,渗入沙地。在河岸的限制之下,河水通过有性重组,污染到其他河流。在物种分化之后,两套基因便不再彼此为伴。它们再也不会在同一具躯体之内相遇

物种为何会产生分化?是什么启动了基因的漫长告别?又是什么促使一条河流产生分支,形成渐行渐远、永不交汇的支流的?具体原因饱含争议,但无人质疑的一点是,而基因的重组发生在活生生的躯体之中。躯体会占用空间中的某个位置:北美灰松鼠如果有机会遇到英国灰松鼠,也许有能力与之交配繁衍,虽然在假设的条件下,两队基因仍然有能力在恰当的时机成为好伙伴,虽然这次告别目前来看并非无可挽回。再经过数千年的分离,两条河流就可能过于疏远,它们也不再有能力交换基因。这里所说的疏远,并非指空间上的疏远,几乎可以肯定与灰松鼠和红松鼠的分离有一定的关联。后者之间无法实现异种交配。在欧洲的某些地方,灰松鼠和红松鼠的活动范围有重合,很可能有时还会因为抢夺坚果而彼此敌对,但它们已经无法交配,也就是说,它们的基因不再适合在同一具躯体之中彼此合作。许多世代之前,它们在地理上产生了分隔,也许是隔了一条巨大的山脊,最终则演变成了大西洋,而它们的基因组合也愈加不同。地理上的分隔致使往日的好伙伴变成了水火不容的敌对者。水火不容的局面进一步深化,命中注定渐行渐远。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人类祖先和大象祖先在久远的过去互道的永别上,发生在鸵鸟祖先和蝎子祖先的永别上。基因之河是一条DNA之河

(摘编自理查德道金斯《基因之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机体倾向于从祖先身上继承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这些基因后来也不会得到提升。

B.有机体个体基因有优劣之分,拙劣的基因很难有与优秀的基因被后代继承的同等概率。

C.“这个基因也来自你4位祖辈中的一位”中的“这个基因”是指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基因。

D.认为,北美和英国灰松鼠的基因不能成为好伙伴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不会再融合。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2段的内容看,当事物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时,有些人习惯性地依据结果进行推断

B.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任何的影响,这是由于基因本身除随机错误之外,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C.分岔后的基因之河不会污染其他河流,主要是因为物种的基因在分化后彼此相容的能力已经疏远,再不会在同一个躯体内相遇。

D.从物种的分化过程可以看出,偶然发生的空间分隔可能会引发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后就会无可挽回地形成永久的物种隔离。

(3)文中“基因之河”这一比喻,体现了基因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老卢是西西的舅舅,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

③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

B.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

C.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

D.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

(2)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

(3)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自疑。秦人笑之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行。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太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宜也。

(选自《四库全书》本《宋文宪集》,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大夫因不得B其情C进于上卿D瑕E瑕F客之G问之H如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予笑也”与“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一样,在古代汉语中都属于同一类特殊句式。

B.“是非子所知”的“是”的意思是“这、这些”,与《归去来兮辞》中“觉今是而昨非”的“是”的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C.“王趣见”中“趣”通“促”,意思是“催促”,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

D.“牲”,主要指家畜,包括牲口、牲灵、牲畜等。“牺牲玉帛”中的“牺牲”特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点明尊卢沙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而他自己却不觉得,还自信满满地说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

B.面对楚大夫的提问,尊卢沙非常生气,认为他的想法不应该是楚大夫能知道的,他更显生气。

C.楚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当楚王听到上卿瑕的汇报后,催促赶快与之见面,仍然重用了他。

D.认为,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因为追溯历史发现用弄虚作假来进行欺骗的人,没有好结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②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雨花台①

魏禧②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③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①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距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不愿出仕满清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②魏禧,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交代了诗人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不屈之气。

B.“可堪翦伐到园陵”一句,既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C.颈联中的“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牛羊践踏皇家园陵的景象,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

D.“冠盖雍容半旧卿”是说园陵里有一半的前朝雍容的官员,在异族入侵后的悲惨遭遇,表述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

