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一、整体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一定信息化设备的县一中高一年级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但所学还是不够深入,对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本课内容从资产阶及民立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方面入手,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入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利用预习和多媒体知识梳理教科书基本内容,熟悉相关史实。其次,通过补充图片,文字材料,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有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爱国热情。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因素可能尚未完全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其背后的局限性,这些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点拨和讲解。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发散思维还不够,无法深刻地去探究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因此需要老师运用一定的材料、图片等信息,指导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脉络,学会运用历史史料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从宏观来看,本单元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上承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的企图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戊戌变法,下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主张民主、科学、力图通过思想改造挽救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中观来看,本课隶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本单元既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延续;同时也为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单元共包括第19课“辛亥革命”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两课内容。这两课在内容编排上按照时间线索展开,第19课主要勾画了辛亥革命展开的过程并分析了其历史意义;第20课讲述了中华民国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表现,两课之间构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从微观来看,本课内容的编排主要分为三个子目:其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其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其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时序性。在第一子目中,教材按照阶级性质分别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努力;在第二子目中,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展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在第三子目中,教材言简意赅地阐释了辛亥革命的意义、性质和历史局限,以上便是第19课“辛亥革命”的全部内容。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史料,能够了解晚清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处境,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体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报国热情。(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通过运用文字图片资料和多条历史事件时间轴,能够再现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现历史真实。(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能够对三民主义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并理解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星海革命的历史意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min)放映《辛亥革命》电影2分钟片段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反映了一代人励志救亡图存的奋斗群像,其时代背景如何?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革命?这场革命又让人们挣脱了什么样的枷锁和桎梏?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引发学生兴趣,聚精会神观看电影片段后并思考什么是“辛亥革命”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初步理解“辛亥革命”,由此引入课程主题。讲授新课(36min)材料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周易》“夫革命以垂统,帝王之美事也。"《晋书·礼上》“我不敢知日: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尚书·召浩》利用《周易》、《晋书·礼上》、《尚书·召浩》等史料,解析中国古代传统主流革命汤武革命范式,从革命主体、正当性基础、革命方式、革命归宿等几个角度归纳汤武革命的内涵。师:那么,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革命有什么区别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新政简要介绍清末新政的措施,从“新的革命主体”、解读与分析,“新的革命观念”、“新的革命形势”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思考清末新政对革命发展的客观影响。讲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补充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详细讲解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引导学生讨论三民主义的内涵。师:“清末新政是一场清政府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进行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材料二:呈现19011905年间“革命”文章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局中革命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区别。师:“请学生阅读书本,梳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分析同盟会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在革命主体、正当性基础、革命方式、革命归宿等方面同传统主流革命观的区别。预备立宪革命的高潮奏响了清政府的丧钟,手忙脚乱的清政府为了挽救自身的命运,组织了一场“预备立宪”的闹剧。材料三:展现预备立宪运动中皇族内阁成员的合影及身份信息表并提出问题:预备立宪运动的本质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作答后给出答案,即满清贵族为平息舆论,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假立宪,以此解释为何在清朝末年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师:“清政府的操作不但没能挽救自身及国家的命运,反而是为自己坚实地打制了骨灰盒。最终革命势力不断扩大,革命党人走向了组建政府的道路。”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保路运动材料四:保路运动形式发展变化图带领学生了解保路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通过地图向学生阐释保路运动对辛亥革命爆过,在头脑中构建武昌起发所起到的导火索的作用。武昌起义材料五:武昌起义形势变化图结合地图介绍新军的起义过程及其后续在南京创立中华民国、建立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等系列基本史实。南北议和呈现现袁世凯与孙中山南北对峙的材料《南北对峙形势图》以此为基础概述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之间的对峙与和谈,由此介绍清帝溥仪退位、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等基本史实。中华民国的建立讲述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清帝位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请学生结合史实和史料分析新旧政权的区别及缘何清帝令袁世凯组织政府,通过归纳《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政治主张,分析其性质、目的和意义。临时约法武昌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又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材料六: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分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育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录整理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师:“阅读这些条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条文分别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结合课本,该法的颁布有何意义?”(原则:主权在民、责任内阁、三权分立;意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出示材料,学生自主归纳意义: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局限:(结合前面的分析进行总结)辛亥箪命影响范围有限;未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思考中国古代革命的共同特征,在分析史料基础上进行归纳。阅读教材和教师呈现的史料,结合老师给出的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清末新政的本质并进行作答,思考三民主义的内涵,以此理解民众革命呼声日益高涨的原因。读图表,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文本层面体会20世纪初时局中革命观念的变化阅读书本,梳理知识比较、分析、归纳。阅读课本和材料,思考问题,了解预备立宪虚假的基本史实。跟随教师讲授节奏了解保路运动的起因及形势发展变化,通过观察地图和清廷军队的运动轨迹理解保路运动为何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观察武昌起义的形势发展变化图,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新军起义的事件经过,在头脑中构建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空坐标联系和知识框架体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讲授内容了解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的纷争以及期间发生的重要事实,阅读清帝退位诏书,提取关键信息,了解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的过程。记忆重要史实,比较思考,归纳分析。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结合课本,整理影响意义类的知识点。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对当时时代背景的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理解传统主流革命内涵,为体会辛亥革命创之处和和近代革命观念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阐释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解读相关史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从文本层面体会20世纪初时局中革命观念的变化,通过同传统革命观的对比分析,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在开启现代革命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和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梳理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构建知识框架,掌握必备知识。以地图为依据讲述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相关历史事件可以使学生将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联系起来,增强对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认识到革命的艰难历程,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由衷认同感。提升学生归纳概括,理解辨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推导出该法的历史意义,并且结合该法颁布的时间,对该法所起的客观作用进行辨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提高其对辛亥革命的认同感。学会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深化拓展思考: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角度一:是否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角度二:是否完成历史交付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思考问题,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得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辨析思考题,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课堂小结(2min)结合板书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点明教学立意:“辛亥革命开始了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正如学者杨天石所说,对于辛亥革命我们能要求它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同志们,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画上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他们身上英勇奋斗、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感悟革命人物的精神。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是受时代条件所限制,感悟孙中山等革命当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板书设计学生对主要板书进行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