(2)有人评价魏禧的诗歌多抒写故国之思和国破之悲。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国破之悲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声摹声”是白居易《琵琶行》的一大特色,文中以珠玉之声形容清脆的乐声的一句是“”,以鸟啼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一句是“”。

(2)《离骚》中表现当时世俗败坏,人们歪曲事实、把取悦于人作为法度的两句是:“,。”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叫夏历。它是阴阳合历,闰年13个月,19年7闰。又据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含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经常观察日月星辰。古人观测日影的工具叫“土圭”。由于人们把自然现象看成是神秘难测的东西,因而连测日的土圭也受到敬重,后这个成语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食不厌精”表示饮食讲究,“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杀鸡为黍”表示殷勤待客等,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鼎,是我国古代炊器,又是盛熟牲的器具。它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两耳三足。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世纪宝鼎”,并显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文化。

成语拂袖而去、袍笏登场、被褐藏辉、长袖善舞、荆钗布裙、金钗换酒、巾帼英雄等,又都跟汉民族服饰文化有关。丝绸在我国很早就是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丝织工艺的不断发展,于是就有了“绫罗绸缎”这个成语,它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或用精美丝织品制成的服装。丝绸服装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我们便可以了解着装差异反映出的贫富差别。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_______。“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丁是丁,卯是卯

B.驴唇不对马嘴

C.眉毛胡子一把抓

D.路归路,桥归桥

(2)请根据画横线句子的内容,给“鼎”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

(5)针对上述语段的内容,在文章开头,写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并引出下文,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饱受十多年战乱之苦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和夫人阿斯玛在杭州出席亚运会开幕式后,到灵隐寺参观。一位中国女游客赞美总统夫人说:“总统夫人,你好美丽!”总统夫人却回答说:“你们有一个美丽的国家。”总统夫人阿斯玛的回答

针对上述材料中总统夫人的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C.“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达到的”错误,根据原文“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是能达到的。

故选C。

(2)C.“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错误,“三年则大比、道艺、能者”为引用论证,更重要的是“选士”的观点。

故选C。

(3)A.正确。

B.“君子自先秦到现在都具有同一内涵,没有变化”错误,实则与先秦儒家理念不甚相符”的信息可知。

C.“而私学则没有此要求,在传授者的选取上比较随意”错误,孔子对弟子的“道艺”有要求,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担当私学的传授者。

D.“只有儒家才会对弟子的‘德行’‘道艺’有所要求”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没有说“只有儒家……”。

故选A。

解析:

(1)C

(2)C

(3)A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1)D.“不会再融合”说法错误,文中说“基因本身不会融合,应该是“不会再合作”。

故选:D。

(2)D.“就会无可挽回地形成永久的物种隔离”说法错误,条件过于绝对,而基因的重组发生在活生生的躯体之中”可知。

故选:D。

(3)①基因具有继承性。由“《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而非血肉之河,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基因本身带有一种稳如磐石的完整性,某个基因要么进入后代的体内,基因充满着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DNA,在世代间过滤继承。

②基因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由“为了生存。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至少是不必紧密合作,基因之河会出现分岔,物种形成(speciation)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两条河流便会各自独立,直到逐渐干涸。在河岸的限制之下,不断混合再混合,污染到其他河流”可知,同一条河流的同——物种基因彼此合作,污染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之河。

解析:

(1)D

(2)D

(3)①基因具有继承性。基因充满着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DNA,在世代间过滤继承。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但河水绝不会涌出河岸。

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画线部分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部分,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叙述视角的能力。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述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

(1)C.“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错,并不是体现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西西再次体会到舅舅曾经的不易。

故选:C。

(2)①“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西西盘下一家饭店。虽然他是出资人,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详略得当。

②“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真实。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突出主题。

(3)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五年不离不弃。

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一个是歌手,难能可贵”“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常年跑调。

③从“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

④从“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虽然他是出资人,“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又能让他自由歌唱。

解析:

(1)C

(2)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

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突出主题。

(3)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

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

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

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综合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文言句式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画线部分有“大夫”和“瑕”作主语,其中“不得”“进”分别作“大夫”的谓语,所以在“情”“瑕”“之”后断开。译文: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

(2)C.“意思相同”有误,根据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取向”。

故选:C。

(3)B.“面对上卿暇的不同问题时”错误。原文“瑕客之,意思是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可见。

故选:B。

(4)①鄙夷:轻视;康:使动用法;姑:暂且,做老师,怎么样,不以千里为远。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其他事不敢多问?

②使:假使;即至:马上到来;未久:不久,尊卢沙或许可以稍稍实现他的狂妄,这也是不幸的了。

解析:

(1)CEG

(2)C

(3)B

(4)①先生不轻视我们这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其他事不敢多问?

②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尊卢沙或许可以稍稍实现他的狂妄,这也是不幸的了。

参考译文: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并且习惯于此而对自己深信不疑,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于是。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尊卢沙说:“千万不要拘捕我。”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这偏远的国家,将使我们的楚国强盛,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怎么样!”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尊卢沙更加恼怒。瑕唯恐楚王怪罪。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西面有秦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陈列着珠盘玉敦,誓不相见,将要渡河?”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楚国还不强盛的话!”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尊卢沙说:“这是不能够用虚而不实的话向您陈述的。”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不久晋侯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到达,召见尊卢沙让他定退敌的计策,说不出话来,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最好的办法。”楚王大怒,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足以招惹祸患;偶尔想讲。

在我看来:战国时候,不着边际。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尊卢沙或许可以稍稍实现他的狂妄,这也是不幸的了,假借虚假的本领来糊弄欺骗人的。既然如此,并非是不幸。

在测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测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及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分析表现手法。

(1)D.诗句理解错误。“半旧卿”三字,在异族入侵者面前卑躬屈膝,摇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

故选D。

(2)①直抒胸臆。“谁使山河全破碎!”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战火遍地,表述了诗人对国破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

②借景抒情。“悲风日夜起江生”悲风猎猎。描写了凄风悲号、日夜不息的景象,以景结情。

③对比。“牛羊践履多新草,大片春草变狼藉,半是旧官显骄横,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侧姿求媚。“多新草”与“半旧卿”,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通过对比。

解析:

(1)D

(2)①直抒胸臆。“谁使山河全破碎”?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刻骨仇恨和国破的悲痛之情。“悲风日夜起江生”一句、江水痛哭,含蓄委婉地表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多新草”与“半旧卿”,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通过对比。

译文:

四十年来,脚穿麻鞋。满目破碎?一腔悲愤!牛羊践踏,车马驰骋。暮色苍茫,悲风猎猎。

赏析:

《登雨花台》是清朝诗人魏禧创作的一首七律律诗。该诗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这些情感又集中于明代开国皇帝的陵墓被践踏翦伐这一具体事物的景象之上,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后写景,后写景则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要尽量了解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解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解释。解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本题考查识记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学生除了记忆掌握易错字外,对文章或诗歌的内容、写法、情感等也需要理解运用。

故解析为:

(1)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重点字:莺)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重点字:竞)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重点字:裳)

《琵琶行》名句辑录: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三、语言文字运用

7.(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相关概念下定义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取关于概念的关键信息,用简洁连贯的语言下定义,注意要符合下定义的格式及字数要求。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4)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形容对事认真。

牛头不对马嘴:用来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路归路,桥归桥: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语境有“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应填“丁是丁。

故选A。

(2)首先确定句式:鼎是我国古代的器具。

再筛选剩余信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作定语修饰器具。

时间:盛行于商周;材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两耳三足。

整合以上信息得出解析:鼎是盛行于我国商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

(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并”不合逻辑,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

二是“灿烂历史”搭配不当,把“灿烂历史和文化”改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4)此处对应前文“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应为“还……”,就会不合礼制”,应填“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

(5)题干的三段文字都是围绕成语展开,第一段,后这个成语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第二段,“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

第三段,“成语拂袖而去、丰富的装饰,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

文段综合阐明成语的来源和作用,阐述了成语来自中华五千年生活的积淀、典型地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多角度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解析:

(1)A

(2)鼎是盛行于我国商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

(3)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世纪宝鼎”,以显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4)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

(5)中华历史文化历经五千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通过成语。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四、写作(60分)

8.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